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约束理论的制造单元管理与控制研究
约束理论介绍
约束理论介绍什么是约束理论约束理论是一个以系统论为导向的持续改进过程的方法论。
此方法论是基于系统单一目标理论的,并且此方法论认为系统是由众多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
这些组成部分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能是成为整个系统的约束。
例如,某公司的目标是最大化纯利润,这个公司有很多事务流程,其中一个流程必定为限制整个公司纯利润水平的关键流程。
2. 应用约束理论的主要优势增加收入假设市场需求存在,那么通过去除显着约束,提高产量,公司将可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降低单位产量的成本如果某公司内部有许多流程或者部门的产能没有被完全释放,那么与这些流程或者部门相关的固定成本就没有被充分利用。
当由于去除主要约束导致公司总体产量上升时,它将影响到绝大部分的固定成本,由此单位产出的固定成本就会降低。
当然在这些显着约束的背后还有很多隐性的成本 - 比如处理约束造成的消极影响所花费的时间成本,以及约束上游生产环节过量生产造成的浪费。
按时交货通常当公司某部分存在显着约束,并且这种显着约束无法像公司其它部分一样可预测或可控制的话。
那么此约束本身就是无法按时交货的根本原因。
同样的,去除显着约束将使交货时间预测更准确,并更好的保证按时交货。
以能够产生最佳回报的方式安排管理时间通过关注显着约束,至少可以在短时期内,管理时间将更多的分配到能够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的方面。
3. 约束理论的五个核心步骤为了切实地实现系统改进,TOC提出了识别并解决“约束”的五大核心步骤,即:第一步,找出(Identify)系统中存在哪些约束。
企业要增加有效产出的话,一般会在以下方面想办法:原料(Materials):即增加生产过程的原材料投入;能力(Capacity):如果由于某种生产资源的不足而导致市场需求无法满足,就要考虑增加这种资源;市场(Market):如果由于市场需求不足而导致市场能力过剩,就要考虑开拓市场需求;政策(Policy):找出企业内部和外部约束有效产出的各种政策规定。
基于路径依赖的可重构制造单元构建与布局研究
基于路径依赖的可重构制造单元构建与布局研究基于路径依赖的可重构制造单元构建与布局研究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制造业正面临着生产方式的变革。
可重构制造单元(Reconfigurable Manufacturing Cell,简称RMC)作为一种新型的制造单元,具有可快速更换部件和工艺的特点,能够适应不同产品的生产需求。
本文通过对路径依赖理论的研究,探讨了基于路径依赖的可重构制造单元的构建与布局方法,并提出了相关的设计原则和策略。
1. 引言随着全球制造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对多样化和个性化产品的需求。
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制造业需要寻找新的生产模式并引入新的制造技术。
可重构制造单元作为一种新型的制造单元,具备快速灵活的生产特性,已经成为制造业改进生产方式的重要研究领域。
2. 可重构制造单元的概念与特点可重构制造单元是一种灵活可变的制造单元,它能够通过快速更换部件和工艺来满足不同产品的生产需求。
它具有以下特点:1)模块化设计,能够方便地更换和组合不同部件;2)可编程控制,能够根据产品要求进行工艺变换;3)灵活适应,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调整生产能力。
3. 路径依赖理论及其在制造单元布局中的应用路径依赖理论是一种描述过程中路径选择对结果产生影响的理论。
在制造单元的构建和布局中,路径依赖理论可以用来分析和解决以下问题:1)如何选择合适的工艺流程和布局方式;2)如何利用历史数据和经验知识进行决策;3)如何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4. 基于路径依赖的可重构制造单元构建与布局方法基于路径依赖的可重构制造单元构建与布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数据和经验知识,评估不同工艺流程和布局方式的适应性;2)路径选择与优化,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合适的路径和优化布局方式;3)系统改进与优化,不断改进系统性能和生产效率。
5. 设计原则和策略基于路径依赖的可重构制造单元的设计原则和策略包括以下方面:1)模块化设计,使得单元的部件可以方便地更换和组合;2)可编程控制,使得单元的工艺可以根据产品要求进行变换;3)灵活适应,使得单元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能力;4)数据驱动,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指导决策和改进。
智能制造诊断参考材料-评分表
c)应基于数字化模型实现制造工艺关键环节的仿真分析及迭代优化;
d)应实现工艺设计与产品设计之间的信息交互、并行协同。 a)应实现基于模型的三维工艺设计和优化,并将完整的工艺信息(如:工装、工具、设备等) 集成于三维工艺模型中; b)应基于工艺知识库的集成应用,实现工艺流程、工序内容、工艺资源等知识的实时调用,为 工艺规划与设计提供决策支持; c)应实现基于三维模型的制造工艺全要素的仿真分析及迭代优化; d)应基于工艺设计、生产、检验等系统的集成,通过工艺信息下发、执行、反馈、监控的闭环 管控,实现工艺设计与制造协同。 a)应基于工艺知识库的集成应用,辅助工艺优化; b)应基于设计、工艺、生产、检验、运维等数据分析,构建实时优化模型,实现工艺设计动态 优化; c)应建立工艺设计云平台,实现产业链跨区域、跨平台的协同工艺设计。
b)应记录关键工序的生产过程信息。
a)应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工艺文件下发到生产单元; b)应基于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生产过程关键物料、设备、人员等的数据采集,并上传到信息系 统; c)应在关键工序采用数字化质量检测设备,实现产品质量检测和分析;
d)应通过信息系统记录生产过程产品信息,每个批次实现生产过程追溯。
a)工业网络应部署具有深度包解析功能的安全设备; b)应自建离线测试环境,对工业现场使用的设备进行安全性测试;
c)在工业企业管理网中,应采用具备自学习、自优化功能的安全防护措施。
a)应在关键工序应用自动化设备;
b)应对关键工序设备形成技改方案。
a)应在关键工序应用数字化设备; b)关键工序设备应具有标准通讯接口(例如:RJ45、RS232、RS485等),并支持主流通讯协议 (例如:OPC/OPCUA、MODBUS、PROFIBUS等)。 a)关键工序设备应具有数据管理、模拟加工、图形化编程等人机交互功能;
