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线点灸治病经验浅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线点灸治病经验浅谈
药线点灸是以特制药线进⾏点灸的⼀种灸治⽅法。
系将苎⿇线浸泡于药液制成药线,点燃后直接灼灸患者体表的⼀定⽳位或部位,以疏通、调节⼈体⽓⾎,祛邪排毒,从⽽达到治疗疾病的⽬的。
药线灸法在壮族、仫佬族有较⼴泛的应⽤,对某些病证确有较好的效果。
笔者在⼀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这⼀独特的疗法,并亲⾝体验到了它的神奇之处,由于当时感冒,⿐塞流涕,畏寒发热,⽤此法点灸风池、迎⾹⽳,⽴时⿐塞即通,感冒症状迅速缓解.后治⼀⼥孩20岁,患慢性⽿后淋巴结炎,经抗⽣素输液、⼝服治疗,不良反应较⼤,服中药有效但见效缓慢,且中药味苦,难以坚持,后经笔者⽤药线点灸双风池、双合⾕、双⾜三⾥后,症状明显减轻,疼痛消失,肿⼤的淋巴结逐渐缩⼩。
⼜有⼀男性,⼿背起扁平疣,久治不愈,笔者试⽤药线点灸合⾕⽳⼀次,⼀周后扁平疣竟消失不见。
现将药线制备、取⽳原则、操作⽅法、主治病证、治疗时机及疗程、注意事项简介如下:
药线制备
取苎⿇、黄⿇搓成直径0.7mm,长20cm左右的线,浸于由雄黄、吴萸粉、樟脑、麝⾹、95%⼄醇等制成的20%的雄黄酒中,⼀般浸泡8~15天,然后将其密封保存,保持湿润,⽤时取出。
取⽳原则
1.凡畏寒发冷的疾患,选取⼿部⽳位为主;
2.凡发热体温升⾼的疾患,选取背部⽳位为主;
3.凡痿废瘫痪诸症,选取该痿废瘫痪之肌⾁处的⽳位为主;
4.凡痛症,选取痛处及邻近⽳位为主;
5.凡⿇⽊不仁症,选取该部位经络上的⽳位为主;
6.凡瘙痒诸症,取先痒部位的⽳位为主;
7.凡肿块取肿块中⼼及四周作为灸治点;癣及⽪疹类疾患取患处局部。
操作⽅法及施灸原则
以右拇指、⾷指挟持药线的⼀端,并露出线头1~2cm,将露出的线端在酒精灯上点燃,然后吹灭明⽕,只留线头珠⽕,将线端珠⽕对准选定的⽳位,顺应⼿腕和拇指屈曲动作,将带有珠⽕的线头直接点按在预先选好的⽳位上,⼀按⽕灭为⼀壮,每⽳3~5壮,每⽇或隔⽇1次,6~10次为⼀疗程。
施灸原则可概括为“以快应轻,以慢对重。
”施灸时,珠⽕接触⽳位即灭为轻;缓慢扣压,珠⽕较长时间(超过2秒)接触⽳位为重。
⼀般⽽⾔,轻病快速点灸,重病可点按停留⽚刻。
掌握“以轻应轻,以重对重”的原则。
即轻病⽤轻法,重症则⽤重法。
主治病证
线灸可⽤于多种病证,常⽤于感冒发热、慢性咳喘、失眠、⾯瘫、各类痛证、阳痿、乳腺增⽣、功能性⼦宫出⾎、痛经、⼩⼉厌⾷症、遗尿及体表的;良性肿块、异物及⽪肤病变,如麦粒肿、腱鞘囊肿、带状疱疹、股藓、外痔等病证治疗。
凡临床各科属于畏寒、发热、肿块、疼痛、痿痹、⿇⽊不仁、瘙痒等疾病,均可应⽤本法治疗,效果明显。
灸治时机及疗程
药线点灸疗法强调抓紧治疗时机,治早(及时治疗)、治⼩(⼩病、轻病早治)、治了(彻底治疗,不要中途⽽废)。
⾄于疗程,需要根据不同疾病,灵活掌握。
⼀般10次为⼀疗程。
急性病疗程宜短,慢性病疗程宜长。
疗程间隔时间:顽固性慢性疾患间隔时间宜短⼀些,⼀般为2⾄3天。
如间隔期间病情继续好转,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
注意事项
1.灸前宜定好体位,⼀般以坐位或卧位为宜。
2.持线线头以略长于拇指端即可,太长不便点⽕,太短易烧着指头。
点灸时注意,宜在线头⽕星最旺时点灼⽳位,注意不要平按,要使线头圆⽕着⽳。
3.⼀些慢性病,如乳腺⼩叶增⽣症,肿块消失后,还需继续治疗⼀个疗程,以利于巩固疗效。
4.药线灸后局部可有灼热感或痒感,患者不可⽤⼿抓挠揉搓,以免抓破感染,灸治的⽳区当天以不接触⽣⽔为宜。
5.眼球及孕妇禁灸。
6.嘱咐病⼈治疗期间,节⾷禁欲,配合治疗。
本⽂内容来源于《第四次全国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整理研究学术会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