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原理考试
德育原理试题库
德育原理一、单项选择题1、“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则”是教育家()首先提出的。
A 、马卡连柯B 、赞科夫C 、苏霍姆林斯基D、加里宁2、现代德育在德育方法上()A、更侧重于教育者施教传道的方法B、只强调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方法C、只强调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方法D、强调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3、我国新时期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公民道德”指的是()A、私德B、社会公德C、国民公德D、职业道德4.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研究方法主要采用( )A、推理法B、实验法C、比较法D、道德两难法5.一个人品德形成发展的外在表现和客观标志是( )A、品德情感B、品德行为C、品德认识D、品德意志6、关于我国现阶段中小学德育目标的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强调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忽视基础文明教育和道德教育B、心理品质的发展也作为德育目标的要求C、不仅重视思想准则、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培养,而且强调发展学生的道德能力D、把对全体学生的普遍要求和对其中优秀分子的要求区分开来7、我国《中学德育大纲》正式颁布的时间是 ( )A 、1990年B、1993年 C 、1994年D、1995年8、学校德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D、品德教育9、人们能够发现、认识、掌握、运用,但不能改变、废除的是( )A、德育原则B、德育规律C、德育方法D、德育规则10、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知识的德育方法是( )A、示范法B、讨论法C、陶冶法D、讲解法11、价值澄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杜威B、马卡连柯C、班杜拉D、拉斯12、我国新时期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公民道德”指的()A、私德 B 、社会公德 C 、国民公德D、职业道德14、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 、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 、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选择15、学校实施德育最主要、最基本的途径是( )A、课外活动B、各科教学C、团队活动D、校会晨会16、价值澄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杜威B、马卡连柯C、班杜拉D、拉斯17、德育原理研究的根本任务是()A、揭示德育规律B、总结德育方法C、探讨德育现象D、研究德育功能18、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研究方法主要采用( )A、推理法B、实验法C、比较法D、道德两难法19、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并利用学生本身存在的优点克服缺点错误,这种做法主要遵循了( )A、知行统一的原则B、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则C、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D、说理疏导和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20、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德育原理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德育原理概述1、在中国大陆,德育概念泛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传统思想的影响。
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的分工细、学科分化、意识形态概念的分化现象过程在中国不明显,我国有道德与政治不分的传统,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政治教育的强调。
2)、受苏联教育学的影响。
我国在学苏联时只学了合乎自己思维习惯的东西。
3)、中国政治革命的特殊历史轨迹使然。
由于以小博大的战争环境等原因,1949年之前的德育概念有两个明显的特征。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教育未得到及时的改变,受文革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反而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强化。
2、德育概念的泛化在理论和实践中有什么弊端?1)、将德育视为无所不包的范畴,实际上也就取消了这一概念本身。
2)、在论述德育过程或德育的心理机制时又统统变成了道德教育过程或心理机制的描述,容易造成理论体系上的一些逻辑错乱。
3)、过于宽泛的德育概念在理论上往往使人难以在一个统一的语境下讨论德育问题,我们若一味坚持自己的“特色”,则难以与人对话,难以“同世界接轨”。
4)在实践中德育承担其所不能承担的任务,而忘却最根本的目标。
5)在德育实践中容易使道德与政治、思想、法制或心理及其教育问题在性质上相混淆,采取错误的教育策略,误判而误诊。
因而,德育概念外延的界定必须做认真的清理,应当遵循“守一而望多”的原则。
3、你是怎样理解德育概念的?⑴德育即培养学生品德的教育。
从内容上来讲,它包括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的教育。
⑵德育,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
在社会主义中国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道德教育。
同智育、体育密切相关。
⑶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简言之,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
4.理解人类社会划分的依据和标志是什么,怎么划分的?依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和社会关系发展的指示器和人类社会依据人的发展水平。
德育原理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德育原理理论知识考核一、选择题1.依据资源在德育中的功能和作用的不同,德育资源可分为(λ[单选题]*A.素材性德育资源和条件性德育资源√B.隐性德育资源和显性德育资源C.传统德育资源和现代德育资源D启然德育资源和社会德育资源答案解析:依据资源在德育中的功能和作用的不同,德育资源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2.依据资源存在环境的不同,德育资源可分为(\[单选题]*A.校内德育资源和校外德育资源B.隐性德育资源和显性德育资源C.传统德育资源和现代德育资源D.自然德育资源和社会德育资源√答案解析:依据资源存在环境的不同,德育资源可划分为自然德育资濡口社会德育资源。
3 .在德育体系中规定了德育活动的价值方向体现了一定社会和国家对德有的期望和要求的要素是(\[单选题]*A.德育目标。
B.德育主体C.德育内容答案解析:德育目标是德育的首要问题,规定了德育活动的价值方向,体现了一定社会和国家对德育的期望和要求。
4 .依据资源时间属性的不同,德育资源可分为(I[单选题]*A.素材性德育资源和条件性德育资源B.隐性德育资源和显性德育资源C.传统德育资源和现代德育资源VD启然德育资源和社会德育资源答案解析:依据资源时间属性的不同,德育资源可划分为传统德育资源和现代德育资源。
5 .德育资源的匮乏是影响德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但学校德育现实中资源匮乏是(\[单选题]*A.绝对意义上的匮乏8 .相对意义上的匮乏√C.显性意义上的匮乏D.隐性意义上的匮乏答案解析:在学校德育实践中,德育资源的匮乏是影响德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现实中的资源匮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匮乏,而是由于教育者缺乏资源意识和利用德育资源的实际能力导致的相对意义上的匮乏。