生产管理理论及方法主要有MRPII理论、JIT理论,TOC(约束理论)
TOC与MRPII、JIT的应用比较生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现在许多企业还停留在依靠经验阶段,这不适应现代生产管理的需要。
现行的生产管理理论及方法主要有MRPII理论、JIT理论,TOC(约束理论)等。
本文拟对这一种理论进行介绍和比较分析,希望对从事生产管理的人员有所启发.一、MRPII制造资源计划理论MRPII理论把企业看成一个整体,以制造资源计划为活动核心进行运作,以期达到最有效的企业经营。
其涵盖范因包括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体系,包括经营日标、销售策划、财务策划、生产策划、物料需求计划、采购管理、现场管理、运输管理、绩效评价等各个方面.MRPII的缺本思想就是把企业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最优的角度出发,运用利一学方法对企业各种制造资源和产、供、销、财等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
MRPII理论重视计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围绕计划展开的。
二、JIT理论JIT理论是起源于日本丰口汽车公司的一种生产管理方法。
它的缺本思想可概括为"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
JIT理论的最终实现日标是消除浪费,使管理流程化;对于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快速反应,及时解决;各生产工序要均衡、同步;追求零库存与柔性生产;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实现零缺陷.JIT采用拉动式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各工序由后向前倒序传递生产中的取货和生产指令,各生产单元依照指令进行物料补充和生产。
其优点在于:各工序只生产后工序急需的物料,大大降低非急需库存;注重现场管理,工序间出现问题时反应敏感;各部门之间的移动时间、检验时间缩短,从而缩短制造周期,降低企业的成本。
三、TOC理论(约束理论)以色列物理学家Eliyahu M.Goldratt博士在优化生产技术(Optim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OPT)的基础上发展厂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简称T0C。
约束理论简介
约束理论简介约束理论简介约束理论(TheoryofConstraints,简称TOC)是戈德拉特博士(Dr.EliyahuM.Goldratt)在他的优化生产技术(OptimizedProductionTechnology,简称OPT)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戈德拉特最初开发的OPT软件用了有限能力排程、车间控制和决策支持,由一家叫CreativeOutput公司经销。
由于戈德拉特把重点从经销软件转移到强调管理哲理和培训教育上,他被迫离开了这家公司。
因此,当前存在早期以OPT命名的商品软件和戈德拉特博士进一步发展的OPT哲理或TOC,不要混淆。
OPT有9条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在约束理论中得应用。
它们是:1.重要的是平衡物流,不是平衡能力;2.非瓶颈资源的利用率是由系统的其它约束条件决定的,而不是由其本身能力决定的;3.让一项资源充分开动运转起来同使该项资源带来效益不是同一一个涵义;4.瓶颈资源损失一小时相当于整个系统损失一小时,而且是无法补救的;5.想方设法在非瓶颈资源上节约下一小时以提高生产率只是一种幻想,非瓶颈资源不应满负荷工作;6.产量和库存量是由瓶颈资源决定的;为保证瓶颈资源负荷饱满并保证企业的产出,在瓶颈工序和总装配线前应有供缓冲用的物料储备。
瓶颈工序前可用拉式作业,其后可用推式作业。
7.传送批量可以不等于甚至多数情况是不应等于加工批量;8.批量是根据实际情况动态变化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加工批量应当是一个变数;9.只有同时考虑到系统所有的约束条件后才能决定加工件计划进度的优先级。
提前期只是排进度的结果。
TOC是在OPT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在能力管理和现场作业管理方面的哲理,把重点放在瓶颈工序上,保证瓶颈工序不发生停工待料.提高瓶颈工作中心的利用率,从而得到最大的有效产出。
根据不同的产品结构类型、工艺流程和物料流动的总体请况,设定管理的控制点。
约束是多方面的,有市场、物料、能力、工作流程、资金、管理体制,员工行为等,其中,市场、物料和能力是主要的约束。
约束理论和生产计划的概论
约束理论和生产计划的概论约束理论是管理领域中一种重要的理论框架,它是由Eliyahu M. Goldratt在其著作《目标》中提出的。
约束理论强调了关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环节,并通过优化瓶颈环节来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在实际生产计划中,约束理论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根据瓶颈资源的限制来调整生产计划,从而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化产出。
约束理论的基本概念约束理论的核心思想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概念:1.瓶颈资源:指影响整个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也是生产过程中的瓶颈。
优化瓶颈资源的利用是提高整体生产效率的关键。
2.过程的变化:瓶颈资源的状态会影响整个生产过程,因此需要不断监控和调整生产计划以适应变化。
3.短缺资源的处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处理短缺资源是约束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约束理论在生产计划中的应用在制定生产计划时,约束理论为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通过对瓶颈资源的分析和优化,企业可以明确瓶颈环节,并根据瓶颈资源的情况调整生产计划,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来说,约束理论在生产计划中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瓶颈资源首先,企业需要确定生产过程中的瓶颈资源。
