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 平面解析几何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2)设直线 l:y-1=k(x-2)(k<0), 得 A(2-1k,0),B(0,1-2k). 由|PA|·|PB|= 4+4k21+k12 = 8+4k2+k12≥4. 当且仅当 k2=k12,即 k=±1 时,|PA|·|PB|取最小值. 又 k<0,∴k=-1,这时直线 l 的方程是 x+y-3=0.
解得 k=-34,∴y+1=-34(x-1), 即 3x+4y+1=0. 综上可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 x=1 或 3x+4y+1=0.
目录
考点 3 直线方程的综合应用 例3 如图,过点 P(2,1)作直线 l,分别交 x、y 轴正半轴于 A、
B 两点. (1)当△AOB 的面积最小时,求直线 l 的方程; (2)当|PA|·|PB|取最小值时,求直线 l 的方程.
目录
【规律总结】 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方程的步骤: (1)设所求直线方程的某种形式; (2)由条件建立所求参数的方程(组); (3)解这个方程(组)求参数; (4)把所求的参数值代入所设直线方程.
目录
跟踪训练 2.求适合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
(1)过点 A(-1,-3),斜率是直线 y=3x 的斜率的-14;
基础梳理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 (1)两点的距离公式 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 A(x1,y1),B(x2,y2),则 d(A, B)=____x_1-__x_2_2_+__y_1_-_y_2_2__. (2)中点公式 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 A(x1,y1),B(x2,y2),点 M(x, y)是线段 AB 的中点,则 x=x1+2 x2,y=y1+2 y2.
1.基本公式、直线的斜率、 方程以及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是高考的重点. 2.常和圆锥曲线综合命题, 重点考查函数与方程、数形 结合思想. 3.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 式出现,属于中低档题目.
4.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目录
本节目录
教
考
名
知
材
点
师
能
回
探
讲
演
顾
究
坛
练
夯
讲
精
轻
实
练
彩
松
双
互
呈
闯
基
动
现
关
教材回顾夯实双基
(2)过点 A(1,-1)与已知直线 l1:2x+y-6=0 相交于 B 点 且|AB|=5. 解:(1)设所求直线的斜率为 k,依题意得, k=-14×3=-34. 又直线经过点 A(-1,-3), 因此所求直线方程为 y+3=-34(x+1), 即 3x+4y+15=0.
目录
(2) 过 点 A(1 , - 1) 与 y 轴 平 行 的 直 线 为 x = 1. 解 方 程 组
的斜率是( )
A. 3
B.- 3
C.
3 3
D.-
3 3
答案:D
4.过点 A(2,3),倾斜角为π3的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为 ________.
答案:y-3= 3(x-2)
目录
5.若直线l过点P(-4,-1),且横截距是纵截距的2倍, 则直线l的方程是________. 答案:x-4y=0或x+2y+6=0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第1课时 直线及其方程
2016高考导航
考纲展示
备考指南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
具体图形,掌握确定直线位置 的几何要素.
2.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 素,掌握直线方程的三种形式( 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 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3.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 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 的计算公式.
截 距
_____xa_+__yb_=__1_____
不包括垂直于 的非零截距,b 是
x 轴和 y 轴及过
直线在 y 轴上的
式
原点的直线
非零截距
目录
名 方程的形式
称
已知条件
局限性
一 Ax+By+C=
无限制,可表
___________________
般 __0_(_A__2+___B_2_≠__0_)_____ A,B,C 为系数 示任何位置的
目录
(2)法一:设直线 l 在 x,y 轴上的截距均为 a, 若 a=0,即 l 过点(0,0)和(3,2), ∴l 的方程为 y=23x,即 2x-3y=0. 若 a≠0,则设 l 的方程为xa+ya=1, ∵l 过点(3,2),∴3a+2a=1, ∴a=5,∴l 的方程为 x+y-5=0, 综上可知,直线 l 的方程为 2x-3y=0 或 x+y-5=0.
③若直线的倾斜角θ不是90°,则斜率k=tanθ.
