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原文赏析及翻译1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日原文赏析及翻译
春日原文赏析及翻译15篇
春日原文赏析及翻译1
原文:
春日
[唐代]温庭筠
问君何所思,迢递艳阳时。
门静人归晚,墙高蝶过迟。
一双青琐燕,千万绿杨丝。
屏上吴山远,楼中朔管悲。
宝书无寄处,香毂有来期。
草色将林彩,相添入黛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想要问你在思念什么?在这艳丽明媚春之时。
回来的晚门口寂静无声,蝴蝶采完花粉缓缓的飞过高墙。
窗外燕子双飞,千万条绿杨柳枝低垂。
屏风上的吴山辽阔幽远,楼中羌笛声声悲凄。
珍贵的书信不知道该寄往何处,香车有来的日期。
要把这草景与树林色彩,一同增添到眉际,排解心中忧愁。
注释
迢递(tiáo dì):天高气清的样子。
青琐燕:这里指落在窗前的紫燕。
屏:指屏风。
吴山:吴地的山,指屏风上画的南方山。
朔管:指羌笛,亦泛指北方地区流行的管乐器。
宝书:珍贵的书信。
香毂(gǔ):古人乘坐的车。
将:连词,与、和之意。
彩:一作“影”。
相:递相,先后。
添:一作“将”。
黛眉:特指女子之眉。
赏析:
此诗共十二句,可分为两部分。
前六句为第一部分,是对相思对象一方“所思”情形的设想,且点明了时间、地点;后六句为第二部分是自述,点明地点“吴山”的同时,自述羌笛悲凉,并说明了以赏春排解愁绪的原因。
此诗笔墨挥洒,色彩趋于清淡,构建了清逸淡远的诗歌意境。
此诗首两句,出句开门见山以“所思”设问。
对句据之而答在“艳阳时”。
蕴有薛涛《春望词》中“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之意。
三、四句以“人归晚”“蝶过迟”描述人与昆虫各自在春天里所持行为。
人回来的晚是被春景所吸引,蝴蝶过慢是因为花粉沉重。
从而间接体现了春天的特征。
五、六句描写室外景,燕子双飞,千万条柳枝低垂,以此意象象征对心上人的思念。
七、八句描写室内景,条幅上画着吴山,楼内羌笛悲凉。
九、十句承上解答“朔管悲”的原因是,书信无寄处。
最后两句显示,要把这春天的草景与树林的色彩,一并映入眼帘,即以赏春排解愁绪。
综上,从描写对象上看,前六句是对相思对象一方“所思”情形的设想。
其时间是在“艳阳时”,地点在“青琐”。
后六句自述,点明地点“吴山”的同时,自述“朔管悲”。
其原因是“宝书无寄处”,故乘香车将“林彩”“添入黛眉”。
这种举动与其《春郊游眺寄孙处士》、《谒巫山庙》的精神排解法是相同的。
春日原文赏析及翻译2
汉宫春·立春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
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
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翻译
从美人登发上的袅袅春幡,看到春已归来。
虽已春归,但仍时有
风雨送寒,似冬日徐寒犹在。
燕子尚未北归,料今夜当梦回西园。
已愁绪满怀,无心置办应节之物。
东风自立春日起,忙于装饰人间花柳,闲来又到镜里,偷换人的青春容颜。
清愁绵综如连环不断,无人可解。
怕见花开花落,转眼春逝,而朝来塞雁却比我先回到北方。
注释
春幡:古时风俗,每逢立春,剪彩绸为花、煤、燕等状,插于妇女之发,或缀于花枝之下,曰春播,也名恬胜,彩胜。
无端:平白无故地。
年时燕子:指去年南来之燕。
酉园:汉都长安西邦有上林苑,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都称西园,专供皇帝打猎和游赏。
此指后者,以表现作者的故国之思。
浑:全然。
黄柑荐洒:黄柑酪制的腊酒。
立春日用以互献致贸。
更传:更谈不上相互传送。
黄梅染柳:吹得梅花飘香、柳丝泛绿。
镜里转变朱颜:谓年华消逝,镜里容颜渐老。
更:何况。
解连环:辛词用此喻忧愁难解。
生怕:最怕,只怕。
塞雁:去年由塞北飞来的大雁。
赏析二
辛弃疾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北方度过的。
当时的中国北方,已为金人所统治,辛弃疾的家乡山东也不例外。
他是在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从金国归于南宋的。
据邓广铭先生考证,这首词是他南归之初、寓居京口时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上片通过立春时节景物的描绘,隐喻当时南宋不安定的政局。
开头“春已归来”三句,点明立春节候。
按当时风俗,立春日,妇女们多剪彩为燕形小幡,戴之头鬓。
故欧阳修《春日帖子》中有“共喜钗头燕已来”之句。
“无端风雨”两句,既指自然界的气候多变,也
暗指南宋最高统治集团惊魄不定、碌碌无为之态,宛如为余寒所笼罩。
“年时燕子”三句,作者由春幡联想到这时正在北飞的燕子,可能已经把他的山东家园作为归宿了。
“年时”即去年之意,这说明作者作此词时,离别他的家乡才只一年光景。