这可以通过对生产过程的分析和模拟来实现,以找出影响整个生产过程效率的关键环节。
2. 优化瓶颈资源的利用一旦确定了瓶颈资源,企业就可以针对这些资源进行优化。
这可能包括增加瓶颈资源的产能、改善其操作效率等。
通过优化瓶颈资源的利用,企业可以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3. 动态调整生产计划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情况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因此企业需要不断监控瓶颈资源的状态,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生产计划。
这种动态调整的过程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总结约束理论为企业制定生产计划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通过优化瓶颈资源的利用,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在实践中,企业可以根据约束理论的原则,灵活调整生产计划,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
只有不断优化生产过程中的瓶颈环节,企业才能实现持续的发展和竞争优势。
TOC约束理论(限制理论)瓶颈理论
TOC约束理论(限制理论)瓶颈理论⽬录· 约束理论概述· 约束理论产⽣的背景· TOC的九条原则· TOC的五⼤核⼼步骤[显⽰全部]约束理论概述编辑本段回⽬录 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 TOC)是以⾊列物理学家、企业管理顾问⼽德拉特博⼠(Dr.Eliyahu M.Goldratt)在他开创的优化⽣产技术(Optim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OPT)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管理哲理,该理论提出了在制造业经营⽣产活动中定义和消除制约因素的⼀些规范化⽅法,以⽀持连续改进(Continuous Improvement)。
同时TOC也是对MRPII和JIT在观念和⽅法上的发展。
⼽德拉特创⽴约束理论的⽬的是想找出各种条件下⽣产的内在规律,寻求⼀种分析经营⽣产问题的科学逻辑思维⽅式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法。
可⽤⼀句话来表达TOC,即找出妨碍实现系统⽬标的约束条件,并对它进⾏消除的系统改善⽅法。
TOC强调必须把企业看成是⼀个系统,从整体效益出发来考虑和处理问题,TOC的基本要点如下: 1.企业是⼀个系统,其⽬标应当⼗分明确,那就是在当前和今后为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2.⼀切妨碍企业实现整体⽬标的因素都是约束 按照意⼤利经济学家帕拉图的原理,对系统有重⼤影响的往往是少数⼏个约束,为数不多,但⾄少有⼀个。
约束有各种类型,不仅有物质型的,如市场、物料、能⼒、资⾦等,⽽且还有⾮物质型的,如后勤及质量保证体系、企业⽂化和管理体制、规章制度、员⼯⾏为规范和⼯作态度等等,以上这些,也可称为策略性约束。
3.为了衡量实现⽬标的业绩和效果,TOC打破传统的会计成本概念,提出了三项主要衡量指标,即有效产出、库存和运⾏费⽤。
TOC认为只能从企业的整体来评价改进的效果,⽽不能只看局部。
库存投资和运⾏费⽤虽然可以降低,但是不能降到零以下,只有有效产出才有可能不断增长(见下表)。
基于约束理论的制造单元管理与控制研究
谢谢观看
2、案例二:某制造企业的生产 计划优化
某制造企业采用约束理论对生产计划进行了优化。首先,企业识别出生产计 划中的关键约束,包括设备能力、工时和原材料等。然后,通过约束优化方法, 企业优化了生产排程和作业调度,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最后,通过约 束控制方法,企业实施了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 问题。经过优化后,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了20%,成本降低了15%。
结论:
本研究从约束理论的视角探讨了制造单元管理与控制的相关问题。通过文献 综述和实证研究,发现约束理论在制造单元管理与控制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然而,现有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如缺 乏对不同约束条件的综合考虑等。
因此,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将约束理论应用于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 业,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以提高生产效率。
文献综述
再制造生产系统设计、建模与仿真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然而,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再制造生产系统的优化、控制和调度方面,而对于 系统设计、建模与仿真技术的研究相对较少。此外,现有的研究方法存在一定的 局限性,无法全面地揭示再制造生产系统的内在规律。因此,本次演示将从约束 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再制造生产系统设计、建模与仿真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结果与讨论
通过运用约束理论对再制造生产系统进行设计、建模与仿真,我们取得了以 下研究成果:(1)明确了再制造生产系统的关键约束条件,为系统的优化提供 了明确的目标;(2)建立了再制造生产系统的约束模型,并通过仿真技术验证 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3)通过仿真实验,发现了系统中的瓶颈环节,为 生产系统的改进提供了依据。
研究方法
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TOC)是一种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 强调在复杂系统中寻找关键约束条件,并通过对这些条件的优化来提高系统的整 体性能。在本次演示中,我们将运用约束理论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建模和仿 真技术,对再制造生产系统进行深入探讨。具体来说,我们将首先分析再制造生 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找出系统的关键约束条件;然后,建立再制造生产系统的 约束模型,并通过仿真技术对系统性能进行评估与优化。