目录
3.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名称 方程的形式
已知条件
局限性
点斜式
y_-__y_1_=__k_(_x_-__x_1)
(x1,y1)为直线 上一定点,k 为斜率
不包括垂直于x轴 的直线
斜截式
___y_=__k_x_+__b___
k为斜率,b是 直线在y轴上 的截距
目录
由 A(x1,y1),B(x2,y2)确定的直线不垂直于 x 轴,则
y2-y1
y1-y2
k=____x_2_-__x_1____=____x_1_-__x_2____ (x1≠x2).
(3)直线的倾斜角 ①定义:x轴__正__向____与直线__向__上___的方向所成的角叫做
这条直线的倾斜角,规定与x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的倾斜 角为__零__度__角__._______ ②倾斜角的范围:___[_0_°__,__1_8_0_°__)_._____
k0
k>0
不存在
k<0
提醒:对于直线的倾斜角α,斜率k=tanα(α≠90°),若已 知其一的范围可求另一个的范围.
目录
3.直线方程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斜截式和截距式.重点应理解和掌握直 线方程的点斜式,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直线方程的其他几种形式,掌 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 4.求直线方程的常用方法 (1)直接法:根据已知条件,选择恰当形式的直线方程,直接求出 方程中的系数,写出直线方程. (2)待定系数法:先根据已知条件设出直线方程.再根据已知条件 构造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组)求系数,最后代入求出直线方程.
解:设所求的直线方程为xa+by=1(a>0,b>0),
由已知得2a+1b=1,
∴|OA|+|OB|=a+b=(a+b)(2a+1b)
=3+2ab+ab≥3+2 2.
当且仅当2b=a时取等号, ab
此时可得 a=2+ 2,b= 2+1,
∴所求直线
l
的方程为 x 2+
+ 2
2y+1=1,
即 x+ 2y-2- 2=0.
目录
【解】 (1)法一: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y-1=k(x-2)(k<0), 则 A(2-1k,0),B(0,1-2k), ∴S△AOB=12(2-1k)(1-2k)=2+12(-4k-1k)
≥2+12×2
-4k-1k=4,
当且仅当-4k=-1k,即 k=±12时取等号.
∵k<0,∴k=-12,
目录
法二:由题意,所求直线的斜率存在且 k≠0, 设直线方程为 y-2=k(x-3), 令 y=0,得 x=3-2k,令 x=0,得 y=2-3k, 由已知 3-2k=2-3k,解得 k=-1 或 k=23, ∴直线 l 的方程为: y-2=-(x-3)或 y-2=23(x-3), 即直线 l 的方程为 x+y-5=0 或 2x-3y=0.
跟踪训练
1.(2013·贵阳质检)直线 l 经过点 A(1,2),在 x 轴上的截距的取
值范围是(-3,3),则其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A.-1<k<15B.k>1 或 k<2C.k>15或 k<1
D.k>12或 k<-1
解析:选 D.设直线的斜率为 k,则直线方程为 y-2=k(x-1),
直线在 x 轴上的截距为 1-2k,令-3<1-2k<3,解不等式可
目录
课前热身
1.已知 m≠0,则过点(1,-1)的直线 ax+3my+2a=0 的
斜率为( )
A.13
B.-13
C.3
D.-3
答案:B
目录
2.已知点A(1,2)、B(3,1),则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
方程是( )
A.4x+2y=5
B.4x-2y=5
C.x+2y=5
D.x-2y=5
答案:B
目录
3.已知两点 A(-3, 3),B( 3,-1),则直线 AB
目录
2.直线方程的概念及直线的斜率 (1)直线方程的概念 如果以一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某条直线上,且这条直 线上点的__坐__标____都是这个方程的解,那么这个方程叫做这 条__直__线__的__方__程_____,这条直线叫做__这__个__方__程__的__直__线__.___ (2)直线的斜率 ①把直线y=kx+b中的__系__数__k____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__垂__直___于x轴的直线不存在斜率. ②斜率的坐标计算公式
x=1
2x+y-6=0
,求得 B 点坐标为(1,4),此时|AB|=5,
即 x=1 为所求.
