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2025届高考仿真卷语文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市2025届高考仿真卷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风雨中忆萧红
丁玲
①本来就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一下雨便更觉得闷在窑洞里的日子太长。

要是有更大的风雨也好,要是有更汹涌的河水也好,可是仿佛要来一阵骇人的风雨似的那么一块肮脏的云成天盖在头上,水声也是那么不断地哗啦哗啦在耳旁响,微微地下着一点看不见的细雨,打湿了地面,那轻柔的柳絮和蒲公英都飘舞不起而沾在泥土上了。

这会使人有遐想,想到随风而倒的桃李,在风雨中更迅速迸出的苞芽。

即使是很小的风雨或浪潮,都更能显出百物的凋谢和生长,丑陋或美丽。

②前天我想起了(冯)雪峰,在我的知友中他是最没有自己的了。

他工作着,他一切为了党,他受埋怨过,然而他没有感伤,他对名誉和地位是那样地无睹,那样不会趋炎附势,培植党羽,装腔作势,投机取巧。

昨天我又苦苦地想起(瞿)秋白,在政治生活中过了那么久,却还不能彻底地变更自己,他那种二重的生活使他在临死时还不能免于有所申诉。

我常常责怪他申诉的“多余”,然而当我去体味他内心的战斗历史时,却也不能不感动,哪怕那在整体中,是很渺小的。

今天我想起了刚逝世不久的萧红,明天,我也许会想到更多的谁,人人都与这社会关系,因为这社会,我更不能忘怀于一切了。

③萧红和我认识的时候,是在一九三八年春初。

那时山西还很冷,很久生活在军旅之中,习惯于粗犷的我,骤睹着她的苍白的脸,紧紧闭着的嘴唇,敏捷的动作和神经质的笑声,使我觉得很特别,而唤起许多回忆,但她的说话是很自然而真率的。

我很奇怪作为一个作家的她,为什么会那样少于世故,大概女人都容易保有纯洁和幻想,或者也就同时显得有些稚嫩和软弱的缘故吧。

但我们都很亲切,彼此并不感觉到有什么孤僻的性格。

我们尽情地在一块儿唱歌,每夜谈到很晚才睡觉。

当然我们之中在思想上,在感情上,在性格上都不是没有差异,然而彼此都能理解,并不会因为不同意见或不同嗜好而争吵,而揶揄。

接着是她随同我们一道去西安,我们在西安住完了一个春天。

我们痛饮过,我们也同度过风雨之夕,我们也互相倾诉。

然而现在想来,我们谈得是多么地少啊!我们似乎从没有一次谈到过自己,尤其是我。

然而我却以为她从没有一句话是失去了自己的,因为我们实在都太真实,太爱在朋友的面前赤裸自己的精神,因为我们又实在觉得是很亲近的。

但我仍会觉得我们是谈得太少的,因为,像这样的能无妨嫌、无拘束、不须警惕着谈话的对手是太少了啊!
④那时候我很希望她能来延安,平静地住一时期之后而致全力于著作。

抗战开始后,短时期的劳累奔波似乎使她
感到不知在什么地方能安排生活。

她或许比我适于幽美平静。

延安虽不够作为一个写作的百年长计之处,然在抗战中,的确可以使一个人少顾虑于日常琐碎,而策划于较远大的。

并且这里有一种朝气,或者会使她能更健康些。

但萧红却南去了。

⑤我们分手后,就没有通过一封信。

端木曾来过几次信,在最后的一封信上(香港失陷约一星期前收到)告诉我,萧红因病始由皇后医院迁出。

不知为什么我就有一种预感,觉得有种可怕的东西会来似的。

有一次我同白朗说:“萧红决不会长寿的。

”当我说这话的时候,我是曾把眼睛扫遍了中国我所认识的或知道的女性朋友,而感到一种无言的寂寞。

能够耐苦的,不依赖于别的力量,有才智、有气节而从事于写作的女友,是如此其寥寥啊!
⑥不幸的是我的杞忧竟成了现实,当我昂头望着天的那边,或低头细数脚底的泥沙,我都不能压制我丧去一个真实的同伴的叹息。

