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天津市第十七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天津市第十七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神雕侠侣(节选)
金庸
郭靖拍案而起,登城瞭望。
只见敌兵的万人队在离城数里之地列开阵势,却不进攻。
过不多时,千余个工匠负石竖木,筑成了一个十余丈高的高台。
这时黄药师、黄蓉、一灯、朱子柳等都已在城头观敌,见蒙古兵忽然构筑高台,均感不解。
郭靖道:“我久在蒙古军中,从未见过他们做这般怪事。
”
说话之间,又望见千余名士兵舞动长锹铁铲,在高台四周挖了一条又深又阔的壕沟,挖出来的泥土便堆在壕沟以外,成为一堵土墙。
黄药师怒道:“襄阳城是三国时诸葛亮的故居,鞑子无礼,在这位大贤门前玩弄玄虚,岂不是欺大宋无人么?”
只听得号角吹动,颦鼓声中,一个万人队开了上来,列在高台左侧,跟着又是一个万人队列在右侧。
阵势布定,又有一个万人队布在台前,连同先前的万人队,一共是四个万人队围住了高台。
这个大阵绵延数里,盾牌手、长矛手、斩马手、强弩手、折冲手,一层一层,将那高台围得铁桶相似。
猛听得一阵号响,鼓声止歇,数万人鸦雀无声,远处两乘马驰到台下。
马上乘客翻身下鞍,携手上了高台,只因隔得远了,两人的面目瞧不清楚,依稀可见似是一男一女。
众人正错愕间,黄蓉突然惊呼一声,往后便倒,竟是晕了过去。
众人急忙救醒,齐问“怎么?甚么事?”黄蓉脸色惨白,颤声道:“是襄儿,是襄儿。
”众人吃了一惊,面面相觑。
朱子柳道:“郭夫人,你瞧明白了么?”
黄蓉道:“我虽瞧不清她面目,但依情理推断,决计是她。
鞑子攻城不成,竟然使出奸计,真是……真是无耻卑鄙已极。
”黄药师和朱子柳经她一说,登时省悟,满脸愤激之色,郭靖却兀自未解,问道:“襄儿怎地会到这高台上去?鞑子使甚么奸计了?”
黄蓉挺直身子,昂然道:“靖哥哥,襄儿不幸落入了鞑子的手里,他们建此高台,台下堆了柴草,却将襄儿置在台上,那是要逼你投降。
你若不降,他们便举火烧台,叫咱们夫妇心痛肠断,神智昏乱,不能专心守城。
”
郭靖又惊又怒,问道:“襄儿怎会落入鞑子手里?”黄蓉道:“连日军务紧急,我怕你分心,没说此事。
”于是将郭襄如何在绝情谷中被金轮法王掳去之事说了。
郭靖一听杨过在谷底失去踪迹,连连追问端详,待
听黄蓉说完,皱眉道:“蓉儿,这可是你的不对了,过儿生死未明,你怎地便舍他而去?”郭靖一向敬重爱妻,从未在旁人之前对她有丝毫失礼,这两句责备之言说得甚重,黄蓉不由得满脸通红。
一灯道:“郭夫人深入寒潭,冻得死去活来,查明杨过确系不在谷底,又何况小姑娘落入奸人之手,大伙儿都主张追赶,须怪郭夫人不得。
”一灯既如此说,郭靖自不敢再说甚么,只恨恨的道:“郭襄这小娃儿成日闯祸,倘若过儿有甚好歹,咱们心中何安?让她给蒙古兵烧死了干净。
”
黄蓉一言不发,转身下城。
众人正商议如何营救郭襄,忽见城门开处,一骑向北冲出,马上乘者正是黄蓉。
众人一见,无不大惊。
郭靖、黄药师、一灯、朱子柳等纷纷上马追出。
一行人奔向高台,在敌人强弓射不到处勒马站定。
只见台上站着两人,一个身披黄色僧袍,正是金轮法王,另一个妙龄少女被绑在一根木柱上,却不是郭襄是谁?
