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工业主导产业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突破口
欠发达地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的对策
三 、 造行 业龙 头 , 打 引领产 业快 速发 展
龙头企业是实现特色产 业快 速发展 的“ 引擎”, 也是推 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的 主 导 力 量 。 发 达 地 区特 色 产 业 中 , 欠 龙 头 企 业 较 少 ,而 且 对 整 个 产 业 的 影 响 和
支持力度 。同时积极探索 民间资 金转 为 产业资本 的方法 ,引导企业灵活 多样 地 吸引 民资 ,实 现产业发展和 出资人 的共 赢 。要建立 特色产 业人才交流和 培训机 制。 建立特色产业人才 库 , 逐步实现特 色 产业人才 资源 共享机制 。制定和 实施人 才培训计划 ,发 展多种形式 的职业技能 培训 , 行工学结合 。 推 校企合作的培养模 式 ,帮助企业 搞好 各类 人才的 岗前和在 职培训 。 四是强化体制创新 。 欠发达地 区
用 活 国家 金融 政 策 ,加 大银 行 对 企 业 的
、
发 展产 业集 群 。 扩大产 业 集聚 效应
重要的作用。 各地市应制定和实施 “ 区域 品牌 ” 展战略 , 发 组织优 势产业企 业 , 以 现有名牌企业 、 名牌产 品为依托 , 以地方 特色为旗 帜 ,并通过政府 的一 系列推介 活动 , 同打 造 “ 共 区域 品牌 ”。 积极 整合 特色产业资源 , 使相关企业 “ 五指合握成 重拳 ”, 同开拓 国 内外市 场 , 共 带动产 业 集群快速发展。
业转移 , 展配套经济和新兴 产业。 是 发 二
业规模的扩大 , 产权界定不清 、 家族式管 理等问题逐步显现 。政 府要引导企业实 行以产权制度 改革 为核 心的现代企业制 度, 逐步完 善法人治理结构 , 增强企业 的 发展后劲 , 要强化管理创新 , 制定和完善 推动企业加强管理 的指导意见 ,进一步 加强企业 的基础管 理。同时要在管理理 念, 企业 文化 上求突破 , 激发企业 的发展
高二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智慧课堂课时导学案
高二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以珠三角地区为例智慧课堂课时导学案姓名____班级____使用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1、结合实际说出珠三角地区快速发展的诸多有利因素。
2、掌握珠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进程中产业结构变化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实例,分析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对区域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地理观念。
【重难点预测】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和原因活动一:自主学习珠三角范围:珠三角地区一般指“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惠州、肇庆等九市。
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大致经历了三次明显的变化过程。
一、从传统农业到加工制造业基面改种蔬菜、花卉、水果等。
[知识点]珠江三角洲地区[答案]桑基鱼塘杂基鱼塘[解析]基塘农业,是珠三角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
当地居民在容易发生洪患的低洼地方,挖建池塘饲养鱼类,将挖出的塘泥堆于周围,称为“基堤”,基堤上种植桑树、甘蔗、果树等,与鱼塘结合分别称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
早期,桑基鱼塘是当地的生产经营特色,随着城镇化发展,逐渐变成了杂基鱼塘。
2. 加工制造业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三角地区加工制造业迅速发展【小题1】1. 区位优势:①政策,沿海、毗邻②等地理优势。
【小题2】1. 发展特点:就近承接港澳地区的①制造业,发展加工贸易,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小题3】1. 工业部门:①、制鞋等传统加工业大量涌现。
[知识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答案]【小题1】改革开放港澳【小题2】劳动密集型【小题3】玩具[解析]【小题1】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三角地区,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沿海、毗邻港澳等地理优势。
【小题2】就近承接港澳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展加工贸易,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小题3】玩具、制鞋等传统加工业大量涌现。
制约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几点建议
制约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几点建议作者:王月瑶来源:《经济师》2017年第02期摘要:面对我国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的形势,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那些与国家经济发展地区战略规划都不沾边的部分中部地区,如何寻求机遇求得快速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我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087-03欠发达地区,是一个相对的说法,指那些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潜力但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的地区。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东西南北地区跨度大,地理位置、地区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矿产资源、历史基础大不一样,加之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在不同时期应用不同策略,上述诸多原因导致我国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大致形成了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情势。