6.学校德育资源的核心层面是(1[单选题]*A.校园物质文化资源B.校园精神文化资源VC.校园活动文化资源D.学校德育人力资源答案解析: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德育资源的核心层面,是校园德育资源的精华所在。
自考00468德育原理考试试题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德育原理试题课程代码: 00468一、单项选择题(本共 20 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认为儿童道德行为主要是通过社会学习而获得和改变的教育家是A.班杜拉 B.柯尔伯格C.赞科夫 D.凯洛夫2.学校德育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A.集体主义教育C.道德教育B.理想教育D.劳动教育3.现代德育的功能具有A.全面发展性 B.全面性C.科学性 D.主体独立性4.人的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是A.社会实践活动 B.人际交往活动C.理论学习活动 D.信仰敬拜活动5.目前国内关于学校德育基本内容序列安排的意见或模式主要有结构迁移说、阶段连续说和A.社会适应说 B.螺旋循环说C.社会建构说 D.自我建构说6.一般说来,德育并不是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而“立即” 、“马上”发生相应变化的,它往往呈现为A.独立性 B.滞后性C.超前性 D.不平衡性7.为达到德育目的,实现德育内容,运用德育手段进行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是指A.德育方法 B.德育原则C.德育规律 D.德育方针政策8.制定德育原则的依据是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A.德育科学规律C.德育实践经验B.德育原理D.学生的品德心理特点9.德育过程中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是A.教育者的教育水平C.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B.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D.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发展水平10.在一定时期内对学生品德做出全面评价,以使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上进的方法是A.评比法 B.品德评价法C.奖励法 D.操行评定法11.有效地进行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确立班集体的共同目标 B.形成优良班风C.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D.建立严格的班集体纪律12.制约个人品德修养的条件主要包括社会所提供的客观条件和A.身体条件C.智力水平B.知识水平D.自身的主观条件13.品德测评的关键是A.分析 B.指导C.运用 D.系统化14.儿童品德发展具有协调性特点的年龄阶段是A.少年期 B.童年期C.幼儿期 D.青年初期15.管理手段具有强制性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A.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B.决策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C.行政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D.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16.家庭德育内容的重点是A.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B.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D.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17.品德修养的主要方法是A.实践法 B.陶冶法C.评价法 D.内省法18.教育者要善于把握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期”,这要求德育要遵循人的品德发展的A.顺序性和阶段性规律C.不均衡性和差异性规律B.稳定性和可变性规律D.持续性和连贯性规律19.新时期我国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提高整个民族的精神文明程度,这反映了我国德育的A.统一性 B.全民性C.全面发展性 D.整体性20.学校德育管理的基本职能是A.协调各科德育关系C.规划目标B.控制纪律D.组织德育活动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21.简述柯尔伯格道德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1. 什么是德育原理?。
德育原理是指在教育实践中,根据德育的基本要求和规律,总结出来的指导教育实践的原则和方法。
它是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校的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 德育原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德育原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德育目标的确定、德育对象的选择、德育内容的确定、德育方法的选择、德育过程的组织、德育评价的标准等。
3. 德育原理的实施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实施德育原理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特长等因素确定德育目标和内容;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德修养,注重德育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最后,要注重德育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不能简单地以成绩评价为唯一标准。
4. 如何在学校教育中贯彻德育原理?在学校教育中,贯彻德育原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德育管理体系,包括德育目标的确定、德育内容的制定和德育评价的标准;其次,要注重课堂教育和课外教育的结合,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德修养;最后,要注重师生互动,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5. 德育原理的实施对学生的成长有何影响?德育原理的实施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德育原理的实施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品德修养,使其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德育原理的实施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最后,德育原理的实施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6. 总结。
德育原理是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指导原则,贯彻德育原理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理解和贯彻德育原理,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的德育工作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德育原理
第一阶段基础测验一、单选1、中国封建社会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的著作是( ) (分数:2 分)A. 《学记》B. 《大学》C. 《论语》D. 《中庸》标准答案是:B。
