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二战苏联红军惩戒营:士兵活不过三个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秘二战苏联红军惩戒营:士兵活不过三个月
/2009-01-01千龙网
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有一群人曾经被称为“苏维埃的灰尘”,他们要么是小偷或服刑未满的犯人,要么是战场上的逃兵,他们来自一个共同的部队———苏联红军惩戒营。

这些人不是人们熟悉的苏联红军形象,但是在卫国战争最艰难的时期,他们也承担起战争的责任。

俄罗斯媒体为我们揭开了这些尘封已久的秘密。

装备“波波沙”冲锋枪的苏军机械化步兵
释放犯人充实部队
1942年7月28日,斯大林颁布了第227号命令,后人一般称为“决不后退命令”。

这一年夏天,德军撕破了苏联西南方面的防线,开始向盛产石油的高加索地区和斯大林格勒进发。

由于前期作战消耗太大,补充了大量新兵的苏联红军往往在战略撤退过程中演变为溃败和逃窜,部队应有的坚定顽强和铁的纪律被士兵们抛到了九霄云外。

为此,斯大林下令不惜任何代价也要阻止敌人的进攻,苏联红军采取了严格措施,要求内务人民委员会(NKVD)的部队有权进入军营逮捕“意志脆弱分子”,并在战场上对逃兵格杀勿论。

历史学家尤里·鲁布佐夫认为,第227号命令颁布得非常及时,它使苏联红军顶住了敌人的进攻,对于红军的道德建设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但这则命令的致命缺陷,是剥夺了红军基层指战员实施必要的战略机动的权力,造成极为严重的“兵员荒”。

1943年8月,在苏德库尔斯克大会战结束的前夜,NKVD负责人贝利亚斗胆向斯大林反映前线将领的呼声,指出兵员匮乏已直接妨碍了苏军向敌人纵深发起进攻,斯大林沉吟半天,反问贝利亚:“你有什么建议?毕竟我不是圣人,总不能拿乌拉尔的泥土捏出成千上万的士兵吧。

”早有准备的贝利亚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从劳改营和教养院里提前释放犯人,让他们充实部队,“别让这些…苏维埃的灰尘‟再去浪费苏维埃的粮食了,应该让他们承担起战争的责任”。

使用美援M4坦克的苏军装甲兵与骑兵一起行动
经过一番斟酌,1943年8月29日,斯大林颁布了修改后的第227号命令,允许1937年之后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等地区集中营的17-45岁男性和18-30岁女性劳改犯参军,“以洗清对祖国犯下的罪行”,但犯有抢劫、杀人等刑事罪的犯人不在此列。

9月底,这项命令又把释放对象放宽到1941年6月22日开战后因“临阵脱逃,动摇军心以及延误战机”等问题被关押的“问题军人”。

据1956年苏联内务部统计,总计有130多万名劳改犯和“问题军人”被送上前线,他们事先都要经过NKVD的审查,通常一般犯人去普通部队,重犯则去惩戒营———一支号称“战地监狱”的队伍。

惩戒营的人活不过3个月
档案显示,被送进惩戒营的既有平民百姓,也有高级军官。

著名的有马特维恩科中尉,他在1941年10月维亚济马会战中受伤,出院后在返回部队途中开小差,在老家躲藏起来,后被送到第265惩戒营,成为一名出色的敌后侦察英雄。

战前布置任务
为了便于管理,特别是防止有人逃跑,惩戒部队一般采用营级编制,每个营大约有800人,每个连大约有150-200人。

作战时,惩戒营往往被穿插布置在作战部队中间,以便友邻部队监视。

惩戒营的作战任务与普通步兵部队基本一样,区别在于他们经常被派去执行侦察、侧翼穿插等高危险任务,目的是为了发现敌人的火力点、突击夺取敌人高地等,这也造成惩戒营的伤亡率极高,仅在1944年,他们的损失率就超过50%,是普通部队的3-6倍,当时苏军曾流传“惩戒营的人活不过3个月”的说法。

