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的药动学和残留规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卷 第 1期 2008年 9月
水生态学杂志 J o u r n a l o f H y d r o e c o l o g y
V o l . 1 , N o . 1 ㊀ , 2 0 0 8 ㊀ S e p .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的药动学和残留规律
, 2 , 4 郭海燕1 , 马跃岗1, 朱㊀林3, 张其中2
( 1 . 重庆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重庆㊀4 0 0 0 2 0 ; 2 .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水产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重庆㊀4 0 0 7 1 5 ; 3 . 铜梁县水产站,重庆㊀4 0 2 0 5 6 ; 4 .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广东 广州㊀5 1 0 6 3 2 ) 摘要: 目前氟喹诺酮类药物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中普遍使用的高效抗感染药物之一, 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水产动物疾 病的预防和治疗。概述了国内外对环丙沙星、 氧氟沙星、 诺氟沙星、 恩诺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 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包括检测方法、 模型研究、 药物动力学( 吸收、 分布和消除) 、 生物利用度和残留消除规律等的 研究情况, 并总结分析了生理差异、 药理、 环境等各种因素对其在水产动物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残留消除规律的 影响。 关键词: 氟喹诺酮类; 水产动物; 药动学; 残留;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S 9 4 1 . 9 1 ㊀㊀ 文献标志码: A ㊀㊀文章编号: 1 6 7 4- 3 0 7 5 ( 2 0 0 8 ) 0 1- 0 0 3 4- 0 8
e n a e sv a n n a m e i ( 房 文 红 和 郑 国 兴, 南美 白 对 虾 P 2 0 0 6 ) 、大 黄 鱼 P s e d o s c i a e n ac r o c e a( 杨 先 乐 等, 2 0 0 4 ) 、 大菱鲆 S c o p h t h a l m u sm a x i m u s ( 房 文 红 等, 2 0 0 4 ) 、 凡纳滨对虾 L i t o p e n a e sv a n n a m e i ( 曲 晓 荣, 2 0 0 6 ) 、 牙鲆 P a r a l i c h t h y s o l i v a c e s ( 刘秀红等, 2 0 0 3 ) 、 a l m os a l a r s ( M a r t i n s e nBe t a l , 1 9 9 3 ) 、 欧 大西洋鲑 S 洲鲈 鱼 D i c e n t r a r c h u sl a b r a x ( T y r p e n o uA E e ta l , 2 0 0 3 ) 等水产动物体内的药动学、 残留消除规律和 生物利用度研究。