您的答案是:2、决定德育社会阶级性质的是( ) (分数:2 分)A. 生产力B. 科学技术C. 政治经济制度D. 社会意识标准答案是:C。
您的答案是:3、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 (分数:2 分)A. 自我教育B. 学校教育C. 品德情感D. 活动和交往标准答案是:B。
您的答案是:4、下面属于初中教育阶段德育内容的是( ) (分数:2 分)A. 社会公德、“五爱”国民公德启蒙教育B. 培养学生初步的社会公德、国民公德的品质C. 共产主义理想的启蒙教育D.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科学人生观、世界观的启蒙教育标准答案是:C。
您的答案是:C5、直接影响德育的根本观点和实施方法的是( ) (分数:2 分)A. 政治经济制度B. 科学技术C. 哲学观点D. 商品经济标准答案是:A。
您的答案是:B6、德育的实质是( ) (分数:2 分)A. 育“德”B. 育体C. 育美D. 育人标准答案是:A。
您的答案是:C7、我国古代德育批判继承的基本出发点和目标是建立( ) (分数:2 分)A. 中国现代德育体系B.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德育体系C. 中国社会主义德育体系D. 共产主义德育体系标准答案是:C。
您的答案是:C8、“教,是为了不教”,主要反映了德育应遵循的原则是( ) (分数:2 分)A. 品德教育和自我品德教育相结合的原则B.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C. 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D.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标准答案是:A。
您的答案是:D9、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阐述思想道德方面的原理、原则和行为规范要求,提高学生品德认识和能力的方法是( A ) (分数:2 分)A. 讲解法B. 陶冶法C. 谈话法D. 讨论法标准答案是:A。
德育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德育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德育是指通过哪些途径和方式培养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A. 德育教育活动B. 学校环境C. 家庭教育D. 家庭环境答案:ABCD2. 德育的核心是什么?A. 人格培养B.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C. 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D.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答案:ABCD3. 下面哪项不是德育工作的关键要素?A. 品行B. 道德规范C. 社会实践D. 学业成绩答案:D4. 德育原理中的“立德树人”是指什么?A.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B.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C.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D. 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答案:A5. 德育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什么?A. 建设和谐社会B.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C.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D.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答案:B二、填空题1. 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的过程,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的过程。
答案:教育,引导2. 德育工作的手段和途径包括德育教育活动、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学校环境,家庭教育3. 德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_______________。
答案:社会责任感4. 德育工作需要在学校和________两个方面共同发力。
答案:家庭5. 德育工作的关键要素包括学校的道德规范、社会实践和学生的______。
答案:品行三、简答题1. 请简述德育原理的核心理念和作用。
答:德育原理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培养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原理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良好的品质和道德观念,为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请简述德育工作的关键要素和实施方法。
答:德育工作的关键要素包括学校的道德规范、社会实践和学生的品行。
学校的道德规范要明确,能够作为学生行为的准则;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社会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学生的品行要求他们具备诚实守信、自律自爱等良好的品质。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自考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自考一、选择题1. 德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A. 知识能力B. 道德品质C. 艺术修养D. 体育技能2. 德育的实施途径主要包括:A. 课堂教学B. 家庭影响C. 社会实践D. 所有选项3. 以下哪项不是德育的内容?A. 爱国主义教育B. 集体主义教育C. 个人主义教育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二、简答题1. 简述德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2. 描述德育与智育、体育的关系。
三、论述题1. 论述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有效实施德育。
德育原理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B. 道德品质2. 答案:D. 所有选项3. 答案:C. 个人主义教育二、简答题1. 德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德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它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道德感的公民打下基础。
2. 德育与智育、体育的关系:德育、智育和体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三个重要方面。
智育主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体育则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运动技能。
德育与智育相辅相成,智育可以为德育提供丰富的内容和方法,德育则可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知识。
德育与体育的关系也非常重要,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而德育则可以指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遵守规则、尊重他人。
三、论述题1. 在学校教育中有效实施德育的方法:- 确立德育目标,明确德育内容。
- 将德育融入日常教学,使之成为课程的一部分。
- 利用多种教育形式,如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增强德育的实践性。
- 强化师德建设,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 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德育发展。