目前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形成强大的地域优势,在吸引外资、国内资金、高科技人才和普通劳动力方面有着绝对的优越性,中西部地区虽然也在中央政府进一步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下,正在快追猛赶,但是不可不正视,东西部差距依然很大,个别地区甚至有差距进一步拉开的局势。
面对这种形势,中西部地区特别是那些与国家经济发展地区战略规划都不沾边的部分中部地区来说,如何寻求机遇求得快速发展,就需要作一番认真的思考和分析。
一、影响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些因素(一)历史基础和自然条件因素的影响欠发达地区之所以经济发展缓慢是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的。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外国列强资本家的投资和经营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并与当地的封建地主和买办勾结,出现了一大批工业企业和商业投机者,客观上推进了这些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而大多数中西部地区没有受到外国资本的直接影响,所沿革的还是以封建社会为主的自给自足农业为本的发展形态,这就让欠发达地区在工业化发展进程方面几乎没有基础,导致与发达地区差距越来越大。
培育工业主导产业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着力点
系列 与它有 着纵 向与横 向联 系的产业 。发展地 区经
济 , 了 需 要 解 决 基 础 设 施 不 足 和 “ 颈 ” 约 的 问 除 瓶 制 题之外 , 主导 产 业 的选 择 与 培 育应 为重 中之 重 。笔者 认 为 ,借 鉴 发 达 地 区 选 择 主导 产 业 发 展 经 济 的经 验
本 文 选 取 惠 州 、 源 、 远 、 尾 四个 地 级 市 作 河 清 汕 为 分 析 样 板 f 表 1。从 表 1 以看 出 , 源 、 远 、 见 ) 可 河 清 汕 尾 等 市 的经 济 发 展 水 平 和 广 东 全 省 平 均 水 平 仍 然 存 在 较 大 差 距 。如 河 源 市 土 地 面 积 占 全 省 总 面 积 的 88 户 籍 人 E 占全 省 总人 E的43 : 而 人 均 G P %: l l .% 然 D 不 到 全 省 平 均 水 平 一 半 , 仅 为 全 省 平 均 水 平 的 3 .7 ; 济 密 度 仅 为 全 省 平 均 水 平 的 1.5 ; 政 37 % 经 1 % 财 4
园区建 设 、 重产 学研 结合 和 品牌 培育 。 注 主题词 : 欠发 达地 区 ; 业 ; 导产 业 工 主 中图分 类号 : 6 F0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 2—4 2 2 0 ) 8—0 4 17 0 X(0 8 0 0 8—0 3
根 据 20 年 的统 计 数 字 ,广 东 省 G P已 经 连 续 07 D 多 年 在 全 国独 占鳌 头 ,但 就 广 东 省 内 的 经 济 布 局 来 说 , 展 相 当不 平 衡 , 有 近 三 分 之 一 的 地 级 市 仍 然 发 还 属 于 欠 发 达 地 区 。 发 达 地 区有 一个 共 同 的现 象 , 欠 就
中部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如何实现赶超发展
工业经 济总量
牢牢把握工业园区招商这个主体。工业园
区管 委 会 要 不 断 创 新 和 完 善 招 商 引 资 机 制 , 主
机构上 , 建立健全 主导产业 、 骨干企业 、 重大产 品、 重点项 目领导挂点 机制 , 引进专业人才 , 整 合 人力资 源 , 建产业班 子 , 组 形成专 业 队伍 抓 专项 产业 的发展机制 ,建立完善集政策扶持 、 项 目开发 、 品研发 、 产 市场 开拓 为一体 的产 业
批 、 地 、 电 、 资 、 工 、 业 配 套 、 场 拓 用 用 融 招 产 市 展 等 难 题 , 保 意 向项 目早 签 约 、 落 户 , 确 早 签
约项 目早进 资 、 开工 , 早 在建 项 目早 建成 、 早
投 产 , 产 企 业 早 达 标 、 见 效 , 力 提 升 项 投 早 大
的大 项 目 、 项 目, 工 业 园 区 增 添 发 展后 劲 。 好 为
二 、 重 培 育 , 快集 聚 , 断 培 育 注 加 不
壮大 主导 产业
注重 以产业 发 展 规 划 为先 导 。瞄 准 国家 产
业政策 、 国内产能现状和未来市场需求 , 以超前 意识和战略眼光 , 学编制主导产业发展规划 , 科
R go a c n m c ・ e in l o o i 区域 经 E s
21 0 0年 第 1 0期 ( 总第 3 8 ) 5 期
制 、 目推进 机制 和“ 线工作法 ” 挂 点主要 项 一 ,
领 导 亲 自督 促 项 目落 地 、 自协 调 项 目调 度 , 亲
淮安市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子 信 息 产 业 。 富 士 康 、 方 电 子 用 _ 口较 大 。 达 T缺
5 资金短缺 。随着宽松 货 币信贷 政 策 的逐步 退 出 , . 金 融 机 构 控 制 信 贷 规 模 , 业 信 贷 环 境 由 宽 转 严 。 资 金 企 短 缺 成 为 企 业 发 展 的 重 大 瓶 颈 , 碍 了 企 业 产 品 研 发 和 阻 扩大 生产 。
快 、 输 量 比 较 大 、 用 比 较 便 宜 等 优 势 , 安 铁 路 运 输 运 费 淮
能力 亟待提 升。
业 大 市 发 展 成 先 进 制 造 业 基 地 , 委 、 政 府 关 于 _ 业 市 市 T
经 济 发 展 一 系 列 重 大 决 策 的 出 台 , 我 们 深 切 感 受 到 淮 使 安市委市 政 府 工 业 强 市 战 略 构 想在 一 步步 深 入 推 进 。 =年 来 , 安 _ 主 导 产 业 发 展 取 得 了 可 喜 的 成 绩 , 三 淮 一大 但 我们 也应清醒地认 识到 , 目前 仍 然 存 在 着 许 多 制 约 淮 安 三大 主 导 产 业 发 展 的 因素 。 i 人 才 匮 乏 。 特 别 是 企 业 家 、 层 次 研 发 人 才 稀 . 高
亿 元 的 可 行 性 。但 从 可 行 性 变 为 现 实 性 , 需 要 我 们 以 还
缺 , 三大主导产业 做大做 强的一大制 约因素 。 是
2 技 术 创 新 能 力 亟 待 提 升 。 在 研 发 投 入 、 发 能 . 研 力 、 发 人 才 、 果 转 化 、 心 竞 争 力 等 方 面 还 有 很 大 的 研 成 核
_宵 ・ 踅 经济探讨/ 02 1 21 ・
淮 市 大 导 业 展 策 究 安 三 主 产 发 对 研