㊀㊀ 喹诺酮类药物属于广谱抗菌药物, 它通过抑制 N A的合成而达到抑菌作用, 对革兰氏阴性菌 细菌 D 和阳性菌都有效, 对支原体、 衣原体也有良好的抗菌 作用( N a t h w a n i D&D a v e yP , 1 9 9 7 ) 。由于口服和混 饲给药时, 此类药物对大多数鱼类易感染细菌的最 低抑菌浓度( M I C ) 值较小、 组织药物浓度高、 且分布 广泛, 喹诺酮类药物已成为水产养殖中最重要的抗 感染药物之一, 被广泛应用于鱼类全身性细菌感染 的预防和治疗( 刘艳辉等, 2 0 0 1 ) 。 目前国内外在水产上对本类药物的药动学和残 留进行了广泛研究, 其中包括环丙沙星( C i p r o f l o x a c i n ) ( 杨先乐等, 2 0 0 3 ) 、 氧氟沙星( O f l o x a c i n ) (操继 跃等, 2 0 0 5 ) 、 恩诺沙星( E n r o f l o x a c i n ) ( 张 雅 斌 等, 2 0 0 4 ) 、 诺氟沙星( N o r f l o x a c i n ) ( 房文红等, 2 0 0 3 ) 、 沙 拉沙星( S a r a f l o x a c i n ) ( T y r p e n o uAEe t a l , 2 0 0 3 ) 、 单 诺沙星( D i f l o x a c i n ) ( E l s t o nRA&D r mAS , 1 9 9 4 ) 等 r i o c h e i r s i n e n s i s ( 李正等, 2 0 0 4 ) 、 药物在中华绒螯蟹 E 鳗鲡 A n g i l l aj a p o n i c a ( 吴皓等, 2 0 0 4 ) 、 鲤C y r i n s c a r p i o ( 张祚新等, 2 0 0 4 ) 、 眼斑拟石首鱼 S c i a e n o p s o c e l l a t u s ( 简纪常等, 2 0 0 5 ) 、 虹鳟 O n c o r h y n c h u s m y k i s s ( B o w s e r PRe t a l , 1 9 9 2 ) 、 中华鳖 T r i o n y x s i n e n s i s ( 陈文银和印 1 9 9 7 ) 、 鲈鱼 L a t e o l a b r a sj a p o n i c s ( 王 群 等, 春 华, 2 0 0 4 ) 、 斑节对虾 P e n a e s m o n o d o n ( 房文红等, 2 0 0 3 ) 、
1 ㊀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1 . 1 ㊀检测方法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检测有很多方法, 如微生物 法、 免疫 分 析 法、 气 相 色 谱 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 H P L C ) 、 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 L C-M S ) 等, 每种 方法各有其特点, 适应于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微生 物法适合于快速筛选, 但不够灵敏, 检测限常高于氟 M R L ) ; 免疫分析法 喹诺酮类药物的最高残留限量( 特异性比微生物法强, 但由于存在一定的交叉反应, 不适合作残留确证, 而适用于快速筛选; L C-M S法 可以直接分析不挥发性化合物、 极性化合物、 热不稳 定性化合物和大分子化合物, 分析范围广, 不须衍生 化步骤, 但所需仪器要求高, 价格昂贵, 多用于残留 2 0 0 3 ) 。 确证( 余以刚等, H P L C法是水产上已报道用于氟喹诺酮 目前, 类药物最常用的检测方法, 它是一种物理分离方法, 具有分离度好、 重复性好、 专属性强、 准确度和灵敏 度高等优点( 李佐卿等, 2 0 0 6 ) 。检测多用紫外、 可
药浓度在短时间内就达到峰值, 除肌注吸收速度本 来就快以外, 还可能是因为甲壳类动物循环系统为 开放式, 注射给药后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较类似 于哺乳动物静脉给药, 此后血药浓度迅速下降, 这说 明血淋巴内的药物迅速向体内其它组织分布( 杨先 2 0 0 3 ) 。史氏鲟口服达氟沙星水溶液后表现 乐等, 为吸收速度较慢, t 为9 . 4 9h , T 为6 . 2 8h , 可能 1 / 2 k m a x α 是由于 药 物 性 质 和 种 属 差 异 的 缘 故 ( 卢 彤 岩 等, 2 0 0 6 ) 。 一般说来, 氟喹诺酮类药物分布比较广, 表观分 1 5 ħ, 淡 水) 以 5m g / k g和 1 0 布容积较 大。虹 鲷 ( m g / k g 2个剂量给恩诺沙星, 表观分布容积 V d分别 . 2L / k g 和2 . 6L / k g ( B o w s e r PRe t a l , 1 9 9 2 ) , 氧 是3 氟沙星 在 鲤 体 内 的 V d为 5 . 