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课时作业2:第2课 雷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雷雨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
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规矩.(jū)汗涔涔.(cén)
惊愕.(è)樟.(zhāng)木
B.克扣.(kòu)江堤.(tí)
卑鄙.(bǐ)浸.(jìn)透
C.沉吟.(yín)弥.(mí)补
繁漪.(yī)恬.(tián)淡
D.亲戚.(qi)悄悄.(qiāo)
阴霾.(mái)奄奄.(yān)一息
答案 C
解析A项,“矩”应读“ju”;B项,“堤”应读“dī”;D项,“奄”应读“yǎ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惊谔皱纹贤惠无赖
B.见地半响交涉戳穿
C.耽搁卑鄙敲诈圆满
D.孽根诅咒压榨烦燥
答案 C
解析A项,“惊谔”应为“惊愕”;B项,“半响”应为“半晌”;D 项,“烦燥”应为“烦躁”。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访
..父母。

B.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
....的事就会忘了么?
C.我们歌颂那些为了正义的事业而视死如归的英雄们。

与其奄奄一息
....,不如从容燃烧。

D.只要基础学得扎实,既提高了语言的应用能力,应对考试同样也会一帆
..
风顺
..。

答案 B
解析A项,“拜访”一般用于亲朋好友之间,对长辈用“拜望”。

C项,“奄奄一息”指人或事物即将灭亡。

文句的意思应是指“勉强维持生命”。

D项,“一帆风顺”指事情发展顺利,没有阻碍。

不用来指做事容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国斥资约180亿美元来治理长期存在的污染问题,并采取包括限制上百万辆汽车上路、改造数千台燃煤锅炉在内的多项措施,为奥运会打造了一个更清洁的北京。

B.对这部戏剧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C.2013年9月2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8周年。

在这一天许多国家的领导人都发出了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呼吁。

D.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答案 A
解析B项,“反而”表示目的和结果相反,在这里使用不当。

C项,“2013年9月2日是……68周年”主宾搭配不当。

D项,两面对一面,“国力的强弱”与“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不搭配。

二、课内精读(16分)
阅读课文“(忽然)好!痛痛快快的!……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
的”部分,完成第5~8题。

5.文中周朴园说“也好,我们暂且不提这一层。

”“这一层”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分) 答:
答案是不是“敲诈”这个问题。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从上文鲁侍萍的话“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么”一句中,可以找出“这”指代的内容。

6.分析下面两句话,可以看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到来是怎样理解的?请简要分析。

(4分)
①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②那么,你现在要什么?
答:
答案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到来是十分害怕的,他认为鲁侍萍是来敲诈他的,于是他“突然”明白了,说:“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当鲁侍萍表示不是来要钱时,他又接着问“那么,你现在要什么”,可见周朴园一直认为鲁侍萍是来敲诈的。

解析可以结合周朴园前后的语言和当时的心理理解,注意舞台说明的提示作用。

7.当鲁侍萍提出要见周萍时,周朴园为什么要断断续续地说“他很大了”“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这样的话?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答:
答案周朴园对鲁侍萍提出见周萍的要求感到意外,一时不知所措,他担心鲁侍萍会在周萍面前揭穿他的虚伪,破坏他“幸福”“体面”的家庭,故而断断续续地说出上述一段话。

解析回答时要重点思考周朴园说话时“断断续续”的原因,以及“他很大
了”的言外之意。

8.周朴园为什么一再提到钱?为什么在“我们就这样解决了”之后,他还要签好五千块钱的支票给鲁侍萍?(6分) 答:
答案在周朴园眼中,金钱至关重要,他认为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金钱解决,所以他一再提到钱。

最后他签好的支票,也并不是想解决鲁侍萍的养老问题,而是想收买鲁侍萍的感情,稳定这个罪恶的家庭,使其不至于因鲁侍萍的揭穿而崩溃。

解析对周朴园的这一行为,可以从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怕”入手,这实际上是周朴园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做法。

