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至当代历代书家风格及代表作列举一览表(详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承清末,在康有为“北碑南帖”的“抑帖扬碑”理论的牵引下,碑派书法继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没能产生重要的“碑派书法”大师。而帖学一路,却大有起色,沈尹默、白蕉成为一时翘楚。但仅用“碑、帖”两派,远不足以涵盖此期书法的面貌,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毛泽东,郭沫若,舒同的书法中郭沫若以行草为胜,是典型的文人才子书法。舒同的书法出自颜真卿和何绍基雄健豪放
《白居易琵琶行》、《临怀素自叙帖》、《奉天殿早朝诗》、《后赤壁赋》、《行书七律诗轴》、《滕王阁序》、《急就章》、《唐宋诗卷》
明代书体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汉北朝,篆、隶、八分及魏体作品几乎绝迹,而楷书皆以纤巧秀丽为美。
明代虽然也出现了一些有造诣的大家,但纵观整朝没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清代
王铎、傅山、朱耷、许友、王澍、张照、刘墉、梁同书、王文治、梁巘、翁方纲、钱沣、永瑆、铁保、林则徐、翁同龢、何绍基、赵之谦、杨守敬、康有为等
时代(朝代)
代表性书家
书体
代表作品
风格
备注
殷商
宰丰
甲骨文
《兽骨卜辞》、《宰丰骨匕刻辞》、《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单刻型、复刻型,笔画瘦硬劲挺、结落有致
甲骨文分单刻型和摹刻型两种类型
西周
金文
《散氏盘》、《毛公鼎》、《史颂敦》、《大盂鼎》
凝重朴实,端庄雅丽,平和简静,简约,整齐
书体由甲骨文演变而成,又名“钟鼎文”
楷书、行书、草书
《省示帖》、《洛神赋》、《黄庭经》、《十七帖》、《兰亭集序》
朴拙、书写从容、用笔精到、点画润泽
圆点、横、
捺笔画,多顺锋入纸,尖起圆收
南北朝
崔悦、卢谌、萧衍、郑道昭、羊欣、王慈
隶书、楷书
《北魏张猛龙碑》、《郑文公碑》、《瘗鹤铭》
南北书风有差异:一风流妍妙,一质朴厚重;一温婉妩媚,一豪健雄放
《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诏版》
规整端庄,错落有致
标志着小篆书法的两级风格意趣的形成
西汉
史游
由篆至隶阶段
《马王堆帛书》、《战国策纵横家》、《老子》甲本和乙本
用笔沉着,遒健,给人以含蕴,圆厚之感
《马王堆帛书》是秦代末期和西汉初期的墨书手迹
东汉
崔瑗、蔡琰、师宜官、王次仲、梁鹄、邯郸淳、蔡邕、杜度、张芝、刘德升
在书法发展史上,唐代是晋代以后的又一高峰
宋代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佶
楷书、
行楷、
行草、草书
蔡襄字字端雅,雍容大度,一笔不苟;苏轼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黄庭坚气魄宏大,气宇轩昂;赵佶纵有行而横无列,疏密大小,相映成趣
宋代书法,承唐继晋,上技五代,开创了一代新风
元代
赵孟頫、康里巎巎、鲜于枢、耶律楚材、危素、赵期颐
春秋末
篆书
《侯马盟书》
落笔重而收笔轻,侧锋起笔,露锋收笔,笔锋清丽
盟书是诸侯和卿大夫缔结的联盟文书
战国
篆书(东土系书风)
齐国《陈曼簠》
字体由方形变为长方,比例协调,笔画转折处兼用方圆,有时起收处用细尖形,总体风格劲健峻峭。
东土系(包括齐、鲁、薛、铸、腾、杞、燕、魏、宋、卫、陈、郑)以齐国为主
战国
篆书(南土系书风)
清代历二百六十余载,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书道中兴的一代。