7 9L / k g ( 操 继 跃 等, 2 0 0 5 ) ; 沙拉沙星( 8 . 5 ħ, 1 0m g / k g ) 静脉注射给药, V d 为4 . 1L / k g ( M a r t i n s e nBe t a l , 1 9 9 3 ) , 大西洋鲑 动脉内注 射 恩 诺 沙 星 ( 1 0m g / k g , 海 水) 的 V d达 2 2 3 6 L / k g ( S t o f f r e g e nDAe t a l , 1 9 9 7 ) 。氟喹诺酮类 药物在组织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 口服灌胃的中华 鳖体内诺氟沙星 5 0m g / k g 的峰浓度是 3 . 2 7 g / m L μ ( 陈文银和印春华, 1 9 9 7 ) ; 斑节对虾肌注给药后, 血 淋巴、 肌肉和肝胰脏中的诺氟沙星最高浓度分别是: ( 2 9 . 3 3ʃ5 . 5 3 ) g / m L 、 ( 5 . 1 4ʃ1 . 2 5 )μ g / g和 μ 1 6 5 6ʃ 3 . 9 0 ) g / g ( 房文红等, 2 0 0 3 ) ; 肌肉注射给 ( μ 药后, 诺氟沙星在大黄鱼血液中 0 . 5 h 时血药浓度达 到( 9 . 8 5 7ʃ 0 . 0 7 6 ) g / m L ( 杨先乐等, 2 0 0 4 ) 。 μ 1 . 4 ㊀生物利用度 生物利用度( b i o a v a i l a b i l i t y ) 是用药动学原理来 研究和评价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与程度, 是进行药动学评价时的主要参数之一( 邓树海等, 1 9 9 2 ) 。 口服生物利用度受温度和剂量的影响是很明显 的, 虹鳟对恩诺沙星的生物利用度从 9 %( 5 0m g / k g , 1 0 ħ) 到5 3 %( 5m g / k g , 1 5 ħ) , 在高剂量、 低温 度的时候充分减少( B o w s e r PRe t a l ,1 9 9 2 ) 。以不 同给药方式给幼大西洋鲑恩诺沙星, 生物利用度分 别是 8 9 %( 腹腔注射) 、 6 6 %( 肌肉注射) 、 5 0 %( 口 灌1 0m g / k g ) 、 4 6 %( 口灌 5m g / k g ) ( S t o f f r e g e nDA e t a l , 1 9 9 7 ) , 说明给药方式不同会导致生物利用度 的不同, 注射比口服更能提高鱼对氟喹诺酮类药物 的利用率; 口灌时生物利用度偏低, 可能是药物受肝 脏首过作用后, 进入循环的有效药物量减少的缘故。 1 0 ħ水温条件下大西洋鲑口服喹酸、 氟甲喹、 沙拉 沙星和恩诺沙星 4种喹诺酮类药物后的生物利用度
㊀㊀收稿日期: 2 0 0 7- 1 2- 0 4 基金项目: 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 2 0 0 4- 8 4 4 9 ) 资助。 通讯作者: 张其中, E- m a i l : z h a n g q z d r @s o h u . c o m 作者简介: 郭海燕, 1 9 7 5年生, 女, 湖北潜江人, 硕士, 主要从事 水产养殖及动物药理学的研究。
氟喹诺㊀㊀㊀㊀郭海燕等,
3 5
见与荧光法。色谱柱多为 C 也有用带腈 1 8反相柱, 基、 胺基柱或正相硅胶柱。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液体 作为流动相, 在高压作用下, 被测样品和流动相经过 色谱柱时, 样品在其中反复分配, 使各组份分离, 然 后由检测器( 如紫外检测器或荧光检测器) 测出其 含量。药物在温度、 湿度及强酸等环境通常均较稳 V A ) 最敏感; 定, 但光照下易分解; 对长波长紫外光( 光解后可见多种光解产物, 且抗菌活性下降, 故利用 H P L C控制水产品质量具有 重 要 的 意 义 ( 胡 昌 勤, 2 0 0 1 ) 。 1 . 2 ㊀模型研究 经典药物动力学是以“ 隔室模型和速度模型” 为基础理论, 通过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间接估算药 房室 物在动物体内处置过程的总规律, 用假设的 " 来模拟机体系统, 根据药物的体内过程和分 模型" 布达到平衡的速度差异, 机体可由 1个或多个室组 成( 邓树海等, 1 9 9 2 ) 。