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际政治考研罗斯金《政治科学》重点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科学罗斯金
第一编政治基础
第1章关于政治的科学
一、政治科学的研究对象:
即围绕政府权力而进行的斗争和竞争,集中于两个问题:
1、领导者为何及如何做决定?
2、为什么公民遵守绝大部分决定而有时却不遵守其他部分?
二、合法性的三个方面:
1、合法性:
A:政治科学中的最重要概念之一,最初含义指国王有权即位是由于他们的“合法”出身,中世纪以来意思增加,不再只是指“统治的合法权利”,而且指“统治的心理权利”。

现在的合法性意指人们内心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认为政府的统治是合法的和公正的。

B:合法性的基础是同意,如《独立宣言》中所说的“对统治的同意”。

C:政府获得合法性的方法有四:①长时间的存在;②良好的政绩;③组成结构;④操纵国家象征。

2、主权:
A:最初含义是独裁者统治其王国的权力,后来词义扩大为民族国家对其领土的控制,即成为其地盘的主人。

B:主权与合法性相互关联,合法性式微的国家很有可能丧失主权,也很容易成为邻国扩张的对象;
C:一个国家能够从其他国家获得越多的外交承认,就越能维持它的主权与合法性。

3、权威:
A:指特定的领导人赢得服从的能力。

常与影响、操纵、说服和强制区分开来,只有权威才依赖于人们服从领导的义务,这种服从来自于领导者所属职位的合法权力,但并非所有的人都服从权威。

B:权威来自于职位,但它也必须加以培养,它蕴含着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联,并且需要结构性的制约支持;
C:权威还必须让自己受到尊重。

4、合法性、主权和权威三者相互关联:
A:三者其实是合法性的不同说法,如果一个政府的统治是合法的,它就具有合法性;
如果一个国家的存在是合法的,它就拥有了主权;如果一个领导的统治是合法的,他就是有权威的。

B:合法性是对政府的遵奉,主权是对国家的遵奉,而权威则是对领导者个人的遵奉。

三、政治权力
1、权力的定义:一个人让另一个人做某事的能力;
2、关于政治权力的解释:
A:生物学: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生物学解释,“人天生是个政治动物”。

现代生物学的解释是领导者是人类的天生的行为,是代代相传的。

B: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多数人是天生的遵奉传统者,同一群体中的多数成员看待事物的方式是一定的。

(“群思”指领导集体告诉自己一切正常,现行政策运转良好,结果造成政策失误。

)心理学认为人类有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即把自己融入群体并遵守它的规范。

C:文化上:人类学家得出结论即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政治共同体的形成和维系是建立在文化价值之上的,这种价值是通过父母、学校、教会和大众媒介来传承的。

这一学派认为当政治系统割断与文化系统的联系时,麻烦就会产生。

但有两个问题:其一文化是怎么产生的?其二是所有的行为都是文化的,那么政治系统就会像互不相同的文化那样呈现出多样性,但是在政治领域,我们看到的却是不同文化的土地上有着相同的政治态度和模式。

D:理性:即把政治当作人类理性的广泛运用来加以研究,如理性选择理论根据的就是人们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事物的能力。

此外,建立在人类理性假设上的政治体系更有可能进行公正的和人道主义的治理,因统治者会尊重被统治者辨别真伪的能力。

E:非理性的:非理性主义于19世纪晚期成立,认为人基本上是感性的,是受神话和俗套支配的,因此政治其实就是一种象征符号的操纵。

人群就像野兽一般被具有超凡魅力的领袖煽动着去执行他们的吩咐,如墨索里尼。

F:合成的权力:集将上述所有考虑在内,以上因素相互融合在一起。

①政治权力不能被看作是有限的、可测量的;即使“夺取权力”成功,也不可能自动拥有合法性和权威;②权力与政治不是一回事,政治是一些目标或政治的结合,而权力是达成这些目标或政策所必需的。