在这样的世界中生活下去,多一个真实的同伴,便多一分力量,我们的责任还不只于打于局面,指示光明,而还是创造光明和美丽;人的灵魂假如只能拘泥于个体的褊狭之中,便只能陶醉于自我的小小成就。

我们要使所有的人都能有崇高的享受,和为这享受而做出伟大牺牲。

⑦生在现在的这世界上,活着固然能给整个事业添一分力量,而死对于自己也是莫大的损失。

因为这世界上有的是戮尸的遗法,从此你的话语和文学将更被歪曲,被侮辱;听说连未死的胡风都有人证明他是汉奸,那么对于已死的人,当然更不必贿买这种无耻的人证了。

鲁迅先生的“阿Q”曾被那批御用文人歪曲地诠释,那么《生死场》的命运也就难免于这种灾难。

在活着的时候,你不能不被逼走到香港;死去,却还有各种污蔑在等着,而你还不会知道;那些与你一起的脱险回国的朋友们还将有被监视和被处分的前途。

我完全不懂得到底要把这批人逼到什么地步才算够?猫在吃老鼠之前,必先玩弄它以娱乐自己的得意。

这种残酷是比一切屠戮都更恶毒,更需要毁灭的。

⑧只要我活着,朋友的死耗一定将陆续地压住我沉闷的呼吸。

尤其是在这风雨的日子里,我会更感到我的重荷。

我的工作已经够消磨我的一生,何况再加上你们的屈死,和你们未完的事业,但我一定可以支持下去的。

我要借这风雨,寄语你们,死去的,未死的朋友们,我将压榨我生命所有的余剩,为着你们的安慰和光荣。

⑨风雨已停,朦朦的月亮浮在西边的山头上,明天将有一个晴天。

我为着明天的胜利而微笑,为着永生而休息。

我吹熄了灯,平静地躺到床上。

1.简要赏析文章第①段的环境描写。

2.关于文章第②段的分析,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通过对冯雪峰、瞿秋白的怀想引出对萧红的追忆。

B.表现了作者对那个时代及其所处环境的矛盾心态。

C.文中“苦苦地”一词表现出作者伤感沉重的心情。

D.作者写冯雪峰和瞿秋白是将他们与萧红构成对比。

3.作者与萧红一见如故,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4.对于文章,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通过典型事件的叙述,再现萧红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B.本文对作者和萧红的交往过程进行追忆,生动地刻画出萧红敏感率真的个性。

C.作者认为萧红南下香港是其命运悲剧的开始,她为萧红没能赴延安感到遗憾。

D.本文中,作者在惋惜萧红英年早逝的同时也对自己的命运寄予了殷切的期待。

5.文章题为《风雨中忆萧红》,但为什么写萧红的内容并不多?
6.作者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抒发真切复杂的感情,请对此作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画展中,署名“夏语冰”的多幅绘画作品引起关注。

这位创造力不遑多让的“夏语冰”就是以会写诗闻名并且已出版诗集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写诗、演唱、绘画、设计……人工智能技术在进入文艺领域之后,凭借超强学习能力、记忆能力和迅捷高效的创作优势,正在拿出越来越多的作品成果。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创作吗?”正成为一些人焦虑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每当人们谈起人工智能时,往往想到科幻小说中的强人工智能,它们具有人类一样的情感和体验,和人类一样生活,看起来似乎会取代人类。

