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仿真押题练(一)(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仿真押题练(一)
(2019·某某省某某市调研)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革以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流动规模得以逐步扩大,而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也为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下图为2015年泛长三角三省一市(某某省、某某省、某某省和某某市)人口流动情况图,图中区域流入和区域流出涉及的区域指泛长三角。
读下图,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某某市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2.下列关于三省一市人口流动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省(市)流出人口主要去往泛长三角
B.乙省(市)流入人口主要来自泛长三角
C.丙省(市)净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最高
D.丁省(市)省内流动人口数量最多
3.人口流动对甲省(市)的积极影响是( )
A.提高高校生源质量B.降低劳动力成本
C.促进第三产业发展D.减轻公共设施负担
解析:1.A 2.B 3.C 第1题,图中甲地以全国流入为主,流出很少,属于经济最发达的某某,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第2题,甲是某某,流出人口很少,不是主要去往泛长三角,故A错误;乙是某某省,流入人口主要来自附近的泛长三角省区,故B正确;丙是某某省,图中表示净流入人口数量,表示占总人口的比重,故C错误;丁省是某某省,流出人口数量最多,故D错;故选B。
第3题,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迁移的主体是外出打工者,不会提高甲省(市)高校生源质量,A错误;人口迁移为某某(甲)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弥补了劳动力不足,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B错误,C正确;积极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当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对交通、住房产生压力,可能加剧环境污染,D错误。
故选C。
(2019·某某省某某市仿真测试)上升流是从表层以下沿直线上升的洋流,是由表层流场
产生水平辐散所造成。
因表层流场的水平辐散,使表层以下的海水垂直上升的流动。
如风吹走表层水,由下面的水上升得以补充。
如图为某某岛周边海域某月海水等温线图。
读图,完成4~6题。
4.图中上升流最显著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该时期,上升流的形成所受风向为( )
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D.西北季风
6.关于图示区域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形成荒漠B.②处沿岸形成渔场
C.③地有利于晒盐D.④地海域多寒潮
解析:4.A 5.B 6.C 第4题,“上升流是从表层以下沿直线上升的洋流”,因为海水深度越大,水温越低,可知上升流海域水温会比附近区域海水温度低,通过图中可以看出,①地水温比其他海域都低,说明该地有上升流。
所以正确答案为A,B、C、D错误。
第5题,某某岛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之既受东亚季风影响,又受南亚季风影响。
根据水温,可以判断此时为夏季。
东亚季风夏季吹东南风,南亚季风夏季吹西南风,所以东北季风和西北季风是可以排除的,故C、D错误;“如风吹走表层水,由下面的水上升得以补充。
”由材料可知,这种风为离岸风。
东南季风相对某某岛的①地来说,为向岸风,所以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西南季风相对①地来说,为离岸风,“风吹走表层水,由下面的水上升得以补充”,从而形成上升流,所以正确答案为B。
第6题,①地位于季风气候区,且靠近夏季风源地,降水较多,不易形成荒漠,故A错误;②处既不是寒暖流交汇处,也没有上升流,海水不易发生搅动,饵料少,不易形成渔场,故B错误;③地纬度较低,蒸发旺盛,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平坦,利于晒盐,故C正确;④地位于低纬度海区,离冬季风源地远,不会有寒潮。
故D错误。
(2019·某某省某某市统考)历史时期,黄河河道和河口位置经常迁移,1128年,黄河夺淮河入黄海,此后,其携带的泥沙在苏北形成巨大三角洲。
1855年,黄某某归在某某省入渤
海,此前发育的三角洲便被废弃。
读苏北废弃黄河三角洲海岸淤涨示意图(如图)。
完成7~8题。
7.1855年以来,苏北黄河三角洲的淤涨趋势是( )
A.北部淤积,南部侵蚀B.以淤积为主,海岸前进
C.北部侵蚀,南部淤积D.以侵蚀为主,海岸后退
8.在废黄河主道两侧,苏北黄河三角洲淤积最慢的历史时期是( )
A.1194~1578年B.1578~1591年
C.1700~1747年D.1747~1776年
解析:7.C 8.A 第7题,注意看题中条件“1855年,黄某某归在某某省入渤海,此前发育的三角洲便被废弃。
”说明黄某某归后,以河流输沙作用而引起海岸线东进的条件已不复存在,黄河口段岸线停止向海洋推进,转入以海洋动力作用为主导的反向侵蚀阶段,由于海水西进,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的影响,北部侵蚀,南部淤积,从而使某某海岸线进入调整时期,故C对,A、B、D排除。
第8题,本题考查图文信息的获取和分析能力。
要仔细看图中的年份,确定时间间隔。
从图中可以看出1194~1578年经过384年,海岸线向海洋推进的距离与1578~1591年(共13年)、1700~1747年(47年)海岸线推进的距离相差无几,虽然比1747~1776年(共29年)海岸线推进的距离要大,但要注意1194~1578年是经过了384年,故1194~1578年苏北黄河三角洲淤积速度最慢,故A对,B、C、D排除。
(2019·某某省某某市适应性考试)中国女鞋之都位于某某市武侯区,自2002年7月正式启动建设,2006年正式授牌。
2016年在政府的主导下,女鞋之都产业开始向安岳转移,2017年8月,入驻安岳国际鞋都的企业达到了120家。
读安岳国际鞋都区位图。
据此回答9~11题。
9.促使女鞋之都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某某( )
A.产业结构调整B.市场需求减少
C.企业竞争加剧D.原材料枯竭
10.政府将承接产业转移的地点选在安岳,主要考虑安岳( )
A.地理位置优越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D.环境质量好
11.产业转移后的武侯区优先发展的产业最可能是( )
A.石油化工业B.机械加工业
C.现代服务业D.现代新型农业
解析:9.A 10.A 11.C 第9题,女鞋之都产业向外转移是由政府主导的。
主要原因是随着成渝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某某、某某两地开始进行产业升级调整,而位于市中心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了最先被转移出去的对象。
故A项正确;承接产业转移的地点位于某某东南约120公里的安岳县,因此产业转移的原因与市场、原材料以及企业竞争没有任何关系。
B、C、D项错误。
第10题,读图可知,安岳位于成渝经济发展核心区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故A项正确;与其他区域相比,安岳县的劳动力成本、产业基础、环境质量并不占优势。
B、C、D项错误。
第11题,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
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和增长速度快的优点,是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产业升级的首选。
故C项正确;石油化工业和机械加工业属于传统产业,市区土地面积有限,地价高,不适宜发展现代新型农业。
A、B、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