权力是政治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一套执行政策和决定的能力的工具。

四、关于政治科学
1、政治科学就有传统的学术特征:推理的、公正的和用论据支持的。

2、政治科学的好处:不是培养政治家所必需的训练,而是一种平静的、不带感情色彩的政治分析。

3、政治科学的发展:传统的、行为主义的和后行为主义的。

A:传统的:包含了相当广泛的研究方法,有哲学的和伦理学的,也有制度的和权力取向的。

如亚里士多德、霍布斯、洛克等寻求“应当”,马基雅维利将焦点放在“权力”上,威尔逊则放在制度——政府的正式结构上。

B:行为主义:上世纪50年代,关注的是人类的实际行为而不是与之相对立的思想或感觉。

受孔德的实证主义的影响,认为我们通过社会观察积极有效的资料,就能改进社会科学,并通过它来促进社会的发展。

借用心理学家从选举、民意调查、议会投票等数据赋予了政治理论一个经验性的基础。

这在检验政治的“社会基础”时特别有用,这个基础就是每个公民的态度和价值观,它有助于政治系统按自身方式进行运转。

C:后行为主义:60年代末受到批评,认为其所检验的只是一个既定时刻的既存事实,忽略了变化的可能性,这种研究受到时间的约束,还被认为关注的只是相当小的论题,而避开了重大的政治问题。

之后后行为主义出现,其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传统主义的和行为主义的方法的综合,即使用传统主义的定性资料和行为主义的定量资料,将历史和制度与当前的民意等同视之。

五、简化现实——关于政治系统
1、模型:对现实的简化,是社会科学家用来整理资料、创立理论和进行预测的。

2、政治系统:把复杂的实体看作系统的思想来自生物学。

系统思想的难题在于:你不能改变哪怕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改变一个组成部分也将改变其它所有部分。

在这一系统模型中,很多人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治就像生物系统一样运作。

但是系统模型却总是遇到困境的,目前还没有完美的模型来解释和预测政治行为,而且永远也不会有。

第2章民族、国家与政府
一、民族的概念
1、民族的概念:最初意思有点像一个大部分,到17世纪,变为今天统治我们的强有力的大型政治实体。

国家权力与占有一块领土并有着许多共同点(历史、文化、语言)的民
族的概念合并到了一起,这就是民族国家,一个民族和政府结构的结合体。

从法国大革命开始,新的力量出现,即民族主义。

2、民族国家的要素:
A:领土:大体上都有明确的地理区域。

而当所声称的领土出现重叠时,结果常常是战争。

B:人口:一定的人口。

理论上,它应该是具有凝聚意识和明确的民族性的。

C:独立:意味着它是作为一个“主权”实体来管理自己的。

就定义而言,所有国家都有主权和独立,但是有的国家却要比其它国家拥有更多的主权和独立。

支持主权独立的是其它国家的“外交承认”,特别是那些主要国家。

D:政府:一个国家必须明显拥有一些针对民众的有组织的力量。

没有政府,就没有国家。

然而,政府在一定情况下能够独立于国家而存在。

合法政府的存在并不必然意味着它能有效控制它的领土和人口。

3、民族国家构建的危机:五个阶段,国家的结构取决于解决这些危机的成功与否。

通常一个国家要同时面临很多危机,而不是足够幸运地一步一步来。

A:认同性:原先认同于部落、地区或其它亚国家团体的人必须认识到他们是这个国家的第一批公民这并不会轻易、快速或自动地发生。

B:合法性:一个政府必须培养公民对它的尊重和自愿服从,要让人民广泛认识到政权的统治是合法的。

C:渗透性:意指国家实际上必须让所有人服从政府的法令,即使在偏远的或文化迥异的地方。

缺乏渗透性意味着一个政府的法律只能停留在局面上。

D:参与性:当人们充分意识到自己被统治时,他们就要求能在政府里说得上话,即要求有投票权。

政府通常害怕扩大选举权所带来的后果,解决参与性危机的最好办法是采取渐进的步骤,如英国。

E:分配性:在某种意义上永远也得不到一劳永逸的解决,涉及到国家经济收入的分配。

4、战争的作用:国家构建中的一个不利方面就是战争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我们必须认识到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是通过征服来建立和加强的。

