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1课时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学习目标】
1.识记并理解实践的含义和特征。

2.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阐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揭示实践在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感悟实践的重要性,树立实践的第一的思想观念,提高积极投身于实践的自觉性。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活动。

(1)凡是实践,都是以______为主体、以____________为对象的________活动。

(2)实践是一种______________活动。

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
(1)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________、实践的________和实践的________。

在实践活动中,不仅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而且实践活动的________及其________也具有客观性。

(2)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一种有________、有________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3)社会历史性。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________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______________中的人的活动。

人的实践活动是________的发展着的。

3.实践的形式
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
(1)改造________的生产实践。

(2)变革________的实践。

(3)探索世界规律的____________活动。

***改造主观世界是一种意识活动,不属于实践的范畴;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但也存在盲目的实践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因而实践不是纯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相统一的活动。

我们不能把实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割裂开来。

***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________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________的产物。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认识产生于________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2)________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3)________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实践处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交汇点上。

(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________的存在变为________的存在。

(3)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________和实践所产生的________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从________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实践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认识的根本目的是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
【综合探究】
探究一:我国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在其发展的历程中不断创新,其演变的历程: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突破个体农户经营的局限,先后实行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978年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为基本特征的经济组织形式,代替了低效率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随着生产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也表现出一些不足,一种农民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我国对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探索历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探究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三十多年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闪耀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光辉。

高二政治编制人:周宣玲审核人:使用日期: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基础达标
知识点一实践及其特点
1.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实施“人工增雨”②学习宣传沈浩精神③中国足球反赌④鹦鹉学舌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
2.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对“客观的物质性”应这样理解()
A.实践是与主观对立的客观事物B.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
C.实践是带着强烈目的性的活动D.实践具有无可辩驳的真理性
3.2010年12月18日4时2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7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

这一壮举主要说明() A.实践的客观性B.实践的能动性C.实践的历史性D.实践的社会性4.据有关专家介绍,我国的“登月”计划分为三个阶段:2000年到2005年,将进行环月探测,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2005年到2010年,将实现软着陆和月球车巡视;2010年到2020年,将实现软着陆和月球车采样返回。

这表明()
A.实践活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C.实践活动主观性的特征D.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创造性的活动
5.浙江台州市的农民说,以前卖农产品是肩挑腿跑挨家叫卖,后来有了专业批发市场,销量增加;现在有了网络,通过网络可以把产品卖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

这些变化体现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B.主观能动性C.直接现实性D.社会历史性
6.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在否认了()
A.实践的历史性B.实践的能动性C.实践的客观性D.实践的主观性
知识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7.实行“一国两制”是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伟大构想。

澳门回归十年来,“一国两制”在澳门的成功实践,为澳门发展谱写出新的辉煌篇章,为国家发展增添了夺目光彩。

从哲学上看,这段话体现了()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②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广州亚运会圆满成功得益于广大志愿者,志愿者在谈到做服务的收获时共同的心声是,通过参与向运动员学会了乐观坚强和自强不息,向群众学会了文明礼貌、热心朴实,向世界学会了包容、友好,使自己沉淀下来,心智成熟起来。

材料体现了()
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来源和动力
C.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D.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9.为了应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针对第一代互联网
数据包传送格式设计时的局限性,世界互联网工程组织设
计并正式发布了面向下一代互联网的数据包传送格式。

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真理具有客观性绝对性D.认识推动事物发展
10.“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

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室屋,采草以和方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

”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1.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任务。

“没有和谐文化,就难以建成和谐社会”。

这一观点说明()
A.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B.认识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C.认识对实践有能动的反作用D.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对实践的反映
12.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主任沈学民透露,神舟七号“伴飞小卫星上的相机携有广角和长焦两个镜头,能够捕捉4米至2公里内的清晰图像。

”据介绍,伴飞卫星是一种专门的航天器,环绕空间站或其他空间飞行器运动,实现对主航天器的观测和照料,在通信、对地观测、天文观测、技术试验、科学试验领域都将有用武之地。

这说明()
①实践给人们提供的新的认识工具能够促进认识的发展②有了这些认识工具,人们就可以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④
高二政治编制人:周宣玲审核人:使用日期:
第2课时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学习目标】
理解真理的特点以及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一、真理是客观的
1.真理是标志________同________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________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__________。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3.真理面前____________。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属于认识的范畴。

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

***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________和________,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__________。

2.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________来说的,都是主观与________、理论与________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和谬误往往是____________的。

***真理和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不能混淆,更不能相互包含。

但二者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认识具有反复性。

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______,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________到________,再从________到________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________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________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____________是不断发展的。

3.认识具有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________或螺旋式的________。

4.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________和________真理,在实践中________和________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错误在所难免,但并非任何错误都会转化为正确。

首先要明确犯错误会付出很大代价,要避免不必要的错误、纯粹是人为的失误、重复的错误;其次有了错误要正确面对不可逃避,要分析错误的原因以作后事之师,并找到纠正错误的办法;要勇敢
地用自己的行动与错误作斗争,真理就会离人们越来越近。