近代
毛泽东,郭沫若,舒同、郭沫若、齐白石、黄宾虹、罗振玉、王世镗、梁启超、徐悲鸿、叶恭绰、蔡元培、吴昌硕、林散之、于右任、沈尹默、李叔同、谢无量
楷书、狂草、北碑书体、行草
《缶庐集》、《缶庐印存》、《江上诗存》、《林散之书法选集》、《广艺舟双楫》、《右任诗存》、《毛泽东选集》、《毛泽东题词墨迹选》、《齐白石作品集》、《白石诗草》、《李庐诗钟》、《南山律宗传承史》
楚国《王子午鼎铭》、《越王勾践剑》、《鄂君启铜节》
装饰性图案化
南土系(包括吴、越、徐、楚、蔡)以楚国为主
战国
东周王
篆书(西土系书风)秦国为主
《石鼓文》、《云梦睡虎地竹简》
石鼓文其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
它的字体是典型的秦国书风,并对后来秦朝小篆的出现产生了很大影响。
秦代
李斯
小篆
南北朝时期的书法,是我国书法史上发展的重要阶段
隋代
丁道护、僧智永、薛道衡
《心成颂》、《书法钩玄》、《和南帖》、《龙藏寺碑》
结体或斜画竖结,或平画宽结;风神或浑厚圆劲,或秀朗细挺;都能符合变化,自成面貌
隋代立国时间较短,书法虽臻于南北融合,但未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唐代书法起了先导作用
唐代
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李阳冰、史惟则、韩择木、蔡有邻、李潮
隶书、行书
《西狭颂》、《误死马驹册》、《永元兵物簿》、《石门颂》、《礼器碑》、《张迁碑》、《曹全碑》、《述行赋》
结构工整、豪放野逸、方拙朴茂、格调典雅、方俊奇肆、拙朴厚重
隶书是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分水岭,为行书、楷书、草书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国(曹魏)
钟繇、邯郸淳、曹操、卫觊、韦诞
楷书、行书、隶书
《宣示表》、、《贺捷表》、《调元表》、《力命表》、《笑林》
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楷、书、草书
《拟山园帖》、《琅华馆真迹帖》、《七绝二首诗轴》、《郑固》、《史晨》、《曹全》、《石庵诗集》、《快雨堂题跋》、《两汉金石记》、《粤东金石略》、《板桥全集》、《愙斋集古录》、《说文段注驳正》、《缶庐集》
中国清代书法经历了一场艰难的蜕变,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特别是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就,可以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形成了雄浑渊懿的书风。尤其是碑学书法家借古开今的精神和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使得书坛显得十分活跃,流派纷呈,一派兴盛局面。
真书、行书、草书、篆书
《仇锷墓碑铭》、《兰亭帖十三跋》、《唐元缜行宫诗》、《唐诗草书卷》、、《义门王氏先茔碑》、《篆郑义门孝义家匾额》
主张复古,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书体复兴以及与“诗、书、画”的结明、唐寅、王宠、张瑞图、宋克
楷书、行楷、行书、草书、狂草书
真体、行书、草书、楷书、篆书、隶书
《信行禅师碑》、《温泉铭》、《心经》、《纪泰山铭》、《玄秘塔》、《屏风帖》、《神策军》、《鹡鸰颂》、《孝经》、《韭花帖》、《大般涅经》等
真书的书家大多脱胎于王羲之,但又兼魏晋以来的墨迹与碑帖的双重传统,渐王家书派中脱颖而出,风格转呈严谨雄健、法度森整。行草书家特别是草书家的风格走向飞动飘逸。隶篆虽无大发展,但能承秦汉之遗法,形成或严整紧劲或遒劲圆活的信风