设过 A(1,-1)且与 y 轴不平行的直线为 y+1=k(x-1),解方程组
2x+y-6=0
,
y+1=kx-1
x=kk+ +72
得两直线交点为
y=4kk+-22
.(k≠-2,否则与已知直线平行).
目录
则 B 点坐标为kk++27,4kk+-22. 由已知kk+ +72-12+4kk+-22+12=52,
目录
考点探究讲练互动
考点突破
考点 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例1 直线 2xcosα-y-3=0(α∈[π6,π3])的倾斜角的变化范围 是( )
A.[π6,π3]
B.[π4,π3]
C.[π4,π2]
D.[π4,23π]
目录
【解析】 直线 2xcosα-y-3=0 的斜率为 k=2cosα,由于 α∈[π6,π3],所以12≤cosα≤ 23,因此 k=2cosα∈[1, 3]. 设直线的倾斜角为 θ,则有 tanθ∈[1, 3],由于 θ∈[0,π), 所以 θ∈[π4,π3],即倾斜角的变化范围是[π4,π3]. 【答案】 B
不包括垂直于x轴 的直线
目录
名 方程的形式
称
已知条件
局限性
两 点
__y_y2_--__yy_11_=__xx_2--__xx_11_____ __(_x_1_≠__x_2_且__y_1_≠__y_2)___
(x1,y1),(x2,y2) 是直线上两定点
不包括垂直于 x 轴和 y 轴的直
式
线
a 是直线在 x 轴上
目录
【名师点评】 在研究最值问题时,可以从几何图形入 手,找到最值时的情形,也可以从代数角度考虑,构建 目标函数,进而转化为研究函数的最值问题,这种方法 常常随变量的选择不同而运算的繁简程度不同,解题时 要注意选择.
目录
跟踪训练
3.例 3 条件不变,求|OA|+|OB|最小时,直线 l 的方程.
目录
【名师点评】 直线倾斜角的范围是[0,π),而这个区间不 是正切函数的单调区间,因此根据斜率求倾斜角的范围时,
要分0,π2 与π2,π 两种情况讨论.由正切函数图象可以 看出当 α∈0,π2时,斜率 k∈[0,+∞);当 α=π2时,斜 率不存在;当 α∈π2,π时,斜率 k∈(-∞,0).
目录
式
直线
目录
思考探究 过两点P1(x1,y1),P2(x2,y2)的直线是否一定可用两点式 方程表示? 提示:不一定.(1)若x1=x2且y1≠y2,直线垂直于x轴,方 程为x=x1. (2)若x1≠x2且y1=y2,直线垂直于y轴,方程为y=y1. (3)若x1≠x2且y1≠y2,直线方程可用两点式表示.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 y-1=-12(x-2), 即 x+2y-4=0.
目录
法二:设所求的直线方程为xa+by=1(a>0,b>0), 2+1
由已知得2a+1b=1,于是2a·1b≤(a 2 b)2=14. 当且仅当2a=1b=12,即 a=4,b=2 时,2a·1b取最大值14,此时 S△AOB=12ab 取最小值 4. 故所求的直线 l 的方程为x4+2y=1,即 x+2y-4=0.
目录
方法感悟 1.斜率的求法 (1)定义法:若已知直线的倾斜角 α 或 α 的某种三角函数值, 一般根据 k=tanα 求斜率; (2)公式法:若已知直线上两点 A(x1,y1),B(x2,y2),由斜 率公式 k=xy22--yx11(x1≠x2)求斜率.
目录
2.直线的斜率k与倾斜角α之间的关系 α 0° 0°<α<90° 90° 90°<α<180°
得 k>12或 k<-1.
目录
考点 2 直线的方程 例2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直线的方程:
(1)在 y 轴上的截距为-5,倾斜角的正弦值是35; (2)经过点 P(3,2),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 【解】 (1)设直线的倾斜角为 α,则 sinα=35, ∴cosα=±45,直线的斜率 k=tanα=±34. 又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是-5, 由斜截式得直线方程为 y=±34x-5.
