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被称为“百草之王”,杀菌、祛湿、助睡眠!懂养生的人都爱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草被称为“百草之王”,杀菌、祛湿、助睡眠!懂养生的人都爱

“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

无意争颜成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


艾,芳香且益健康,外表看似普通、貌不惊人,却有“百草之王”的美誉,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许多不平凡的角色。

今天,我们一同识艾,用艾养生。

点击加载图片
受访专家:庄礼兴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艾,乃“百草之王”
艾草,被古人称为“百草之王”。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艾在医药方面的使用就很普遍。

《孟子》一书记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庄子》中有“越人熏之以艾”的记载;《春秋外传》中也有“国君之艾,大夫知艾”等记载。

古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曾写过《蕲艾传》一书,他如此称赞艾草:“产于山阳,采于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


现代研究发现,艾草特殊的芳香气味,可起到止咳、平喘、化痰、温经、散寒、镇痛、止血、安胎、驱虫、杀菌等作用。

现代研究也证实,艾叶燃烧产生的烟气有抑菌杀菌、抗病毒的作用,能抑制细菌和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避免病菌入侵呼吸道,从而起到预防流行性疾病的作用。

熏艾,给角落杀菌消毒
瘟疫蔓延时节,可通过艾条烟熏进行消毒。

此外,艾烟还有清除室内异味、驱灭蚊虫的功效。

具体做法:关闭室内所有门窗,取半条艾条,置于蚊香架上点燃,人关门离开,以确保其烟雾扩散到室内各个角落。

半小时左右,艾条燃烧完毕后,方可开门窗通风。

注意,在熏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火,点燃的艾条周围不能有易燃物质。

艾能入药,亦可入膳
点击加载图片
艾入药,有良效
点击加载图片
药用的艾,既可内服,也能外用。

内服:温经、暖宫、逐寒
◆妇科圣手
中医将艾作为妇科要药,用于治疗女性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以及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等证。

故,艾有“女性保护草”“妇科圣手”之称。

将干艾叶(或艾叶饮片)入药煎煮内服,可温经脉、暖胞宫、止崩漏、定腹痛,是治疗妇科下焦虚寒证之要药。

例如——
下元虚冷、冲任不固的月经过多甚至崩漏,可用胶艾汤,将艾叶与阿胶、芍药、川芎、当归、干地黄等一起配伍煎服;
血虚气滞、下焦虚寒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等,可用艾附暖宫丸。

其组成主要为艾叶(炭)、香附(醋炙)、吴茱萸(制)、肉桂、当归、川芎、白芍(酒炒)、地黄、黄芪(蜜炙)、续断;
对于虚寒体质导致的白带量多,可将艾叶与干姜、鹿角霜、煅龙骨、煅牡蛎等一起配伍煎服,有止带之功;
对于虚寒体质导致的胎漏,可以艾叶与阿胶、桑寄生、白术等组方使用,具有固冲任、止血安胎的功效。

◆呼吸道卫士
艾叶还可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如患慢性支气管炎,可用鲜艾叶1000克,洗净切碎,放入4000毫升水中浸泡4~6小时,煎煮浓缩为约3000毫升,过滤取汁备用。

每次服40毫升,每日3次,对慢性支气管炎咳痰、气喘、肢冷、舌淡者,能有效缓解症状。

日常预防伤寒感冒,可用干艾叶与生姜、红茶配伍煎煮,加入适当红糖,可起到暖腹驱寒的功效。

肚子发胀、拉肚子等消化不良,可用艾叶煎水喝,亦能消炎止痛。

外用:艾灸、沐浴、泡脚
艾叶煮水沐浴,可促进血液循环、温经暖宫、安神助眠,同时能祛湿止痒,对湿疹、疥癣、皮肤瘙痒等有一定疗效。

点击加载图片
在我国闽南以及台湾地区,流行“艾草浴”,即用晒干的艾草熬水泡浴。

产妇亦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以驱散风寒,促进身体恢复。

夏日,用艾草熬水给小孩洗澡,还可驱散蚊蝇,预防和治疗痱子、疖疮。

用艾叶熬水泡脚,则能防治感冒、暖宫驱寒、去虚寒之火,调理阴阳、促进循环,改善睡眠,对防治脚气也有一定辅助疗效。

泡脚时,可单用艾叶,也可加入生姜、花椒、红花、海风藤、黄柏等。

例如:
艾叶+生姜:能帮助防治风寒感冒、关节病、类风湿、咳嗽、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等疾病;
艾叶+花椒:能除脚汗、脚臭、脚气、湿疹;
艾叶+红花:可改善腿部静脉曲张、末梢神经炎、血液循环不好、手脚麻痹和局部瘀血等情况。