物流题库及答案
物流题库及答案1.对运输公司或配送中心来说,运输设施的设立成本,运输工具的购置成本以及信息系统的设立成本属于(B )A.固定成本B变动成本C综合成本D公共成本2.1980年5月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国际多式联运公约会议上产生的《联合国国际多式联运公约》已在(B )个国家批准A 20B 30C 50D 1003.作为配送中心,其配送中心仓库的平面及空间的划分应该是( C )A全部为保管空间B全部为配送作业区C保管空间占一半以上D没必要进行严格的仓库管理4.配送中心的高层货架仓库实现自动化作业的核心是(B)A巷道堆垛机B管理控制系统C高层货架D出入搬运系统5.在现代生产物流管理中有关的约束理论和最优生产技术一般用(BD)表示A JITB TOC C MRPD OPT6.配送服务质量是配送服务效果的集中反映,一般可以用(AC D)等方面来衡量A配送时间B配送数量C配送费用D配送效率7.现代物流系统是由管理层,控制层和执行层三大部分组成。
管理层是物流系统的中枢。
对管理层的要求应具有较高的(A )A 智能性B 实时性C 可靠性D 及时性8.物流成本效益背反的特性是因为物流系统具有(D )。
A 独立性B 目的性C 相关性D 整体性9.配送实施控制应该建立在同一的(D )系统上,以便实施有效控制。
A配送管理制度B配送管理方法 C 配送管理目标D配送信息管理10.集成仓库技术是生产环节间的(B )A.基本单元 B 调节阀C运输机械化 D 运输自动化11.按签发提单的时间划分,提单有(AD )A 倒签提单B顺签提单C滞签提单 D 预借提单12.现代物流采购管理实际上是融合信息流,商流,物流为一体的供应链管理的一个缩影。
就物资采购管理的目标而言,一般包括(ABCD )A适当的数量和适当的质量 B 适当的供应商C适当的价格 D 适当的时间13.(B)已被公司视为节省成本,增加效益和使其产品和服务增强竞争力的关键。
A第三方物流B高效的物流管理C物流信息化D客户服务14.物流管理的前提是(D)A物流系统化运作B物流标准化运作C物流企业独立核算D物流成本核算15.国际多式联运要至少采用两种运输方式,其中两种运输方式可以是(ABD)A海陆B陆空C陆陆D海空16.在计算MRP时,主要有三种数据输入,他们是(ACD)A主生产计划B生产总日程计划C产品的物料清单D库存记录文件17.在配送过程中实现货物空间转换的中心环节是(C)A 分拣B 配装C 运输D装卸18.“采购的最终目的在于使企业自身具有竞争力的同时也使供应商增加价值”,此话的含义在于强调(D)A 买卖双方你死我活的市场交易关系B 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对立关系C 最小采购价格和最早货期的平衡关系D 外部资源如何转化为有利于双方竞争力的供应链协作关系19.相对其他运输方式公路运输最大的优点是(C)、A 速度快B 成本低C 货损率低D 能实现门到门运输服务20.对每一提单上的货物按起码收费标准收取运费所签发的提单是(AB)A 起码收费提单B 最低运费提单C 最高运费提单D 标准收费提单21.物流技术装备应用配置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合理性原则,物流运作的快速性,及时性,准确性和经济性原则,充分利用空间,减少人力搬运,(ABC)A物流器具和设备的标准化B较强的灵活性 C 适应性原则D 自动控制原则22.物流系统化的目标,简称为“5S”,具体包括(ABDC)和库存控制A 快捷性B 规模适当化C 有效的利用面积和空间D 服务性23物流系统的标准化涉及的面很广,因此物流标准化系统属于(ABC)A广泛性系统B二次系统C后标准化系统D国际化系统24.关于运输市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D)A运输市场是劳务交换场所B运输市场还包括运输活动参与者之间,运输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C政府是运输参与者的一个方面D运输市场的参与则只包括需求方,供给方和中介方25.DRP的含义是(D)A 物料需求计划B 企业需求计划C 制造资源计划D配送需求计划26.物流运输的各个子系统中,装卸费用高。
机器人关节用电机驱动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机器人关节用电机驱动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摘要:基于全球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人力劳动替换为工业机器人是基本的发展形势。
目前阶段,无论是在焊接、医疗还是服务领域纷纷加大了机器人的应用力度,机器人关节的组成部分为运动控制器电机和驱动系统以及传感器。
驱动电机以及驱动系统对机器人关节性能有着直接性的影响。
经过调查研究来看,大部分机器人关节采取的电机是步进电机和永磁同步电机。
在控制理论进一步完善和应用需求全面提升的背景下,各项领域对于电机驱动系统性能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
关键词:机器人关节用电机;驱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引言在本篇文章中,结合设计的仿真模型和测试平台分别展开了算法验证。
验证的内容包含了两方面,分别是步进电机闭环驱动系统,动态性的测试驱动系统的高速性能和带载能力。
结合具体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和传统开环驱动系统相比较来看,文章中提出的基于混合控制器的高速重载闭环驱动系统,处于空载情况下,最高转速好,空载的高速运行速度也随之提升。
基于相同运行速度之下,带载能力远远大于传统开发驱动系统,有效转矩能够提升保持转矩的80%之上。
基于相同脉冲位置给定情况下增加负载力矩。
和以往传统类型的pI控制驱动系统相比较来看,有着一定的动态响应速度,恢复时间较短,可以加快估算负载力矩的辨识速度。
1、机器人关节用电机驱动系统关键技术的应用背景在全球老龄化现象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逐渐替换了以往人力劳动,未来发展前景良好,工业机器人机械臂关节驱动系统主要是采取步进电动驱动系统和永磁交流伺服驱动系统。
以开发控制为主,该项开发控制工作存在着低转速和抖振现象。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和改进,目前的步进电机开环控制方式比较单一,已经不符合基本要求,这就需要结合电机驱动系统,从怎样提升步进电机驱动系统高速运行的带载能力和定位精度两方面进行分析。
大多数永磁交流伺服系统采取PID控制,该种控制方式虽然结构比较简单,不过在速度响应过程中有着相应的超调量,而且从轨迹运动控制场合应用过程中,永磁同步电机应当频繁启动,停止采取PID控制,不符合基本要求。
约束理论TOC(完整版)