郭靖虽恼她时常惹事,但父女关心,如何不急?大声叫道:“襄儿,你别慌,爹爹妈妈都来救你啦!”他内力充沛,话声清清楚楚的送上高台。
郭襄早给太阳晒得昏昏沉沉,忽听得父亲声音,喜叫:“爹爹,妈妈!”
法王说道:“郭大侠,令爱聪明伶俐,老衲本来很喜欢她,颇有意收之为徒,传以衣钵。
但大汗有旨,你若不归降,便将她火焚于高台之上。
别说你心痛爱女,老衲也觉可惜,还请三思。
”
郭靖哼了一声,眼见四十名军士手执火把站在台下柴草堆旁,只待法王一声令下,便即点火。
四个万人队将这高台守得如此严密,血肉之躯如何冲得过去?何况即使冲近了,火发台焚,又怎救得女儿下来?
他久在蒙古军中,知道蒙古用兵素来残忍,掠地屠城,一日之间可惨杀妇孺十数万人,若将郭襄烧死,真如踩死一只蚂蚁一般,抬起头来,遥望女儿容色憔悴,不禁心中大是痛惜,当下叫道:“襄儿听着,你是大宋的好女儿,慷慨就义,不可害怕。
爹娘今日救你不得,日后定当杀了这万恶奸僧,为你报仇。
懂得了么?”郭襄含泪点头,大声叫道:“爹爹妈妈,女儿不怕!”
郭靖道:“这才是我的好女儿!”解下腰间铁胎硬弓,搭上长箭,飕飕飕连珠三箭,高台下三名手执火把的蒙古兵应声倒地,三枝长箭都是透胸而过。
郭靖射术学自蒙古神箭将军哲别,再加数十年的内力修为,他所站之处敌兵箭射不到,他却能以强弩毙敌。
众蒙古兵齐声发喊,高举盾牌护身。
郭靖道:“走罢!”勒转马头,与黄蓉等回入城中。
一行人站上城头。
黄蓉呆呆望着高台,心乱如麻。
注:黄药师、郭靖、黄蓉、一灯、朱子柳等人为侠义之士。
(有删改)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开头写蒙古兵修筑高台时众人疑惑,此处设置悬念,为下文郭襄的出场做铺垫。
B. 小说着重刻画郭靖和黄蓉,对其他人物笔墨不多,主次分明,突出了郭靖和黄蓉的性格特点。
C. 文中多处详细描写蒙古军兵强马壮,敌众我寡,营造出襄阳大战的紧张氛围,引人入胜。
D. 本文通过一连串的射箭动作描写,突出了郭靖武艺高强,箭术精湛。
2. 请简要分析文中黄蓉心理变化过程。
3. 金庸的小说善于通过塑造侠士形象来展现“侠义”精神,请结合文本,谈谈文中“侠义”精神的内涵。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别姬,别姬
刘雨昕
①长达数年的抗战最终落幕。
②月悬中天,星垂平野。
满江城口,十里无人的城墙下有一道身影,那人在月光下暴露无遗,他站立不稳,倒在地上,激起满地烟尘。
浑黄的酒液夹杂着泥土沾染上皱巴的军服,使得李玉狼狈不堪,他面色微醺,蒙眬间似乎瞧见城楼上的红衣翻飞。
隐隐听见清越的女声自天边而来,叫人分不清梦境与真实。
“乌江旁美人泣红瓣点点染血泪,银锋一闪恨别离,生生世世再难相见,曰虞兮曰霸王”萦绕耳边,浸入骨髓的《霸王别姬》,来自遥远的三年前。
哪怕是后来兜兜转转,种种是非,几次出生入死,也是枉然。
她血溅满江城,引得城民暴动,给了李玉出逃的机会,那般决绝。
③如今战火停熄,日本佬儿被中国军民打回老家的消息传遍了华夏大地,本该是让人欣喜的事,而李玉心中凭空生出三分苦涩、七分凄凉。
这场胜利,流了太多的血泪,牺牲了太多的人。
他只是一名小小的军官,和百姓们一样渴望太平安稳,好好活下去,吃饱穿暖便为最好。
④可李玉清楚地知道,别姬离去那日,她的眸子是凉的,无数大雨洗刷过的城墙下,还能闻到那股子腥甜。
当年李玉重伤,想通过地下党将情报送出城去,奈何行动暴露,日军封锁全城,大街小巷全是巡逻的日本兵,手上拿着刺刀,胸口挂着机枪,挨家挨户地搜。
官大的,坐着几个大铁皮摩托,“哄哄哄”压过马路牙子,搞得鸡飞狗跳,人心惶惶。
⑤别姬将李玉藏在了红阁,化装成了白净小生,才逃过一劫。
中日战事吃紧,日方占着城,这持久战是打不得的,越拖伤亡越重胜算越小,他的情报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赶紧送回军方。
还不待他行动,鬼子已经急了,像赶鸭子似的把老百姓从大小家中赶出来。
李玉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
⑥哪知转头便见别姬坐在凉椅上,小腿一踢一踢的,半张脸掩在手执的戏谱中,笑得两眼弯弯,发出的声音闷闷的。
“别急,我已经想好送你出城的法子,你暂且喝杯茶冷静冷静。
”顺势,还真倒了杯茶递过来。
李玉没那闲心思喝茶,却看她笑得狡黠。
⑦李玉一身粗衣粗布混在民众中,被鬼子赶到了城门口,几个士兵握着武士刀站在城墙上,居高临下地审视着一干人等,半晌,有军官侧身对下属说了几句,便有士兵用刺刀押着一抹红出现在李玉的视野内。
当看清那抹红时,李玉的心跳到了嗓子眼儿,惊得直退了两步。