用笔凝练瘦劲,点画珠圆玉润,字势斜侧险奇;道合神明
三国(蜀汉)
诸葛亮、张飞
草书
《远涉帖》、《立马铭》、《黄陵峡题字》
诸葛亮草书内敛、淡雅;张飞文字简约,意象优美
西晋
陆机、索靖
草书
《平复帖》、《出师颂》
章法疏朗、气息通透
杨守敬称陆机“无一笔姿媚气,亦无一笔粗犷气,所以为高”
东晋
王导、王羲之、王献之、卫铄
毛泽东,郭沫若,舒同的书法中郭沫若以行草为胜,是典型的文人才子书法。舒同的书法出自颜真卿和何绍基雄健豪放
《白居易琵琶行》、《临怀素自叙帖》、《奉天殿早朝诗》、《后赤壁赋》、《行书七律诗轴》、《滕王阁序》、《急就章》、《唐宋诗卷》
明代书体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汉北朝,篆、隶、八分及魏体作品几乎绝迹,而楷书皆以纤巧秀丽为美。
明代虽然也出现了一些有造诣的大家,但纵观整朝没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清代
王铎、傅山、朱耷、许友、王澍、张照、刘墉、梁同书、王文治、梁巘、翁方纲、钱沣、永瑆、铁保、林则徐、翁同龢、何绍基、赵之谦、杨守敬、康有为等
时代(朝代)
代表性书家
书体
代表作品
风格
备注
殷商
宰丰
甲骨文
《兽骨卜辞》、《宰丰骨匕刻辞》、《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单刻型、复刻型,笔画瘦硬劲挺、结落有致
甲骨文分单刻型和摹刻型两种类型
西周
金文
《散氏盘》、《毛公鼎》、《史颂敦》、《大盂鼎》
凝重朴实,端庄雅丽,平和简静,简约,整齐
书体由甲骨文演变而成,又名“钟鼎文”
楷书、行书、草书
《省示帖》、《洛神赋》、《黄庭经》、《十七帖》、《兰亭集序》
朴拙、书写从容、用笔精到、点画润泽
圆点、横、
捺笔画,多顺锋入纸,尖起圆收
南北朝
崔悦、卢谌、萧衍、郑道昭、羊欣、王慈
隶书、楷书
《北魏张猛龙碑》、《郑文公碑》、《瘗鹤铭》
南北书风有差异:一风流妍妙,一质朴厚重;一温婉妩媚,一豪健雄放
《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诏版》
规整端庄,错落有致
标志着小篆书法的两级风格意趣的形成
西汉
史游
由篆至隶阶段
《马王堆帛书》、《战国策纵横家》、《老子》甲本和乙本
用笔沉着,遒健,给人以含蕴,圆厚之感
《马王堆帛书》是秦代末期和西汉初期的墨书手迹
东汉
崔瑗、蔡琰、师宜官、王次仲、梁鹄、邯郸淳、蔡邕、杜度、张芝、刘德升
在书法发展史上,唐代是晋代以后的又一高峰
宋代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佶
楷书、
行楷、
行草、草书
蔡襄字字端雅,雍容大度,一笔不苟;苏轼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黄庭坚气魄宏大,气宇轩昂;赵佶纵有行而横无列,疏密大小,相映成趣
宋代书法,承唐继晋,上技五代,开创了一代新风
元代
赵孟頫、康里巎巎、鲜于枢、耶律楚材、危素、赵期颐
春秋末
篆书
《侯马盟书》
落笔重而收笔轻,侧锋起笔,露锋收笔,笔锋清丽
盟书是诸侯和卿大夫缔结的联盟文书
战国
篆书(东土系书风)
齐国《陈曼簠》
字体由方形变为长方,比例协调,笔画转折处兼用方圆,有时起收处用细尖形,总体风格劲健峻峭。
东土系(包括齐、鲁、薛、铸、腾、杞、燕、魏、宋、卫、陈、郑)以齐国为主
战国
篆书(南土系书风)
清代历二百六十余载,在中国书法史上是书道中兴的一代。
近代
毛泽东,郭沫若,舒同、郭沫若、齐白石、黄宾虹、罗振玉、王世镗、梁启超、徐悲鸿、叶恭绰、蔡元培、吴昌硕、林散之、于右任、沈尹默、李叔同、谢无量
楷书、狂草、北碑书体、行草
《缶庐集》、《缶庐印存》、《江上诗存》、《林散之书法选集》、《广艺舟双楫》、《右任诗存》、《毛泽东选集》、《毛泽东题词墨迹选》、《齐白石作品集》、《白石诗草》、《李庐诗钟》、《南山律宗传承史》
楚国《王子午鼎铭》、《越王勾践剑》、《鄂君启铜节》