- 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
此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考生应根据实际考试要求和教材内容进行复习。
德育原理练习题
一、选择题:1.德育的价值标准是()。
A.善B.美C.真D.丑2.德育过程的真正开端和起点是()。
A.提高品德认识B.激发品德发展动机C.陶冶品德情感D.培养品德行为习惯3.我们国内和国外关于德育基本内容序列化安排大多采用的模式是()。
A.结构迁移说B.螺旋循环说C.阶段连续说D.社会适应说4.作为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德育活动指明发展方向的是()。
A.德育目标B.德育内容C.德育方法D.德育效果5.在原始社会,德育采用的是“口耳相传”、“长者施教”;随着文字的产生,竹简绢帛的出现,特别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读书指导法引进古代学校德育实践;在现代,电影、电视等视听设备的出现并引进教育,运用于德育。
这说明()。
A.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德育目标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B.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德育内容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C.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德育方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D.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对德育社会形式、规模和结构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6.人的品德发展的动力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环境影响与个体接受的矛盾C.教育影响与个体接受的矛盾D.人在积极活动过程中引起的品德发展需要与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7.在影响人的品德发展的各种条件和因素中,生物因素是()。
A.前提因素B.决定性因素C.主导性因素D.动力性因素8.德育的四项基本内容是指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
A.理想教育B.劳动教育C.人生观教育D.道德教育9.德育原理的研究对象是()。
A.德育个别问题B.德育一般问题C.德育规律D.德育原理10.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A.爱国主义教育B.国际主义教育C.共产主义教育D.集体主义教育11.在对德育内涵的理解上,有人提出了“守一而望多”的原则,其中“守一”意即严格意义上的德育只能指().A.思想教育B.政治教育C.公民教育D.道德教育12.道德教育基本上采取不成规定的师徒授受方式进行,道德教育的内容也是对宗教或圣贤经典思想的解释、理解与实践,这决定了古代学校德育()的特征。
德育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鲁东大学成人教育德育原理(A)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2分)属于德育目标确定依据的是A.社会需要、教育目的B.社会需要、德育方法C.教育目的、德育内容D.德育方法、德育内容参考答案: A2.(2分)“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主要反映的品德要素是A.品德意志B.品德情感C.品德行为D.品德认识参考答案: B3.(2分)比较德育实施前后个体品德及其各侧面的情况, 以确定其发展方向及程度的评定是A.全面性评定B.内差评定C.否定性评定D.肯定性评定参考答案: B4.(2分)家庭德育内容的重点是A.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B.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C.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D.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参考答案: B5.(2分)制定德育原则的依据是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A.德育科学规律B.德育原理C.德育实践经验D.学生的品德心理特点参考答案: A6.(2分)关于德育与品德发展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德育决定人的品德发展水平B.德育决定人的品德发展方向C.德育受品德发展规律的制约D.德育决定人的品德发展速度参考答案: C7.(2分)管理手段具有强制性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A.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B.决策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C.行政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D.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参考答案: C8.(2分)学校德育的四个组成部分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A.集体主义教育B.理想教育C.道德教育D.劳动教育参考答案: C9.(2分)认为儿童道德行为主要是通过社会学习而获得和改变的教育家是A.班杜拉B.柯尔伯格D.凯洛夫参考答案: A10.(2分)“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人类进步”属于A.纪律教育的内容B.道德教育的内容C.法制教育的内容D.政治教育的内容参考答案: D11.(2分)不属于德育方法选择主要依据的是A.德育目标B.德育内容C.教师的个人愿望D.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参考答案: C12.(2分)学校德育管理的中心环节是A.确定德育目标B.研究德育规律C.制订德育计划D.开展德育活动参考答案: D13.(2分)现代德育的功能具有A.全面发展性B.全面性C.科学性D.主体独立性参考答案: B14.(2分)少先队活动最基本的形式是A.周会C.晨会D.队会参考答案: D15.(2分)教育者要善于把握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这要求德育要遵循人的品德发展的A.顺序性和阶段性规律B.稳定性和可变性规律C.不均衡性和差异性规律D.持续性和连贯性规律参考答案: C16.(2分)关于品德结构要素说法正确的是A.知、情、意、行B.知、情、行、信C.知、信、意、行D.知、情、意、信参考答案: A17.(2分)关于班集体说法正确的是A.班集体是唯一的学生集体B.班集体是分阶段逐步形成的C.班级就是班集体D.教师是班集体的核心人物参考答案: B18.(2分)学校德育产生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参考答案: B19.(2分)有效地进行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确立班集体的共同目标B.形成优良班风C.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D.建立严格的班集体纪律参考答案: C20.(2分)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教育家是A.柯尔伯格B.洛克C.杜威D.卢梭参考答案: A二、判断题1.(2分)德育的本质是育德。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德育的定义是什么?A. 教育学生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过程B. 仅指传授学生道德知识C. 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教育D.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答案:A2. 以下哪个不是德育的主要目标?A.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B. 