⑧她一身红裳戏服于微微晨光中尽显妖娆,红装精致,水袖摆摆,纷飞的头发和着肩披上的流苏,红与黑交织,城楼上的风正吹得热烈。
她悠悠长叹,轻捻兰指,眸光波转,巧笑嫣然,唱起《霸王别姬》,不动声色向前移了数步,日军沉迷其中皆如痴如醉。
然而,唱腔戛然而止,红日初升,她瞅着空隙,咬碎一口银牙,纵身跃下……
⑨人群暴动,冲垮了日军的封锁,顾不得鬼子的叫喊和机枪“哒哒哒”,百姓疯了一般涌出城门。
李玉在恍惚中被夹带着出了满江城,情报也终于及时送达军部。
三日后,日本鬼子被消灭。
⑩李玉还记得他在走之前,别姬正细细描着眼尾朱砂,有一下没一下地唱着戏文,情景甚是好看。
她放下笔,轻轻敲在瓷盘上,发出了脆响,笑意盈盈地说,无论发生什么事,他都得头也不回地出城送情报,千万莫管其他一切。
别姬是聪明的,她知道自己这一死,必然引得红阁中戏子的造反,她可是清楚得很,自己培养了几个什么样的苗苗,个个都火爆得紧。
再加上城中老小对日军怨气积累已久,其他戏行的人也会打抱不平,人的情绪是极易感染的,能造成的后果必然能使她满意。
所以她敢赌。
⑪满江城自古以戏曲为盛,战后梨园戏台仍有戏上演,红脸儿白脸莺莺婉婉,咿咿呀呀,繁华不减。
却是再无人敢登台拂袖《霸王别姬》,人们皆道当年红阁当家别姬城楼一唱,既是她自己的绝唱,也是全满江城的绝唱。
自此,再无《霸王别姬》
⑫李玉如烂泥醉汉一般倒在城墙下,军部的人来寻他,他衣衫凌乱,拂了一把脸,便坐起来,睁眼便瞧见了万里长空。
曾经,满目苍凉血色于此呈现在李玉骤缩的瞳孔中,太过刺目的红铺天盖地,生生散落一地温热,似要灼烧天际。
抬手,敬礼。
这里的光曾一寸一寸照亮了她暗红的戏服,照亮了她的青丝,照亮了她的眉眼,光在她的睫毛上跳跃。
“我叫别姬,别离的别,妖姬的姬,是一名戏子。
”记忆中的她总是弯着嘴角,到死也是笑着的。
她告诉他是因为舍不得,舍不得自己难过,终究还是舍了自己的性命。
⑬别姬,别姬,当真是好狠的人。
选自《小小说月刊》
4. 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曲《霸王别姬》,即便过了好几年,经历了几次出生入死及种种是非,依旧萦绕耳边,浸入骨髓,可见李玉对别姬的深切怀念。
B. 抗战结束并没有让李玉感觉丝毫的欣喜,反而十分苦涩与凄凉,因为这胜利牺牲了太多的亲朋好友,特别是难以忘怀的别姬。
C. 文中写日军封锁全城搞得鸡飞狗跳,人心惶惶,李玉也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侧面写出了别姬的机智勇敢与从容淡定。
D. 别姬成竹在胸,是因为她知道自己的弟子们都充满血性,自己纵身一跳,必定激发他们以及城中百姓对
侵略者由来已久的仇恨。
5.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题目“别姬,别姬”,反复咏叹,既交代了小说的主要人物,又表达了男主人公对别姬的痛悼之情,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开篇设置悬念,通过描写李玉站立不稳的狼狈醉态,表现其内心的苦楚,抒写其对别姬的刻骨怀念之情,引人入胜。
C. 小说既有简洁凝练的描写,如“月悬中天,星垂平野”;又有通俗易懂的语言,如“李玉的心跳到了嗓子眼儿”,有很强的感染力。
D. 文中多处抓住别姬的“笑”这一细节,如“笑得眼弯弯”“弯着嘴角”等,烘托了气氛,表现别姬从容淡定又视死如归的精神与勇气。
6. 如何理解小说第⑪段中“既是她自己的绝唱,也是全满江城的绝唱”一句的含意?
7. 请简要分析小说第⑧段画线部分的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徐志摩的另一面
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
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
1914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攻读法律专业。
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1918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
带着亲友的厚望,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
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