***
【综合探究】
探究一:从1949年到2011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过了60多年。

60多年来,在波澜壮阔的变革中,在一次次与时俱进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探寻出了一条生气勃勃的现代化之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造就了中华大地60多年的辉煌巨变:从计划到市场,让中国人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身份到契约,让每个公民找到自由与尊严;从人治到法治,让法律保障我们的公平正义;从权力到权利,让公民享有更多的民主管理权。

60多年来,我国GDP以年均9.8%的增长率高速递增,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二。

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更加纷繁复杂的局面,改革开放还需要继续向纵深推进,还需要继续闯大关。

运用认识论有关知识分析中国建国60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过程。

探究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断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丰富了这个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
高二政治编制人:周宣玲审核人:使用日期:
持马克思主义。

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党对待马克思主义态度的正确性。

基础达标
知识点一真理是客观的
1.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真理是()
A.对客观对象的反映B.具体的绝对的
C.客观的无条件的D.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在交通事故鉴定过程中,出现完全相反的鉴定结论已屡见不鲜。

当然,两个鉴定书中必定有一个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真理只有一个。

这表明()
A.真理是客观的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C.真理具有相对性D.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可以转变为谬误
3.改革开放首先是思想的解放,真理标准的讨论推动了当时思想的解放,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以下对真理的认识正确的是()
A.真理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B.真理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C.真理是客观的,即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D.真理向前迈出一步就会变成谬误,因此说真理与谬误没有绝对的界限
知识点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4.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

这说明()
①真理是无条件的②真理是有条件的③真理是具体的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德国思想家、文学家莱辛曾说:“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自认为真理
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

”真理之所以要孜孜不倦地追求,是因为() A.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B.真理与谬误是截然对立的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真理是具有反复性的认识
6.“当数学原理用于现实时,是不确定的。

当它们确定时又不适用于现实”这表明()
①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②真理与实践不具有统一性③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④有的真理是确定的,有的真理是不确定的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知识点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7.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是发达的。

我国最早用甲骨文记录了超新星的爆发,但我们没有进一步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爆发。

《墨经》对所有的几何光学现象都有记载,但没有人问“光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往往强调“用”,能管用就好了,止步于应用,没有进一步进行哲学思考、理论思维,往往停留在感性的阶段。

这启示我们()
A.应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错误B.应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C.应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D.应承认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8、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健康
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和社会适应
能力。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①每一次认识的实现都是有限的,但人类认识前进的趋势是无
限的②认识的发展总是一个由正确认识代替错误认识的过程
③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④人的认识是一个反
复曲折的过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2010年10月28日,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性能实现飞跃,运算速度达到当前国际领先水平。

与目前已知的全球最快计算机美国“美洲虎”超级计算机相比,“天河一号”的实测性能是它的1.425倍。

从认识论角度看,材料表明() A.意识可以反映客观事物B.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D.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具有无限性
10.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都要关注社会公平”。

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和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说明()
①真理都是具体的②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④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B.①②C.①④D.①③④
11.2010年是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立50周年,广东社会科学界不断开拓学术研究、决策服务、社科普及的新领域,不断开辟认识真理、探索规律、咨政育人、传承文明的
高二政治编制人:周宣玲审核人:使用日期:
新境界。

下列对于认识和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认识是一个过程,而真理是不变的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③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④认识是感性认识,真理是理性认识⑤真理是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②④D.③④⑤
12.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对5 000只“冰川豹蛛”进行测量后发现,1996~2009年间,这种蜘蛛的体形平均增大了8%~10%,同期当地每年的解冻期提前了20~25天,这支持了他们的猜想,剧烈的气候变化对当地蜘蛛的生长产生了影响。

该研究小组负责人表示这种影响的后果很复杂,一下子无法估计出来,这一说法体现了()
①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②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③世界总有一些秘密不能为人所理解④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第二单元复习案
知识点总结
1.世界的物质性
⑴理解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是一般的、抽象的(一般共性、普遍性),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个别个性、特殊性)。

⑵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决定因素),也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一起产生的,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内容都离不开物质。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⑶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离开物质谈运动就是形而上学;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离开物质谈运
动就是唯心主义。

⑷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静止的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
种特殊的运动。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时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⑸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含义: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固有的规律。

⑹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
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⑴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⑵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而不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⑶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根源于客观存在,其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通过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⑷理解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
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所以说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⑸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高二政治编制人:周宣玲审核人:使用日期:
㈠能动的认识世界:
特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形式: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能反映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反映过去、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世界是可知的。

㈡能动的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哲学依据: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有规律,规律是客观的。

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重要性: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如何做:①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物质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②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唯心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⑺理解发挥主观的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①两者辩证统一;
②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所以任何夸大主观能动性的说法都是错误的(若夸大,则是唯心主义);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事认识掌握规律的必要条件,如果认为客观规律妨碍了人发挥主观能动性,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也是错误的(机械唯物主义、宿命说)。

3.探索真理的历程
⑴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演绎: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题、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不是单人的孤立的活动,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