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教学设计(精选11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茉莉花》教学设计(精选11篇)
《茉莉花》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茉莉花》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茉莉花》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演唱、聆听江苏、东北和河北的《茉莉花》,让学生感受并体验民歌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唤醒学生的民族热情。
2、指导学生从节奏、旋律、风格、语言上比较江苏民歌《茉莉花》、东北民歌和河北民歌《茉莉花》的异同。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歌,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祖国对家乡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
通过聆听、演唱江苏、东北和河北的《茉莉花》,比较感受地方民歌的特点。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
师: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位中国小女孩在亿万观众的注视中,唱响了一首中国民歌,一起听一听她唱的是什么?
(播放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录像片断)
师:在这举世瞩目的时刻,编导为什么选择了《茉莉花》这首民歌。
(生畅谈)
2、欣赏茉莉花图片
师:我们来看一下茉莉花是怎样一种花?
点击播放课件,学生欣赏
师:茉莉花洁白无暇,小巧玲珑,清香四溢,代表着纯洁,代表纯洁的中国的人民,更代表中国人民热忱欢迎世界人民2008年到中国做客的一颗真诚的心,所以在这重要的时刻编导选择了这样一首歌。
3、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
播放录音,学生听赏。
师:这首歌曲给你怎样的感受,它的情绪怎样?速度怎样?节奏呢?
二、歌曲新授
1、分析歌曲
出示歌谱
师:看一下歌曲是几拍子的?它的强弱规律是?
旋律中出现了哪几个音,这样的曲调我们称为(五声调式),它属于其中的哪一种?(五声zhǐ调式)
2、模唱歌谱
用LU模唱。
3、朗读歌词
4、学唱歌词
直接跟琴唱出歌词
找出难点并解决
5、歌曲处理
师:你觉得这首歌应该用怎样的速度演唱?
尝试慢速、快速,感受不同的效果。
师:最后一句连用了两个茉莉花,充分表达了什么?
演唱时我们的力度要怎么变化?速度呢?
加上反复记号,从头反复,最后一个音,提高八度。
6、师小结
这首《茉莉花》是我们江苏一带的民歌,体现了江苏民歌的音乐
风格,你能概括一下江苏民歌的特点吗?(优美柔和、细腻婉转)
三、欣赏比较
1、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
师:除了江苏民歌《茉莉花》外,东北也有一首《茉莉花》一起听一下。
师:(课件播放:东北《茉莉花》)
这首东北民歌《茉莉花》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热情、豪爽、夸张……
2、曲式分析
我们来看一下这首东北民歌是几拍子的,什么调式的?
歌曲中还多加了衬词和拖腔,体现了东北民歌热情豪爽、夸张风趣的特点。
3、欣赏河北民歌《茉莉花》
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北人那么热情,那么河北人怎样呢,一起听一听河北民歌《茉莉花》
播放视频河北民歌
看一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属于什么调式?这首歌曲旋律明快,体现了河北民歌刚直、爽朗的风格。
师小结:河北《茉莉花》旋律特点:旋律音调明快,具有叙述性,体现了刚直、爽朗的风格。
三、拓展
1、欣赏《图兰朵》中的《茉莉花》
听一听歌剧《图兰朵》中运用的是哪一个版本的《茉莉花》?
2、欣赏宋祖英《茉莉花》
《茉莉花》教学设计篇2
1案例
列夫·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
纵观当前的小学音乐教材,每一课的教学内容都隐含着不同的情感因素。
因此,我们应充分挖掘、提炼、展示教材内在思想内涵,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
在《茉莉花》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者将音乐审美为
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向学生展示不同风格,不同表现形式的《茉莉花》音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全体学生在美的音乐,美的画面中领悟到民歌《茉莉花》的魅力,并能准确的创造性的表现音乐美。
2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茉莉花》,尝试用不同情绪表达歌曲。
(2)通过演唱、欣赏等活动了解不同版本的《茉莉花》所包含的文化、语言的差异,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用连贯优美的声音唱歌曲
教学准备:课件、卡片、钢琴
3教学过程
3、1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师:为了使我们的校园更美丽,你知道在走廊的窗台的都摆放了什么?
生:鲜花。
师:对,有鲜花的陪伴,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温馨和芬芳。
那么,你都见过哪些花?