1919年底,徐志摩来到纽约,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学习政治学。
徐志摩对于社会主义抱有同情的看法,在纽约的这一年他购买了相关书籍,并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书评,宣传社会主义学说。
他因此被叫作“鲍雪微克”,就是布尔什维克。
值得一提的是,徐志摩是从人道主义出发的,他接受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与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相距甚远。
为了追随罗素,徐志摩于1920年9月去往伦敦,此行的代价是他放弃了即将拿到的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
这是徐志摩的又一次转折,从此,“中国少了一个政治经济学家,多了一个诗人、文人”。
在伦敦,徐志摩喜欢这里频繁的社交活动和自由的民主学术气氛,他和陈西滢、章士钊等留英中国学者混熟了,也
结识了傅斯年、赵元任、刘半农等中国留学生,还认识了英国的不少作家、诗人。
这对于徐志摩从事文学创作,并加深对文学的认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21年春,徐志摩进入剑桥大学皇家学院学习,从此开始了剑桥生活。
他说:“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甜蜜的洗礼。
”可以说,康桥的美唤起了徐志摩心中的灵性,让他苏醒。
康桥的一切给了徐志摩新的洗礼——生命的蓬勃、自然的和谐。
在这里,他开始步入文学殿堂,情感的孤独与美景的融合,个性的追求与现实的困顿,使徐志摩在康河的波光潋滟中沉淀了丰富的文学孕思。
可以说,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
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国。
在他回国之前,已经出现了两个颇具声势的文学社团:一个是1921年年初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一个是同年7月在东京成立、很快移师上海的创造社。
这两个文学社团可以说都是由五四运动精神催生的,都有不可抹杀的功绩。
但赓续五四精神、影响广泛的还要数1923年徐志摩首倡成立的新月社。
他是新月派的中坚分子,曾一度出任《新月》的主编。
梁实秋晚年回忆说:“胡适先生当然是新月的领袖,事实上志摩是新月的灵魂。
”
领袖要的是德高望重,应者云从。
而灵魂即生命,有他在,不管人多人少,这一轮新月升起落下、落下升起,运转自如;没了他,这轮新月只会落下,不复升起。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1931年11月徐志摩遇难后,标志着新月派活力的《新月》月刊,虽经叶公超等人艰难支撑,终是气数已尽,不久便寿终正寝。
徐志摩就是这么悄悄地来,又这么悄悄地去了。
他虽然不曾带走人间的一片云彩,却把永远的思念留给了中国诗坛。
像徐志摩这样做一个诗人是幸运的,因为他被人们谈论。
徐志摩以他短暂的一生而被人们谈论了这么久(相信今后仍将被谈论下去),而且人们的谈论中毁誉的“反差”是如此之大,这一切就说明了他的价值。
不论是人们要弃置他,或是要历史忘掉他,也许他真的曾被湮没,但他却在人们抹不掉的记忆中顽强地存在着。
(摘编自韩石山《揭秘徐志摩的另一面》、孙晓娅《读懂徐志摩》等)【相关链接】
①觉得在他所有努力过的文学体裁里,他最高的成就是在他的散文方面。
(梁实秋《谈徐志摩的散文》)
②徐志摩是一位说不清楚的复杂的人。
他的思想驳杂这一事实,长期受到了忽视。
一些评论家论及他的艺术,往往以漫不经心的方式进行概括,判之以“唯美”“为艺术而艺术”一类结论;论及他的思想倾向,则更为粗暴,大概总是“反动、消极、感伤”一类。
在徐志摩那里,由于视野的开阔,培养了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性格。
(谢冕《云游》)8.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徐志摩能成为现代中国著名的诗人与文人,与徐申如长远的教育眼光及对他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B. 徐志摩购买相关书籍、撰写论文和书评、获称“鲍雪微克”、追随罗素等,都强有力地证明了他对社会主义学说抱有同情。