(2)设直线 l:y-1=k(x-2)(k<0), 得 A(2-1k,0),B(0,1-2k). 由|PA|·|PB|= 4+4k21+k12 = 8+4k2+k12≥4. 当且仅当 k2=k12,即 k=±1 时,|PA|·|PB|取最小值. 又 k<0,∴k=-1,这时直线 l 的方程是 x+y-3=0.
解得 k=-34,∴y+1=-34(x-1), 即 3x+4y+1=0. 综上可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 x=1 或 3x+4y+1=0.
目录
考点 3 直线方程的综合应用 例3 如图,过点 P(2,1)作直线 l,分别交 x、y 轴正半轴于 A、
B 两点. (1)当△AOB 的面积最小时,求直线 l 的方程; (2)当|PA|·|PB|取最小值时,求直线 l 的方程.
目录
【规律总结】 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方程的步骤: (1)设所求直线方程的某种形式; (2)由条件建立所求参数的方程(组); (3)解这个方程(组)求参数; (4)把所求的参数值代入所设直线方程.
目录
跟踪训练 2.求适合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
(1)过点 A(-1,-3),斜率是直线 y=3x 的斜率的-14;
基础梳理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 (1)两点的距离公式 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 A(x1,y1),B(x2,y2),则 d(A, B)=____x_1-__x_2_2_+__y_1_-_y_2_2__. (2)中点公式 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 A(x1,y1),B(x2,y2),点 M(x, y)是线段 AB 的中点,则 x=x1+2 x2,y=y1+2 y2.
1.基本公式、直线的斜率、 方程以及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是高考的重点. 2.常和圆锥曲线综合命题, 重点考查函数与方程、数形 结合思想. 3.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 式出现,属于中低档题目.
4.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目录
本节目录
教
考
名
知
材
点
师
能
回
探
讲
演
顾
究
坛
练
夯
讲
精
轻
实
练
彩
松
双
互
呈
闯
基
动
现
关
教材回顾夯实双基
(2)过点 A(1,-1)与已知直线 l1:2x+y-6=0 相交于 B 点 且|AB|=5. 解:(1)设所求直线的斜率为 k,依题意得, k=-14×3=-34. 又直线经过点 A(-1,-3), 因此所求直线方程为 y+3=-34(x+1), 即 3x+4y+15=0.
目录
(2) 过 点 A(1 , - 1) 与 y 轴 平 行 的 直 线 为 x = 1. 解 方 程 组
的斜率是( )
A. 3
B.- 3
C.
3 3
D.-
3 3
答案:D
4.过点 A(2,3),倾斜角为π3的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为 ________.
答案:y-3= 3(x-2)
目录
5.若直线l过点P(-4,-1),且横截距是纵截距的2倍, 则直线l的方程是________. 答案:x-4y=0或x+2y+6=0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第1课时 直线及其方程
2016高考导航
考纲展示
备考指南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
具体图形,掌握确定直线位置 的几何要素.
2.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 素,掌握直线方程的三种形式( 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 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3.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 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 的计算公式.
截 距
_____xa_+__yb_=__1_____
不包括垂直于 的非零截距,b 是
x 轴和 y 轴及过
直线在 y 轴上的
式
原点的直线
非零截距
目录
名 方程的形式
称
已知条件
局限性
一 Ax+By+C=
无限制,可表
___________________
般 __0_(_A__2+___B_2_≠__0_)_____ A,B,C 为系数 示任何位置的
目录
(2)法一:设直线 l 在 x,y 轴上的截距均为 a, 若 a=0,即 l 过点(0,0)和(3,2), ∴l 的方程为 y=23x,即 2x-3y=0. 若 a≠0,则设 l 的方程为xa+ya=1, ∵l 过点(3,2),∴3a+2a=1, ∴a=5,∴l 的方程为 x+y-5=0, 综上可知,直线 l 的方程为 2x-3y=0 或 x+y-5=0.
③若直线的倾斜角θ不是90°,则斜率k=tanθ.