接下去“浑未办”三句,是说作者新来异乡,生活尚未安定,春节到了,连旨酒也备办不起,更谈不到肴馔了。
词的下片进一步抒发作者自己的忧国怀乡之情。
“却笑东风从此”三句,作者想到立春之后,东风就会忙于吹送出柳绿花江的一派春光。
“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语虽虚拟,实际表达了作者初归南宋急欲报国、收复失土的决心,深恐自己磋砣岁月,年华虚度。
这里说的“清愁”,实际是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解连环”,是用《战国策》秦昭王送玉连环给齐国王后,让她解开的故事。
当时的齐王后果断机智地把玉连环椎破,使秦的诡计流于破产。
但环顾当前,南宋最高统治集团中人,谁是能作出抗金的正确决策的智勇人物呢?“生怕”,即“甚怕”。
“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表示作者对于恢复事业的担忧,深恐这一年的花由盛开又复败落,而失地却未能收复,有家仍难归去,言语、句流露出一丝的惆怅。
从这首词的思想内容看,虽不能确断其为辛弃疾南归后所写的第一首词,但必为初期之作。
在这首词中,他对于恢复大业的深切关注,他的激昂奋发的情怀,都已真切地表达出来。
赏析三
全词紧扣立春日的所见所感来写,赋予节物风光以更深的含意,于哀怨中带嘲讽,内涵充盈深沉。
开篇用典,妥帖自然,不露痕迹,正是“使事如不使也”。
而以“袅袅”形容其摇曳,化静为动,若微风吹拂,更见春意盎然。
从思想内容看,虽不能确断其为辛弃疾南归后所写的第一首词,但必为初期之作。
辛弃疾对于恢复大业的深切关注,作者的激昂奋发的情怀,都已真切地表达出来。
上片起韵点题,写大地春回的立春日风景。
立春日是春天到来的信号,表现这节物风光。
作者以一“看”字,将春天的气息,通过妇女们立春日的头饰——袅袅春幡散布出来,暗示出作者对于春归的喜
悦。
以下一韵,不直接往前写去,却反挑一笔,写出对寒风冷雨阻碍春来的幽怨。
以下突然写到燕子,用比兴法推出怀念故国的感情。
因为余寒未尽,春社未至,那去年秋时南来的燕子,不能回到北方故国的“西园”去。
但燕子虽然无法归去,作者却生派它一个“西园梦”。
一个“料“字,化无理为有趣,表明这燕子,已经成了作者思念故国的精神象征。
而燕子只能“梦”而不能“到”西园,暗示西园所在的汴京,依然被金人所掌握,所以作者徒有故国之思,却不能一探故里。
借燕传情,颇为沉痛。
以下回到立春日风光中来,黄柑荐酒,青韭推盘,这立春日应备的食品,现在作者却无心准备,并且显得心烦意乱。
作者没有明言原因,但通过上下文语境,人们可以明白,是浓烈的故国之思,和时光流逝、英雄无用的悲伤,使作者完全乱了方寸,连节日应酬也无心去为之了。
下片写对春天再来的种种感受,把笔由立春日探进整个春天里去。
换头先以一“笑”字,故意打散上片中的紧张和烦乱情绪,并领起以下五句。
其所“笑”者,一为东风染遗梅柳,染追花草,使万紫千红的春天渐次到来,作者取笑东风的从此不得消闲;二是东风偶尔清闲时,不过是把镜中人的朱颜转换成衰老的模样。
在这春天越来越华美而作者越来越衰老的对照中,作者“笑”着,但分明含着泪水。
因为自然永在而人生易老,在忙得不得了的东风面前,作者所感觉到的是志士投闲、英雄无用而徒任芳华流逝的生命悲哀。
由此可知,换头的“笑”字,在抒情上得内紧外松、甚至正话反说的趣味。
以下直接归为正话正说,极言清愁难消。
作者化用“解连环”的典故,表明白己不断滋生、越积超重的清愁,正像一个不见首尾的连环一样,不打碎则无法解开连环,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与生命共始终的感情。
此处“问何人”一语,下得凄侧,它向外探询的口吻,写足了作者被沉沉的家国之倩、生命之悲所萦绕,急于摆脱又无可摆脱的痛苦。
它含蓄地表明了对于南宋统治者不思恢复、放废英雄的怨尤。
最后一韵,直探进暮春里去,写作者怕见花开花落的心情,和看见暮春时大雁自由北还而伤痛于作者的人不如雁。
这里有惜春惜时的感情,有怀念故国的感情,也有对于南宋统治者久不作恢复之计的怨尤。
至此,不仅上
片中的无端幽怨和烦乱得到了解释,而且全词的主旨也从这花开花落、塞雁先还的意象中脱迹而出。
全词结构严谨,意境幽远,内涵丰富;同时运用比兴手法,使风雨、燕子、西园、梅柳、塞雁等物在本意之外,构成富有象征意味的形象体系,使此词传情含蓄而深沉,留给人审美再创造的余地很大。
赏析一
古称“立春”春气始而建立,黄河中下游地区土壤逐渐解冻。
《岁时风土记》:“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为小幡,谓之春幡。
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
”南朝·陈·徐陵《杂曲》:“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
开篇用典,妥帖自然,不露痕迹,正是“使事如不使也”。
而以“袅袅”形容其摇曳,化静为动,若微风吹拂,更见春意盎然。