对于每一个统治者来说,国家的生存是第一要义。

为了生存的利益,他们建立军事力量以对付任何威胁的联合,这意味着他们必须扩充他们的政治体系并使之现代化。

A:必须不断增加税收以供军备之需;
B:为了建立更大、更好的军事力量,独裁者被迫加强对其王国的组织与管理,同时需要增加税收与人力。

C:通过战争的力量或示范作用,欧洲国家向第三世界传播了它们的组织、技术和民族主义,战争使它们面临着选择:要么现代化,要么灭亡。

二、政府:是什么和做什么?
1、关于人类需要一种方式以组成共同体并进行治理,其理由有:
A:弗洛姆认为:人由于害怕孤立于社会和独立承担责任,因而组成大型团体来逃避这种紧张并要求个人自由和自治。

B:洛克认为:政府是保护人民财产和权利的工具,代表着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同意。

C:政府扮演着类似裁判员的角色:定下基本的规则,让每个人都必须遵守。

E:之所以能够厉行规则,部分原因在于它控制着死刑判决并垄断依法使用暴力的权利。

2、政府的一般目标:最高目标是为所有公民提供生存、稳定以及经济的和社会的福利。

为此,一个国家必须自我保护以保证国家的生存,而要得到其它国家的承认,要依赖于自身的政治稳定。

自身的政治稳定在于权力转换体系的固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换来的支持等等。

提高普遍的福利包括努力消除贫困,最大限度提供全民受教育的机会以推动技术进步。

3、国家面临着两个经济方面的问题:应归国家所有或监督的经济是多少?有多少国家财富应当用于再分配以帮助社会上的贫困人口?由此产生四种方法:
A:自由放任:亚当•斯密的追随者,认为人们的成几取决于他们的能力和经营状况,政府无权干预这个自然过程。

国家所有低,社会福利低。

如美国、瑞士。

B:福利国家:通过财富的再分配来帮助景况较差的人。

国家所有低,社会福利高,如西北欧的福利国家,瑞典、丹麦等。

C:政府统制:早于自由放任的古老体制,开始于法国国王为了法国的财产和权力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来监督企业,包括国家对铁路、银行、石油和其它大企业的所有权。

很多发展中国家追随这种模式。

国家所有高,社会福利低,如法国、巴西等。

D: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广泛的社会福利。

4、作为现代化原动力的国家:
认为国家是并且应当是现代化的原动力,即国家组织现代化生产与发展政府,如战后日本等。

5、政府类型:
A:亚里士多德的论政府的六种类型:君主制、贵族制、共和制、民主制、暴君制、寡头制
B:亚系统的自治:把亚系统的自治程度或多元化的程度当作关键特征来区分不同的政府类型,如极权主义政府、民族的或宪政的政府。

C:国内政治权力的集中:政治权力在不同阶层分享的方式也是划分标准,如单一制和联邦制国家。

三、现代政府:制定公共政策
1、公共政策:是一种政府官员和机构的权威性行动,它是用来满足被感知的国家需求的,包括法律、司法布告、执行命令和行政决定。

政策是通过规划来实施的,这些专门措施的目的在于对政府行为和公共生活产生影响。

政府选择政策和规划是与国家的广泛目标相一致的。

由于资源总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建立一个价值的优先顺序。

这是一个复杂的决定过程,它是政治过程中极其重要的部分。

由于公共政策包含着一种选择,所以常常引起争论,并且不得不以“公共利益”的名义来辩护,而事实上这个词不能被很好的界定。

2、公共政策:实质性与象征性。

A:实质性:实质性的公共政策决定公共资金开支,公共资金是每个国家都稀缺的国家资源。

B:象征性:通常不需要很多的财力或人力,也常常不是立法过程的一部分。

3、实行象征性或非实质性的公共政策指:那些创造情感忠诚的政府行为或把社会地位赋予社会上的关键人物。

象征性政策比实际的政府行为和结果更为重要,因为人们所想的通常要比政府的实际作为更重要。

A:创造推广制度象征是为了创造一种可以认同的东西。

B:道德象征也常被政府官员用来营造氛围。

C:象征甚至可以导致战争。

第3章个人与宪法
一、现代世界的宪法:
1、定义:通常认为宪法是一个为社会治理设立基本规则的书面文件,而政治学家却在更宽广的意义上界定这个词汇,认为是一套规则和习惯,不论是成文的或不成文的,法定的或超法的,政府要据此处理事务。