济亚·布尼亚托夫曾经担任第123惩戒营的连长,他亲口讲述了自己经历的一次最为惨烈的战斗。

那是在1945年初的奥得-维斯瓦战役中,第123惩戒营充当强渡维斯瓦河的先锋,为后续部队开辟登陆桥头堡。

在没有任何炮火掩护的情况下,第123惩戒营的进攻于1月2日深夜开始了,他们刚出发就遭到德军异常猛烈的火力压制,战士们只好紧贴在橡皮艇上侧着身划桨,听着对岸射来的子弹从自己头顶呼啸而过,不时有迫击炮弹击中满载士兵的渡艇,人体和橡皮艇的碎片夹杂在一起被炸上天空。

苏军渗透分队正在剪开德军阵地前的铁丝网
第123惩戒营划到河中心时就损失了一多半的橡皮艇,河面上满是漂浮的尸体,但战士们依然顽强地登上河岸,却遭到德军机枪的无情扫射,一些人绝望地躲到芦苇茂密的河漫滩或堤岸下,徒劳地延续着最后几分钟的生命。

经过反复争夺,到第二天中午,损失惨重的第123惩戒营终于在大部队的支援下占领了桥头堡,一名被俘的德国士兵心有余悸地说:“你们是靠尸体驮过维斯瓦河的。

”这一仗打下来,第123惩戒营的670名官兵只活下来47名,所有人都获得了战斗勋章,布尼亚托夫获得了“苏联英雄”称号。

惩戒营的人活不过3个月
档案显示,被送进惩戒营的既有平民百姓,也有高级军官。

著名的有马特维恩科中尉,他在1941年10月维亚济马会战中受伤,出院后在返回部队途中开小差,在老家躲藏起来,后被送到第265惩戒营,成为一名出色的敌后侦察英雄。

战前布置任务
为了便于管理,特别是防止有人逃跑,惩戒部队一般采用营级编制,每个营大约有800人,每个连大约有150-200人。

作战时,惩戒营往往被穿插布置在作战部队中间,以便友邻部队监视。

惩戒营的作战任务与普通步兵部队基本一样,区别在于他们经常被派去执行侦察、侧翼穿插等高危险任务,目的是为了发现敌人的火力点、突击夺取敌人高地等,这也造成惩戒营的伤亡率极高,仅在1944年,他们的损失率就超过50%,是普通部队的3-6倍,当时苏军曾流传“惩戒营的人活不过3个月”的说法。

济亚·布尼亚托夫曾经担任第123惩戒营的连长,他亲口讲述了自己经历的一次最为惨烈的战斗。

那是在1945年初的奥得-维斯瓦战役中,第123惩戒营充当强渡维斯瓦河的先锋,为后续部队开辟登陆桥头堡。

在没有任何炮火掩护的情况下,第123惩戒营的进攻于1月2日深夜开始了,他们刚出发就遭到德军异常猛烈的火力压制,战士们只好紧贴在橡皮艇上侧着身划桨,听着对岸射来的子弹从自己头顶呼啸而过,不时有迫击炮弹击中满载士兵的渡艇,人体和橡皮艇的碎片夹杂在一起被炸上天空。

苏军渗透分队正在剪开德军阵地前的铁丝网
第123惩戒营划到河中心时就损失了一多半的橡皮艇,河面上满是漂浮的尸体,但战士们依然顽强地登上河岸,却遭到德军机枪的无情扫射,一些人绝望地躲到芦苇茂密的河漫滩或堤岸下,徒劳地延续着最后几分钟的生命。

经过反复争夺,到第二天中午,损失惨重的第123惩戒营终于在大部队的支援下占领了桥头堡,一名被俘的德国士兵心有余悸地说:“你们是靠尸体驮过维斯瓦河的。

”这一仗打下来,第123惩戒营的670名官兵只活下来47名,所有人都获得了战斗勋章,布尼亚托夫获得了“苏联英雄”称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