培养学生的个人成就感C. 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D.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答案:B3. 德育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些?A. 尊重学生的个性B. 以身作则C. 强调惩罚D. 注重实践答案:A, B, D4. 在德育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当是:A. 严格的规则执行者B. 学生道德行为的榜样C. 学生行为的批评者D. 学生道德发展的旁观者答案:B5. 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不包括:A. 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B. 强化学生的考试成绩C. 创设有利于德育的环境D. 与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德育答案:B二、填空题1. 德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________和________,使他们成为有道德的人。
答案:道德情感、道德行为2. 德育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法制教育、环保教育3. 德育的实施策略应当注重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相结合。
答案:知识传授、情感培养、行为训练4. 德育评价应当以________为基础,结合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
答案: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三、简答题1. 简述德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德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而且对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也有积极影响。
通过德育,学生能够学会尊重他人、合作共处、遵守社会规则,这些都是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基础。
2. 阐述德育与智育、体育的关系。
答案:德育与智育、体育是相辅相成的。
智育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智力发展,而德育则关注学生的道德发展和情感培养。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自考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自考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的()教育。
A. 思想B. 道德C. 法律D. 政治答案:B2. 德育的首要任务是()。
A.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B.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C.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D.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答案:C3. 德育的实施途径包括()。
A. 课堂教学B. 社会实践C. 家庭教育D. 所有选项答案:D4.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
A. 知识水平B. 道德品质C. 审美能力D. 身体素质答案:B5. 德育的基本原则是()。
A. 以人为本B. 以德为先C. 以智为重D. 以体为本答案:B6. 德育的实施方法包括()。
A. 讲授B. 讨论C. 活动D. 所有选项答案:D7. 德育的实施主体包括()。
A. 教师B. 家长C. 学生D. 所有选项答案:D8. 德育的实施环境包括()。
A. 学校B. 家庭C. 社会D. 所有选项答案:D9. 德育的评价方式包括()。
A. 考试B. 观察C. 访谈D. 所有选项答案:D10. 德育的实施过程包括()。
A. 教育B. 引导C. 激励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德育的功能包括()。
A. 塑造人格B. 培养习惯C. 传授知识D. 激发兴趣答案:A、B2. 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A. 爱国主义教育B. 集体主义教育C. 社会主义教育D. 个人主义教育答案:A、B、C3. 德育的实施策略包括()。
A. 正面引导B. 反面警示C. 榜样示范D. 情境模拟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正确2. 德育的实施只需要教师参与。
()答案:错误3.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答案:正确4. 德育的评价方式仅限于考试。
()答案:错误5. 德育的实施过程是单向的。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德育的重要性。
德育原理的试题及答案
德育原理的试题及答案德育原理试题一:1. 德育原理是什么?它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2. 请列举并解释德育原理中的几个重要理念或原则。
3. 在实际教育中如何贯彻德育原理?请提供一些实例。
答案一:1. 德育原理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运用道德教育理念和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品德素养和行为习惯。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原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良好学校文化和社会文明的基石。
2. 重要的德育原理包括:a. 以人为本:强调以人的发展和个体的价值为中心,关注个体全面成长。
b. 身心统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健康成长。
c. 以德育为纲:将德育纳入整个教育体系,贯穿教育全过程。
d. 情感教育:关注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管理能力。
e. 行为规范: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
3. 在实际教育中,贯彻德育原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a. 设立德育课程: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教授道德知识和道德理念。
b. 情感关怀: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c. 值得效仿的榜样:树立正面榜样,激励学生向优秀行为看齐。
d. 课堂实践:通过课堂活动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
e. 课外活动: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原理试题二:1. 请解释什么是“以德育为纲”原则,并说明其在学校德育中的具体实施方式。
2. 为什么情感教育在德育中非常重要?你认为如何有效开展情感教育?3. 请选择一个德育原理,并结合你的亲身经历,阐述你对该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答案二:1. “以德育为纲”原则是指在学校德育中,将德育教育置于首要位置,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包括:设置德育课程,通过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加强师德建设,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以身作则;注重日常教育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校园文化建设。
2. 情感教育在德育中非常重要,因为情感是人类意识活动的核心之一,对人的发展和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