装饰性图案化
南土系(包括吴、越、徐、楚、蔡)以楚国为主
战国
东周王
篆书(西土系书风)秦国为主
《石鼓文》、《云梦睡虎地竹简》
石鼓文其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
它的字体是典型的秦国书风,并对后来秦朝小篆的出现产生了很大影响。
秦代
李斯
小篆
南北朝时期的书法,是我国书法史上发展的重要阶段
隋代
丁道护、僧智永、薛道衡
《心成颂》、《书法钩玄》、《和南帖》、《龙藏寺碑》
结体或斜画竖结,或平画宽结;风神或浑厚圆劲,或秀朗细挺;都能符合变化,自成面貌
隋代立国时间较短,书法虽臻于南北融合,但未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为唐代书法起了先导作用
唐代
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李阳冰、史惟则、韩择木、蔡有邻、李潮
隶书、行书
《西狭颂》、《误死马驹册》、《永元兵物簿》、《石门颂》、《礼器碑》、《张迁碑》、《曹全碑》、《述行赋》
结构工整、豪放野逸、方拙朴茂、格调典雅、方俊奇肆、拙朴厚重
隶书是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分水岭,为行书、楷书、草书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国(曹魏)
钟繇、邯郸淳、曹操、卫觊、韦诞
楷书、行书、隶书
《宣示表》、、《贺捷表》、《调元表》、《力命表》、《笑林》
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楷、书、草书
《拟山园帖》、《琅华馆真迹帖》、《七绝二首诗轴》、《郑固》、《史晨》、《曹全》、《石庵诗集》、《快雨堂题跋》、《两汉金石记》、《粤东金石略》、《板桥全集》、《愙斋集古录》、《说文段注驳正》、《缶庐集》
中国清代书法经历了一场艰难的蜕变,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特别是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就,可以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形成了雄浑渊懿的书风。尤其是碑学书法家借古开今的精神和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使得书坛显得十分活跃,流派纷呈,一派兴盛局面。
真书、行书、草书、篆书
《仇锷墓碑铭》、《兰亭帖十三跋》、《唐元缜行宫诗》、《唐诗草书卷》、、《义门王氏先茔碑》、《篆郑义门孝义家匾额》
主张复古,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书体复兴以及与“诗、书、画”的结明、唐寅、王宠、张瑞图、宋克
楷书、行楷、行书、草书、狂草书
真体、行书、草书、楷书、篆书、隶书
《信行禅师碑》、《温泉铭》、《心经》、《纪泰山铭》、《玄秘塔》、《屏风帖》、《神策军》、《鹡鸰颂》、《孝经》、《韭花帖》、《大般涅经》等
真书的书家大多脱胎于王羲之,但又兼魏晋以来的墨迹与碑帖的双重传统,渐王家书派中脱颖而出,风格转呈严谨雄健、法度森整。行草书家特别是草书家的风格走向飞动飘逸。隶篆虽无大发展,但能承秦汉之遗法,形成或严整紧劲或遒劲圆活的信风
用笔凝练瘦劲,点画珠圆玉润,字势斜侧险奇;道合神明
三国(蜀汉)
诸葛亮、张飞
草书
《远涉帖》、《立马铭》、《黄陵峡题字》
诸葛亮草书内敛、淡雅;张飞文字简约,意象优美
西晋
陆机、索靖
草书
《平复帖》、《出师颂》
章法疏朗、气息通透
杨守敬称陆机“无一笔姿媚气,亦无一笔粗犷气,所以为高”
东晋
王导、王羲之、王献之、卫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