在现代世界,几乎每个国家都有成文宪法,它规定了政府的形式、机构制度以及各种限制,还设立了平衡多数和少数利益的指导原则。

2、本国的最高法律:宪法是社会的基本法律,它意味着不能轻易改动。

A:宪法条文的概括性。

(司法审查制度)
B:宪法和立宪政府。

宪法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被解释的方式,所以两个不同的国家完全可以采用同样的宪法,但却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政府形式,而且给予公民的权利也存在很大差异。

在英美等国的政府是立宪政府立宪主义指的是政府权力受到限制以及个人权利得到尊重的程度。

3、宪法的目标:把国家的理想目标写入条文从而提供一种象征功能,它们规定了政府的结构形式,并试图为政府统治的权利进行辩护。

A:表述国家的目标:序言和权利清单是象征性的表述,它们所表明的价值、观念和目标看来是国家政治文化的最好表达。

虽然宪法规定了国家的目标,但对这些目标和价值的解释还需要政府决策者灵活掌握。

B:形成政府的结构:如描绘政府具体结构和职能,联邦制国家的宪法也概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划分。

C:确立政府的合法性:虽然这个作用是象征性的,但它的实际功效却不容否认。

许多国家甚至不会承认一个新建立的国家,除非它采纳一个成文宪法,宪法是持久和责任的标志。

当然,宪法的成文与否对一个合法的、稳定的政权来说并不是绝对必需的,而即使在拥有成文宪法的国家里,也有无数的传统、习惯和律例构成宪政秩序的一部分。

4、宪法的适用性:
A:美国宪法:观察其文件的灵活性:①持有与携带武器的权利。

②联邦权力平衡的变化。

两者都与现实不符,但都有一定的灵活性而使其可以继续存在,通过对其进行不断的解释。

B:宪法的适用性:它能保护权力吗?①公民自由和公民权利: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名解),用来保障世界各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作为世界观点的象征性表述(没有实际的制裁权力),《世》确立了绝大多数国家都不愿违犯的基本道义和目标。

当然,其价值是象征性的。

《世》是依照法国的《人权宣言》和美国的《独立宣言》制定的,确定
了许多西方政治思想家所认为的基本公民权利,宣称所有人都具有这些权利,如生存权、集结社自由等,政府不应任意剥夺。

除了在公民和政治权利之外,《世》还为各国公民规定了许多经济的和文化的需求。

②少数派团体和公民自由:《世》写明少数派团体有权保持它们的文化独立性,而困难则在于第一要如何确定什么是少数派团体,第二它们的权利是什么。

5、美国的表达自由:表达自由是任何标榜民主的国家的一个标志。

而同时表达自由也必须受到限制,在美国的做法即是如此。

因此关于言论自由的争论从未停止。

A:表达自由的历史:①言论自由和煽动罪:煽动罪在普遍法里指任何企图通过对政府或官员的批评在群众中制造不满或反抗的言行,在权利法案通过后的若干个时期,美国政府都曾以煽动叛逆罪压制过一些激进的言行,第一个法案通过是1798年。

第二个则是在内战时生效。

②20世纪的煽动罪法案:1940年的《史密斯法》是国会通过的最为广泛的煽动罪法案,而美国历史上最为严厉的立法可能是二战后的麦卡锡时期通过的反对共产党人颠覆威胁的法案。

B:要在国家保护安全的需要和自由表达和自由结社的实践之间寻求平衡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法院也从未能够对政府可以限制言论自由的程度作出明确的规定。

二、立宪政府:它能保护一切吗?
1、两个问题:
A:几乎每个国家都采用成文宪法;
B:尽管成文宪法几乎是通用的,但该文件仍必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权者的解释。

2、宪法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规定对人权的不变的保护,也不在于勾勒政府的组织结构。