德育原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德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的()。
A. 知识教育B. 思想教育C. 道德教育D. 技能教育2. 德育的首要任务是()。
A. 传授知识B. 培养习惯C. 塑造人格D. 增强能力3. 德育的基本原则包括()。
A. 尊重学生B. 因材施教C. 循序渐进D. 所有选项都是4. 德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
A. 课堂教学B. 日常生活C. 社会实践D. 所有选项都是5.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
A. 知识水平B. 道德品质C. 学术成就D. 艺术修养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德育的实质是对学生进行_________的培养。
7. 德育的过程是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统一。
8. 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社会公德教育。
9. 德育的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实践锻炼等。
10. 德育评价应注重学生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德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
12. 阐述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
13. 描述德育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如何将德育融入到学校的日常管理中。
15. 论述德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
五、案例分析题(共30分)16. 阅读以下案例:某学校为了加强德育教育,决定开展“文明礼仪月”活动。
请分析该活动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C2. C3. D4. D5. B二、填空题6. 思想品德7. 知识传授品德培养8. 个人品德家庭美德9. 言传身教情感陶冶10. 品德表现行为习惯三、简答题11. 德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它不仅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还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德育原理试题库
德育原理一、单项选择题1、“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则”是教育家()首先提出的。
A 、马卡连柯B 、赞科夫C 、苏霍姆林斯基D、加里宁2、现代德育在德育方法上()A、更侧重于教育者施教传道的方法B、只强调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方法C、只强调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方法D、强调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3、我国新时期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公民道德”指的是()A、私德B、社会公德C、国民公德D、职业道德4.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研究方法主要采用( )A、推理法B、实验法C、比较法D、道德两难法5.一个人品德形成发展的外在表现和客观标志是( )A、品德情感B、品德行为C、品德认识D、品德意志6、关于我国现阶段中小学德育目标的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强调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忽视基础文明教育和道德教育B、心理品质的发展也作为德育目标的要求C、不仅重视思想准则、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培养,而且强调发展学生的道德能力D、把对全体学生的普遍要求和对其中优秀分子的要求区分开来7、我国《中学德育大纲》正式颁布的时间是 ( )A 、1990年B、1993年 C 、1994年D、1995年8、学校德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D、品德教育9、人们能够发现、认识、掌握、运用,但不能改变、废除的是( )A、德育原则B、德育规律C、德育方法D、德育规则10、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知识的德育方法是( )A、示范法B、讨论法C、陶冶法D、讲解法11、价值澄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杜威B、马卡连柯C、班杜拉D、拉斯12、我国新时期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公民道德”指的()A、私德 B 、社会公德 C 、国民公德D、职业道德14、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 、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 、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选择15、学校实施德育最主要、最基本的途径是( )A、课外活动B、各科教学C、团队活动D、校会晨会16、价值澄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杜威B、马卡连柯C、班杜拉D、拉斯17、德育原理研究的根本任务是()A、揭示德育规律B、总结德育方法C、探讨德育现象D、研究德育功能18、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研究方法主要采用( )A、推理法B、实验法C、比较法D、道德两难法19、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并利用学生本身存在的优点克服缺点错误,这种做法主要遵循了( )A、知行统一的原则B、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则C、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D、说理疏导和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20、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德育原理》全书试题
德育原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德育的本质是(B )。
A.培养人的活动B.培养人的品德的活动C.培养人的法纪观念的活动D.培养人的思想政治观念的活动2.德育的价值标准是:( ).A.善B.美C.真D.丑3.古代学校德育思想产生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4.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德育专著是( )。
A.《大学》B.《论语》C.《墨子》D.《荀子》5.A.《共产党宣言》B.《反杜林论》C.《格达纲领批判》D.《费尔巴哈论》【参考答案】1.B 2.A 3.B 4.A 5.A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德育学是研究德育规律的科学。
2.德育主要是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法纪教育(×)【参考答案】1.错误2.错误,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三维结构说”认为任何一种品德都是心理内容、心理形式和( B )三者的有机统一体。
A.心理意识B.心理能力C.心理活动D.心理特征2.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有几种基本类型,在下面答案中,()性质的矛盾不是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的表现。
A.认识B.能力C.思想D.情感3.在儿童品德发展研究中主要运用对偶故事法的学者是()。