但一接意绪凄迷:“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手法颇似李清照《永遇乐》:“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都非只指自然界的天时变化。
“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意思是说:如今已立春,去年秋日南来的燕子正往北风,或许它们今夜会梦宿西园吧。
“西园”,原指供皇帝游猎的场所,因其地处京城西郊,故称西园。
《后汉书》卷八《孝灵帝纪》:“中平五年八月,初置西园八校尉”。
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亦称西园,此应指后者。
从“年时燕子”句看,此词大约作于辛弃疾南归后不久。
寄情于燕,令人寻味不尽。
“黄柑荐酒”,黄柑酿制的腊酒。
“青韭堆盘”,把韭菜等装到五辛盘里。
据《本草纲目·菜部》称:“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号五辛盘”。
故苏轼《立春日小集戏李端叔》诗去:“辛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
“浑未办”(还未办、全然未办),情境大异,如此良辰,其情绪之怅怅,浮漾纸面了。
下片继写“春已归来”。
试看:东风着意,她吹得梅花微绽,清香四溢;柳吐金丝,柔条婀娜;似乎一点儿闲空都没有。
可是偏于此前冠以“却笑”二字,既淡出了“薰梅染柳”,春情画意,又可见实中有虚,虚中有幻,在此“立春日”,不过是美丽的想象而已。
紧接一转说东风还会忙里偷闲:“又来镜里,转换朱颜”。
顿挫盘郁,至
此始托出真情:“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战国策·齐策》六:“秦始皇(一作昭王)尝使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知,而解此环不?’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
君王后引椎椎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
’”此以清愁绵绵如连环不断,无人可解,极言愁之多且深。
最后一语破的:这愁是怕见花开花落,更是最怕去年由塞北来的大雁却已先我而北还!那么,这愁便也“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了。
这首词处处切《立春日》题目,以“春已归来”开篇,写民间是日欢乐习俗:袅袅春幡,黄柑荐酒,青韭堆盘,而自己对天时人事却别有一番感触:燕尚“梦到西园”,塞雁尚有乡国之思,何况“渡江天马南来”志在恢复中原的辛弃疾,能不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与此篇同一感慨。
周济《宋四家词选》眉批称此首:“‘春幡’九字,情景已极不堪,燕子犹记年时好梦。
黄柑、青韭,极写宴安酖毒。
换头又提动党祸,结用‘雁’,与燕激射,却捎带五国城旧恨。
辛词之怨,未有甚于此者。
”虽说扯远了些,但他毕竟看出了词的主旨,与昔人咏节序的“率俗”之作迥异。
不过“辛词之愁”,并非“未有甚于此者”。
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贺新郎》(“绿树听啼鴂”)等,而前者因“词意殊怨。
……愚闻寿皇(孝宗)见此词颇不悦”(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
只是此词藉咏节序以抒国事,悲慨窒塞,郁结于中,辞浅意深。
称得上是一篇“不必剑拔弩张,洞穿已过七扎”(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之作。
创作背景
《汉宫春·立春日》作于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作者寓居京口,刚刚成家。
邓广铭先生在《稼轩词编年笺注》“增订三版题记”中说:“辛稼轩在‘锦襜突骑渡江初’的绍兴三十二年,便已有了家室,亦即和先已寓居京口的范邦彦之女、范如山之妹成婚了。
”
春日原文赏析及翻译3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代·朱熹《春日》
译文
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无边:无边无际。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赏析
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追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追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首句“胜日寻芳泗无滨”:“胜日”,点明天时;“泗无滨”点明地点;“寻芳”,点明主题。