喹诺酮类药物在水产动物中 的代谢模型, 多数为一室模型和二室模型, 少数符合 三室模型, 有时候有多峰现象出现。如中华鳖口服 诺氟沙星( 陈文银和印春华, 1 9 9 7 ) 、 鲤混饲口灌诺 氟沙星符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 张雅斌等, 2 0 0 0 ) , 鲤单次口灌氧氟沙星( 操继跃等, 2 0 0 5 ) 、 鲈单次口 2 0 0 4 ) 、 中国对虾肌注恩诺沙 服诺氟沙星( 王群等, 2 0 0 3 ) 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 中华 星( 方星星, 绒螯蟹口灌盐酸环丙沙星( 李正等, 2 0 0 4 ) 、 史氏鲟 静注达氟沙星 ( 卢 彤 岩 等, 2 0 0 6 ) 符合三室开放模 型, 2种剂量( 1 5m g / k g 和3 0m g / k g ) 下给南美白对 虾药饵口服诺氟沙星, 均出现双峰现象。其原因可 能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如药物的种类、 鱼的种 类、 年龄、 实验温度、 设计和条件等, 很难判断造成这 些差异的确切原因, 因此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 . 3 ㊀吸收和分布 肌注和口服一般吸收较快, 半衰期也较短。眼 斑拟石首鱼( S . o c e l l a t s ) 腹腔注射恩诺沙星( 5m g / k g ) 吸收半衰期 t . 1 7h , 分布半衰期 t 1 / 2 k 1 / 2 α为 0 α为 0 4 8h ( 简纪常等, 2 0 0 5 ) ; 鲈单次口服诺氟沙星后 0 3 3h , 血液、 肌肉、 肝脏和肾脏中即可检测到药物 的存在, t . 7 3h , 达峰时间 T 为1 . 3 1 2h , 1 / 2 k m a x α为 0 t 为0 . 9 6h ( 王群等, 2 0 0 4 ) ; 鲤口服诺氟沙星后药 1 / 2 α . 7 3h , t 为0 . 1 5h , t 物在血液中达峰时间为 0 1 / 2 k 1 / 2 α α 为3 . 4 1h ( 张雅斌等, 2 0 0 0 ) , 说明药物在眼斑拟石 首鱼、 鲈鱼和鲤体内的吸收和分布都非常迅速。而 2 0 0 3 ) 在中华绒螯蟹肌注盐酸环丙沙星( 杨先乐等, 和斑节对虾肌注诺氟沙星后( 房文红等, 2 0 0 3 ) , 血
水生态学杂志 J o u r n a l o f H y d r o e c o l o g y
V o l . 1 , N o . 1 ㊀ , 2 0 0 8 ㊀ S e p .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的药动学和残留规律
, 2 , 4 郭海燕1 , 马跃岗1, 朱㊀林3, 张其中2
( 1 . 重庆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重庆㊀4 0 0 0 2 0 ; 2 .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水产科学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重庆㊀4 0 0 7 1 5 ; 3 . 铜梁县水产站,重庆㊀4 0 2 0 5 6 ; 4 . 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广东 广州㊀5 1 0 6 3 2 ) 摘要: 目前氟喹诺酮类药物已经成为水产养殖中普遍使用的高效抗感染药物之一, 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水产动物疾 病的预防和治疗。概述了国内外对环丙沙星、 氧氟沙星、 诺氟沙星、 恩诺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 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包括检测方法、 模型研究、 药物动力学( 吸收、 分布和消除) 、 生物利用度和残留消除规律等的 研究情况, 并总结分析了生理差异、 药理、 环境等各种因素对其在水产动物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残留消除规律的 影响。 关键词: 氟喹诺酮类; 水产动物; 药动学; 残留;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S 9 4 1 . 9 1 ㊀㊀ 文献标志码: A ㊀㊀文章编号: 1 6 7 4- 3 0 7 5 ( 2 0 0 8 ) 0 1- 0 0 3 4- 0 8