然而,目前我们实际拥有的是弱人工智能,它们具备人类的一些高端技能,但在情感、意识等方面与人类差别较大。

即便如此,人工智能的进入依然促使我们反观人类自身创作的特点与优长—越是面临技术冲击越要端正和坚定本体价值,同时在文艺观念和创作实践上越要有新的追求和突破。

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想要成为诗人徐志摩,它需要做些什么?首先,它要拥有徐志摩的阅读量,最大限度地接近他的创作素材;其次,它要学习徐志摩同时代其他诗人的诗,因为徐志摩的诗歌特色是在与其他诗人诗歌的关系中呈现出来的,必须掌握当时其他诗人诗歌的特点,才能更好凸显徐志摩的诗歌特质。

但这样,它就能创作出徐志摩的诗了吗?并非如此。

无论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还是“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无不来自诗人自身的生平际遇。

人工智能只有具备了徐志摩的人生经历,还原了他的所有体验,才有可能真正创作出有徐志摩风格的诗来。

没有人生,我们便无法理解诗和艺术。

人工智能正是在这里遭遇滑铁卢。

据研究,尽管人工智能具有令人炫目的高超技能,却很难模仿人类基本、无意识的直觉,这被称为“莫拉维克悖论”。

它可以轻易学会下棋,但一个婴儿都可以做到的感知世界,人工智能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训练,甚至即便如此也未必能学会。

文艺创作就是这样一座人工智能很难翻越的山峰。

创作并非仅仅是遣词造句,它建基于生命体验之上,来自人生际遇和内在情感,基底是整个人生和人所处的整个世界。

在形式层面,人类未必会比人工智能厉害,但是将形式与生命体验密切关联在一起、创造出更优美、更有冲击力的作品,人工智能无法与人类相比。

这是人类创作的不可替代性,是人类创作的真正尊严。

正如有人所说,机器人写诗不是要代替人写诗,而是帮助人把诗写得更好。

人工智能和人类在创作上各有优劣,重要的不是孰优孰劣,而是如何发挥人工智能作用,帮助我们提升创作品质和水准,使人类创作如虎添翼。

就像以往每一次技术革新都将推动艺术创作革新一样,这一次,我们获得了一个比以往所有工具都更强大和更方便的工具。

它将重塑艺术创作格局,也将重塑我们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

从长远来看,这场巨变难以避免。

人工智能来了,不仅仅带着它的作品来了。

我们刚刚踏上这条道路,刚刚接触人工智能艺术创作,尚未思及深层
问题。

但毫无疑问,在不久的未来,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会给我们的观念和实践带来越来越多的挑战。

正视挑战,在挑战中发掘价值、抓住机遇,必将带来文艺创作的新变化新收获。

——(摘编自卢文超《正视人工智能带来的艺术挑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技术进入文艺领域促使人类反观自身创作的特点与优长。

B.人工智能缺乏生命体验,终究无法创作出优美的、有冲击力的文艺作品。

C.根据莫拉维克悖论,人工智能虽然技能高超,但在感知世界方面甚至不如一个婴儿。

D.技术革新必将推动艺术创作革新,人工智能技术一定会重塑艺术的创作格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层进式结构,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B.文章第三段通过假设论证,证明了情感、意志对于人工智能创作的重要性。

C.文章第四段运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说明了人类创作的不可替代性。

D.文章最后两段阐明中心,指出人类要正视人工智能带来的艺术挑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了解了强、弱人工智能的区别,就可以消除人们因人工智能技术冲击带来的焦虑感。

B.人工智能如果具备了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就能创作出与他们风格一致的作品。

C.面对挑战,人类要有坚定的本体价值自信,也要在观念和创作实践上求新、求突破。

D.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弥补人类创作形式层面的劣势,就能提升人类创作的品质和水准。

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茶醉
姚宜玦
①温柔的月色使人醉;在青春如好花新放时也醉;或历练过人世沧桑又远离了故乡,再凝视孩童天使般小脸也醉;跋涉过好长好远的生命旅程,中年后幸得好心情和闲暇,来回顾自己初为父母的欣喜和快乐也醉;当然,饮美酒亦醉。