A.哈桑B.皮亚杰C.科尔伯格D.班杜拉4.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有律的,大致是从以( )为中心发展到“他律",再从“他律”发展到“自律"。
5.童年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是().A.适应性B.情境性C.协调性D.动荡性参考答案】1.B 2.D 3.B 4.D 5.C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1.品德就是道德品质.2.品德结构就是指品德的基本构成要素。
3.影响品德发展的先天因素就是个体的遗传素质。
(√)4.人的品德发展具有阶段性,这是毫无疑问的。
5.既然德育要遵循儿童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那么德育工作者就必须完全按照儿童品德发展的现有水平施教.6.既说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品德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又说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决定人的品德发展。
德育原理学
德育原理-阶段测评11.单选题1.1 4.0德育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的统一活动,推动这一活动的主要矛盾是(b)(2012.7真题)您答对了a 受教育者品德发展规律与教育者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b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c 教育者自身认识与社会德育要求之间的矛盾d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现有水平与其理想品德之间的矛盾一般认为,在作为主体的人同作为客体的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人提出的品德要求所引起的品德发展需要与其已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人的品德发展的内部矛盾或内因,因此本题选择B。
1.2 4.0在品德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您答错了a 家庭环境b 遗传素质c 学校教育d 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在品德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3 4.0从德育到品德得到明显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由量的逐渐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的中坚环节是(b)您答对了a 反复实践b 领会和掌握c 不断内化和外化d 练习领会和掌握是德育与品德发展的中间环节。
1.4 4.0以下关于德育的论述错误的是(b)您答错了a 德育的实质是育“德”。
b 德育即道德品质教育。
c 德育是教育者施教传道与受教育者受教修德的统一活动。
d 德育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德育即品德教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品质教育、法纪品质教育、道德品质教育。
1.5 4.0品德三维“三维结构说”认为品德是由(a)您答对了a 品德内容、形式和能力三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b 品德认识、情感和意志三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c 品德认识能力、思想实践能力和思想修养能力三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d 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三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B、C、D选项说明的分别是品德内容、品德形式和品德能力,是品德三维结构中的一维,而品德的“三维结构说”认为品德是由品德内容、形式和能力三方面有机结合而成的统一体。
1.6 4.0人的品德是由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和道德品质的四种基本品质组成的有机整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原理第一讲德育本体论-何谓德育主要内容一、德育即道德教育二、以心育代德育三、心育学科之建设一、德育即道德教育(一)德育概念的泛化1.古代德育概念▪在我国古代,“德”的本字为“惪”。
《说文·心部》:“惪,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
从直,从心。
”《段注》说:“内得于己,身心自得也;外得于人,谓惠泽使人得之也。
”本义是对人讲理,于已无愧。
▪古代无德育概念,更未使用“德育”这个名称。
“德育”是近代以来出现的新概念和新名词。
▪18世纪70、80年代,德国哲学家康德(I. kant)就把遵从道德法则培养自由人的教育称为“道德教育”(简称德育)或“实践教育”。
▪英国学者斯宾塞(H. Spencer)在《教育论》(1860年)一书中,把教育明确划分为“智育”(intellectual education)、“德育”(moral education)、“体育”(physical education)。
从此,“德育”逐渐成为教育世界中一个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
▪中国古代教育的几个重要特点:▪一是文史哲不分家;▪二是文理不分家;▪三是成人教育与成才教育不分家。
▪所以古代中国没有独立的所谓“德育”,德育融入一切形式的教育中,由此形成了重德的教育传统。
▪“德育”一词于20世纪初传入我国。
▪1904年,王国维以“德育”与“知育”、“美育”三词,向国人介绍叔本华的教育思想;1906年,又将“德育”、“智育(知育)”、“美育”合称为“心育”,与“体育”相提并论,论述教育的宗旨。
▪1912年,蔡元培撰文阐述新教育思想,主张“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并举;在其影响下,当年国民政府颁布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宗旨,标志“德育”一词已成为我国教育界通用的术语。
▪“德育”的外延并非一成不变,它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化,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德育范围也有所不同。
▪人类最初的社会意识并没有分化为今天所谓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礼仪之类相对独立的形态,但是的道德同社会意识的其他方面浑然一体,融于习俗之中。
▪英语中,moral(道德的)ethical(伦理的)两个词,分别来自拉丁文和希腊文,原意都是“遵从习惯或习俗”,实际上是范围广泛的“习俗教育”或“社会意识教育”,包括今天所说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礼仪教育”等。
它相当于今天所谓广义的“思想教育”(ideological education)。
2、近代德育概念▪近代以来社会意识形态的分化。
道德规范成为独立的社会意识形态之后,一方面同政治规范、法律规范、宗教规范并存;另一方面又渗透着政治、法律、宗教规范的成分。
▪西方的道德教育走向独立。
西方中世纪主要通过宗教实施道德教育,近代以来西方各国试图改变这种局面,用世俗化的道德教育取代宗教教育。
▪在近代西方语言和观念中,所谓“德育”指的是“道德教育”,它的外延远远小于古代的“社会意识教育”。
3、新中国成立后德育概念的演化(1)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德育外延的演变A.从“德育即政治教育”到“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20世纪80年代)B.从“德育即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到“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德育即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1988年12月15日),“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年2月),“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1995年11月)C.从“德育即社会意识教育”到“德育即社会意识与个性心理教育”(二)德育概念泛化之弊端▪ 1.理论上的错乱▪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礼仪教育等显然在指向、目的、内容、方式方法、理论基础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别,各自有各自的规律。