e n a e sv a n n a m e i ( 房 文 红 和 郑 国 兴, 南美 白 对 虾 P 2 0 0 6 ) 、大 黄 鱼 P s e d o s c i a e n ac r o c e a( 杨 先 乐 等, 2 0 0 4 ) 、 大菱鲆 S c o p h t h a l m u sm a x i m u s ( 房 文 红 等, 2 0 0 4 ) 、 凡纳滨对虾 L i t o p e n a e sv a n n a m e i ( 曲 晓 荣, 2 0 0 6 ) 、 牙鲆 P a r a l i c h t h y s o l i v a c e s ( 刘秀红等, 2 0 0 3 ) 、 a l m os a l a r s ( M a r t i n s e nBe t a l , 1 9 9 3 ) 、 欧 大西洋鲑 S 洲鲈 鱼 D i c e n t r a r c h u sl a b r a x ( T y r p e n o uA E e ta l , 2 0 0 3 ) 等水产动物体内的药动学、 残留消除规律和 生物利用度研究。
㊀㊀ 喹诺酮类药物属于广谱抗菌药物, 它通过抑制 N A的合成而达到抑菌作用, 对革兰氏阴性菌 细菌 D 和阳性菌都有效, 对支原体、 衣原体也有良好的抗菌 作用( N a t h w a n i D&D a v e yP , 1 9 9 7 ) 。由于口服和混 饲给药时, 此类药物对大多数鱼类易感染细菌的最 低抑菌浓度( M I C ) 值较小、 组织药物浓度高、 且分布 广泛, 喹诺酮类药物已成为水产养殖中最重要的抗 感染药物之一, 被广泛应用于鱼类全身性细菌感染 的预防和治疗( 刘艳辉等, 2 0 0 1 ) 。 目前国内外在水产上对本类药物的药动学和残 留进行了广泛研究, 其中包括环丙沙星( C i p r o f l o x a c i n ) ( 杨先乐等, 2 0 0 3 ) 、 氧氟沙星( O f l o x a c i n ) (操继 跃等, 2 0 0 5 ) 、 恩诺沙星( E n r o f l o x a c i n ) ( 张 雅 斌 等, 2 0 0 4 ) 、 诺氟沙星( N o r f l o x a c i n ) ( 房文红等, 2 0 0 3 ) 、 沙 拉沙星( S a r a f l o x a c i n ) ( T y r p e n o uAEe t a l , 2 0 0 3 ) 、 单 诺沙星( D i f l o x a c i n ) ( E l s t o nRA&D r mAS , 1 9 9 4 ) 等 r i o c h e i r s i n e n s i s ( 李正等, 2 0 0 4 ) 、 药物在中华绒螯蟹 E 鳗鲡 A n g i l l aj a p o n i c a ( 吴皓等, 2 0 0 4 ) 、 鲤C y r i n s c a r p i o ( 张祚新等, 2 0 0 4 ) 、 眼斑拟石首鱼 S c i a e n o p s o c e l l a t u s ( 简纪常等, 2 0 0 5 ) 、 虹鳟 O n c o r h y n c h u s m y k i s s ( B o w s e r PRe t a l , 1 9 9 2 ) 、 中华鳖 T r i o n y x s i n e n s i s ( 陈文银和印 1 9 9 7 ) 、 鲈鱼 L a t e o l a b r a sj a p o n i c s ( 王 群 等, 春 华, 2 0 0 4 ) 、 斑节对虾 P e n a e s m o n o d o n ( 房文红等, 2 0 0 3 ) 、