三、类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曹禺的话剧《家》的片段,完成9~12题。

(舞台渐明,雨渐缓,满院是淅沥的雨声,从屋檐滴到石阶上。

黑暗的甬道中慢慢走出鸣凤,周身湿淋淋的,头发散开披在后面,发里有草叶水藻,手里握着残落的莲花。

昏昏的红檐灯照着她一副失神凹陷的眼。

她路过甬道,推了推觉慧锁上的门。

)
鸣凤(走到觉慧窗前,低低地)三少爷!
觉慧(以后一直在窗内答应,诧异地)鸣凤,你怎么还没有走?
鸣凤(平淡里埋着失望的声音)我又来啦。

觉慧(烦恼地)怎么又来了,你?
鸣凤(沉痛)我舍不得你。

觉慧(委婉地)鸣凤,你不要再搅我吧!我有事!
鸣凤(轻声,哀哀地)我不是来搅你,我就想再看你一眼!
觉慧(温和而肯定)不!
鸣凤(凄恻地)就一眼。

觉慧(恳求地)不,我真是有事啊!鸣凤,你好好地回去吧,走吧!
鸣凤(含泪)那么我走了。

觉慧(安慰地)睡吧,不要再来了。

鸣凤(冤痛)不来了,这次走了,真走了。

9.片段开头的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4分) 答:
答案渲染一种凄惨、悲凉的心情;交代故事情节;暗示鸣凤已经去投湖死过一次了。

10.片段结尾鸣凤的“不来了,这次走了,真走了”,你认为这句话的真正含意是什么?(4分) 答:
答案再也不会来找你了,这次是真的要去投湖自杀了,这是永远的诀别。

11.根据片段内容,分析鸣凤的心理。

(6分) 答:
答案矛盾,既深爱觉慧,不愿离开;又迫于压力,不能明说,不得不自杀。

12.17岁的丫头鸣凤深爱着觉慧,但被高老太爷(觉慧的祖父)逼迫嫁给老头子冯乐山。

她自杀了。

有人对鸣凤的选择提出异议,认为鸣凤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爱人的安宁”和“以死来保住自身清白”来表示反抗的方式不好,不应该只是自杀,而是应该珍惜生命。

你赞成这样的观点么?请说明理由。

(8分) 答:
答案(示例)我不同意鸣凤的自杀选择。

我认为,鸣凤至少可以有以下四种选择:第一,私下逃跑;第二,告诉觉慧,请求他的帮助;第三,看破红尘,剃发出家;第四,和冯乐山同归于尽。

和自杀相比,第一种选择即逃跑,并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第二种选择获救的可能性相当大,因为热爱自由、信奉平等的觉慧的爱情真诚可信,虽然觉慧可能会遭到高老太爷的责骂甚至断绝供给的惩罚,但和牺牲性命相比代价要小得多;第三种选择也有保全性命的可能;只有第四种选择代价很大,不过至少也让压迫者付出血的代价。

其实反抗的道路不只一条,然而鸣凤却选择了代价最大最绝望的一条。

同时我认为,每一种反抗都是高尚的,因为生命、自由、尊严、爱情都是人生中最为美好的事物,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热爱并为之斗争的,因而无论哪一种反抗形式都是高尚的。

但是,投湖自杀是最不足取的反抗形式。

四、语言运用(10分) 13.请将下面句子按正确的顺序进行调整,组成一段连贯完整的段落。

(5分)
①关于这一点,创作者本人也从不隐讳:“我是一个忘恩的奴仆,一缕一缕地抽取主人家的金线,织成了自己丑陋的衣服,而否认这些褪了色的金丝也还是主人家的。


②而这一伟大的剧作,与古希腊悲剧在许多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

③这便是创作者为其注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使其中国化了的产物。

④正如曹禺自己所说的那样,《雷雨》在继承了古希腊悲剧某些因素的基础上,也有自己独特的改造与发展。

⑤《雷雨》是现代中国戏剧史上的奇葩,无论在情节结构、主题思想,还是在艺术技巧的运用上,都是同时代乃至后代的剧作家难以企及的。

答:
答案⑤②①④③
解析这段文字的中心是谈《雷雨》在借鉴古希腊戏剧的同时,进行了民族
创新。

⑤句应放在段首,总体提出《雷雨》的地位;②句承前转折,过渡到“与古希腊悲剧在许多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①句中的“这一点”指“相似之处”,①句应在②句之后;④句中“曹禺自己所说的那样”指①句中的引言。

③句总结全段文字。

14.请分析下列对话的言外之言。

(5分) 50年代初,周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时,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

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总理:提起这支笔,那可就话长了。

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

它是一位朝鲜朋友从朝鲜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

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笔。

(1)美国记者:
(2)周总理:
答案(1)美国记者挑衅地暗示中国连钢笔也生产不出来,有讽刺之味;(2)周总理则巧妙暗示对方:这支笔是侵朝美国败于中朝军民的见证物,暗示美国记者不要狂妄。