约束理论TOC(完整版)一、约束理论概述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简称TOC)是由以色列物理学家艾利·高德拉特(Eliyahu M. Goldratt)于1980年代提出的一种管理理念。
它旨在帮助组织识别和解决制约其目标实现的瓶颈,通过系统化地优化流程,提高整体效率。
约束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一个系统的绩效往往受限于其最薄弱的环节,即约束。
只有解决约束,才能实现整体绩效的提升。
二、约束理论的五大核心原则1. 系统的整体性:约束理论强调,一个组织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每个环节的绩效都会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绩效。
因此,在解决问题时,需要从整体出发,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影响。
2. 约束是关键:约束是制约系统整体绩效的关键因素。
要实现整体绩效的提升,要识别和解决约束。
约束可能存在于生产、物流、销售、人力资源等各个环节。
3. 非瓶颈决定生产速度:在一个系统中,非瓶颈环节的产能往往大于瓶颈环节。
因此,提高非瓶颈环节的产能并不能提高整个系统的产能,反而可能导致库存积压。
要实现整体产能的提升,关键在于提高瓶颈环节的产能。
4. 瓶颈是提升整体绩效的关键:要提升整体绩效,要解决瓶颈。
解决瓶颈的方法包括:提高瓶颈环节的产能、调整生产计划以减少瓶颈环节的负担、寻找替代方案等。
5. 系统优化:约束理论强调,优化一个系统需要关注整体而非局部。
在解决问题时,需要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影响,避免局部优化导致整体绩效下降。
三、约束理论的应用领域约束理论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1. 生产管理:通过识别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瓶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 项目管理:通过识别和解决项目中的关键制约因素,确保项目按时完成,提高项目成功率。
3. 供应链管理:通过优化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效应,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
4. 服务行业: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
5. 个人成长:通过识别和解决个人成长中的制约因素,提高个人绩效,实现人生目标。
制造业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制造业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制造业领域,质量管理一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需要关注产品质量,不断提升质量水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因此,研究制造业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质量管理的定义和目标质量管理是一种对企业产品和服务进行质量监控和管理的方法。
它的目标是通过审查和改进生产流程、制度和人员的工作方式,使产品和服务达到或超过消费者期望的质量水平。
质量管理包含三个基本方面:质量规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
其中,质量规划指的是制定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质量控制则是指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实施检验、检查和纠正措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质量改进则是指对质量控制体系进行持续改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二、质量管理的体系和方法质量管理体系是由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管理程序和各种质量记录组成的一个质量管理系统。
它们共同构成了企业质量管理的框架,为质量管理提供了组织和实施的指导。
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需要借助一系列的质量管理方法,如PDCA(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循环、六西格玛、SPC(统计过程控制)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改进质量缺陷、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成本并提高客户满意度。
另外,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质量管理标准,也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认证。
通过实施ISO 9001标准,企业可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连续性,并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质量管理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在制造业中,质量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
它通过应用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来降低产品质量不良和工序浪费,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下面我们分别从产品质量、工艺流程和供应链管理三个方面来探讨质量管理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一)产品质量作为制造业的核心产品,产品品质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因此,制造企业必须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程序,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2023年初级管理会计专业知识测试卷附答案培优b卷_001