3、更为合适的是把成文宪法看作目的和理想的表达,是人民最高目标的体现。

宪法的功能必须是象征性的而不能拘泥于字面。

作为象征性的表述,它的功用看起来显然是来自它的普遍性,它是普遍使用的关于现代世界民族国家合法性的文本,它的最高检验标准是实践而不是本本。

考研真题答题黄金攻略
名师点评:认为只要专业课重点背会了,就能拿高分,是广大考生普遍存在的误区。

而学会答题方法才是专业课取得高分的关键。

(一)名词解释答题方法
【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名词解释最简单,最容易得分。

在复习的时候要把参考书中的核心概念和重点概念夯实。

近5-10年的真题是复习名词解释的必备资料,通过研磨真题你可以知道哪些名词是出题老师经常考察的,并且每年很多高校的名词解释还有一定的重复。

专业课辅导名师解析:名词解释答题方法上要按照核心意思+特征/内涵/构成/案例,来作答。

①回答出名词本身的核心含义,力求尊重课本。

这是最主要的。

②简答该名词的特征、内涵、或者其构成、或者举一个案例加以解释。

如果做到①②,基本上你就可以拿满分。

③如果除非你根本不懂这个名词所云何事,或者压根没见过这个名词,那就要运用类比方法或者词义解构法,去尽可能地把握这个名词的意思,并组织下语言并加以润色,最好是以很学术的方式把它的内涵表述出来。

【名词解释答题示范】
例如:“行政权力”。

第一,什么是行政权力(核心意思,尊重课本)
第二,行政权力的几个特征,不必深入解释。

第三,行政权力的5点内涵。

具体一点,如,“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构成主体行政官员(公务员)因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和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

行政责任的特征包括:①行政责任是一种责任;②行政责任是一种义务;③行政责任是一种任务;④行政责任是一种理论;⑤行政责任是一种制度;⑥行政责任是一种监控体系。

【名词解释题答题注意事项】:
第一,控制时间作答。

由于名词解释一般是第一道题,很多考生开始做题时心态十分谨慎,生怕有一点遗漏,造成失分,故而写的十分详细,把名词解释写成了简答或者论述,造成后面答题时间紧张,专业课老师提示,要严格控制在5分钟以内。

第二,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200字为佳。

如果是A4的纸,以5-8行为佳。

(二)名词辨析答题方法
【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这道题目可以作为“复合型名词解析”来解答。

最主要的还是要解释清楚题目中的重要名词。

对于答题思路,还是按照课堂总结的“三段论”的答题模式。

一般可以归类为“A是…”“A和B…”“AB和C”的关系三种类型,分别做答。

【名词辨析答题示范】:
例如“工资就是薪酬”。

(专业课老师解析:这属于“A和B…”类型的题目)
第一,工资的定义。

第二,薪酬的定义。

第三,总结:工资与薪酬的关系。

【名词辨析题答题注意事项】:
第一,不能一上来就辨析概念之间的关系。

如果先把题目中的相关概念进行阐释,会被扣除很多分数,甚至大部分分数,很多考生很容易忽视这一点。

第二,控制时间。

辨析题一般是专业课考试最前面的题目,一般每道题350-400字就可以,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篇幅占到A4纸的半页为佳。

(三)简答题答题方法
【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简答题难度中等偏下,主要是考察考生对于参考书的重要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程度。

往往是“点对点”的考察。

一般不需要跨章节组织答案。

因此,只要大家讲究记忆方法,善于记忆,记忆5-7遍,就可以保证这道题目基本满分。

简答题采用“定义+框架+总结”答题法。

①首先把题干中涉及到的最重要的名词(也叫大概念)进行阐述,就像解答名词解释一样。

这一环节不能省略,否则无意中丢失很多的分数,这是很多考生容易忽视的一点。

②读懂题意,列要点进行回答。

回答要点一般3-5点,每条150-200字。

进行简单的总结,总结多为简单评析或引申。

【答题示范】:
例如“简答公共财政的职能。


第一,公共财政的定义。

(不能缺少)
第二,公共财政的3大职能。

(主体部分)
第三,总结评析。

【简答题答题注意事项】:
第一,在回答简答题的时候,要采取“总-分-总”答题结构。

即在回答要点之前进行核心名词含义的阐释,最后写几句起总结的话,这样不会给人一种太突兀的感觉。

第二,在回答的时候字数一般在600-800为佳,时间为15-20分钟。

通常字数应该是本题分值的至少30倍,即,1分至少30个字。

第三,如果课本没有明确答案,那你也不能拍脑门乱写,好的策略是向课本靠拢,将相关的你能够想到的内容往4×150里套就行了。

关键在于有条理又能自圆其说,你如果能结构清晰、条分缕析的把题答完,你肯定可以得满分。

(四)论述题答题方法
【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论述题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分值往往也比较大,考察对学科整体的把握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洞悉论述题的本质,其实回答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