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无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
“寻”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追一时新”,描写观赏春追中获得的初步印象。
“无边光追”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
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追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追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的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追之新,抒写了寻芳所得。
“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
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追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
“东风面”,把春气、春追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识”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追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到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追”,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
诗以“总是春”收官,都落到“春日”上。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无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无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的“泗无”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无边光追”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
“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
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春日原文赏析及翻译4
原文:
春日寄怀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译文:
人世的升降是瞬息即变,而我却在家中呆坐了四年。
哪怕是有花又有月亮,但就没人把我推荐。
八品官的青袍年年都一样,头上的白发却越来越亮眼。
一心想去追逐风波千万里,却不知哪条路才能见龙颜!
注释:
①荣落:荣显和衰落。
②重(zhòng):甚,很。
③逡(qūn)巡:顷刻、急速。
张祜《偶作》:“遍识青霄路上人,相逢只是语逡巡。
”
④丘园:家园,乡里。
《易·贲》:“贲于丘园,束帛戋戋。
”王肃注:“失位无应,隐处丘园。
”孔颖达疏:“丘谓丘墟,园谓园圃。
唯草木所生,是质素之所。
”后亦以丘园指隐居之处,如蔡邕《处士圂叔则铭》:“洁耿介于丘园,慕七人之遗风。
”《旧唐书·刘黑闼传》:“天下已平,乐在丘园为农夫耳。
”
⑤坐:渐、行将。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四:“坐,将然辞,犹寝也;施也;行也。
”
⑥四春:四年。
诗人会昌二年母亲去世,服丧闲居,到五年春已第四年。
⑦纵使:即使。
⑧可堪:岂堪。
⑨又无人:李商隐《小园独酌》:“空余双蝶舞,竟绝一人来。
”与“无人”同慨。
又,冯引一本作“更”。
袁彪说:“无酒无人,反不如并花月而去之。
二语沉痛。
”
⑩青袍:唐八、九品官穿青袍。
作者居丧前任秘书省正宇,系正九品下阶,故著青袍。
青袍颜色似春天的青草,《古诗》有“青袍似春草”之句,故云。
“年年定”,应上“四春“。
居丧期间离职家居,原职仍在。
欲逐风波:想去追逐风波。
龙津:即龙门,又名禹门口,在今山西省河津县西北。
《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水险不通,龟鱼之属莫能上。
江海大鱼薄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
”
赏析:
一、二两句言世间盛衰变化本甚迅捷,而我半生沦落;今隐于丘园行将四年,于仕途甚感渺茫。
三、四两句言丘园中虽不乏花晨月夕,
然家贫无酒可以消忧,又无知己可以相慰藉。
三年在京守丧,四年杨弁平后移家永乐,仍为秘省正字,官职没有升迁,况且遇到丁忧,故云“年年定”也。