欠发达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作者简介:汪皓晨,男,陕西咸阳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㊂欠发达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甘肃省为例汪皓晨(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㊀要:帮助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跃迁,推动区域间平衡发展,是符合我国当前大政方针的举措㊂本文以甘肃省为例,基于前人的研究经验,旨在构建较为全面的度量指标,多维度多视角综合研判甘肃省产业部门发展情形,由主导产业的功能定位出发,考察各产业比较优势㊁扩散效能㊁发展潜力与发展基础,甄别出其中值得关注的部门,探讨在当前国情省情下,契合甘肃省发展阶段及资源禀赋㊁能够为甘肃省产业体系提供较强拉动作用的产业部门㊂关键词:欠发达地区;主导产业;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中图分类号:F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3.13.0020㊀引言近年来各级政府持续通过异地对接扶贫㊁落后地区开发战略等手段践行共同富裕目标,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㊂但对任何地区而言,经济发展在根本上仍取决于本地的经济结构,只有地方经济保持良性循环并处于优质演化的轨道上,当地才能真正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㊂因此笔者认为欠发达地区践行弯道超车目标的关键在于找到能够引领其长期发展的主导产业,通过良好的产业结构使当地经济在自创驱动力的内生条件下实现高质量增长㊂1㊀文献综述通过主导产业带动良好产业体系的形成,进而实现本地经济崛起是很常见的路径,我们注意到多地政府都出台过促进先导产业发展的政策规划,打造产业发展的先行区㊁选定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㊂甘肃省也不例外,截至2022年已有产业园区规划数百余,体现了地方政府对产业规划的积极态度㊂关于如何甄别主导产业,学者们也已做了广泛的讨论㊂赫希曼㊁罗斯托㊁筱原三代平先后提出的主导产业选择方法在学界有很高影响力㊂赫希曼(1991)认为后向关联水平是确定产业优先顺序的关键,应鼓励关联度高㊁带动能力强的产业优先发展㊂罗斯托(2000)提出应综合考察产业前向关联㊁后向关联与旁侧效应,认为主导产业需要通过这三种方式扩散至其他产业以实现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与升级㊂筱原三代平(1957)指出应重点关注技术进步引致的生产率上升,并确保产业与社会需求具有相适应的结构㊂比较优势这一概念也时常与先导产业相联系㊂林毅夫(2012)认为,经济体在某一时点上的要素禀赋总是给定的,应据此找出比较优势并遵循比较优势发展产业㊂王立新(2021)提出,能够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是 蛙跳产业 的主要特征㊂与此同时,也有学者指出由于当前许多地方政府在产业选择方面与国家产业规划过度重合,使得主导产业脱离了区域自身基础(罗晓辉,2018)㊂依据要素禀赋确定主导产业是否会导致落后地区在分工体系中被锁定在产业链的低端环节?丁洋(2022)认为,由于比较优势并非一成不变,因此产业发展也将随物质与人力资本的积累而不断更新升级㊂王立新(2021)则提出, 蛙跳产业 应具有发展的战略性㊁技术的先导性,因此最好在利用新技术㊁代表未来科研方向且发展潜力较高的产业中寻找主导产业㊂2㊀主导产业选择 理论方法结合既有研究以及对产业发展一般事实的认识,本文认为甄别地区主导产业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㊂(1)符合国家经济发展战略㊂政府是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制度,其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中企业面对的激励结构具有决定性影响㊂具体到甘肃省来讲,当前涉及的主要国家战略是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向西开放及承接国内产业转移㊂(2)具备产业发展的客观基础㊂笔者注意到许多相关研究忽视了产业发展的客观基础,事实上在决定一种产业是否应当获得多于其他产业的关注时,也须同时考虑是否有客观条件正在制约其成长㊂例如本地是否具有发展这种产业的对口设施及人才?相较于其他地区,本地在争夺该产业落户时是否具备优势?(3)符合地域分工及资源禀赋㊂前文已经提及,盲目追求特定产业发展可能导致发展导向脱离区域原有基础,并使得区域间的竞争同质化㊂因此应当明确甘肃省地缘特点及资源禀赋,把握本地区基础好㊁潜力大的产业,抓住其在新形势下所具备的比较优势㊂(4)能够对地区整体发展产生带动作用㊂后发地区在经济资源方面往往存在缺失,急需以一个增长极带动起全盘发展㊂施行主导产业战略的根本目标也正是通过主导产业积累起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本,推动要素禀赋㊃5㊃结构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㊂因此,具有强关联性的产业才是后发地区最合适的先驱产业㊂(5)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㊂正如前文已经强调过的,后发地区要想在产业发展中实现突破,就必然不能满足于发达地区低端加工厂的定位,而应当找准机遇,在一些新兴产业领域进行探索尝试,争取在下一轮产业革命中赢得先机,为当地经济蛙跳式发展创造突破点㊂3㊀指标体系构建结合理论基础,本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考量:(1)产业比较优势与产业转移趋势㊂产业比较优势衡量当地是否具有发展该产业的禀赋,产业转移趋势衡量当地是否能够通过区域间产业转移来扩大本地该产业规模㊂本文基于梯度转移理论看待各行业在不同地区的发展阶段差异,产业梯度水平越高,表明当地在该产业竞争中的比较优势越强㊂衡量产业梯度水平的基本指标是产业梯度系数(IGC),由比较劳动生产率(CPOR)和区位熵(LQ)构成,反映了区域间要素禀赋㊁技术差距及产业分工对产业转移的影响:IGC=该产业当地产值/该产业全国产值该产业当地从业人员/该产业全国从业人员ˑ该产业当地产值/地区GDP该产业全国产值/全国GDP#(1)㊀㊀据此采用如下指标评价某产业在甘肃省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或承接转移可能:①甘肃省产业梯度系数大于1的行业㊂表示就该行业而言甘肃省在全国范围内属于高梯度地区,具有比较优势;②相对于东部地区甘肃省IGC正在相对上升,表明东部地区该产业出现了向外转移趋势,且甘肃省具备承接该产业的潜力㊂(2)产业关联能力㊂产业结构调整时常会涉及优先顺序的问题,落后地区在资源受限的前提下,应当集中有限资源优先发展一部分产业,以此为基础逐步扩大对其他产业的投资㊂以甘肃省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定位而言要同时发展全部产业并不现实,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扩散效应强的产业,推动先发行业形成增长极㊂本文选取影响力系数㊁感应度系数为基本指标:e