2023年初级管理会计《专业知识》测试卷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1、()项不是驱动企业产生资本性支出的主要驱动因素。
A.法律和安全问题B.市场增长和销售增加C.全员劳动生产率提升D.产品质量提高【答案】:A2、品种法是产品成本计算的()。
A.主要方法B.重要方法C.最基本的方法D.最简单的方法【答案】:C3、作业成本管理涉及的领域不包括()。
A.生产成本B.期间费用C.客户服务费D.客户服务条款【答案】:D4、财务会计关注(),以核算和监控为主要手段。
A预算B.合规性C.决策D.战略【答案】:B5、企业在成熟期,预算的重心是(A.成本预算B.产能预算C.销售预算D.人员预算【答案】:A6、资料:四方工厂用某种原材料同时生产出A、B两种联产品,2016年9月份生产A产品35000千克,B产品15000千克,无期初、期末在产品。
该月生产这些联产品的联合成本为直接材料1050000元,直接人工210000元,制造费用250000元。
A产品每公斤销售价格为35元,B产品每公斤销售价格为40元,产品已全部售出。
如按系数分配法(A产品为标准产品,其系数为1,B产品系数为1.2),则B产品的成本、毛利【答案】:7、如果将费用按照发生目的来做分类,()项不属于该种分类方法得出的结论。
A.固定费用B.可变费用C.常规性部门开支D.人员工资【答案】:D8、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资产负债表预算,表中各项目预算由财务部负责审批B.资产负债预算通常是对损益预算的补充C.关注资产负债预算便于以健康的资产负债结构融资D.关注资产负债预算便于优化资产和投资【答案】:A9、企业领导不清楚经理人在干什么,也不清楚业务的详情,经理人就可能随意报预算。
这种现象,称之为因()造成的预算松弛。
A.利益的冲突B.信息不对称C.规避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D.下属防止上级鞭打快牛的心理因素【答案】:B10、决定成本计算方法最重要的因素是()。
A.生产耗费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B.成本计算对象C.成本计算期D.间接计入费用的分配【答案】:B11、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各步骤计入完工产成品成本份额的计算方法是()。
五分钟迅速了解约束理论
五分钟迅速了解约束理论一《目标》和约束理论许多企业的目标都是产量最大化,从而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不管是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服务都是如此。
艾利·高德拉特博士(Eli Goldratt)在他的著作《目标》中使用了一个单词Throughout来代表产出量,它包含着三层的含义。
首先,在公司层面上,Throughout是指通过销售产品后,为公司带来现金收入的速度,这意味着公司要生产能够卖得掉的商品,如果卖不出去,就无法把商品转换成现金。
其次,在工厂运营层面,产出量是制造出产品的速度,比如工厂每天可以生产1000套成品。
最后是具体的设备操作层面,Throughout是指单台机器的产出率,比如每小时最多可以加工100个零件。
在《目标》一书中,高德拉特博士使用约束理论将产出量最大化的原则运用在工厂和设备层面。
约束理论的核心内容是通过有效管理瓶颈,也就是制约或限制产量的机器,使得工厂的产量最大化。
这套理论认为,任何限制产量的东西都是对系统的制约,它可能是一台低产能的机器,或者是一个培训不到位的操作工人,或者是一个长期有交付问题的原料供应商。
制造业包含着许多要素,比如机器、人员和原材料,如果一台机器每天可以生产1000套成品,那么我们需要有相应数量的原料,以及能够熟练操控设备的工人,这三个条件必须全部满足,才能实现每天的产出量目标。
只要其中的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系统,结果就是损失部分产量。
如果我们要分析产量未达标的原因,一般就是遵循“人、机、料”的原则,很快就能锁定根本原因,当然还要结合数据进行分析。
介绍一下《目标》这本书,首次发行于1984年,在那个时候高德拉特博士就指出了传统制造模式的弊端,他认为增加单台设备生产率,不能提升整个系统的效率,也不能解决库存高、交付慢的问题。
高德拉特博士把约束理论写进了一本故事小说,就是《目标》,通过一个虚构又有极具现实意义的故事,一步步地带领着读者们领悟什么是企业运营真正的目标。
约束理论概念与研究
,TOC)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1 什么是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TOC)?约束理论(Theory of Constraints,TOC)的基本理念是:限制系统实现企业目标的因素并不是系统的全部资源,而仅仅是其中某些被称之为―瓶颈‖的个别资源。
约束理论认为,系统中的每一件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组织的行为由于自身或外界的作用而发生变化,尽管有许多相互关联的原因,但总存在一个最关键的因素。
找出制约系统的关键因素加以解决,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管理的艺术就在于发现并转化这些瓶颈,或使它们发挥最大效能。
约束理论就是一种帮助找出和改进瓶颈,使系统(企业)效能最大化的管理哲理,是事半功倍的管理哲理。
约束理论TOC是由以色列的物理学家和企业管理大师高德拉特博士(Dr.Eliyahu M. Goldratt)创造的。
由于采用了常识的通俗的逻辑推理,更易于接受,TOC成为企业进步非常突出和有效的工具。
现在,TOC已经成为一种改进任何系统——商务、工业、个人或环境,的有效方法。
2 约束理论来自于OPT约束理论的前身是OPT(最优生产技术:Optimized Production T echnology)。
OPT是Goldratt和其他三个以色列合作者创立的,他们在1979年下半年把它带到美国,成立了Creative/Output公司。
OPT的主要概念是:(1)识别约束识别企业的真正约束(瓶颈)所在是控制物流的关键。
一般来说,当需求超过能力时,排队最长的机器就是 ―瓶颈‖。
(2)瓶颈约束整个系统的出产计划产品出产计划(Master Schedule)的建立,应该使受瓶颈约束的物流达到最优。
一般按有限能力,用顺排方法对关键资源排序。
为了充分利用瓶颈的能力,在瓶颈上可采用扩大批量的方法,以减少调整准备时间,提高瓶颈资源的有效工作时间。
(3)―缓冲器‖的管理。
其目的是防止系统内外的随机波动造成瓶颈出现等待任务的情况。
青岛大学物流管理专业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供应链生产管理