艾叶泡脚,注意五点
1.阴虚血热者不宜用艾叶泡脚。

2.发烧和患有低血压、糖尿病者,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艾叶泡脚。

3.泡脚期间,应多喝温开水,少吃寒凉食物。

4.最好不要在宽敞通风的地方泡脚,以免热气散失。

5.每周泡脚三次即可,不宜过于频繁。

点击加载图片
艾入膳,食有益
点击加载图片
作为传统药膳材料,艾叶在居民的日常饮食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下面推荐几款简单易做的“艾”美食——
艾叶煲鸡蛋
做法:干艾叶(10克)浸泡半小时后,与鸡蛋(1个)一起放入砂锅;加水2碗,大火烧开;转小火,5分钟后捞起鸡蛋去壳,继续入锅煮10分钟;投入红糖片再煮5分钟,即可吃蛋喝汤。

作用:温经散寒止痛,尤其适合妇女寒凝性痛经、小腹冷痛等证。

艾叶青团
做法:将艾叶切碎,放适量面粉,用水、盐揉成面团,做成大小适中的艾叶青团,入锅蒸熟即可。

作用:通气血、祛寒湿、止血、安胎。

艾叶粥
做法:将大米淘洗干净,在清水中浸泡2小时;将少量新鲜艾叶洗净,切碎;大米加水烧开后加入艾叶,一同用文火熬成粥;最后根据口味,加盐或糖、蜂蜜。

作用:散寒止痛、助消化。

老母鸡艾叶汤
做法:老母鸡1只,艾叶15克。

将老母鸡洗净,切块,同艾叶一起煮汤,分2~3次食用。

作用:补气摄血、健脾宁心,适用于女子体虚不能摄血而致的月经过多、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小腹冷痛等。

需提醒的是,艾“有小毒”。

《中华本草》载“口服干艾叶3~5克可增进食欲,但大剂量可引起胃肠道急性炎症,产生恶心呕吐,若大量吸收后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会出现谵妄、惊厥及肝损害等”。

故在食用过程中,要注意掌握服用的量和时间,切勿多服、久服。

一般建议,日常食用艾叶,每天不宜超过9克(鲜品15克),当出现舌苔黄、小便黄、小便短等情况,马上停用。

点击加载图片
养生品,可自制
点击加载图片
艾还可以用来制成日常养生用品,如艾坐垫、艾绒腰封、艾绒肚兜、艾绒肩颈垫等。

◆艾坐垫
清代名医吴尚先很推崇坐垫法。

他说:“若内服药不能达到或恐伤胃气者,以坐为优矣。

”可用艾叶约500克,晒干,揉碎,用纱布包起来,制成坐垫。

直接坐于其上,可通过局部皮肤、穴位作用于人体,起到行气活血、疏通经络、温暖子宫及五脏六腑的作用。

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弱,恐吃药伤胃气者。

◆艾绒腰封
特别适合容易痛经、腰腹容易冷痛者,以及腰腹周围有赘肉的人。

◆艾绒肚兜
夏天到了,还可用三年陈艾制作一件艾绒肚兜,给孩子睡觉时穿。

在肚兜贴神阙穴(即肚脐处)部位,缝入一层艾绒,既能防孩子蹬被子受凉,也可起到安眠作用。

◆艾绒肩颈垫
而如果肩颈容易受寒、经常感觉僵硬不舒服,不妨做个艾绒垫子——通过作用于大椎穴、肩井穴等穴位,疏通经络,养护肩颈。

◆艾叶香囊
此外,还可以做个艾叶香囊,在绣好的香囊中填入晒干的香艾叶即可,有辟邪驱寒、醒脑提神、驱赶蚊虫之功效。

艾灸保健,温阳补气
点击加载图片
中医认为,艾灸具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等功效——
祛寒。