目录
3.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名称 方程的形式
已知条件
局限性
点斜式
y_-__y_1_=__k_(_x_-__x_1)
(x1,y1)为直线 上一定点,k 为斜率
不包括垂直于x轴 的直线
斜截式
___y_=__k_x_+__b___
k为斜率,b是 直线在y轴上 的截距
目录
由 A(x1,y1),B(x2,y2)确定的直线不垂直于 x 轴,则
y2-y1
y1-y2
k=____x_2_-__x_1____=____x_1_-__x_2____ (x1≠x2).
(3)直线的倾斜角 ①定义:x轴__正__向____与直线__向__上___的方向所成的角叫做
这条直线的倾斜角,规定与x轴平行或重合的直线的倾斜 角为__零__度__角__._______ ②倾斜角的范围:___[_0_°__,__1_8_0_°__)_._____
k0
k>0
不存在
k<0
提醒:对于直线的倾斜角α,斜率k=tanα(α≠90°),若已 知其一的范围可求另一个的范围.
目录
3.直线方程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斜截式和截距式.重点应理解和掌握直 线方程的点斜式,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直线方程的其他几种形式,掌 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方程. 4.求直线方程的常用方法 (1)直接法:根据已知条件,选择恰当形式的直线方程,直接求出 方程中的系数,写出直线方程. (2)待定系数法:先根据已知条件设出直线方程.再根据已知条件 构造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组)求系数,最后代入求出直线方程.
解:设所求的直线方程为xa+by=1(a>0,b>0),
由已知得2a+1b=1,
∴|OA|+|OB|=a+b=(a+b)(2a+1b)
=3+2ab+ab≥3+2 2.
当且仅当2b=a时取等号, ab
此时可得 a=2+ 2,b= 2+1,
∴所求直线
l
的方程为 x 2+
+ 2
2y+1=1,
即 x+ 2y-2- 2=0.
目录
【解】 (1)法一: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y-1=k(x-2)(k<0), 则 A(2-1k,0),B(0,1-2k), ∴S△AOB=12(2-1k)(1-2k)=2+12(-4k-1k)
≥2+12×2
-4k-1k=4,
当且仅当-4k=-1k,即 k=±12时取等号.
∵k<0,∴k=-12,
目录
法二:由题意,所求直线的斜率存在且 k≠0, 设直线方程为 y-2=k(x-3), 令 y=0,得 x=3-2k,令 x=0,得 y=2-3k, 由已知 3-2k=2-3k,解得 k=-1 或 k=23, ∴直线 l 的方程为: y-2=-(x-3)或 y-2=23(x-3), 即直线 l 的方程为 x+y-5=0 或 2x-3y=0.
跟踪训练
1.(2013·贵阳质检)直线 l 经过点 A(1,2),在 x 轴上的截距的取
值范围是(-3,3),则其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A.-1<k<15B.k>1 或 k<2C.k>15或 k<1
D.k>12或 k<-1
解析:选 D.设直线的斜率为 k,则直线方程为 y-2=k(x-1),
直线在 x 轴上的截距为 1-2k,令-3<1-2k<3,解不等式可
目录
课前热身
1.已知 m≠0,则过点(1,-1)的直线 ax+3my+2a=0 的
斜率为( )
A.13
B.-13
C.3
D.-3
答案:B
目录
2.已知点A(1,2)、B(3,1),则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
方程是( )
A.4x+2y=5
B.4x-2y=5
C.x+2y=5
D.x-2y=5
答案:B
目录
3.已知两点 A(-3, 3),B( 3,-1),则直线 AB
目录
2.直线方程的概念及直线的斜率 (1)直线方程的概念 如果以一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某条直线上,且这条直 线上点的__坐__标____都是这个方程的解,那么这个方程叫做这 条__直__线__的__方__程_____,这条直线叫做__这__个__方__程__的__直__线__.___ (2)直线的斜率 ①把直线y=kx+b中的__系__数__k____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__垂__直___于x轴的直线不存在斜率. ②斜率的坐标计算公式
x=1
2x+y-6=0
,求得 B 点坐标为(1,4),此时|AB|=5,
即 x=1 为所求.
