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模块化教学法”的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模块化教学法”的探讨[摘要] 本文讨论了“模块化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介绍了在实施模
块化教学过程中创新性的实践过程。

实践证明,模块化教学法在教学效果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而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块化的具体问题进行关注和恰当的处理。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MIS);模块化教学法;教学内容
0 引言
信息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活动,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采集、记录、检索和吸收信息。

管理信息系统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我国未来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高等学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跨度大、理论要求高、实践性强,对学生系统地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知识有较高的要求。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主要采用讲授的教学方式,课堂内容多以静态方式呈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失、学习效率低下。

“模块化”教学法将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经验、学生特点、教学目的和教材内容为依据分解成若干模块,再按一定的程序排列,使教学规范化、便于实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笔者从事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多年,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对模块化教学法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对进一步完善这种教学法进行了深入思考。

1模块化教学法的优势
模块化教学法(ME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

模块化教学就是先确定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根据该目标将课程教学分解为若干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不同的模块,以实现不同的分目标,从而达到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

该教学模式以其灵活性、针对性、现实性、经济性的特点,越来越受到教育理论工作者及各类学校的关注[1]。

1.1 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目的更为明确
管理信息系统包含大量的概念和理论模型,理论抽象枯燥,概念繁多,学生学习兴趣不大。

对此,以一个实际的人事管理系统建立各个模块,采用“由低到高的模块化”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更好地明确课程学习目的,使学生在学习、探索和完成模块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效果比传统的讲述方式要好,充分体现了“兴趣”这一优秀老师的魅力。

1.2 有利于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
模块化教学将同一层级的任务放置在同一模块信息中,接收比较集中的信息,可以弥补学生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的缺陷。

根据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异设计模块信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按不同的需求和问题,灵活调整模块程序,这样可解决各个环节上出现的个性问题,有利于对不同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施教。

1.3 便于教师适当控制教学进程,减轻教师组织教学的负担
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模块化教学设定了统一标准的反馈信息,使得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反馈的信息能更加集中,便于教师适时转变策略,避免了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模块教学加强了同一结合点上相关科目的协调配合,避免了知识重复讲授,减轻了教师负担。

1.4 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课内外的知识,拓宽知识面
在同样的施教环境中,模块化教学法输出的信息量在一定范围内同学生的信息自主摄入量成正比,即增加学习模块便能增加学生的信息摄入量[2]。

由于模块化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选择模块,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学习活动。

当各个模块环节逐一完成之后,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结合自身情况对感兴趣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就实践操作过程中涉及的问题与理论课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关联思考,进一步巩固与消化知识。

2 模块化教学法的创新性实践
随着电教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的发展,教学信息量也相应增多。

但是学时的压缩,造成了“填鸭式”、“压缩饼干式”的灌输,教师累,学生烦。

传统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意识,只是被动地去理解记忆老师讲授的知识,学生自己动手分析具体问题时无从下手,无法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得到锻炼。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创造性,笔者运用了模块化教学方法,使用特定的模块设计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根据教学主题安排特定的信息系统设计。

采取边学边做教学方法,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以下以笔者在教学过程
中的实践,说明模块教学法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模块化教学过程按其步骤的先后顺序包括:信息的模块化处理,程序控制和信息反馈。

其具体内容如下:
2.1 信息的模块化处理
“信息模块”包括教学信息、教学方式、选用电教设备等。

除投影、幻灯、视频、音频、电脑等电教器材外,还要用实际案例来充实信息模块,使其内容更加丰富具体。

同时,要注意教学效果与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

具体方法是:根据学生特点、教师经验、教学目的、理论与实践学习要求,利用周边的各种素材,经过分析确定任务和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模式,再选用电教器材,进行预测和修正,最后进行分层处理,确定同一内容、不同层次的信息模块,以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如果同—内容不同层次,各模块所达程度又不一致时,可根据不同对象实施不同要求,也可以对同一对象在不同时间实行不同要求(参见图1)。

比如我们设计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验任务是一个人事管理系统的开发,其中融合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知识点,在对系统进行初步分析,编制好系统菜单及数据库表后,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根据系统的难易程度,我们将其分为5个不同的模块,待各个模块的任务完成后,再进行综合实验。

即平时实验我们使用普通程度的模块进行单项练习,复习或者考试时采用较高程度的模块。

2..2 程序控制与信息反馈
教学过程按程序安排,教师根据程序流程控制教学过程,要求在使用控制模块前先得到以前内容的反馈信息,然后选择合适的模块,如果反馈情况较差就重复前面的内容,直至达到满意的效果(参见图2)。

例如,指导学生操作某模块,经反馈后,发现效果不理想,那么教师要求再次使用同一模块,直至反馈的信息达到标准,才可进入下一阶段模块的学习。

建立闭路反馈系统,应用及时准确的反馈,把前反馈信息作为教师备课、修改之后课程进度的依据,这样可以实现优化控制。

后反馈信息可作为课后回忆分析、总结材料的依据[3]。

3 关于进一步完善模块化教学法的思考
笔者在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模块化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

笔者认为,在应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3.1 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在上每堂课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根据模块信息设计好哪些内容
可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哪些内容需要留给学生合适的时间思考解决,哪些内容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哪些内容需要着重强调等。

3.2 模块设计的难度适中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在设计模块的时候教师要考虑适当的难度,太容易可能因为缺少挑战性使学生丧失兴趣,太难又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所以适当的难度是模块教学法中要把握的关键[4]。

3.3 模块信息要循序渐进
教学内容是循序渐进的,所以在设计模块信息的时候也要考虑到信息的渐进性。

可以把一个大的模块信息教学分解成若干个小的模块,并且注意小模块之间的层次,使得知识的掌握过程是层层递进的。

3.4 全面获取反馈信息
具体反馈信息的获取是复杂的和多渠道的。

主要途径有4种:一是从学生的动作、表情上去获取,再经过仔细分析,结合当时所处的模块内容进行处理;二是从学生回答问题、提出问题上获得;三是学生讨论问题时从侧面获得;四是从批改学生作业或者实验报告中获得。

将以上4方面反馈信息综合起来比较,对照原来设定的反馈标准,再确定下一步的计划。

4 结束语
利用模块化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将知识内在紧密联系在一起。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明确讲授重点及难点,合理选择教学方式,而且还要精心设计信息模块,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 汪英.模块化教学法教材的组织与选择[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14(4).
[2] 姜君霞. 模块化教学法的特点及要求[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7(4).
[3] 陈伟,王爱国. 软件学院模块化教学模式初探[J].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4(2).
[4] 唐文源,张珺,李频宇.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讨[J]. 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9(12).
[5] 高文. 现代教育模式化形势[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