i =1nðn j=1q ij1n2ðn i=1ðn j=1q ij#(2)qij表示里昂剔夫逆矩阵e j =1nðn i=1q ij1n2ðn i=1ðn j=1q ij#(3)(3)产业发展基础㊂产业扩张不能以空中楼阁的形式实现,区域主导产业发展与增长势必要建立在现有产业基础之上㊂固定资产投资既直接反映了产业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本要素水平,也间接反映了企业家对该行业的投资信心㊂因此本文将甘肃省各产业固定资产增速纳入考察范围,以衡量各产业基础能力㊂(4)产业高质量发展前景㊂我们需要在选取主导产业时赋予那些具有长远战略价值以及良好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更多关注㊂只有在这些产业部门的发展中取得先机或至少占据一定份额,甘肃省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定位才会有所改善㊂基于这种认识,参考国家统计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来判断产业是否具有高发展潜力㊁重大战略作用以及引领作用㊂具体的,将新兴产业分类与国民经济产业分类进行对照,对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民经济行业赋值为1,将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明确上下游关系的国民经济行业赋值0.5,将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具有明确关联的行业赋值0㊂4㊀数据分析据‘中国工业统计年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数据计算出东部地区及甘肃省2019-2020年产业梯度系数㊂按照前文给定标准对国民经济主要行业进行筛选:表1㊀满足特征①②有色金属矿采选,烟草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金属制品㊁机械和设备修理,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燃气生产和供应存在转移趋势且具备比较优势满足特征②煤炭开采和洗选,非金属矿采选,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农副食品加工,酒饮料和精茶制造,纺织服装和服饰,皮革毛皮羽毛制品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造纸和纸制品,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橡胶和塑料制品,非金属矿物品,金属制品业,铁路㊁船舶㊁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计算机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住宿和餐饮具备转移趋势与承接潜力,但目前甘肃省还未在该产业方面比较优势尚不明显㊀㊀据2017年投入产出表,计算出甘肃省42部门感应度系数及影响力系数㊂据此对各部门进行分类:表2㊀感应度与影响力均>0.8金属矿采选,造纸印刷和文教体育用品制造,化学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金属制品业,煤炭采选,食品及烟草业,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通用设备制造,机械和设备修理服务,建筑业,通信设备㊁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㊁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辐射带动能力较强㊀㊀可以看出,现阶段矿物开采㊁石油化工及设备制造业仍居于甘肃经济核心位置,对全省经济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易于对其他产业形成联动㊂此外,食品及烟草业㊁批发及零售㊁仓储及邮政等轻工业或第三产业也显示出较高的产业关联度㊂㊃6㊃按照最终选定的六个二级指标:甘肃省产业梯度系数㊁甘肃省相较于东部地区产业梯度系数增长率㊁感应度系数㊁影响力系数㊁固定资产增速㊁产业是否为战略新兴产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权重度量㊂根据2019年数据在SPSS软件中进行因子分析,测算得到各指标权重见表3㊂表3㊀指标权重IGC相对增幅12.60%甘肃IGC11.07%感应度系数18.56%影响力系数17.73%固定资产增速19.45%是否为新兴产业20.60%㊀㊀按照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及对应权重,计算出甘肃省2019㊁2020年间各产业综合得分及位次(仅列出得分前20位):表4㊀行业得分皮革㊁毛皮㊁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17.28燃气生产和供应14.91煤炭采选14.37有色金属矿采选11.88纺织服装㊁服饰业9.80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7.25通用设备制造7.21造纸和纸制品 6.64计算机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 6.6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 6.15化学纤维制造 5.81金属制品㊁机械和设备修理 5.18农副食品加工 4.46仪器仪表制造 4.39橡胶和塑料制品 4.34专用设备制造 4.01酒㊁饮料和精茶制造 3.82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 3.6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 3.26铁路㊁船舶㊁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 