五、六对仗衬贴,“青袍似草”、“白发如丝”,不惟设色相映,更叹官卑秩微而头颅渐大;草青、丝自,兼具衰飒之象;“年年定”,一年盼过一年,无丝毫升迁之迹象;“日日新”,日子倏忽消逝,鬓发日日改白。
一“定”一“新”,动感相映,所谓仕进无路,汲引无门也,所以最后感叹“未知何路到龙津”。
全诗纯以对比之法结撰成章。
首联领起人事花事二题,“荣落”指人指花都可。
诗人首先将“世间”与“我”对比,然后写自己因守丧而困守家园的寂寞生活,颔联写景同时也流露出无聊之状,起承了五痕迹。
唐代八、九品官着青色服,诗人由眼前之春草萋萋而联想到自己的九品青袍,本系即景巧喻,而“青袍”与“白发”又形成对比。
“年年定”是说久居下僚,“年年”与“日日”的叠字更进一步补足了对比之意。
第五句感伤岁月流逝。
“龙津”即龙门,尾联是说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又慨叹无人引进。
抒发的是诗人对未来的希望。
这首春日诗失之于轻靡,或者说是百无聊赖,有的也有寄托,不过比较直露。
李商隐这首诗,从主题上说这首诗没什么新意,但在艺术手法情景浑溶,低徊唱叹,富艳而多气,不多用典故而音节嘹亮,颇有杜诗境界。
但在梗概多气上还是不如杜诗同类之作。
春日原文赏析及翻译5
春日独酌二首
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讬,吾生独无依。
对此石上月,长歌醉芳菲。
我有紫霞想,缅怀沧州间。
且对一壶酒,澹然万事闲。
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
长空去鸟没,落日孤云还。
但悲光景晚,宿昔成秋颜。
翻译
东风吹来了美好之气,水与树木荣耀着春天的光辉。
太阳照耀着绿草,花儿在枝头散落飘飞。
孤云在日暮时还回空山,众鸟也各自还巢而归。
这些物体都有所寄托,我的残生却孤独无依。
对着这映在石上的月光,无奈何只有在芳草中长歌沉醉。
我曾有修炼成仙的向往,也缅怀隐居江湖之间。
现在惟有对着面前的这壶酒,淡然万事而落得孤闲。
倚着高松且将弦琴横放,把着酒杯伫望着远山。
飞鸟在长空中飞尽,孤云在落日中回还。
只是悲伤我老衰如同这光景已晚,转眼间已成了凋悴的容颜。
注释
水木句:咸本作水本。
误。
春晖,《太平御览》卷九九二晋傅咸《款冬花赋》:“华艳春晖,既丽且姝。
”
彼物二句:陶渊明《咏贫士》
诗:“万族各有讬,孤云独无依。
”
歌醉:萧本、玉本、郭本、刘本、严评本、全唐诗本、王本俱作醉歌。
全唐诗本注云:“一作歌醉。
”
紫霞想:谓升仙。
陆机《前缓声歌》:“轻举乘紫霞。
”
沧州间:谓隐居江湖。
且:萧本、玉本、郭本、刘本、朱本、严评本、全唐诗本俱作思。
全唐诗本注:“一作且。
”
光:朱本作佳。
宿昔:早晚之意,谓时间短暂。
《晋书·裴楷传》:“虽车马器服,宿昔之间,便以施诸贫乏。
”秋颜,老衰的容颜。
创作背景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冬李白因贫病来投当涂令李阳冰,次年初春,病稍好转,起居有能,但终因年老、求仙不得而产生“吾生
无依”的孤独。
这组诗即创作于此时。
詹本云:“第二首云:‘但悲光景晚,宿昔成秋颜。
’似中晚年之作。
安注系此诗于开元二十五年,谓:‘似本年闲居安陆时作。
’恐非。
”
赏析
这两首诗抒写诗人对美好春光的爱惜之情,表达了作者因年老求仙不得而产生的孤独之意。
第一首诗前四句写作者对春天美景的爱惜,也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慨。
东风吹来美好之气遍于天地之间,树木在春光中欣欣向荣。
灿烂的阳光照耀得芳草遍地生绿。
但到了暮春之时,花朵散落飞扬,因此感叹自然规律的不可转移。
后六句从日暮时孤云众鸟各有所归,想到自然中的万物皆有所托,而自己却漂泊无依。
因此举杯对着石上之月,邀之共饮,以达长醉歌春日之芳菲。
情调既是感伤,也是豁达。
第二首诗开头说自己原有隐居之意,想象自己对着一壶酒,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
接着具体描绘隐居的生活图景:“横琴倚高松,把酒望远山。
长空去鸟没,落日孤云还。
”这几句满含出世之意,甚似王维的诗境。
最后笔锋一转,发出时光易逝、生命苦短的感叹,隐含了理想抱负难以实现的悲情。
春日原文赏析及翻译6
春日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古诗简介
《春日》是北宋诗人汪藻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通过对春日出游的见闻感受的描写,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春日图,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翻译/译文
整个春日大概都没有连续十天清明无雨的日子,到处都是在天上的云彩携带着雨水漂浮而行。
野外田里的一潭绿油油的春水比镜子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