第2课雷雨
(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
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规矩.(jū)汗涔涔.(cén)
惊愕.(è)樟.(zhāng)木
B.克扣.(kòu)江堤.(tí)
卑鄙.(bǐ)浸.(jìn)透
C.沉吟.(yín)弥.(mí)补
繁漪.(yī)恬.(tián)淡
D.亲戚.(qi)悄悄.(qiāo)
阴霾.(mái)奄奄.(yān)一息
答案 C
解析A项,“矩”应读“ju”;B项,“堤”应读“dī”;D项,“奄”应读“yǎ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惊谔皱纹贤惠无赖
B.见地半响交涉戳穿
C.耽搁卑鄙敲诈圆满
D.孽根诅咒压榨烦燥
答案 C
解析A项,“惊谔”应为“惊愕”;B项,“半响”应为“半晌”;D 项,“烦燥”应为“烦躁”。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访
..父母。

B.你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你以为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
....的事就会忘了么?
C.我们歌颂那些为了正义的事业而视死如归的英雄们。

与其奄奄一息
....,不如从容燃烧。

D.只要基础学得扎实,既提高了语言的应用能力,应对考试同样也会一帆
..
风顺
..。

答案 B
解析A项,“拜访”一般用于亲朋好友之间,对长辈用“拜望”。

C项,“奄奄一息”指人或事物即将灭亡。

文句的意思应是指“勉强维持生命”。

D项,“一帆风顺”指事情发展顺利,没有阻碍。

不用来指做事容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国斥资约180亿美元来治理长期存在的污染问题,并采取包括限制上百万辆汽车上路、改造数千台燃煤锅炉在内的多项措施,为奥运会打造了一个更清洁的北京。

B.对这部戏剧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C.2013年9月2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8周年。

在这一天许多国家的领导人都发出了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呼吁。

D.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答案 A
解析B项,“反而”表示目的和结果相反,在这里使用不当。

C项,“2013年9月2日是……68周年”主宾搭配不当。

D项,两面对一面,“国力的强弱”与“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不搭配。

二、课内精读(16分)
阅读课文“(忽然)好!痛痛快快的!……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部分,完成第5~8题。

5.文中周朴园说“也好,我们暂且不提这一层。

”“这一层”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分) 答:
答案是不是“敲诈”这个问题。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从上文鲁侍萍的话“你还以为我是故意来敲诈你,才来的么”一句中,可以找出“这”指代的内容。

6.分析下面两句话,可以看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到来是怎样理解的?请简要分析。

(4分)
①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②那么,你现在要什么?
答:
答案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到来是十分害怕的,他认为鲁侍萍是来敲诈他的,于是他“突然”明白了,说:“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当鲁侍萍表示不是来要钱时,他又接着问“那么,你现在要什么”,可见周朴园一直认为鲁侍萍是来敲诈的。

解析可以结合周朴园前后的语言和当时的心理理解,注意舞台说明的提示作用。

7.当鲁侍萍提出要见周萍时,周朴园为什么要断断续续地说“他很大了”“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这样的话?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答:
答案周朴园对鲁侍萍提出见周萍的要求感到意外,一时不知所措,他担心鲁侍萍会在周萍面前揭穿他的虚伪,破坏他“幸福”“体面”的家庭,故而断断续续地说出上述一段话。

解析回答时要重点思考周朴园说话时“断断续续”的原因,以及“他很大了”的言外之意。

8.周朴园为什么一再提到钱?为什么在“我们就这样解决了”之后,他还要签好五千块钱的支票给鲁侍萍?(6分) 答:
答案在周朴园眼中,金钱至关重要,他认为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金钱解决,所以他一再提到钱。

最后他签好的支票,也并不是想解决鲁侍萍的养老问题,而是想收买鲁侍萍的感情,稳定这个罪恶的家庭,使其不至于因鲁侍
萍的揭穿而崩溃。

解析对周朴园的这一行为,可以从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怕”入手,这实际上是周朴园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做法。

