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拔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谈语文教学的导语艺术
张家港市第六中学王红霞邮编215638
[摘要]导语即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正式讲课文之前,用来引入新课、启发诱导的话。
导语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堂,却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重要的教学步骤,好的导语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生的注意力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审题导入、名人效应、温故知新、由面到点、实物导入、实验导入都是值得尝试的导入方法。
[关键词]导语设计运用
导语即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正式讲课文之前,用来引入新课、启发诱导的话。
好的导语犹如一首乐章的优美动人的序曲,一出戏剧的钩人心魄的序幕,一篇文章的引人入胜的开头,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生调整在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的状态下,为上好一堂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那么,如何针对教学实际设计出确切恰当的开讲语呢?方法有很多:
一、审题导入
题为文眼,透过题目可窥见全文的要旨,领悟到作者的用心。
如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板书题目之后,用这样的导入语:“谁在烈日和
暴雨下,他在做什么?题目突出了小说哪个写作要素?烈日,他不躲;暴雨,他不避。
人民艺术家老舍为什么写这么一个大傻人呢?”这样的导入,直截了当,清晰简明,学生主动参与对课题的解析,有助于理解文章思路与主题,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学生很快打开“窗户”抓住纲领,进入对文章中心问题的探求。
二、名人效应
学生对名人名作总有一种神秘感和崇拜感,总要如饥似渴的了解与之相关的一切,教师若巧妙的利用这一点导入课文,会对学生产生强大的诱惑力,从而拨动他们求知的心弦,引其进入课堂智慧宝库。
如《苏州园林》的导语设计:“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而苏杭美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之美。
苏州园林,多方胜景,咫尺山林。
这种山水画意式的园林,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置身其中,如在画中。
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及留园,都是园林中精品。
今天,我们来学习《苏州园林》,看看叶圣陶先生笔下的苏州园林有什么样的特征的。
”
三、温故知新
教材的结构顺序是依循学科知识本身内存的联系而确定的。
由此及彼、环环相扣,运用新旧知识联系的方法,架桥铺路,能使学生温故而知新,进入一个理论的高度,从旧到新,从已知到未知。
如《白杨礼赞》的导语设计:“某种抽象的事物或思想感情,常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这就是象征。
在高尔基的《海燕》一文中‘海
燕’象征革命先驱,‘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的革命风暴,‘太阳’象征光明……今天,我们学习《白杨礼赞》一文,文中的白杨也是一种象征,它象征着什么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
四、由面到点
学生学习知识是由点到面的积累,由特殊到一般的转变。
我们在导入课文时则可反其道而行之,由一般情况落实到特殊的一篇课文上来,这样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如在学习《醉翁亭记》时这样导入:“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登岳阳楼而忧天下,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涌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游滁州山水,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文《醉翁亭记》,成为百世的流芳。
”
面是一般规律,点是个别现象,由面到点的导语设计能够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和应用。
五、设疑悬念
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进而开发他们的智力。
在导入时要善于布设疑阵,引起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他们解疑的兴趣。
例如:《沙漠里的奇妙现象》一文可这样设计导语:“走过沙漠的人有这样的经历:茫茫沙海,烈日炎炎,饥渴难耐之时,突然发现前方一潭碧水,当你狂奔而去,却发现虚空一场!这奇景不是传说中神仙的手笔,哪是谁的创作呢?请看《沙漠里的奇妙现象》。
”
这样的设计能够满足学生求知、求趣、求奇的心理,增强他们求知的欲望。
六、实物导入
实物导入法能够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让学生的感官先触及课文对象,形成感性的认识,帮助理解新课。
如讲《枣核》时,教师携带一枣核进课堂展示,再加上一点提示性语言:“我手中的这颗小小枣核看似平凡,却有神奇的功能,它能穿洋过海,给人以精神的慰藉,大家想确认此事吗?(学生答。
)我们去萧乾的《枣核》中去探个究竟。
”
七、实验导入
培养动手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小实验引入到课文内容的学习,会令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开阔,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的兴趣也会浓厚起来。
如教学《死海不死》一文,课前备好两只盛着清水的大玻璃杯,两只生鸡蛋和一些盐。
上课时,让学生上讲台演示:每杯放一个鸡蛋,并拿到同学们中间让大家观察沉浮现象,而后在一只杯中取出鸡蛋,放入一些盐,搅动后再把鸡蛋放入杯子中,鸡蛋便浮在水面上,不放盐的杯子里的鸡蛋还是沉在水底。
“这是为什么呢?这些现象,《死海不死》一文给了我们圆满的回答。
”这样导入,不但实现了学科间的知识相互联系渗透,而且化抽象为具体,由感知到认识,让学生对死海为什么不死,领悟得更加深刻。
八、联系生活
文章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
走近生活,融入生活,就让源头活水流进了文章,流进了课堂。
如讲周敦颐的《爱莲说》:“生活中许多场合需要献花,献花表示一种敬意,奉献一份爱心。
花还能表示一切美好事物,如花季少年,花好月圆如花似玉……人们用花来装点世界、美化生活,还赋予花一定的性格,如梅花以傲为美,牡丹以华贵为美,菊花以高洁为美,人们爱不同的花,反映了不同的心态。
周敦颐为什么特别喜爱莲花?他是怎样托莲花而言志的呢?让我们来认真阅读课文吧。
”
这种导入方式把学生活见闻与感受引进课堂,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课文内容,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
语文教学的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因此,导语设计方式也是多彩多姿,不胜枚举。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精彩的导语,就像歌唱家定调,令学生心驰神往;像巨大的磁石,使学生倍受吸引;就像投石激浪,让学生开启思维的大门。
导语虽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却是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步骤,语文教师应精心酝酿,精彩导入,让语文课一开场就魅力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