青岛大学物流管理专业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供应链生产管理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1、传统的生产计划决策模式是一种集中式决策,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生产计划的决策模式是( )决策过程. [单选题] *A.分布式B.分布式群体(正确答案)C.集中群体D.分权式2、有关MRP的导入因素的下列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 ) [单选题] *A.MRP只依据于主生产计划的数据B.库存信息,主生产计划及物料清单是MRP的导入因素(正确答案)C.产品需求计划以及生产能力需求计划,产品信息(物料清单及工艺流程)是MRP 的导入因素D.市场预测,客户需求定单及销售合同是MRP的导入因素3、以下关于JIT的说法错误的是:( ) [单选题] *A.JIT理想的生产环境是流动生产B.在JIT生产中,一旦发现次品,要立即停止生产,直到找出原因C.JIT为了不浪费产能,经常是在产能满负荷的情形下运作(正确答案)D.JIT下的维修保养不再是事后维修,而是预防性的保养维修4、以下哪个不是精益生产管理思想?( ) [单选题] *A.精益生产方式则将生产中的一切库存视为“浪费”B.通过消除产生质量问题的生产环节来“消除一切次品所带来的浪费”C.精益生产则强调个人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尽力发挥人的能动性D.精益生产是大批量生产的其中的一种生产模式(正确答案)5、在MRP逻辑中,解决要生产什么是由( )决定的 [单选题] *A.BOMB.STOCKC.MPS(正确答案)D.DRP6、在JIT的环境下,浪费可以被描述为:( ) [单选题] *A.部件的废料B.加班C.任何不产生价值的流程(正确答案)D.任何管理流程7、以下哪项最恰当地表述了主生产计划?( ) [单选题] *A.它是制造活动的实际生产进度安排B.以最后组装进行进度安排C.它是被物料需求计划驱动的D.它是制造活动的计划生产排程(正确答案)8、进度安排的目标是:( ) [单选题] *A.确保工作中心负荷适当B.确保交货日期(正确答案)C.提供承诺能力的信息D.达到成本目标9、哪种产品类型最适合流水作业?( ) [单选题] *A.许多种类的不同的产品B.有限品种的同类产品(正确答案)C.少量的同类产品D.大量的不同产品10、实现快速转产的关键因素是:( ) [单选题] *A.突然减少准备时间(正确答案)B.当转变完成的时候,用于加工的材料也已经准备好C.昂贵的机器能自动转产D.足够大的批量使得转产不是非常重要了11、某厂家在接到客户订单之前,做了很多半成品的库存,等接到客户订单,马上把半成品装配成成品,这是什么生产模式?( ) [单选题] *A.按库存生产B.按定单生产C.按定单组装(正确答案)D.按定单设计12、某公司运用分批作业,是为了:( ) [单选题] *A.利用熟练劳动力B.利用机械C.减少生产提前期(正确答案)D.减少调试次数13、定制产品通常是按某种规格进行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卷第7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Vol.12No.72006年7月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July 2006文章编号:1006-5911(2006)07-1108-09收稿日期:2005-04-13;修订日期:2005-05-25。
Received 13Apr.2005;accepted 25May 2005.基金项目:国家863/CIMS 主题资助项目(2001AA412150,2003AA411110)。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H igh-T ech.R&D Program for CIMS,China(No.2001A412150,2003AA411110).作者简介:王军强(1977-),男,陕西岐山人,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可重构车间生产管理、约束理论等的研究。
E-mail:w angjunqiang@ 。
基于约束理论的制造单元管理与控制研究王军强,孙树栋,王东成,杨宏安(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2)摘 要:综述了基于约束理论的制造单元管理与控制问题。
首先,从瓶颈辨识、瓶颈/非瓶颈调度、缓冲、批量、物料投放控制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依据研究现状导出当前需要研究的问题;最后,针对我国国情,指出了今后应从指标体系建立、约束理论科学量化研究、系统集成方式和系统实现技术等4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并就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生产计划与控制;约束理论;制造单元;组件;集成中图分类号:T H 1661111文献标识码:Am l Vl p060V.u t 2V.e 2r 2I 6l V7I l t.7eN Vp t 0rrn g l n 0o 2V .a 02ed 2I t 2Vn.el N Vn127V o l .-N 06.Cmp u7pt l -e r.Cm127V I r.C-nt g.Cma 27V d r.C-6.(Sch.of Electr omechanical Eng.,N or thw estern Po ly technical U niv.,Xi 1an 1710072,China)Mgn .el t.CT he issue o f management and contr ol of manufacturing cells based on T heo ry of Const raints(T OC)w as sur 1v eyed and rev iewed.F ir st ly,cur ren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 nal research status o f T OC,such as bo ttleneck ident ifi 1catio n,drum schedule,time buffer,t ransfer batch,r ope schedule and buffer manag ement,wer e ex pat iated.T hen,so me pr oblems of the ex isting studies,such as shifting bo ttleneck contro l,multi-bo ttleneck scheduling,dynamic buffer manag ement,push/pull pr oductio n contro l,w ere concluded fr om the r esear ch status no wadays.F inally,tak 1ing the research situation and dev elopment o f pr oductio n