如果混淆这些区别,则会引发理论上的错乱,表现在:▪(1)无所不包的对象等于取消了概念本身;▪(2)在理论体系上存有严重缺陷;▪(3)在理论上无法使人在同一个语境下对话。
▪ 2.实践上的混乱▪(1)道德(思想等)问题政治化,思想(心理等)问题道德化;▪(2)在实践中让德育难以实现根本目标;▪(3)思想、政治、道德、法纪等教育问题相互混淆,容易采取错误的教育决策。
(三)德育概念的回归▪ 1.德育即道德教育,是以善恶判断为内容,养成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教育。
明是非、辨善恶、为善行就是道德教育的目标。
▪ 2.回归德育本质并不否定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等教育的重要性,而是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二、以心育代德育▪(一)德育外延拓展的必要性▪ 1.从育人的内容看,狭义的道德教育显然不能涵盖育人的所有方面,而这些内容恰恰对于学生的成长是十分必要的,学生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道德问题、心理问题、思想问题等等。
因此,有必要拓展德育外延。
▪ 2.从我国的传统文化看,我国是一个历来重视世俗生活,相对忽略宗教生活的国家,在教育上形成了十分注重社会意识教育的传统。
▪ 3.狭义的道德教育虽然突出了专业性,但实际工作中难以完全将其与其它各育分开。
(二)心育概念之分析▪ 1.对“心育”的理解▪(1)王国维的理解:1904年,王国维以“德育”与“知育”、“美育”三词,向国人介绍叔本华的教育思想;1906年,又将“德育”、“智育(知育〉”、“美育”合称为“心育”,与“体育”相提并论,论述教育的宗旨。
▪(2)当前的理解:把心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简称。
2.心育概念之创新▪ 1.从字源学的角度考虑,心育最能恰当表达当今“大德育”之概念。
心的本义是指人的心脏,后来引申为人的思想、性情、品行。
▪ 2.育人的本质就是育心:▪-政治教育:忠心教育;▪-道德教育:良心教育;▪-思想教育:信心教育;▪-心理教育:安心教育;▪-法制教育:戒心教育;▪-礼仪教育:交心教育。
三、心育学科之建设▪(一)心育分支学科之建设▪ 1.心育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1)道德教育学科相对成熟,特别是心理学理论的运用,已经取得很丰硕的成果。
但是其它学科相对薄弱,有待加强。
▪(2)注重经验,缺乏科学性。
把育人工作工程化、项目化,把活生生的人当作机器和物体对待。
2.加强心育各学科基本理论的研究▪(1)育人工作实行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转变,主动运用学科发展规律来进行心育。
▪(2)对心育基本理论的研究,关键是跳出教育研究教育。
如道德教育,没有心理学的支撑,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二)加强心育分支学科的交叉融合▪我们既要看到心育各学科之间的区别,也要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例如,一些道德问题可能本身就是思想问题,也有可能是心理问题。
思考题▪ 1.如果把德育理解为狭义的道德教育,那么如何解决大学德育课程与中小学德育的相适应问题?▪ 2.设想一个新的概念来代替过去的“大德育”,并说明理由。
第二讲德育功能论-德育何以必要与可能主要内容一、德育之功能二、德育之必要性三、德育之可能性一、德育之功能▪(一)人的存在▪ 1.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人的社会性在于人的道德性。
道德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等都是经济关系的反映,但道德关系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最为久远。
▪ 2.人的道德存在:道德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人的三条命:▪天命-自然之命;▪人命-政治之命;▪己命-道德之命。
▪ 3.人的教育存在▪个体都具有可教育的天性;▪个体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其为人。
(二)德育即育德▪ 1.从无德走向有德;▪ 2.从缺德走向全德;▪ 3.从有德走向美德。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真人就是占有自己的人,就是有大爱大德的人。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三)道德关怀与道德救济▪ 1.物质关怀与道德关怀;▪道德关怀的根基:爱。
▪ 2.道德惩罚与道德救济;▪道德惩罚在本质上一种心理惩罚,是一种比肉体惩罚、制度惩罚更为残酷的惩罚。
对于道德上的过失学生,应当给予更多的道德关怀与道德救济。
二、德育之必要性▪(一)对德育必要性的质疑▪ 1.道德虚无主义的挑战▪老子、尼采的观点:道德教育就是造就险恶的社会、虚伪狡诈的人。
▪老子:见素抱朴,绝仁弃义。
▪尼采:上帝死了。
▪ 2.道德相对主义的挑战▪强求道德上的一致性,反而不道德。
▪ 3.道德生成论的挑战▪(1)“道德天赋论”▪“仁义礼智信,非由外铄也,我所固有之也。
”(《孟子·告子上》),道德出于“良知”、“良能”。
▪道德就是“善良意志”的“绝对命令”。
(康德)道德属于理性世界,而教育属于感性世界,它不可能为理性世界提供任何普遍的道德原则。
——教育无助于道德。
▪(2)“环境自发影响论”▪道德如口语是自然习得的,而不是学得的。
有意的道德教育几乎是多余的。
▪(3)“取消学校德育论”▪学校管智育,家庭和社会管德育。
(二)德育必要性之论证▪ 1.品德的三种境界:朴德、觉德与诚德▪朴德:基于生物意义上的道德,具有本能性;▪觉德:出于对义务或责任的认识而形成的道德,康德:“合于义务”。
▪诚德:诚就是自觉了的不自觉,诚德是后天修养形成的,是高度自觉后的不自觉行为。
康德:“出于义务”。
▪ 2.品德生成的自发性与自觉性▪ 3.品德生成的多源性与学校德育的主导性▪多源性:学校、社会、家庭。
▪主导性:德育主体;德育方向、内容;德育手段等。
第三讲德育内容论——德育教什么主要内容一、德育内容审视二、德育内容编订三、德育走进生活一、德育内容审视▪(一)中小学德育目标的演变▪内容是由目标决定的,不同时期的德育目标决定这一时期的德育内容。
▪问题:从中小学德育目标的演变分析道德教育(狭义)的特点。
1.第一阶段:建国初期—文革前▪(1)50年代初:▪小学德育目标:使儿童具有爱国思想、国民公德和诚实、勇敢、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的优良品质。
▪中学德育目标:发展学生为祖国效忠、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养成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公共财物的国民公德和刚毅勇敢,自觉遵守纪律的优良品质。
▪(2)1954年《关于改进和发展中学教育的指示》:中学政治思想教育的任务“是树立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培养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和共产主义的道德。
”▪(3)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在一切学校中,必须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工人阶级的阶级观点(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群众观点和集体观点(同个人主义观点进行斗争)、劳动观点即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观点(同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主张劳心劳力分离的观点进行斗争)、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同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进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