生:牡丹、樱花等等。
师:老师今天给同学们带来了几盆花,你认识吗?
生:菊花、牡丹、百合、马蹄莲。
师:这几盆花分别给我们带来了一条好听的节奏。
(出示《图兰朵》中的一段带《茉莉花》旋律)
生:分别打好这些节奏。
师:当你看到这些美丽的鲜花时,你应该用什么样的眼神来表现对花的喜爱之情?你又应该用什么样的感觉来读?
生:再次读节奏。
师:今天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茉莉感受它的芬芳与美丽。
3、2聆听歌曲,感受音乐
生谈对歌曲的感受。
3、3学习歌曲,知晓内容
(1)学唱歌谱。
跟随琴声用“la”模唱歌谱。
用唱名法唱歌谱。
认识歌曲的旋律构成:五声调式。
用手划出旋律线。
思考:旋律是平稳娓婉的还是跌宕起伏的?
(2)学唱歌词。
跟琴轻声地把歌词填进去。
用最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两小节一换气。
男女生进行比赛。
(3)尝试用不同的情绪演唱。
尝试用秀美的、活泼的、壮丽的三种情绪来演唱歌曲。
3、4比较欣赏,升华情感
通过比较欣赏,让学生在听的同时感受到民歌由于流传地域的自然环境、人文风俗、文化传统、地方语言的差异,各地区的民歌在风格色彩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1)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
(2)欣赏萨克斯版《茉莉花》:介绍这首茉莉花,让学生能通过中外的对比而能感受到茉莉花在外国人心中的地位。
(3)欣赏民乐版《茉莉花》:通过中外茉莉花的对比,感受民族乐器在魅力。
(4)观看视频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表演的《茉莉花》片段:明白江苏的茉莉花在世界和国人心中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3、5 小结课堂,再唱歌曲
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茉莉花》代表了我国的民族文化,《茉莉花》的音乐旅程就是最好的证明。
老师愿茉莉花的清香永远留在每个同学的心里,让我们在茉莉花动听的旋律中结束这节课的教学,让我们再一次用优美的歌声来演唱这首歌曲,同时也愿我们的民族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3、6布置作业,培养能力
请同学们在课下搜集一些其它版本的《茉莉花》,要求能用多种艺术手段表现歌曲,下节课我们将开一个“芬芳茉莉花”为主题的音乐欣赏展示课。
请大家做好充分准备。
4反思
“音乐中的茉莉是芬芳迷人的,洁白的茉莉代表着人们对纯真和谐的美好追求,或许正是这种亘古不变的追求才使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从未舍弃对茉莉的歌颂与赞美。
”这是我想要在这节课传达给学生的一种思想。
为了达到这种要求本节课在课的设计上主要从以下几点来思考的:
(1)情感线。
课的开始我用了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中的一段带《茉莉花》旋律作为切入口,初步了解茉莉花是如何走向世界的,为后面的情感激发打下伏笔。
整节课时刻围绕着歌曲的学习与欣赏,让学生在学习中情感上不断地从认识、升华,最终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对茉莉花歌曲产生喜爱,并产生浓浓的民族情。
最终引导学生说出:作为江苏人,我无比骄傲与自豪!
