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
养
摘要:教学目标的转变,标志着教育的时代正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教育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于当下社会的需求,以及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小学教育中,培养小学生核心素质已然成为教育的趋势,小学科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学科,学科的实验较多,能够吸引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科学的核心素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以及科学探究能力,利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实验对学生的学科素养进行促进。
关键词:小学科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引言:自教育部所研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下发,明确指出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的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与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实践创新等素养,小学科学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主要利用科学的实验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促进小学生终身拥有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形成。
1.
小学科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优势
1、积极地落实了新课改教育背景下的政策
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指出,要让小学生通过小学科学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知方式的科学性和科学的自然观,能够利用小学科学浩瀚的内容、有趣的实验来提高小学阶段生活的丰富性,能够充分的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为学生的潜能增加更多的无限性。
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是不断的落实新课改的目标要求,不仅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也符合小学科学的教学目标。
2、能够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
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利于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从教育部印发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能看出,核心素养是由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这三大内容[1],每个内容都对小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育,能够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进行科学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3、小学科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能够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质量
传统小学科学的教学模式,主要注重于学生知识的教授,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很少。
因此,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小学科学中核心素养的融入,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科学的探知欲、求知欲,能够有效地改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小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教学氛围。
1.
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实施策略
1、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
学生的兴趣能够推动学生展开一系列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要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为学生创设较为有趣的科学小魔术或者有趣的实验活动,以此为依托,激发学生的探知欲,创设较为愉悦的教学氛围,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教师在教授二年级下册《磁铁能吸引什么》这一节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故事中有一堆机器人,有金属制成的,有塑胶制成的,有木头制成的,木质机器人家族有一天发现了一块磁铁,在三个家族进行地盘抢夺赛时,木质机器人利用磁铁成功地吸走了金属机器人家族的所有机器人,导致金属机器人失败了。
为什么金属机器人家族失败了呢,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这个小故事展开积极的探究,通过不断的探究发现,磁铁能够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科学探究能力。
2、教师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
学生科学的思维源于学生不断地对知识产生疑惑、深入思考、提出问题、得到解惑、再思考的过程,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地发挥。
小学科学的科学实验本身具备一定的严谨性,因此在小学科学中思维的形成是具有科学严谨性的,能够根据科学论证推理合理的预测,根据科学的证据对实验结果或者理论进行辩证,这一系类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思维模式。
例如,教师在教授《做一个指南针》这一节时,让学生根据指南针的理论知识,准备材料让小组之间利用材料制作指南针,让小学生在制作前预设实验方案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实验结论,通过实验的前中后,来锻炼学生科学思维的严谨性,能够让小学生发现只有用钢针在磁铁上进行摩擦才能形成磁针,塑料的、木头的、其他材料的都不能变成磁针,让学生通过实验不断去验证自己的实验结果,以此来辩证指南针的理论,从而形成小学生核心素养科学思维的形成。
3、教师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实验的结果跟实验前的准备、实验计划、实验中的操作步骤、实验的注意事项等等各种因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任意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2],因此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要培养小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反复试验、实事求是、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同时,还要培养团队之间的协作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授《水结冰了》这一节时,准备实验所需要的材料,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时刻记录试管温度计的变化,来判断水结冰的温度,通过反复实验,判断水结冰的温度与水的体积有没有联系,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能够清晰实验步骤,利用实验结果来论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使其未来在社会中能够更好地发展,满足社会所需的综合型人才,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因此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对于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教师能够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活动,能够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到每个实验步骤,每个教学环节中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下,形成小学科学的核心素养,具备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探究能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也促进了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春艳.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华少年,2020(02):112+114.
[2]杨晓娟.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