2.79㊀㊀评价结果表明,适合甘肃省未来一段时期重点关注的产业主要有以下几类:(1)以矿采及石化工业为代表的一部分甘肃传统优势产业㊂主要包括煤炭采选㊁有色金属矿采选㊁燃气生产与供应㊁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㊁化学纤维制造㊁橡胶和塑料制品㊂(2)部分发展潜力较强㊁具有高新技术转型趋势的制造业㊂主要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计算机㊁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金属制品㊁机械和设备修理,仪器仪表制造,铁路㊁船舶㊁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㊂(3)部分东部地区正在转出,且扩散效应较强的轻工业㊂主要包括皮革㊁毛皮㊁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纺织服装㊁服饰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造纸和纸制品,农副食品加工,酒㊁饮料和精茶制造,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㊂5㊀结论与建议截至2022年,甘肃省的经济产值增加㊁经济结构高级化等目标均尚未实现,相较于全国甚至是西部其他省份仍属欠发达地区㊂就甘肃省自然禀赋与所面临的经济背景而言,不能说不具备潜在突破点,但显然这种潜在动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㊂选择主导产业对任何地区而言都是最需要审慎考虑的经济政策之一,本文探讨甘肃省主导产业发展前景,就是要明确甘肃省在未来一段时期究竟具有哪些显性或隐性优势,并顺应这些优势制定未来的发展方针㊂本着这样的主旨,笔者总结全文要点并提出以下建议:(1)继续支持一部分具备长效增长动能的支柱产业扩张㊂矿物开采与石化工业是甘肃省现阶段的主导产业,本文的研究表明,至少一部分矿采业及石化工业在产业发展基础㊁扩张潜力与扩散效应方面表现较好,能够在自身增产的同时为其他产业陆续铺垫积累一定资本㊂因此应继续引进并作为全省主导产业的一部分予以支持,鼓励其产业链扩张㊂(2)接收一部分带动能力强㊁且东部地区正在转出的产业落户甘肃㊂目前全国都面临着产业结构优化变革的浪潮,一些产业(特别是一部分轻工业)在东部地区逐渐为更高级的产业所替代,急需找到新的生产集聚地,这其中又有一部分适合于甘肃省现阶段的资源禀赋,能够为甘肃省产业链延伸㊁产业部门多样化提供帮助㊂(3)结合自身能力,发展一批高级产业㊁新兴产业㊂落后板块的发展既要利用后发优势,承接他地转移产业,也要酌情选择一些附加值较高㊁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新兴产业作为可期待的突破口㊂本文的研究发现,各类高端设备制造业在甘肃省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与新兴技术联系较紧密,是适合甘肃省重点关注的产业,若能在下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中占得先机,或能助力甘肃省经济发展实现蛙跳式跃进㊂参考文献[1]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 反思经济发展与政策的理论框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王立新,唐红祥,曹梅英,等.新发展格局下广西基于蛙跳理论的产业选择与对策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21,(08):64-72.[3]罗晓辉,胡珑瑛,万丛颖,等.结构趋同与 优势企业扶持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 来自于地方政府同质化竞争的解释[J].管理世界,2018,34(12):181-183.㊃7㊃。
对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对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和建议作者:田青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3年第11期县域经济是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载体,是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推进器。
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如何壮大县域经济是我国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最近,我们赴江苏淮安对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淮安属江苏省欠发达地区,为了加快发展,淮安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提升整体实力的重要途径和统筹协调发展的关键环节,以主攻重大项目、打造特色产业、发展民营经济和拓展发展空间等为抓手,加强引导,加大扶持,全力推进有条件的区县冲刺全国“百强县”。
这些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调研中也发现,与所有欠发达地区一样,淮安县域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亟待解决五大问题(一)整体发展思路和路径有待厘清,发展模式有待转型国内县域经济发达的浙江、苏南和珠三角地区形成了三种发展模式。
浙江模式是通过市场化来促进工业化;苏南模式走的是一条先工业化,再市场化的发展路径;珠三角则是主要依靠承接国外和香港产业转移的外向型发展模式。
三种模式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但从本质上看,前两种模式走的是自主发展之路,有扎实的产业基础和核心竞争力,后一种模式则是依附性发展,容易遭受外部经济冲击,需要加快转型。
淮安等欠发达地区目前以承接东部或周边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为主要发展思路,走的是珠三角早期的依附性发展路径,虽然县域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很多县主要承接的是发达地区转移过来的化工、机械等用地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甚至是一些产能过剩产业,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而且所承接产业的规模和体量很有限,无法形成自身清晰的发展定位和产业导向,工业化缺乏推手,需要加快转型。
(二)支撑性平台建设滞后,重园区建设轻专业市场体系建设平台载体建设是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各地都比较注重平台建设。
但淮安等一些欠发达地区各区县在各种平台载体中并未明确哪些是要着力打造的支撑性平台,哪些属保障性平台。
探寻欠发达地区科学发展之路
必须 针对 本地 区工业 经济 业已形 成的 学定位 , 高定位 。 抬
一
国 手工玻 璃工 艺品 ”之都 ,具 有一定 宁 县积极 推行 产业 链招 商 ,大 力引进 有 影响 ,成为 阜宁 县两个 最具 特色 的 产 业集 群的效 应进 一步 放大 。粘胶 纤 维 、风机 设 备 、多 晶硅 等项 目是近两 年 落户 阜宁 的新项 目,针对 国际国 内