艾灸时产生一定的火热,有助于祛除体内寒气。

驱邪。

艾灸时产生的特殊药气被皮肤吸收后,有抗菌、抗病毒、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效果。

温热。

艾灸时产生的温热药效,可起到温煦阳气、温通气血的功效。

补虚。

艾灸时产生的药气会沿着经脉行走,起到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补虚固脱的效果。

家庭保健以艾条悬灸为主,即手持艾条对着穴位施灸。

如果觉得艾条拿在手上不方便,推荐用艾灸盒——底下有一个隔网,可以隔住艾灰,防止掉灰。

作为日常养生保健,艾灸最适合阳虚、气虚人群。

阳虚、气虚等虚寒体质者,多面色苍白、冬天容易手脚冰冷、怕风畏寒、体弱无力、容易疲劳,艾灸可很好地缓解和祛除这些症状。

日常艾灸以下几个保健穴,可温阳补气——
◆大椎穴
点击加载图片
传统针灸学认为,艾灸大椎穴有解表、疏风、散寒,增强体质的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体内淋巴细胞的数量,增强淋巴细胞功能,从而提高免疫力。

取穴:将颈部稍向前倾,在颈部与背部交界处,可触摸到一凸起的最高点,此处为第七颈椎,其下方的凹陷处,即为大椎穴。

◆命门穴、腰阳关穴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老年人大多有前列腺肥大、夜尿多、虚寒怕冷、腰酸虚冷等症,尤其适合艾灸这两个穴位,可温阳散寒。

取穴:取一条绳子过肚脐水平绕腹一圈,该绳子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即为命门穴。

人体髋骨两侧最上方的部位,叫髂嵴。

两髂嵴在背部连线的中点下方的凹陷处,即为腰阳关穴。

◆百会穴
点击加载图片
百会也是督脉上的穴位,艾灸此穴有温阳散寒通经络的作用。

取穴:位于头顶,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汇处,即为百会穴。

◆关元穴、气海穴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艾灸关元、气海穴,有大补元气、补脾补肾、温阳散寒的作用。

除了老年人、手脚冰凉的人,一些元气虚弱、脾虚、肾虚的人也适合艾灸这两个穴位。

取穴:四指并拢置于腹部,食指上边缘紧靠肚脐,小指下边缘与腹中线交汇处,即为关元穴。

食指与中指并拢伸直,食指横放于肚脐下缘,与之相对的中指下缘即为气海穴。

◆足三里穴
点击加载图片
“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是说欲身体健康,需常灸足三里。

足三里灸又称长寿灸。

日本人常用灸足三里穴来养生保健。

常灸足三里,有补益脾胃、调养气血、扶正培元、驱邪防病、延年益寿之功效。

取穴:膝盖下方有两个凹陷处,内侧为内膝眼,外侧为外膝眼。

四指并拢,食指上边缘紧靠外膝眼,小指下边缘与小腿胫骨前脊交汇处,即为足三里穴。

◆涌泉穴
点击加载图片
俗话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

经常艾灸涌泉穴,有温养阳气、行气活血、疏通经络、强筋健骨之功。

取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足底第2、第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以上这些穴位,可以自己或由家人手持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3厘米处进行施灸。

可一天艾灸一次,每次灸一个或一组(2~3个)穴位,20~30分钟。

热度以自己耐受为度,不要烫伤。

注意,并非所有人都适合艾灸。

首先,火旺的人不能艾灸。

故平时有口燥咽干、手足心热、大便干结、失眠盗汗等阴虚火旺情况,最好不要自己施灸。

艾灸时需注意以下三点:
1.艾灸前后都喝一杯温开水。

艾灸后1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脸。

2.在家艾灸,需做好通风。

建议单独一间小房来做艾灸,房间里不要放置过多杂物,最好安装有排风扇,能把艾烟排出去。

3.艾绒易燃,一碰火星又会重新燃起,特别要小心防火,艾灸后要彻底灭掉火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