(2)知识线。
由于《茉莉花》的旋律大家都耳熟能详,只是对于茉莉花的其它相关的知识没有过多的了解,所以在这节课上我采用串珠的方式将几个点的知识整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项链式的教学方式:茉莉花走向世界——学习茉莉花旋律——欣赏东北茉莉花——欣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
在这些的学习中通过讲解与欣赏交流,使学生对茉莉花的内容与重要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能力线。
所以在歌曲的学习上我采用了由浅入深的方法进行学习。
先用la来模唱旋律整体上初步感知旋律;再用唱名法演唱歌谱,在这一环节与学生认识了旋律的构成曲式:中国民族五声调式。
为再唱旋律作个铺垫;完整地演唱旋律:要求学生用手感知旋律线条在空间上有个感性的认识,再上升为理论高度:是平稳娓婉的还是跌宕起伏,为歌曲演唱和比较东北民歌的特征作个铺垫。
同时在学习歌曲的处理上我让学生尝试用不同情绪去演唱茉莉花,使学生知道学习歌曲是可以去尝试不同方法演唱,这也就是为什么一首曲会有各种版本的原因所在吧。
在比较南北民歌差异的时候我采用了亲自演唱,让学生能在我演唱的同时有个直接的情感体验从而为对比民歌差异起到个穿针引线之效,从课堂反馈来看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常言说:送人玫瑰手留有余香。
在课的结束我请同学用自己动听
的歌声借助《茉莉花》的旋律将美好的祝福送至在场的每个人,为我的这节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通过这节课使我深深体会到课程标准中的一段话: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要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茉莉花》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了解茉莉花的精神品质和音乐内涵,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和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2、能力目标:通过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3、知识目标:通过视听欣赏和对比分析作品《茉莉花》,使学生了解民歌的演唱风格、表现形式等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演唱、对比分析,感悟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与艺术内涵,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不同风格的茉莉花,培养学生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能力。
教材分析:
《茉莉花》是一首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小调。
它有许多变体,江苏扬州的《茉莉花》源于明代的一首民歌《鲜花调》,歌曲通过对茉莉花的赞美,生动含蓄地表达了青年人的爱情,也被认为表露了一位少女爱花、惜花、护花的情怀及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歌采用五声调式,2/4拍,为四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具有起、承、转、合的性质。
第一、二乐句对称方整;第三、四乐句结构压缩,衔接紧密,一气呵成,句尾的切分节奏的运用,使旋律更为轻盈活泼,表现出一种淳朴柔美的感情。
《茉莉花》作为典型的中国民歌,18世纪末叶,曾被传到了欧洲、南美等地并广为流传。
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还将《茉莉花》的曲调用
作歌剧《图兰朵》中女声合唱的素材。
流行于江苏的《茉莉花》是人们最熟悉、旋律最优美的诸多变体中的一首。
它曲调婉转曲折、节奏均匀平稳,旋律以级进为主,极富江南民歌清秀细致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一位中国小女孩站在预示着吉祥的大红灯笼上,在亿万观众的注视中,唱响了一首中国民歌,我们一起来欣赏!
播放奥运会闭幕式录像片断。
师:你们听出来是什么歌吗?
生:茉莉花
师:在这举世瞩目的时刻,编导为什么选择了《茉莉花》这首民歌?我想同学们对此也一定有疑问吧?
《茉莉花》具有浓郁的东方风情和中国特点,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并广为流传。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几首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茉莉花》,共同来了解音乐作品中茉莉花的精神品质,一起去领略《茉莉花》这首歌的独特魅力吧!
教学意图:让学生被这动听的音乐和情境深深吸引。
从而产生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了解《茉莉花》在世界乐坛上的影响和地位。
二、进入新课: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查找的资料。
师出示相关图片。
(生介绍茉莉花的形状、气味,象征:洁白无暇、朴实无华)
2、欣赏不同风格的《茉莉花》。
a、聆听江苏民歌《茉莉花》,学生谈听后感受:优美、委婉。
b、聆听河北民歌《茉莉花》,学生谈听后感受:刚直、爽朗。
c、聆听东北民歌《茉莉花》,学生谈听后感受:豪爽、粗犷。
引导学生说一说三首《茉莉花》在旋律和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并完成课本练习。
大屏幕出示:说一说三首《茉莉花》在旋律和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东北旋律音调夸张、风趣,体现了粗犷豪爽的风格;
江苏旋律音调清丽、婉转,体现了柔美、细腻的风格;
河北旋律音调明快,具叙述性,体现了刚直、爽朗的风格;
《茉莉花》教学设计篇4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唱《茉莉花》,使学生近一步了解茉莉花的美丽,并能通过优美、抒情的歌声表现出来。
2、通过教唱歌曲,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民间音乐和民歌。
3、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三、教学难点:
学习一字多音、切分、附点的唱法。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是《茉莉花》。
那么大家对茉莉花有多少了解呢?学生回答交流。
2、师:看来大家对茉莉花了解的不多,下面呢老师老给大家介绍一下茉莉花(多媒体显示图片)。
3、师:下面老师给大家播放几段有关茉莉花的歌曲,大家认真聆听那段音乐是来自江南水乡,为什么?(播放东北、河北、江苏民歌《茉莉花》片段)
课件展示不同地区的茉莉花歌曲风格不同。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江苏民歌《茉莉花》,让我们一起来它的魅力吧。
听后告诉老师这首歌曲的感受。
(优美、抒情、婉转、细腻、柔美)
(二)学唱歌
1、学习歌曲简谱
重难点:切分节奏、附点节奏、一字多音
突破方法:图形谱辅助,让学生更直观的掌握音准和节奏
2、学习歌词
(1)感受歌曲,通过歌曲的情绪,旋律特点引导学生演唱声音要柔和,避免喊唱。
(2)通过拼音声调引导学生加歌词之后音准的学习。
(3)情感处理
a、歌曲表现了青年姑娘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歌曲表面上是在表现年轻姑娘既想摘花又怕挨骂的天真神态。
b、师: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茉莉花唱的更美?每一句怎么处理?