县 的除 尘滤料 和玻 璃工 艺品两 个产 业 批 具有 比较优 势 、基础 较好 的产业 进 科学 谋划 ,选 优路径 ,择 准标 尺 ,才 兴 起于上 世纪 六十 年代 ,经过 几十 年 行 改造 提升 ,促其 尽快 实现裂 变式 发 能真 正实 现科学 发展 、和 谐发 展 、可 的 发展 ,已经 具 备了比较 厚实 的产 业 展 。阜宁县 纺织服 装 、机 电装 备 、食
精心办实事 温 暖群众心
东 坎 镇 通 过 对 内充 分 挖 潜 ,向
上积 极争 取 ,千 方百计 筹集 资金 ,努
施 再就 业援 助3 5 人 ;镇 级财政 还拿 老 上访 户张某 ,因 为屋基 与前夫 发生 37 出 10 万元 ,为3 0 4 8 名社 区退休 干部缴 财产 纠纷 ,多次 到镇政 府吵 闹 。2 0 08
发展 格局和 可 以挖掘 的潜在 优势 ,科 的研 发 、延伸 能 力 ,在全 国行 业 中很 关 联企 业 ,不 断拉 长做粗 产业 链条 , 要 定好 产业的 位 。要立足 传统 产业 。阜 宁县 因势 利导 ,大 力培植 ,
做优 特色 产业 。欠发 达地 区一般 都有 不断拓 展优势产业发展的新空间。
丽侧 占地 10 亩的劳动 力7 4人 ;植树 全统 计 ,几年来 ,仅 镇村 干部 向群众 . 2 转 14 5 万株 ,建成 高 标准 农 田林 网 捐款 、捐物 总价 值就达 7 多万元 。特 不但 千亩 土地 流转 工作 迅速 完成 ,而 造林 1 5 0
培育城市主导产业 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经营城市的调查与思考
要提高城镇化 水平 ,经 营城市 是一 条行 之有效 的 20 04年全 年 南充 市 土地 供应 16 ,总面积 6 01 4 5宗 8。 8 途径 。实施经 营城 市战略措 施 , 城镇 化 , 现跨越 公 顷 , 加快 实 政府 获得 土地 总收 益 l.3 元 , 2 亿 8 中心城 区 出让
收 稿 日期 :0 9 0 - 6 20 — 5 0
作者简介 : 牟进洲( 9 0 )四川苍溪人 , 17 一 , 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 , 士生导师 , 硕 主要 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宏 观经 济学教学和研究 。
13 O
供应 , 以总量仍居高不下。市本级供应土地 面积为 所 在经营土地 中 , 山市政府作为经营主体 , 眉 一方 8 . 公 顷 , 2 0 年同期上升 2 . 64 4 比 02 2 %。二是加剧用 7 面严格坚持对经营性用地实行招拍挂政策 , 另一方面 地需求和土地供应不足的矛盾 。 由于四川地级城市大 确立 了使 本市 跨越 升 位 的 目标 , 调整 经 营土 地 收益 考 多 处在 丘 陵 地带 , 地 总量 非常 有 限 。随着 这些 城 市 土 核指标 , 将其纳入市政府 目标考核体系。0 4 20 年眉山市 经 营城 市 的 深化 , 府通 过经 营 土地 带 来 的增 值 资 金 政 政府将经营城市土地的重心从整顿规范土地秩序转移 增 多 , 必然 将 资 金 投 入 城 市 建设 中 , 大 城 市 基 础 设 扩 到经营增收上 ,进一步推进眉山市土地资源向土地资 施建设 , 使城市项 目建设用地需求激增 。例如南充市 本的转变,使经营城市土地由粗放型逐渐转 向集约型 从 20 年初 开始 , 02 围绕“ 一年一变 样 , 三年 大变样 , 经营模式 :04 20 年眉山市全市供应土地面积 22 3 1 20 4 . 9 0 5年 构 建 大 城 市 框 架 ” “ 争 城 市 面 积 达 到 4 、力 公顷 , 土地权使 用 出让 总 收益 6 . 9亿元 , 府 获土 地 收 10 m, 人 口达 到 10万 ” 目标 , 政 0k 2 常住 0 的 仅从 2 0 02年到 益 4 亿元 , . 5 在土地供应面积同比下降 1%的情况下 , 2 0 实 际投 资额 达 8 9 04年 0亿元 , 动 了 8 个 城 市 重点 启 8 出让 总收益增长 3 8%, 政府 收益增长 7%。 6 基础设施工程项 目, 按照该市“ 以江为轴 , 北拓南延 , 跨 通 过对 南充 、 安 、 山 、 中 4个 样 本城 市 经 营 江东 进 , 江 发展 ” 广 眉 巴 拥 的城 建方 向 , 市规 模 扩 大 用地 和 城 城市的成果调查分析可 以得知 : 坚持以土地经营为中 建设用 地需 求将进 一步激增 , 增大 土地供应 难 度 。 心经 营城市 , 一方面促使 土地资本增值 , 大大提高 了 2 . 城市扩张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农 民权益 , 引发 土地 收入 ,为 当地 政府 增 加 了财 政收 入 和城 建 资金 , 社 会 不稳 定 扩大了城市面积和规模 , 提高 了城市化率 ; 另一方面 , 土地征用制度保障了城市经济建设 的高速发展 , 大 大加 快 了城 市化 进 程 , 进 G P迅 速 增 长 , 明经 加 快 了其 工业 化 、 市 化进 程 , 快 了城 市 基 础设 施 促 D 表 城 加 部 营城市作为地级城市一个新的强有力 的经济增长点 , 建 设 。但 由于征 地伴 随着 农 民权 益 侵 害 , 分 被 征地 是这些城市实现 自我发展、 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 农 民的生活水平下降甚至生存受到威胁 , 又进一步加 ( ) - 经营城市存在的问题 大 了解 决 “ 三农 ” 问题 的难 度 , 响这 些 地 区 的稳 定 , 影 通 过对南 充 、 安 、 山 、 中 4个 样 本城 市 经 营 使社会安定状况呈现一种“ 广 眉 巴 脆性结构”社会稳定 隐患 , 城 市状 况 的分析 可 以看 出 : 四川 省 地级 城 市城 市 化率 严 重 。经 营城 市 中对农 民权 益 的侵 害 , 主要表 现在 : 还 比较低 , 如广 安 2 .9 巴 中 1%, 充 2 .%, 例 1 %, 9 7 南 1 4 () 1侵害农 民的土地财产权 。按现行《 土地管理 不仅远远低 于全 国平均城镇化 率(7 %)也低 于四 法》 3. , 7 规定 , 民集体所有土地使用权不得 出��
强化工业主流意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途径选择
的 网络 之 中 。 加入世 贸组 织 的新形 势下 , 在 工业 企业 必 学 习型 企业 。实 践证 明 , 发展 , 进步 , 富强 , 必 要 要 要 就
求 相 比还有很 大差距 。 “ 在 人世 ” 形势 下 , 快工业 发 农 业 而言 ,农村 基础 设施 投入 需要 发展 的工 业予 以反 新 加