management and co ntr ol o f manufactur ing cells in China in 1to consider atio n,four areas sho uld be hig hlighted in the future studies,such as establishment of measurement index sy stem,quantitative research str ategy o f T OC,system integ ratio n method and sy stem implementation techno lo gies.Furthermo re,so me key pr oblems in above-mentio ned areas wer e discussed.f 0d c 2eo n Cpr oductio n planning and co nt ro l;t heo ry of const raints;manufact ur ing cells;component;integ rationi 1问题的提出制造单元是敏捷制造环境下生产组织的基本单位,是具有自治能力的逻辑或物理制造系统。
生产车间内的各个柔性制造单元、企业内的各个制造车间、动态联盟内的各个制造企业等都可视为一个制造单元。
制造单元作为企业信息流、物料流与控制流的汇集点,是企业效益的源头,因而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
计划与控制作为制造单元管理的核心,是实现制造系统平稳、高效运转的关键部件。
由于生产问题的复杂性、困难性和多变性等特点,目前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际仍存在较大差距[1]。
约束理论(T heor y o f Constraints,TOC)[2-3]在第7期王军强等:基于约束理论的制造单元管理与控制研究最优生产技术(Optim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 y,OPT)的基础上已发展为:①使瓶颈产能最大化,从而使系统有效产出最大化的生产管理技术;②系统地解决问题的一套思维流程;③辨识系统核心问题并持续提升系统限制的管理哲学。
T OC 持续改进五步法(Fiv e Focusing Steps,FFS)的步骤为:辨识系统瓶颈;充分利用瓶颈;非瓶颈配合瓶颈;提升瓶颈;打破瓶颈,辨识新的瓶颈,循环FFS,以持续提升。
TOC 的计划与控制是通过鼓-缓冲-绳子(Drum -Buffer -Rope,DBR)实现的,如图1所示[4]。
DBR 体现了持续提升FFS 的前3步,通过对瓶颈环节的有效控制,其余环节相继与瓶颈环节同步,寻求顾客需求与企业能力的最佳配合,达到物流平衡、准时交货和有效产出最大化的目标。
鼓决定系统的生产节奏,控制系统的有效产出,通过对瓶颈编制详细的生产作业计划,保证瓶颈的充分利用;缓冲将鼓与物料的投放、顾客需求的交货关联起来,吸收瓶颈处与非瓶颈处生产的波动,以使瓶颈免受生产波动的影响,保护瓶颈调度,同时控制合理的库存水平,防止瓶颈前库存短缺或超产,保持物流平衡;绳子协调控制信息,保证其他环节的生产节奏与瓶颈资源同步,控制物料投放节奏和非瓶颈的按需准时适量生产。
DBR 计划与控制的步骤为:①把资源及资源利用等信息通过工艺规程全部关联起来构建生产网络;②在生产网络的基础上,辨识系统瓶颈;③以瓶颈为基准,把生产网络分裂为瓶颈资源网络和非瓶颈资源网络;④对瓶颈资源按照工艺顺序约束、瓶颈产能约束、交货期约束等,结合一定的优先调度规则对任务进行排序;⑤在关键点设置缓冲保护,确保系统的有效产出不受任何影响;⑥设置绳子,确定物料投放计划,控制非瓶颈与瓶颈生产同步;⑦根据瓶颈所设定的生产节奏安排其他环节的生产。
对瓶颈资源之前的任务采用无限能力倒拉法进行计划编制,瓶颈资源之后的任务采用有限能力顺推法进行计划编制。
T OC 提出的新指标体系,如有效产出(T hrough,T )、库存(Invento ry,I)和运行费(Oper 1ating Expenses,OE),是从企业的整体来评价系统改进的效果,把战略目标和系统的实际运作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使系统总目标最大化的前提下,为企业提供具体的运作决策信息,克服了以前财务评价指标,如净利润(Net Profit,NP)、投资收益率(Retur n of Inv estm ent,ROI )、现金流量(Cash Flow ,CF)等存在的决策滞延性、强调局部最优、无法直接指导生产的不足等弊病。
T OC 虽然产生时间不长,但其研究和应用发展较快[3,5],且已推广到不同的应用领域[6],如项目管理、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等。
TOC 应用到项目管理中,用关键链(Critical Chain,CC)代替计划评审技术(Progr 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 echnique,PERT )/能力绩效管理(Capacity Perfo rmance M anagement,CPM )(Prog ram Ev aluation and Re 1view T echnique/Cr itical Path Method)中的关键路径,实现项目的计划与控制。
T OC 质疑成本会计是生产问题的根源[2],提出新的运作指标,将面向成本的会计改变为面向有效产出的会计,逐渐发展为有效产出会计(T hroughput Accounting,T A)。
TOC 将任何系统都看做环环相扣的链条,链条最薄弱的一环决定系统的有效产出。
同样,TOC 将此应用推广到供应链中,将各节点企业作为链条上的环节,进行供应链优化分析、设计和实施。
基于TOC 发展起来的高级计划与排产(Adv anced Planning and Scheduling ,APS)是供应链的重要工具。
企业界的实践表明了T OC 生产管理技术的实用和有效。
文献[7]对分布在83种不同期刊和杂志中的310篇T OC 相关文章和32本著作进行了总结和研究,筛选了100多个案例进行统计分析。
其中,提供了量化数据的77个案例中,不仅包括波音、通用汽车等大型跨国工业巨头企业,还包括美国空军等军事机构,另外还包括一些小的民营企业等,涉及的范围之广,足以覆盖T OC 所有的应用领域。
通过统计结果可知,T OC 应用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尤其是航空、服装、汽车、电子、家具、半导体、钢1109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第12卷铁和一些重工业领域,应用部门主要集中在制造生产部门,部分集中在行政部门。
在统计分析中,采用实例分析法(case survey methodolog y)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得出的统计结果是:T OC平均增加有效产出68%,减少库存50%,减少提前期69%,减少制造周期66%,提高客户满意度60%,提高利润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