如友伴好、风好、竹好、山水好,品好茶也会醉。

②四月下旬,雨后初晴的好天气,天微微阴,偶有日影在微凉的风中飞去,仿佛是江南暮春气息。

我们三辆车由痖弦领头,带着一群爱茶的同好,驶向乌来山谷去尝好茶。

③久雨把路树洗得青碧苍翠。

入山区后,屡见山畔有白色的花朵,缀在万绿之中,虽然是掠眼而过,仍识得是素雅美丽的野百合。

近几年,我们在马路畔或安全岛上,常看到一片繁茂的花树,如红木棉、新品种的矮杜鹃、洛阳花、万寿菊和各种海棠……使我们的居住环境增添优美高雅的气息,这是台北市美丽的进步。

过日子有余蓄才能顾及生活的品质和内涵;精致文化必定要有富足安定来作底子。

④我们一行人憩息在巨龙山庄二楼,面向一山灵秀逼人的修竹,楼窗下竟伸展着一条柔顺的小溪,溪水清澈见底,
轻吟着游过两旁的乱石,悠然下山去。

都市人见惯火柴匣式的水泥公寓,和阴暗的玻璃帷幕,见到溪床上笨拙朴实的石块,心里有说不尽的欢喜。

我真想坐在溪畔乱石上喝茶,把脚放在溪水里嬉戏。

⑤一般人习惯泡茶的方式,都是唐朝喝茶老祖宗陆习式;把茶叶入壶,加开水或微开或起鱼眼泡的热水。

而我们此刻要欣赏的是,俗花。

正是日前许多茶艺馆沸沸扬扬提倡的方式。

我们分三组围茶桌静坐,楼外山鸟清亮的歌声,好像也要来分享我们的好茶。

⑥精于茶的王昭文先生,递给我们几只名壶轮流欣赏。

我对壶有极深的感情。

先父和母亲讲究生活艺术,先父尤嗜好茶。

我故乡宜兴出产有名贡茶、阳羡茶和名闻世界的紫砂茶壶,亲戚间家家有几把世代相传的名壶。

父亲常用的茶壶,深沉如暮霭般暗紫,隐隐有丝缎柔美的光泽,盈盈在握,仿佛是一握温润的古玉。

童年的我,常常在父亲书桌上偷啜一口,“爸爸的茶好苦哇!”好苦好苦的茶,苦后甘来,那芬芳甘美的余味缠绵直到几十年后的今天。

我的爱茶,想必是从偷喝父亲一口好茶开始……
⑦泡茶看似极简单,但要把等量的茶叶、水沸量和时间配合得恰到好处,非有长时期的学习和经验不可。

吃是艺术,泡好茶也是艺术。

为我们这桌泡茶的高手东正道先生,才三十二岁,他圆圆的脸上却是一派安详。

我和司马、沈谦同桌。

沈谦和临时有事缺席的亮轩,都温文尔雅,眉宇间蕴藉着中国几千年来读书人的风采和气质。

我常称他们是
今之古人
....。

想必沈谦也精于茶艺,他竟看出东正道先生泡茶的手法似古玉,温润圆熟。

⑧茶好了,茶好了,茶香轻扬。

一杯杯的品尝,醇美之极的铁观音、带着浓郁果香的冻顶、嘉义梅山的包种,气味芬芳华丽……喝久了,相互又到邻桌去“串门子”,品尝不同种类的好茶。

最后,我又喝了四杯色泽艳丽如葡萄酒、入口醇厚的乌龙,俗称“栟风茶”。

据说“栟”在台语是“盖”或吹牛的意思。

我问王昭文先生:明明是好茶,怎可说是“栟”。

他只是安详地微笑回答。

也许生活里,许多俗称俚语就是这样地流传。

王先生夫妇遍尝名茶,整日与茶为友,所以他们淳朴的脸上都很安详。