展的任 务更 为艰 巨 , 临的形 势更 为 复杂 , 实现经 济 哺 , 弱质 的农 业 由大 变 强 ; 面 要 使 农业 的产 业化 、 业 化需 工 的全面 振兴 , 加快经 济社 会跨 越式 发展 的历 史 进程 , 首 要工业 企业 挑起 龙头 , 现农 产 品加工 增值 ; 实 农村 人 口 需要 工业 为之创 造 良好 的就 业环境 , 而实 进 先 应 当解 决 的仍然是 强化 工业 意识 与更 新 发展 观念 的 的非农 化 , 问题 。只有站 在新 的历史 高度 , 进新 一轮 思想 解放 , 现 减少 农 民富裕农 民。 于第三 产业 也是 如此 , 欠发 推 对 像 冲破不 合时宜 的观 念 , 习惯 和体制 的束 缚 , 主观 主义 达 的内陆地 区 ,没有 工 业 的繁荣就 不会 有 第三产 业 的 从 和形而 上学 的桎梏 中解放 出来 ,使 工业 成 为社 会 主流 繁荣 。 由此 可见 , 业化 是我 们走 向发 达 的必 由之路 , 工 意识 , 树立 新 的工业 发展 观 , 以创新 精神 研究 解决 现 实 是 实 现经济 跨越 式发 展 的主要支 撑 。 因此 , 必须树 立第
须 大力 强化 对外 开放 意识 ,增 强扩 大开 放 的紧迫 感 和 须 加强 与世 界各 国和 国 内各地 的经 济 、 技 、 化 的交 科 文 危 机感 , 一 步放开 眼界 , 宽 思路 , 扩大开 放 、 求 流 与合 作 , 进 放 把 寻 吸收和 借鉴 一切 先进 的东 西 , 一切 对 我有用 外 力作 为最佳选 择 来认 真谋 划和 动作 , 向全 球 市场 , 的东 西 。通过 学 习和借 鉴先进 的成果 , 进思 想解 放 , 面 促
我国欠发达地区开放发展战略研究
管理体 制和机制方面存在着较重的计划经济 色彩。 一是指挥工作靠红头文件和会议。 政府总战略 制定之后 , 各个单位 、 各个层面在经济发展 的主战场 没有形成各尽其责 、 优势互补 、 同发展格局 。二是 共 权力过于集中。政府统揽一切 , 没有发挥各 方面的积极作用 , 缺乏监督和制约 , 导致政 府权力部门化 , 门权力个人化 , 部 个人权力
私有 化 。 ( ) 展 的方 式上 三 在发
第二步 : 欠发达地区逐渐认识到发展开放型经 济的重要性 , 开始积极主动地 、 千方百计地吸引区域 外面的经济要素来谋求本地的发展 ;主动 了解外来 投资者们 的种种需求 ,积累与外地企业打交道的经 验并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逐步提升软环境 。 第三步 : 欠发达地 区积极 主动地走进 区域经济 大体系 ,塑造特色和优势 ,进而推进区域经济一体 化。 随着前期对 口支援和吸引国内外资金 , 欠发达地 区获得初步的发展 , 经济结构开始出现调整和变化; 更重要的是 , 欠发达地区学会 了在更大更宽的视野 空间中比较分析,发现和选择优势 ,培育和形成特 色,在提升促进 区域竞争力的过程中获得 自身的. } 夹
一
各个 团体 的利益 , 充分利用利益分配的杠杆 , 调动方 方面面的积极性, 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二、 欠发达地区开放的进程模式与推进策略 欠发达地区自身有诸多的特点和困难。 我们可以 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欠发达地区开放的路线模式。
( ) 一 开放 的时 间进 程模 式
、
制约 欠发 达地 区经 济发展 的主 要 因素
速 发展 。 第四步 : 经过前面三个阶段的发展与积累, 欠发
没有充分利用利益分配杠杆促进经济 发展。市场经济有其 自身的运行规律 , 促进 市场经济发展 ,不能单纯依靠行政命令 , 更 不能依靠硬性下达发展指标来实现 , 必须重 视利益分配对市场的调节作用。 这就要求我
大力发展有机畜牧业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成功之路
食品 ,为标准化经营奠定基础。二是培育壮大牧民专
业 合作社 。通 过精 心指导 培育 、实施订 单牧 业 、股 份 合作等 方式 ,引导 草场 、牲畜 、资金 等生产 要素 向养
农产 品加工业 9 / \ —
畜产 品加 工模式 ,提升有 机畜 牧业 产业化 经营水 平和 示范 带动 能力 ,促 进产 品升级 换代 ,推进 示范 区发展
主导 产业 形成核 心产业群 ,以龙头 企业 引领和带 动作
殖 大 户和 养殖 能手集 中,在企业 合作社 、牧 户之 间建 立 稳定 的产销 合作和 服务 契约关 系 。将草原 生态奖 补
机制 、游 牧 民定居 工程和 有机畜 牧业 建设有 机结 合起 来 ,形成 “ 三位 一体 ”发 展格局 ,提升 服务水 平 ,发
用 ,推动 资源优 势转变 为经济 优势 。三是 强化组 织领
导。尽快组建成立河南县有机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管
理委 员会 ,切实加 强对 园区建设 的组 织领导 。
和种 植 、防灾减 灾 、健康 养殖 、牦 牛藏羊 良种 繁育 、
服 务 ,支 持 农牧 民专 业 合 作社 兴 办 农 畜 产 品加 工 企
业 ,做 大做 强有机畜 牧业 。
生态 引 领 ,夯 实有 机 畜 牧 业发 展 基 础。 一 是 认 真 贯彻落 实草 原生态 保护 奖补政 策 ,促 进禁牧 、草 畜 平衡 、人工种 草 、减 畜等 各项 目 任 务的实现 ,引导 标 土地 、草原承 包 经营 权有 序流转 ,发 展多种 形式 的适
度规模 经营 ,促进 畜牧业 生产经 营模式 创新 。二是 大
高原 家畜 寄生 虫病综 合防控 、药物 高效低 残 留、牲 畜 粪便 无害化 处理 等技术研 究 ,为有 机畜牧 业发 展提供
我国不同地区的失业差异分析
我国不同地区的失业差异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地区的失业情况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教育背景等方面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失业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失业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失业率低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成熟,产业结构完善,企业数量多,就业机会相对较多。
广东、江苏、浙江等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失业率相对较低。
而西部地区的经济相对滞后,就业机会较少,失业率相对较高。
产业结构是导致地区失业差异的重要原因。
一些传统产业在发达地区的衰退,导致了就业机会的减少。
与此一些新兴产业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缺乏发展。
“重工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在改革开放后趋向于向“轻工业”和“服务业”转变,这导致了盐城、宿迁等一些传统重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的转型困难,造成了失业问题。
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差异导致了失业差异。
教育背景也是影响不同地区失业差异的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就业能力也更强。
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就业竞争的压力加大。