教师可提示:从速度、力度和演唱方法上有什么想法?
(4)教师纠正学生唱的不对的地方,并告诉学生一字多音是江南民歌的一个特点。
8、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9、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个组更能把《茉莉花》的风格演唱的较好。
(三)拓展
通过欣赏下面的音乐,独唱、欣赏乐器演奏的《茉莉花》、欣赏舞蹈《茉莉花》思考为什么歌唱家、演奏家、舞蹈家们都想演绎《茉莉花》?(独特的曲调风格、优美的乐曲旋律,演唱琅琅上口。
)作业:课下搜集不同形式演绎的《茉莉花》,感受音乐的魅力。
六、课堂小结:
《茉莉花》是中国有名的民歌,流传于全国各地,其歌词基本相同或者大同小异,旋律上既有相同的因素,又有其独特的地方特色,从而鲜明的表现了民歌的变异性,还有的把它改变成了器乐曲。
《茉莉花》优美婉转的旋律,溢发出的是中国人民善良真诚的精神本质。
它已成为中国人民和平友好的象征。
它不仅是中国的艺术瑰宝,更是世界的艺术瑰宝!
《茉莉花》教学设计篇5
一、教材分析:
《茉莉花》属于小调类民歌,是单乐段的歌曲,是一首深受全国人民喜爱的民间小调,它清丽、柔婉,是进行民族民间音乐欣赏的好教材;这首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多次在国家与国际的重要活动中演奏,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因此它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题材。
二、教学目标:
认知:欣赏不同地方、不同表现形式的《茉莉花》,了解其在世界音乐中的地位。
情感:通过学习《茉莉花》使学生了解和喜爱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能力:
1、能用纯真甜美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茉莉花》;
2、认识附点音符及其实值,并能正确的演唱。
三、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歌唱江苏民歌《茉莉花》,并且体验欣赏不同演唱风格,不同演奏形式的《茉莉花》。
四、教学难点: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按节奏准确演唱歌曲;认识附点音符及其实值,并能正确的演唱。
五、教学方法:
用听唱法学唱歌曲,运用多媒体演示、实物的演示并以讲授谈话为辅助欣赏歌曲。
六、教学过程:
看花——情景导入:
师: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一位中国小女孩在亿万观众的注视中,唱响了一首中国民歌,你们想听吗?
1、学生欣赏(播放2004奥运会闭幕式录像片断)师:你们听出来是什么歌吗?生:茉莉花
2、谈谈感想
师:在这举世瞩目的时刻,编导为什么选择了《茉莉花》这首民歌。
(生畅谈)
师:是啊,茉莉花代表纯洁,代表纯洁的中国的人民,更代表中国人民热忱欢迎世界人民2008年到中国做客的一颗真诚的心。
闻花——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茉莉花吗?闻过茉莉花香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惊喜,你们看:(多媒体展示江南风景及茉莉花图片,背景音乐为民乐合奏的《茉莉花》)师在教室洒上茉莉花清新剂。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生畅谈置身茉莉花丛的感受)唱花--学唱歌曲《茉莉花》,学生练习呼吸及歌唱
师:是啊,我们仿佛进入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小桥、流水、茉莉、花香。
让我们都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尽情的吮吸这芳香的花蜜吧!