C. 徐志摩游学于西方名校,涉猎广泛,在国外结交中西方贤达名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诗文创作等领域颇有建树。
D. 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是20世纪20年代初国内很有影响的文学社团,但就其影响的广泛程度而言,并不如新月社。
9.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攻读法律专业,这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最重要的转折。
B. 在康桥的学习经历对徐志摩而言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创作灵感是康桥唤醒的,这一时期是他的文学观和美学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C. 胡适和徐志摩一为新月社的领袖,一为新月社的灵魂,对于新月社而言,两人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并非同等重要。
D. 作为一位具有世界性文化性格的著名诗人,徐志摩也是著名的散文家,相比之下其诗歌创作更得同时代名家的青睐。
E. 对徐志摩这样一位思想性格复杂多变的文化名人,应站在历史的高度作出全面评价,而不应该只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
10. 徐志摩取得人生成功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龚鉴,字明水,浙江钱塘人。
早与冋郡杭世骏齐名。
雍正初,以拔贡就选籍,授江苏甘泉知县。
县新以江都析置,故脂膏之地。
鉴耻为俗吏,一以子惠黎元、振兴文教为已任。
故某侍郎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昵令伺察属史者有挟而请又拒之巨室延饮,又拒之。
于是大江南北盛传甘泉令不近人情。
鉴益自刻苦,无一长物。
县境邵伯埭受高、宝诸湖之水,地卑下。
鉴谓当于农隙运土筑高埂沿堤为防,以徐议沟血。
堤上即植桑,兴蚕事。
其西境地高,浃旬不雨即龟坼,宜每一里为水塘以蓄之。
如是则高下之田俱无患。
大吏韪之,然不能行。
邵伯埭下有芒稻河,设闸泄水尤要。
值大水泛溢,鉴冒雨至,呼闸官泄之。
闸官以盐漕为言,不可。
会总河嵇曾筠视河至,鉴直陈,厉声诃闸官,曾筠即令启闸。
又用鉴言,定盐漕船过湖需水不过六尺,过即启闸,无得藉口蓄水,为民田患。
每岁晏,江都之鳏寡孤独多入甘泉部中。
西湖圣因寺僧明慧者,恃前在内廷法会恩宠,千求遍于江、浙。
一日以书币关白,鉴杖其使而遣
之。
事流传,上闻。
世宗召明慧还京,锢不许出。
当是时,甘泉令声闻天下。
在任六年,以父忧去官,贫,至无以葬。
河南巡抚尹会一故为扬州守,雅与鉴善,招之,欲使主大梁书院,以修脯助葬。
遂卒于河南。
鉴湛深经术,能摘先儒之误,顾书多未成。
所成者毛诗疏说,阐明李光地之说为多。
(选自《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六》)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某侍郎子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昵/令伺察属吏者/有挟而请/又拒之
B. 故某侍郎子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昵令/伺察属吏者/有挟而请/又拒之
C. 故某侍郎子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呢/令伺察属吏者/有挟而请/又拒之/
D. 故某侍郎子与有旧入谒有所嘱/拒之/有同城官为大吏所昵/令伺察属吏者有挟/而请/又拒之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盐漕,盐运和漕运的合称。
用河道运输食盐和粮食分别称为盐运和漕运。
B. 书院,古代官学机构,是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长沙岳麓书院。