三、类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曹禺的话剧《家》的片段,完成9~12题。

(舞台渐明,雨渐缓,满院是淅沥的雨声,从屋檐滴到石阶上。

黑暗的甬道中慢慢走出鸣凤,周身湿淋淋的,头发散开披在后面,发里有草叶水藻,手里握着残落的莲花。

昏昏的红檐灯照着她一副失神凹陷的眼。

她路过甬道,推了推觉慧锁上的门。

)
鸣凤(走到觉慧窗前,低低地)三少爷!
觉慧(以后一直在窗内答应,诧异地)鸣凤,你怎么还没有走?
鸣凤(平淡里埋着失望的声音)我又来啦。

觉慧(烦恼地)怎么又来了,你?
鸣凤(沉痛)我舍不得你。

觉慧(委婉地)鸣凤,你不要再搅我吧!我有事!
鸣凤(轻声,哀哀地)我不是来搅你,我就想再看你一眼!
觉慧(温和而肯定)不!
鸣凤(凄恻地)就一眼。

觉慧(恳求地)不,我真是有事啊!鸣凤,你好好地回去吧,走吧!
鸣凤(含泪)那么我走了。

觉慧(安慰地)睡吧,不要再来了。

鸣凤(冤痛)不来了,这次走了,真走了。

9.片段开头的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4分)
答:
答案渲染一种凄惨、悲凉的心情;交代故事情节;暗示鸣凤已经去投湖死过一次了。

10.片段结尾鸣凤的“不来了,这次走了,真走了”,你认为这句话的真正含意是什么?(4分) 答:
答案再也不会来找你了,这次是真的要去投湖自杀了,这是永远的诀别。

11.根据片段内容,分析鸣凤的心理。

(6分) 答:
答案矛盾,既深爱觉慧,不愿离开;又迫于压力,不能明说,不得不自杀。

12.17岁的丫头鸣凤深爱着觉慧,但被高老太爷(觉慧的祖父)逼迫嫁给老头子冯乐山。

她自杀了。

有人对鸣凤的选择提出异议,认为鸣凤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爱人的安宁”和“以死来保住自身清白”来表示反抗的方式不好,不应该只是自杀,而是应该珍惜生命。

你赞成这样的观点么?请说明理由。

(8分) 答:
答案(示例)我不同意鸣凤的自杀选择。

我认为,鸣凤至少可以有以下四种选择:第一,私下逃跑;第二,告诉觉慧,请求他的帮助;第三,看破红尘,剃发出家;第四,和冯乐山同归于尽。

和自杀相比,第一种选择即逃跑,并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第二种选择获救的可能性相当大,因为热爱自由、信奉平等的觉慧的爱情真诚可信,虽然觉慧可能会遭到高老太爷的责骂甚至断绝供给的惩罚,但和牺牲性命相比代价要小得多;第三种选择也有保全性命的可能;只有第四种选择代价很大,不过至少也让压迫者付出血的代价。

其实反抗的道路不只一条,然而鸣凤却选择了代价最大最绝望的一条。

同时我认为,每一种反抗都是高尚的,因为生命、自由、尊严、爱情都是人生中最为美好的事物,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热爱并为之斗争的,因而无论哪一种反抗形式都是高尚的。

但是,投湖自杀是最不足取的反抗形式。

四、语言运用(10分) 13.请将下面句子按正确的顺序进行调整,组成一段连贯完整的段落。

(5分)
①关于这一点,创作者本人也从不隐讳:“我是一个忘恩的奴仆,一缕一缕地抽取主人家的金线,织成了自己丑陋的衣服,而否认这些褪了色的金丝也还是主人家的。


②而这一伟大的剧作,与古希腊悲剧在许多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

③这便是创作者为其注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使其中国化了的产物。

④正如曹禺自己所说的那样,《雷雨》在继承了古希腊悲剧某些因素的基础上,也有自己独特的改造与发展。

⑤《雷雨》是现代中国戏剧史上的奇葩,无论在情节结构、主题思想,还是在艺术技巧的运用上,都是同时代乃至后代的剧作家难以企及的。

答:
答案⑤②①④③
解析这段文字的中心是谈《雷雨》在借鉴古希腊戏剧的同时,进行了民族创新。

⑤句应放在段首,总体提出《雷雨》的地位;②句承前转折,过渡到“与古希腊悲剧在许多方面都有着相似之处”;①句中的“这一点”指“相似之处”,①句应在②句之后;④句中“曹禺自己所说的那样”指①句中的引言。

③句总结全段文字。

14.请分析下列对话的言外之言。

(5分) 50年代初,周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时,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

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总理:提起这支笔,那可就话长了。

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

它是一位朝鲜朋友从朝鲜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

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笔。

(1)美国记者:
(2)周总理:
答案(1)美国记者挑衅地暗示中国连钢笔也生产不出来,有讽刺之味;(2)周总理则巧妙暗示对方:这支笔是侵朝美国败于中朝军民的见证物,暗示美国记者不要狂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