(师引导学生深吸气,用哼鸣随琴哼唱歌曲旋律)
3、演唱歌曲及歌曲处理
①指导学生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歌词
师:你们刚才的声音就像是天籁之音,相信加入歌词你们一定唱得更美。
②解决歌唱难点
师:美丽的茉莉花真是让人爱不释手。
“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
”听到这句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呢?
(生谈感受)引导学生体会自己闻到茉莉花香,想摘花但又舍不得摘的心情。
带着爱惜茉莉花的感情唱第五乐句。
③学习音乐知识:附点音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a、拍、读课后新的节奏型,要求学生口读、手拍、脚踏,在读拍好后可以为节奏型创编句子或带进歌词练习。
利用电脑展示,认识附点音符及其实值。
找出乐谱中的附点音符进行练习。
④表现相同的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引导学生用赞美的情绪唱。
第一乐句、第二乐句的力度加强,更加深情的赞美。
之后,随伴奏有感情地渲唱歌曲。
赏花--音乐欣赏
1、欣赏不同风格的《茉莉花》。
引导学生从速度、歌词、情绪、语言、演唱方法等艺术要素出发,
挖掘江苏和河北两首《茉莉花》的不同特征。
师: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喜欢《茉莉花》,流传最广的是江苏和河北的茉莉花。
(多媒体出示两首茉莉花的歌谱及音乐)师生总结:江苏的《茉莉花》委婉、秀美;河北的《茉莉花》豪放、欢快。
师:是啊!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孕育了不同的音乐文化。
我们伟大的祖国民族众多,各民族的音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我们以后要多学习,把我们民族音乐继续发扬下去。
2、欣赏不同表现形式的茉莉花,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①学生欣赏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茉莉花》
师:《茉莉花》是一首誉满中外的歌曲,有很多歌唱家和演奏家都曾演唱和演奏过,歌唱家宋祖英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开场曲就是《茉莉花》。
这也是中国歌唱家第一次站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上,让我们来欣赏这精彩的一幕吧!(多媒体出示演唱录像).说说自己的感受(骄傲、自豪);说说宋祖英的演唱和自己演唱在情绪、节奏上有什么不同。
②听赏和感受由“女子十二坊”演奏的乐曲——《茉莉花》;
师:除了演唱歌曲以外,很多演奏家也很喜欢这首《茉莉花》,而且经过改编,茉莉花的曲调变得更加优美、动听。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由中国“女子十二坊”演奏的乐曲《茉莉花》。
(播放音乐)
师:这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哪一种表现的茉莉花更能打动你的心呢?(生交流、讨论)品花——喝花茶说用途
师:同学们,我们听了这么多的茉莉花音乐,你们知道茉莉花还有什么用途吗?今天老师准备了清香的茉莉花茶,让我们一起来品尝品尝吧。
在茉莉花的音乐伴奏下让学生品尝茉莉花茶,并通过图片向学生介绍茉莉花在生活中的其他用途,让他们进一步体会茉莉的魅力。
师:茉莉花不仅可以喝,它的花还可提取作为茉莉花油,连叶和根都有药用价值呢。
本课小结,师: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茉莉花不仅是中国的艺术瑰宝,更是世界的艺术瑰宝,让我们把茉莉花唱响全世界。
最后让学生再次唱起歌曲结束本节课。
教学反思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且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通过生活实践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质和精神,是我国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由于民族音乐文化长期根值于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为人民所喜爱,所以,重视民族民间音乐,就是尊重本民族人民音乐欣赏习惯的连续性,运用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实施美育,就可以极大提高这种教育的感染力、可行性和深刻性。
通过学习中华民族音乐,学生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强化爱国主义情怀。
《茉莉花》是一首流行于全国的人们喜听爱唱的民间小调是我国民歌中最艳丽的一朵奇葩。
她以其委婉流畅、细腻优美而深入人心,不仅成为江南民歌的代表,而且早已走出国门,深受外国人喜爱,因而成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
所以,我选择了《茉莉花》这首中国民歌的杰出代表,尝试在音乐课堂中融入民族元素,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民族艺术的独特魅力。
1、贯彻新课程标准精神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
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音乐教育家柯达伊也曾说:“民歌是民族的产物,它的创造永远都不会达到止境,在它的任何阶段中,它总同时寄托在很多形式里。
”个人也非常喜欢中国的民歌,因为它们短小精悍,易于传唱、记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