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生命之思 阅读与鉴赏 6 兰亭集序》优质课教学设计_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亭集序
教学目标: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作者简介
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王羲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长远。
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三、朗读课文,扫清朗读障碍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课,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疏通了文章,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
我们在深入学习本文之前,我们一起再来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
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
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
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
整个社会普遍笼罩着一种消极、低迷的情绪。
二、研习文本
1.指名学生阅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并回答问题:找出作者的情感变化的三个阶段的词语。
教师明确:乐→痛→悲
2.再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请问这两段文字的最终落脚点在哪里?“信可乐也”中的“乐”,分别表现在哪些方面?试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
教师明确:这两段文字的落脚点是:信可乐也。
其“乐”表现在五个方面:人贤、景美、情真、良辰、极视听之娱。
3.阅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一下问题:
⑴、本文共四个自然段,前两个自然段重在叙述,后两个自然段重在议论加抒情,请问,作者是如何很自然地由叙述转为议论抒情的?
⑵、本段文字的落脚点在哪里?作者又是如何引出的?
教师明确:⑴、文章第二段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一“仰”一“俯”,再到“俯仰一世”,由一个表示具体的动作的词语到两词连用,用来表示时间的短暂,从而引出对人生的思考!
⑵、作者先把人分成两类,即喜欢动的和喜欢静的。
接着又指出,不论是喜欢动的还是喜欢静的,他们都会有所追求。
追求有所得,即使是得到了,但是,我们也行将老去;面对已经得到的,转眼已为陈迹。
更何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我们都逃脱不了死亡的结局!“岂不痛哉!”一痛情随事迁,美好易逝;二痛生命有限,终期于尽。
4. 阅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并回答一下问题:
⑴、理清作者的感情发展脉络。
⑵、当前士大夫的人生观是怎样的?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⑶、作者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乎”的慨叹,那么作者究竟为何而“悲”呢?
教师明确:⑴、由读昔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对世事的深入抒写,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作者抗拒人生虚幻的执着努力,随之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乎”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着,接着作者交代了《兰亭集》的成因“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既然人生变化如此迅疾,此次宴会的情况就该记录下来,使将来之人了解作者心中的感慨。
随着感情变化的步步推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是作者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
⑵、当时士大夫的人生观是“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这显然是当时社会普遍存有着的一种消极低迷的情绪的集中反映。
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
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
暗含有生之年理应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⑶、一悲古人生死感慨,“我”深有同感;二悲今人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三悲后人叩问今人,可谓千古一悲!文章由“我”的个体之“痛”和“悲”,推己及人更加深刻感人。
人类社会从古到今,迈进了多少年,不过人类对生命本质的体验何其相似!真是古今同痛,千古同悲!
三、小结
魏晋时期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的时代。
魏晋人对自身和外在于人的客观世界都有深广精微的体认和探求,这使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人生意识和宇宙情调。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下了与会者的千古风流。
语言清新朴实,叙议结合,在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充斥文坛的当时,显得尤为可贵。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预习《赤壁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