1 ㊀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1 . 1 ㊀检测方法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检测有很多方法, 如微生物 法、 免疫 分 析 法、 气 相 色 谱 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 H P L C ) 、 液相色谱 -质谱联用( L C-M S ) 等, 每种 方法各有其特点, 适应于不同的目的和要求。微生 物法适合于快速筛选, 但不够灵敏, 检测限常高于氟 M R L ) ; 免疫分析法 喹诺酮类药物的最高残留限量( 特异性比微生物法强, 但由于存在一定的交叉反应, 不适合作残留确证, 而适用于快速筛选; L C-M S法 可以直接分析不挥发性化合物、 极性化合物、 热不稳 定性化合物和大分子化合物, 分析范围广, 不须衍生 化步骤, 但所需仪器要求高, 价格昂贵, 多用于残留 2 0 0 3 ) 。 确证( 余以刚等, H P L C法是水产上已报道用于氟喹诺酮 目前, 类药物最常用的检测方法, 它是一种物理分离方法, 具有分离度好、 重复性好、 专属性强、 准确度和灵敏 度高等优点( 李佐卿等, 2 0 0 6 ) 。检测多用紫外、 可
药浓度在短时间内就达到峰值, 除肌注吸收速度本 来就快以外, 还可能是因为甲壳类动物循环系统为 开放式, 注射给药后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较类似 于哺乳动物静脉给药, 此后血药浓度迅速下降, 这说 明血淋巴内的药物迅速向体内其它组织分布( 杨先 2 0 0 3 ) 。史氏鲟口服达氟沙星水溶液后表现 乐等, 为吸收速度较慢, t 为9 . 4 9h , T 为6 . 2 8h , 可能 1 / 2 k m a x α 是由于 药 物 性 质 和 种 属 差 异 的 缘 故 ( 卢 彤 岩 等, 2 0 0 6 ) 。 一般说来, 氟喹诺酮类药物分布比较广, 表观分 1 5 ħ, 淡 水) 以 5m g / k g和 1 0 布容积较 大。虹 鲷 ( m g / k g 2个剂量给恩诺沙星, 表观分布容积 V d分别 . 2L / k g 和2 . 6L / k g ( B o w s e r PRe t a l , 1 9 9 2 ) , 氧 是3 氟沙星 在 鲤 体 内 的 V d为 5 . 7 9L / k g ( 操 继 跃 等, 2 0 0 5 ) ; 沙拉沙星( 8 . 5 ħ, 1 0m g / k g ) 静脉注射给药, V d 为4 . 1L / k g ( M a r t i n s e nBe t a l , 1 9 9 3 ) , 大西洋鲑 动脉内注 射 恩 诺 沙 星 ( 1 0m g / k g , 海 水) 的 V d达 2 2 3 6 L / k g ( S t o f f r e g e nDAe t a l , 1 9 9 7 ) 。氟喹诺酮类 药物在组织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 口服灌胃的中华 鳖体内诺氟沙星 5 0m g / k g 的峰浓度是 3 . 2 7 g / m L μ ( 陈文银和印春华, 1 9 9 7 ) ; 斑节对虾肌注给药后, 血 淋巴、 肌肉和肝胰脏中的诺氟沙星最高浓度分别是: ( 2 9 . 3 3ʃ5 . 5 3 ) g / m L 、 ( 5 . 1 4ʃ1 . 2 5 )μ g / g和 μ 1 6 5 6ʃ 3 . 9 0 ) g / g ( 房文红等, 2 0 0 3 ) ; 肌肉注射给 ( μ 药后, 诺氟沙星在大黄鱼血液中 0 . 5 h 时血药浓度达 到( 9 . 8 5 7ʃ 0 . 0 7 6 ) g / m L ( 杨先乐等, 2 0 0 4 ) 。 μ 1 . 4 ㊀生物利用度 生物利用度( b i o a v a i l a b i l i t y ) 是用药动学原理来 研究和评价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与程度, 是进行药动学评价时的主要参数之一( 邓树海等, 1 9 9 2 ) 。 口服生物利用度受温度和剂量的影响是很明显 的, 虹鳟对恩诺沙星的生物利用度从 9 %( 5 0m g / k g , 1 0 ħ) 到5 3 %( 5m g / k g , 1 5 ħ) , 在高剂量、 低温 度的时候充分减少( B o w s e r PRe t a l ,1 9 9 2 ) 。以不 同给药方式给幼大西洋鲑恩诺沙星, 生物利用度分 别是 8 9 %( 腹腔注射) 、 6 6 %( 肌肉注射) 、 5 0 %( 口 灌1 0m g / k g ) 、 4 6 %( 口灌 5m g / k g ) ( S t o f f r e g e nDA e t a l , 1 9 9 7 ) , 说明给药方式不同会导致生物利用度 的不同, 注射比口服更能提高鱼对氟喹诺酮类药物 的利用率; 口灌时生物利用度偏低, 可能是药物受肝 脏首过作用后, 进入循环的有效药物量减少的缘故。 1 0 ħ水温条件下大西洋鲑口服喹酸、 氟甲喹、 沙拉 沙星和恩诺沙星 4种喹诺酮类药物后的生物利用度