这是爱茶的气质吗?看他们的年龄,正是二次大战后的新生代。

他们在三十多年安定富足的生活中茁长,事业和经济有了深厚的基础,已是社会中有实力的中坚分子,因此,他们更有能力寻求精致生活的种种美好。

⑨他们使我想起三十多年前,我在报社工作,曾多次环岛旅行。

有一年春天,我们坐着老旧吉普车,在南简陋的公路上行驶。

在林木苍苍的山路上,遇上一群群孩童,他们都赤着脚,像林中的小鹿,急行到十几里外的学校读书。

那些天真的孩子,留给我深刻的记忆。

我们曾照过一些相片,但已在我岁月流转中失落了。

我相信,那天山路上赤脚的孩童,现在都已有了美好的生活。

我真希望再看到他们,重温昔日春天山路上温馨的回忆。

⑩回家后,一下午在山谷中品尝的各种好茶,都在我身体里活泼地潺动,多饮茶也会醉的。

⑾深夜,我在巷底小公园中散步,好茶的甘香仍留在我口齿间。

半月朦朦,被淡淡的月晕围绕,明天该有风吧!我走过沉沉的林阴小道,仿佛正穿过父亲书房门口高大的法国梧桐,走近父亲紫檀木的大书桌,偷啜一口小壶中苦涩甘美的好茶,那温暖的茶香一直在我生命中延续流动。

⑿月醉了。

1.第③段描写了开车前往乌来山谷一路上的美景,对情感表达具有怎样的作用?
2.第④段的画线句运用___________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
3.第⑦段中“我常称他们是今之古人
....”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
....”,“今之古人
4.第⑨段的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5.对本文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A.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楼外山鸟清亮的歌声”,表达出对山中静、美生活的无限喜爱。

B.作者写泡茶的方式,茶壶的欣赏,泡茶人的气质无不表现出对精致生活的追求与珍爱。

C.“茶好了,茶好了,茶香轻扬”一句节奏轻快明亮,准确地传达出品茶人的美妙心情。

D.作者叙述有关喝茶的记忆和故事是为了表达岁月流转,非人事所能左右的无奈和苦涩。

E.本文叙述了与好友山中品茶的经历,语言雅致,情感真挚,以“月醉”结尾耐人寻味。

6.文章首段一连写了“六种醉”,有人认为“层层铺垫、意蕴丰富”,也有人认为“未免繁复拖沓”,你同意哪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7.文章最后作者写到“走过沉沉的林阴小道,仿佛正穿过父亲书房门口高大的法国梧桐,走近父亲紫檀木的大书桌,偷啜一口小壶中苦涩甘美的好茶,那温暖的茶香一直在我生命中延续流动。