C. 经术,又称经学,是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义理的学问。
D. 疏,古籍注释体例之一,是对旧注所作的解释。
文中是指对毛诗的注解。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龚鉴才德出众,早有盛名。
他早年与同郡名士杭世骏齐名,后来以拔贡身份入仕;他对经学有深透的研究,能指出先儒的错误,并著有毛诗疏说,阐明前人学说。
B. 龚鉴廉洁无私,清贫自守。
他所供职的甘泉县是富庶之地,而他生活俭省,不贪不占,家无长物,连为父亲办理葬事的钱都没有,这在当时社会中难能可贵。
C. 龚鉴性情耿直,刚正不阿。
大水泛溢之际,他向河道总督直陈闸官不作为现象,并当面厉声呵斥闸官;受皇帝恩宠的僧人派人求见他,他不但不见,反而杖责来使。
D. 龚鉴为官有道,享有盛誉。
他对故交、官员的请托和豪门的宴请一律拒绝,在大江南北广受赞誉;他治理有方,江都一带很多生活无依的百姓纷纷投奔到甘泉县。
1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鉴耻为俗吏,一以子惠黎元、振兴文教为己任。
(2)恃前在内廷法会恩宠,干求遍于江、浙。
15. 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龚鉴“子惠黎元”的具体表现。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乾元中寓居同谷七歌(其七)
杜甫
男儿生不成名身已老,三年饥走荒山道。
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
山中儒生旧相识,但话宿昔伤怀抱。
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
注:“三年”指至德二载(757)至乾元二年(759)。
杜甫因上疏营教房馆触怒肃宗而遭贬斥,时年四十八岁。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点出主题:杜甫素有国世报国之抱负,却始终未得施展。
如今年将半百,名未成,身已老,而且转徙流离,几乎饿死在“荒山道”。
B.三四两句诗人追叙了困居长安时的感受:发现长安城中凭借父兄余荫,随手取得卿相的,以少年为多。
“致身早”深蕴着诗人对富贵的追求。
C.五、六句又回到现实,映现出诗人和“山中儒生”对话的镜头:身处异常窘困的境地,当然感叹自己不幸的遭遇,谈起的只是曾经的伤心往事。
D.最后两句感叹:“鸣呼”直抒胸臆,诗人终止了他那悲愤激越的七首歌的吟唱,“仰视皇天白日速”搁笔望天,只见白日在飞速地奔跑。
17.冯至《杜甫传》中评论本诗是“响彻云霄的悲歌”。
结合相关诗句简析悲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望海潮》(柳永)词中的“______________ ”写街巷河桥的美丽;“______________”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2)《赤壁赋》中写客人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绵绵的春雨彻夜淅沥,清晨卖花声里透出淡雅的春意,写得形象而又深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20年7月24日,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3D虚拟展馆“中国国际云书馆”正式上线运行。
截至目前,云书馆已吸引了来自全世界五大洲24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出版集团和大型出版机构参与,共展出33个语种的图书约16万种。
“云书馆”运用互联网新技术新理念,通过构建3D虚拟展厅,最大限度还原线下展馆真实场景,是国内首座以海量图书为主体的“云书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阅读下面一则公告的初稿,完成下面小题。
公告
①为坚决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社区居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按照国家和省、市出台的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