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命题溯本求源,运算素养自然生长——以小学数学第一学段“数的运算”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
XIAO XUE JIAO YU YAN JIU
数学命题溯本求源,运算素养自然生长
——以小学数学第一学段“数的运算”为例
吕晓兰
(厦门市同安区大同中心小学,福建 厦门 361100)
摘要:运算能力作为十大核心素养之一,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学生理解基础知识的形式,也是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基础,是人人都需要的基本数学素养之一。
纵观当下的试卷或习题命制,教师对学生计算的考查往往停留于机械训练层面,较少关注学生对运算过程的理解,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运算素养的提升。
数学命题应关注溯本求源的实际功能,即以思维发展、实际需要为导向,设计有助于提升学生运算素养的题目。
关键词:运算素养;命题;溯本求源
时下数学课堂尤为重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在教学设计中将提升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而作为课堂补充与后续发展学习的试题命制却常被忽略,面临着教学与练习的断层,数学素养的培育与知识本位的冲突。
这一现象尤其频繁出现于计算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算理,但练习中又变成了计算结果的机械训练,学生并不能真实的理解掌握算理,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差,但运算素养却没有得到提升。
本文将从以课标为纲,理解运算素养、观运算现状,寻命题误区、运算命题的二度修为三个方面阐述对运算素养提升的理解。
一、以课标为纲,理解运算素养
运算是数学学习的童子功,运算能力的发展在数学的地位举足轻重。
提到运算能力,很多人觉得就是计算技能,但显而易见,他们并不等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运算能力”的描述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1]在曹培英老师的《跨越断层,走出误区》一书中将其总结为运算能力的三个主要表现特征:正确运算、理解算理、方法合理。
运算能力包含计算技能但又远不仅于此,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运算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能理解运算背后的算理,理解算理反过来还能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运算,而也只有在学生正确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才能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二、观运算现状,寻命题误区(一)重训练,轻理解
在低年级的练习中,口算、笔算、脱式计算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笔者对所在地区2019-2020年上学期期末数学质量检测卷进行调查,发现在第一学段各个年级的试卷中,第一大部分均为计算题,调查结果如表1:
表1 一年级运算能力调查结果
年段题型分值一年级口算16分二年级口算、笔算29分三年级
口算、笔算、脱式计算
26分
从上表可知,低段的计算题大约都占据了整张试卷五分之一的比重,主要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的第一个阶段——能够正确运算,通过同题型的反复训练,提升口算能力和计算的准确性。
当然核心素养聚焦的当下,卷子中也有对学生运算过程考查的题目。
但是在一张卷子中仅出现两道题,所占分值为4分,与计算题的比例为1∶6.5。
可见在一份卷子中与运算相关的题目占比较大,但在大比例的运算命题中,仍以计算题为主,仅有个别题目关注学生对运算的理解,体现了运算命题重训练,轻理解的现状。
(二)明结果,懵过程
通过运算得出正确的结果,是大部分同学都能完成的,准确率也较高,但是对于运算的过程,很多同学是不知所然,造成了中低年级段里有些同学虽然能填出正确的得数,对运算过程及算理仍不理解。
为考察一年级学生运算能力,笔者设计了以下测试题。
第一大题为常见的加减混合运算,学生只需要直接计算出结果。
而第二大题,把加减混合算式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结合情境看每个数所表示图中的意义,考察学生对算式的理解,第二小题重点考察的是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和掌握。
一年级运算能力测试题一、计算
(1)7-6+5= (2)4+3-2= (3)6+
3-4=二、选择正确序号
(1)用4-2+3=5表示上图的意思。
其中 2 表示( )。
2
①湖里有2只天鹅 ②飞走2只天鹅③飞来2只天鹅 ④剩下2只天鹅
2021年6期
62
(2)3+7-2第二步算( )① 3+7 ②7-2③ 10-2 ④3-2
表2 第一学段上学期期末检测卷题型调查表
题目编号
得分率(%)
一、计算(1)93.62(2)91.49(3)91.49二、选择
(1)29.79(2)43.62
笔者选择了一年级的94名学生作为测试样本,从结果可以看出,在第一道题的直接计算中,每道题的准确率都达到了90%以上,表明学生进行像这样机械式的简单模仿计算完全没有问题,大部分都掌握得不错。
但是当计算放到问题情境中时,学生就无法准确理解每个部分所表示的意义,准确率仅有29.79%,准确率不高,表明学生对于算理不理解,没有理解运算的过程。
三、运算命题的二度修为
(一)巧设过程,题题有“深度”
数学命题一定要有数学的味道,体现数学的本质。
要改进运算命题设计重训练,轻理解的现状,教师要先转变原有的题海战术思维。
大量的计算训练确实可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但是如果没有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学生始终无法将运算方法内化。
曹培英老师提出:基本口算由理解、掌握到熟练、内化,最终作为计算的直觉反映,构成运算能力的基础。
[2]理解到掌握是基础,在命题设计中同样也要关注学生理解算理的思维过程。
比如简单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内容,如果只是设计16×12这样的算式,让学生列竖式计算,考查的就是学生的计算技能,题型单一没有深度,无法检验学生对算
法的理解,可以进行如下改编:
例1:学校举行广播操表演,每行有16人,一共有12行(如图)。
小红通过竖式计算知道一共有192人参
加表演:
竖式中箭头所指的可以用下图
( )
框中的点来表示。
A B
C D
点子图在学生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是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算理的重要工具。
脱离了教师的指导,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算理呢?例1将考查目标指向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对算法的把握,运用点子图,数形结合,重视沟通算法与算理之间的联系,考验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理解。
从而提高学生正确、灵活地进行运算的能力,而不是过分追求计算速度和过度强调技巧训练。
这样的命题方式相对科学、有效,充分关注运算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体现了思维过程。
(二)巧设情境,题题有“温度”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周卫东说过:“看待教学内容,不仅要具有成人视角,吃透教材编写意图,还要具有学生立场,找到学生学习真正的起点,也就是在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之间找到一个支点。
”运算的命题还应建立在具体情境的基础上,通过运算内容与具体情境的结合,从身边的数学入手,激发学生对运算过程的理解,感受数学运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例2:用36朵花扎花束,每3朵扎成一束,可以扎多少束?小军用竖式计算出了结果。
竖式中箭头所指的表示( )。
A.已经用去了3朵
B.剩下的3朵
C.已经用去30朵
D.剩下的30朵例2考查学生对除法运算的算理理解,即第一次商1得到的3表示什么意义,并且将它结合于具体的扎花束情境中,不仅要知道这里
的3表示3个十,还要能根据除法的过程知道它表示先扎十束,用了30朵花。
通过将计算题与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相结合,促进学生理解算理,感悟运算过程,运算素养得以提升。
运算能力如何发展与内化为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需要学生思维的更高阶发展,教师将为学生提供数学思维的扶手,让学生在理解运算的意义、过程、道理的基础上深层发展运算能力,掌握运算的实质内核,将对运算方法的理解内化、转化、应用,走向最终运算素养的形成。
[3]基于核心素养的命题方向的指导下,教师们更应积极思考,结合实际,设计能关注学生思维过程,贴近生活的题目,在科学有效地命题中去发展学生运算能力,去提升学生运算素养。
作者简介:吕晓兰(1994-),女,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曹培英.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解读与实践研究[S].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3]董文彬.从运算能力走向运算素养——关于运算及运算教学的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9(2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