㊀㊀收稿日期: 2 0 0 7- 1 2- 0 4 基金项目: 重庆市科技计划项目( 2 0 0 4- 8 4 4 9 ) 资助。 通讯作者: 张其中, E- m a i l : z h a n g q z d r @s o h u . c o m 作者简介: 郭海燕, 1 9 7 5年生, 女, 湖北潜江人, 硕士, 主要从事 水产养殖及动物药理学的研究。
氟喹诺㊀㊀㊀㊀郭海燕等,
3 5
见与荧光法。色谱柱多为 C 也有用带腈 1 8反相柱, 基、 胺基柱或正相硅胶柱。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液体 作为流动相, 在高压作用下, 被测样品和流动相经过 色谱柱时, 样品在其中反复分配, 使各组份分离, 然 后由检测器( 如紫外检测器或荧光检测器) 测出其 含量。药物在温度、 湿度及强酸等环境通常均较稳 V A ) 最敏感; 定, 但光照下易分解; 对长波长紫外光( 光解后可见多种光解产物, 且抗菌活性下降, 故利用 H P L C控制水产品质量具有 重 要 的 意 义 ( 胡 昌 勤, 2 0 0 1 ) 。 1 . 2 ㊀模型研究 经典药物动力学是以“ 隔室模型和速度模型” 为基础理论, 通过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间接估算药 房室 物在动物体内处置过程的总规律, 用假设的 " 来模拟机体系统, 根据药物的体内过程和分 模型" 布达到平衡的速度差异, 机体可由 1个或多个室组 成( 邓树海等, 1 9 9 2 ) 。喹诺酮类药物在水产动物中 的代谢模型, 多数为一室模型和二室模型, 少数符合 三室模型, 有时候有多峰现象出现。如中华鳖口服 诺氟沙星( 陈文银和印春华, 1 9 9 7 ) 、 鲤混饲口灌诺 氟沙星符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 张雅斌等, 2 0 0 0 ) , 鲤单次口灌氧氟沙星( 操继跃等, 2 0 0 5 ) 、 鲈单次口 2 0 0 4 ) 、 中国对虾肌注恩诺沙 服诺氟沙星( 王群等, 2 0 0 3 ) 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 中华 星( 方星星, 绒螯蟹口灌盐酸环丙沙星( 李正等, 2 0 0 4 ) 、 史氏鲟 静注达氟沙星 ( 卢 彤 岩 等, 2 0 0 6 ) 符合三室开放模 型, 2种剂量( 1 5m g / k g 和3 0m g / k g ) 下给南美白对 虾药饵口服诺氟沙星, 均出现双峰现象。其原因可 能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如药物的种类、 鱼的种 类、 年龄、 实验温度、 设计和条件等, 很难判断造成这 些差异的确切原因, 因此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 . 3 ㊀吸收和分布 肌注和口服一般吸收较快, 半衰期也较短。眼 斑拟石首鱼( S . o c e l l a t s ) 腹腔注射恩诺沙星( 5m g / k g ) 吸收半衰期 t . 1 7h , 分布半衰期 t 1 / 2 k 1 / 2 α为 0 α为 0 4 8h ( 简纪常等, 2 0 0 5 ) ; 鲈单次口服诺氟沙星后 0 3 3h , 血液、 肌肉、 肝脏和肾脏中即可检测到药物 的存在, t . 7 3h , 达峰时间 T 为1 . 3 1 2h , 1 / 2 k m a x α为 0 t 为0 . 9 6h ( 王群等, 2 0 0 4 ) ; 鲤口服诺氟沙星后药 1 / 2 α . 7 3h , t 为0 . 1 5h , t 物在血液中达峰时间为 0 1 / 2 k 1 / 2 α α 为3 . 4 1h ( 张雅斌等, 2 0 0 0 ) , 说明药物在眼斑拟石 首鱼、 鲈鱼和鲤体内的吸收和分布都非常迅速。而 2 0 0 3 ) 在中华绒螯蟹肌注盐酸环丙沙星( 杨先乐等, 和斑节对虾肌注诺氟沙星后( 房文红等, 2 0 0 3 ) , 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