与此一些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较为集中,优质的教育资源使得人才更加容易找到工作。
教育背景的差异也导致不同地区的失业差异。
政府在不同地区的就业政策也对失业差异产生了影响。
政府采取的就业扶持政策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并帮助解决失业问题。
但是由于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差异,政府对不同地区的政策倾斜程度也有所不同。
一些地区在就业政策的支持下,失业率得到了有效控制,而另一些地区由于政策支持不到位,导致失业问题相对严重。
我国不同地区的失业差异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教育背景和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降低失业差异,我们需要加强教育投入,提升人才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平衡,同时加强地区间的协调,制定更加公平合理的就业政策,以减少失业问题带来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 收入(L ) 4元
居 民存 款余额 ( 亿元 ) 经济 密度( 万元, 平方公里 ) 人 口密度 ( 平方 公里 ) 人/
・
27. 19 6 4
2 6 71 27 . 9 15 48 58 1
4. 4 5
67 4 0. 2 8 79 3 .3 37 3
1. 24 5
11 4 7. 2 170 6 .1 16 7
92 . 7
1 72 2 .8 4 96 6 .5 53 3
1.1 9 6
3 72 2 .5 2 56 2. 7 19 7
3 ・ 2
维普资讯
题 之外 , 主导 产业 的选择 与培育应 为 重 中之 重 。 我个
元 , 源市 为 9 .2 元 , 河 1 亿 5 汕尾 市 为 1 3 4 0 . 亿元 , 源 4 河 市、 汕尾 市 G P D 仅为 惠 州市 的 1.%和 1 %。 5 6 8 这种 差
是工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而在工业经济落后的诸 多原 因 中缺 乏 主导 产业又是一 个重要 的因素 。本文 重点以河源市为例 ,分析欠发达地区在工业主导产 业方 面存在 的问题 和应该努 力 的方 向 。
维普资讯
20 0 8年 4月
中 共 石 家 庄 市 委 党 校 学 报
J tN Og" P T UNI R TYO S J A HUA CI C OU L AL l HE AR Y VE SI F HIL Z NG TY OMMr 九 E CP OF C
系列 与它有 着纵 向与横 向联系 的产业 。发展地 区经 济 , 了需要 解 决基 础设施 不 足 和 “ 颈 ” 约 的问 除 瓶 制
广 东省 及 四市2 0 年部分 经济指 标 06 指标 土地 面积 ( 方公里 ) 平
常住人 口( 万人 ) G P 亿元 ) D(
广东 省 19 5 77 7
根据2 0 年 的统计 数字 ,广东 省G P 06 D 已经 连续 多年在全 国独 占鳌 头 ,但 就广东 省 内的经济局 面来 说 , 展相 当不平衡 , 发 还有 近三分之 一 的地级市 仍然 属 于欠发达 地 区。 发达地 区有一个 共 同的现象 , 欠 就
均G P D 和人 均财政 收入 比西藏 还低 ,是名 副其 实 的
必 须根 据 自身的 实际 来培 育和 发展 工 业 主 导产 业 。 育工 业 主 导 产 业 , 须科 学规 划 、 强基 础 设 施 和 园区建 设 、 培 必 加 注重
产 学研 结 合 和品 牌 培 育。
[ 关键词 】 工业主导产业; 欠发达地 区; 发展 [ 中图分类号】1 2 7 1 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 — 19 20 )4 0 3 - 3 09 0 6 (0 8 0— 0 20
距的形成主要在于工业差距 ,是工业产值对G P D的 贡献 造成 的这种 巨大差距 。如果 我们再 将视野 放大
到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州 、 深圳 、 东莞 、 山等省 内发 达地 区相 比 , 种 佛 这
差距 更加 明显 。
发达 地 区的经济发展 经验证 明 ,任何 一个 地 区 的经 济发 展一开始 往往 主要靠某 一个或 几个 优势产 业部 门起 家 ,以后 逐步 围绕这些 主导产业 发展起 一
一
、
工业 化发 展 不足是 欠 发达 地 区 的通病
本文选 取 惠州 、 源 、 河 清远 、 尾 四个 地级 市作 汕
为分 析样板 。 下表 数据我们 可 以看 出 , 源 、 远 、 从 河 清 汕尾 等市 的经 济发展 水平 和广东全省 平 均水 平 仍然 存在 较大差距 。如河 源市 土地 面积 占全省 总面 积 的 88 .%,户籍 人 口 占全省 总 人 口的43 ,然 而 人 均 . % G Pq D  ̄ 到全省平 均水 平一半 ,仅 为全 省平均 水平 的 3 .7 3 %;经 济密 度仅 为全 省平 均水 平 的 1.5 ; 7 4 % 财 1 政 收入 仅 占全 省 的05 %。 . 7 河源 、 尾 、 汕 清远 等 市 人
90 34 2 2 44 60 . 7
惠州 118 l5
3 59 7 .9 9 49 3 .6
河 源 186 5 2
2 85 7. 2 2 43 6 -1
汕尾 5 7 21
20 4 8. 7 2 75 4 .5
清远 113 9 5
31 5 6. 5 4 22 3. 3
欠 发达地 区。
18 年 惠州 市 和河 源 市 的经 济 发展 水平 差 距 98
不是十分明显 。 当时惠州市G P 2 4 D 为3. 亿元 , 3 河源 市为1. 1 元, 6 0L 汕尾市为1. 亿元, 7' 81 7 河源市 、 汕尾市 G P D 分别 为 惠州 市 的5%和5 %。由于 采取 不 同 的 2 8 发 展 战 略 ,5 后 的2 0 年 惠州 市 G P 564 亿 1年 03 D 为 8. 6
Ap .0 r2 08
第 l 第4 O卷 期
V0 _ . l 0 No 1 4
培育工业主导产业是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突破口
陈跃 华
( 共 河 源 市委 党 校 , 东 河 源 5 7 0 ) 中 广 10 1
[ 要] 摘 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 区产生差异的根本原 因在 于工业化发展不足 。 在工业化的发展 道路上 , 欠发达地 区
第三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但其发展增速仍然 明显滞后 于G P D 增速 ,同时存在传统服务业所 占比
重偏 高 , 新兴 服务业 发展 总体水平 偏低等 问题 。 些 有
人认为,借鉴发达地区选择主导产业发展经济的经 验 做法 , 欠发达 地 区正确 、 理选择 和培 育 主导产业 合 是 欠发 达地 区实现后 发优势 的突破 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