”,联系全文,简要赏析这样写的好处。

4、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先母行略
方苞
吾母姓吴氏,先世莆田人,后迁京师。

外祖讳勉,为名诸生,贡成均,知同、光二州,同知绍兴府事。

以直节忤.其地权贵人,罢官,流转江、淮间。

于吾宗老涂山所,见先君子诗,因女焉。

吾母生而静正,诚意盎然,终身无疾言遽色。

五六岁时,外祖每曰:“吾宗衰,此女乃不为男儿。

”遇经史中女事,必为讲说。

及归先君子,不及事姑,或语及先王母,辄哽咽欲泪。

前母姚孺人遗女二。

次姊少桀傲,母呴濡①久而悔悟勉为孝敬。

先君子中岁尤穷空,母生苞兄弟及女兄弟凡六人。

一婢老不任事。

缝纴、浣濯、洒扫、炊汲,皆身执之。

方冬时,仅敝.絮一衾,有覆而无荐。

旬月中,不再食者屡焉。

而先君子喜交游,江介耆旧过从无虚日,必具肴蔬,淹.留竟日。

母尝疽发于背,犹勉强供事,十余年,无晷刻休暇。

而先君子性严毅,丝粟不治,客退,必诘责不少宽假。

母益笃谨,无几微见于颜面。

及先君子将终,恻然曰:“与若共事五十年。

若于我,毫发无愧也。


母性孝慈,而外祖父母及舅氏皆客死,继而吾弟早夭,兄及姊适.冯氏者复中道夭。

默默衔悲忧,遂成心疾。

六十后患此几二十年。

每作,昼夜语不休,然皆幼所闻古嘉言懿行,及侍父母时事,无涉鄙倍者。

卧疾逾年,转侧痛苦,见者心恻,而母恬然。

时微呻,未尝呼天及父母。

既弥留,苞及小妹在侧,无戚容悲言,恐伤不肖子之心也。

生平未尝一语詈仆婢,而能使爱畏,不敢设欺诳。

卒之后,内御者老幼悲啼,过于子姓,不可曲止焉。

男苞泣血述。

(注释)①呴濡:喻慰藉,救助。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 以直节忤.其地权贵人⑵ 仅敝.絮一衾
⑶ 淹.留竟日⑷ 兄及姊适.冯氏者复中道夭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为.名诸生必为.讲说B.无几微见于.颜面若于.我
C.皆身执之.恐伤不肖子之.心也D.有覆而.无荐而.先君子喜交游
3.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语。

⑴ 而先君子性严毅,丝粟不治,客退,必诘责不少宽假。

⑵ 每作,昼夜语不休,然皆幼所闻古嘉言懿行,及侍父母时事,无涉鄙倍者。

4.“而母恬然”表现出先母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5.方苞为清代桐城派领袖,主张文之工致,不在辞繁言冗,而在于“情辞动人心目”,请结合文章举例说明。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安定城楼
(唐)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①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②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③竟未休。

(注释)
①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

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②回:挽回、扭转。

③鹓雏: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

《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

……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极具李商隐诗歌“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的特色,使用了多个典故,盘郁顿挫,表达了丰富而深厚的思想感情。

B.首联点题,上句以夸张之笔极写安定城楼高拔且连续绵延的气势,下句则描绘了一幅绿树与洲渚接连一片的阔大之景,乃登楼之所见。

C.颈联情感又一跳转,由颔联的激昂转入低沉,诗人想象自己一生无为,只能在白发苍苍的晚年泛舟湖上,渺如沧
海一粟。

D.尾联用庄子寓言之典,把朝廷的禄位比作腐臭的老鼠,用鹓雏,也就是以凤凰自比,这是诗人立身处世的极其鲜明、有力的表白。

2.请结合本诗相关诗句,简述全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6、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

(任选6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清辉玉臂寒。

(杜甫《月夜》)
(2)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
(3)把酒问青天,_________________,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
(4)近水楼台先得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俞文豹《清夜录》)
(5)____________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草色烟光残照里,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蝶恋花》)
(7)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

仁以为己任,____________。

(《论语》七则)
7、《红楼梦》里用“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描写两个主要人物,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并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具体事件介绍其性格特点。

80字以内。

8、根据下列情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欢歌热舞闹新春。

春晚是几代人的“春节标配”,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是除夕夜人们的共同期盼。

下面是2019年以“奋进新时代,欢度幸福年”为主题的春节联欢晚会的部分节目。

请从下列五个节目中选择两个作为上下节目撰写一段串词,不超过90字。

①《我们都是追梦人》(歌舞)②《妙言趣语》(相声)③《锦锈梨园》(戏曲)
④《可爱的中国》(朗诵)⑤《占位子》(小品)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下,陪读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陪读,顾名思义,就是陪同孩子读书。

有的是家长从生活到学习全程参与;有的是孩子放学后,家长或者家长请的老师陪同孩子写作业并予以指导。

目前陪读的主要原因有照顾生活、监督学习、互相攀比以及跟风盲从等。

有的家长认为,为了孩子的学习,下功夫陪读,值得;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应该努力工作,做出榜样,而孩子靠培育,不是靠陪读。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