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渗漏原因及评价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库渗漏原因及评价分析
该水库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城镇附近,周边绿化较好,较大的库区水面能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开发利用,带动周围经济发展。
但水库由于近年来开发利用,对库区进行清淤,导致水位下降明显,基本维持死水位上下,显然渗漏问题较为严重,直接影响当地居民生产生活。
1基本情况
该水库总库容32.8万m3,控制流域面积19km2,该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18mm。
拦河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长151m,坝顶平均宽4.0m,坝顶高程120.30m,最大坝高7.8m,坝顶设有防浪墙,防浪墙高0.3m,宽0.5m。
上游坝坡为干砌石护坡,下游无护坡;上游坝坡坡比自上而下为1:3. 6、1:4.3,在118.18m高程处设有5.0m宽马道;下游坝坡坡比为1:2.3。
坡脚无排水棱体,坝基未设粘土截水槽。
水库下游沼泽化严重。
为彻底摸清水库渗漏原因,在水库坝顶布置钻孔4个,在库区东侧边坡布置钻孔3个,在库区内布置钻孔2个。
主要揭露地层有元古界滹沱群东冶组(Ptdn)白云岩,第四系下更新统冰碛(Q1gl)粘土、泥砾,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坡残积(Q2-3del)粘土,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pal)壤土、中砂、砾砂、砾石等,第四系人工堆积(Qs)素填土。
通过本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查明了坝址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其渗漏原因有两个:拦河坝坝体及坝基渗漏;库区岸坡地基渗漏。
2.1 拦河坝坝体及坝基渗漏原因及分析
综合分析认为:坝基上部的中砂、砾石层,下部的全、强风化岩体多具中等透水性,局部破碎带密集,可达中等~强透水,由于库区壤土淤积层被人工清除(相对隔水层被破坏),致使上述岩层形成多条透水带与库区水相连,形成坝基渗漏的主要通道。
钻孔初见水位多位于上述岩层中以及水库下游沼泽化现象严重也说明了这一点。
2.2 库区、岸坡地基渗漏原因及分析
由于水库西北为丘陵区,岩体裸露,风化程度高,东南为冲洪积平原,多为壤土,表层为耕地,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推测库水有可能依据地势高差通过
渗漏通道流失。
为此在库区及库区岸坡布置钻孔5个,地层结构较为简单,基本查明了该段地层情况。
库区钻孔HJT8、钻孔HJT9揭露砾砂,揭露层厚0.7~0.8m,灰黄色,湿,透水性强,揭露层底高程110.70~111.40m。
库区岸坡钻孔HJT4、钻孔HJT5、钻孔HJT6揭露砾砂、圆砾等具有中等透水性岩层,揭露层厚1.7~2.1m,层底高程112.85~113.10m;钻孔揭露初见水位多位于上述砂层中,分析认为:岸坡底部的砾砂、砾石层与库区底部的砾砂层,区域空间内为连续的一层,在坝基中形成了一条连续的渗透带,该渗透带具中等~强透水性,库区淤泥层被人工挖除后,库水直接与渗透带相连,成为库水渗漏的主要通道。
3 结语
通过对坝体、坝基、库区、岸坡等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水库渗漏是通过多渠道进行的,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往往忽略库区岸坡的渗透通道,而达不到防渗的效果,在实施防渗加固过程中应隔斷各透水层,既能保证水环境的存在,又能保证坝体安全运行。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仅仅是满足饮水水量的需求,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