设过 A(1,-1)且与 y 轴不平行的直线为 y+1=k(x-1),解方程组
2x+y-6=0
,
y+1=kx-1
x=kk+ +72
得两直线交点为
y=4kk+-22
.(k≠-2,否则与已知直线平行).
目录
则 B 点坐标为kk++27,4kk+-22. 由已知kk+ +72-12+4kk+-22+12=52,
目录
考点探究讲练互动
考点突破
考点 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例1 直线 2xcosα-y-3=0(α∈[π6,π3])的倾斜角的变化范围 是( )
A.[π6,π3]
B.[π4,π3]
C.[π4,π2]
D.[π4,23π]
目录
【解析】 直线 2xcosα-y-3=0 的斜率为 k=2cosα,由于 α∈[π6,π3],所以12≤cosα≤ 23,因此 k=2cosα∈[1, 3]. 设直线的倾斜角为 θ,则有 tanθ∈[1, 3],由于 θ∈[0,π), 所以 θ∈[π4,π3],即倾斜角的变化范围是[π4,π3]. 【答案】 B
不包括垂直于x轴 的直线
目录
名 方程的形式
称
已知条件
局限性
两 点
__y_y2_--__yy_11_=__xx_2--__xx_11_____ __(_x_1_≠__x_2_且__y_1_≠__y_2)___
(x1,y1),(x2,y2) 是直线上两定点
不包括垂直于 x 轴和 y 轴的直
式
线
a 是直线在 x 轴上
目录
【名师点评】 在研究最值问题时,可以从几何图形入 手,找到最值时的情形,也可以从代数角度考虑,构建 目标函数,进而转化为研究函数的最值问题,这种方法 常常随变量的选择不同而运算的繁简程度不同,解题时 要注意选择.
目录
跟踪训练
3.例 3 条件不变,求|OA|+|OB|最小时,直线 l 的方程.
目录
【名师点评】 直线倾斜角的范围是[0,π),而这个区间不 是正切函数的单调区间,因此根据斜率求倾斜角的范围时,
要分0,π2 与π2,π 两种情况讨论.由正切函数图象可以 看出当 α∈0,π2时,斜率 k∈[0,+∞);当 α=π2时,斜 率不存在;当 α∈π2,π时,斜率 k∈(-∞,0).
目录
式
直线
目录
思考探究 过两点P1(x1,y1),P2(x2,y2)的直线是否一定可用两点式 方程表示? 提示:不一定.(1)若x1=x2且y1≠y2,直线垂直于x轴,方 程为x=x1. (2)若x1≠x2且y1=y2,直线垂直于y轴,方程为y=y1. (3)若x1≠x2且y1≠y2,直线方程可用两点式表示.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 y-1=-12(x-2), 即 x+2y-4=0.
目录
法二:设所求的直线方程为xa+by=1(a>0,b>0), 2+1
由已知得2a+1b=1,于是2a·1b≤(a 2 b)2=14. 当且仅当2a=1b=12,即 a=4,b=2 时,2a·1b取最大值14,此时 S△AOB=12ab 取最小值 4. 故所求的直线 l 的方程为x4+2y=1,即 x+2y-4=0.
目录
方法感悟 1.斜率的求法 (1)定义法:若已知直线的倾斜角 α 或 α 的某种三角函数值, 一般根据 k=tanα 求斜率; (2)公式法:若已知直线上两点 A(x1,y1),B(x2,y2),由斜 率公式 k=xy22--yx11(x1≠x2)求斜率.
目录
2.直线的斜率k与倾斜角α之间的关系 α 0° 0°<α<90° 90° 90°<α<180°
得 k>12或 k<-1.
目录
考点 2 直线的方程 例2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直线的方程:
(1)在 y 轴上的截距为-5,倾斜角的正弦值是35; (2)经过点 P(3,2),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 【解】 (1)设直线的倾斜角为 α,则 sinα=35, ∴cosα=±45,直线的斜率 k=tanα=±34. 又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是-5, 由斜截式得直线方程为 y=±34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