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2022-2023学年广西柳州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广西柳州市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请从各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将其字母填入相应的答案栏里。

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A.隋朝的统一B.隋炀帝继位C.隋朝的灭亡D.唐朝的建立
1.(2分)使用时间轴梳理历史事件是把握历史发展脉络的重要方法。

如图时间轴中①的位置对应的事件是( )
A.郑国渠B.白渠C.都江堰D.隋朝大运河
2.(2分)“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哪一水利工程的赞颂( )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3.(2分)某皇帝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在治国过程中轻徭薄赋,广纳贤才,虚心纳谏,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盛世局面,史称( )
A.孝文帝穿汉服出行
B.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的使者
C.唐玄宗接见安禄山
D.唐穆宗与吐蕃订立友好盟约
4.(2分)如图《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现藏故宫博物院,该图描绘的场景
是( )
A.李白B.杜甫C.李商隐D.杜牧
5.(2分)唐代有一位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动荡时代人民的苦难,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 )
A.《垂老别》
B.《桂苑笔耕》C.《马可•波罗行纪》D.《大唐西域记》
6.(2分)玄奘西行而归,他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整理成了一本记载很多国家和地区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的著作,成为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该著作为( )
A.民族关系和睦
B.中外交流频繁C.科学技术发达D.社会风气开放
7.(2分)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

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材料可以印证唐朝( )
A.陈胜吴广起义
B.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D.黄巾起义
8.(2分)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制度创新与走向统一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9.(2分)如果把“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最符合这一学习内容的主题是( )
A.隋朝B.唐朝C.北宋D.南宋
10.(2分)陈桥驿位于今天河南省新乡市。

一千多年前,一位禁军统帅在此地“黄袍加身”称帝。

他所建立的朝代史称( )
A.促进了北宋农业的发展
B.改变了北宋积弱的局面C.扭转了政府的财政危机D.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11.(2分)王安石变法数年间,仅河东路9州26县就治淤1.8万顷,使大量荒地变成良田;全国水利田面积大大增加,得益的灌溉民田达到3600多万亩。

这表明王安石变法( )
A.澶渊之盟B.宋夏和议C.靖康之变D.宋金和议
12.(2分)辽宋之间“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直接推动这一局面出现的是( )
A.
B.
13.(2分)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C.D.
A.岳飞B.卫青C.霍去病D.文天祥
14.(2分)他抗击金军南下,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保护了南方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为南方地区创造了相对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被视为民族英雄。

他是 ( )
A.农业生产B.民政户籍C.海外贸易D.民族事务
15.(2分)宋代政府在沿海港口设立了市舶司,这一机构的职能是管理( )
A.经济重心南移
B.政治统治开明C.商品经济繁荣D.民族交融加强
16.(2分)如表是北宋和南宋时期南北方在政府财政收入中的比例情况。

这一变化最能说明( )
朝代项目南方北方南北比例
1045年(北宋)赋税(贯)358110004509500044:56
1196年(南宋)赋税(贯)6000000014319000
81:19A.秦朝B.唐朝C.元朝D.隋朝
17.(2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 )
A.明朝经济的繁荣
B.统治者大力支持C.航海技术的高超D.郑和的英明领导
18.(2分)史料中记载,郑和船队用指南针导航,有效利用季风、海流进行航行,在险恶条件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

材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得益于( )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C.戚继光抗倭D.郑成功收复台湾
19.(2分)有这样一副对联:“爱国名将,百战不败扫平倭寇之患。

民族英雄,八方敬重流传不朽名著。

”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20.(2分)历史课堂上,张老师提示“均田免赋”、“大顺政权”等关键词,同学们立刻想到( )
A.黄巾起义B.陈胜、吴广起义
C.李自成起义D.黄巢起义
21.(2分)它以一道或多道绵延伸展的墙体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构成防御体系。

它附近是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成为了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它”是指( )
A.赵州桥B.长城C.紫禁城D.颐和园
22.(2分)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清朝设置伊犁将军。

这些措施是为了加强对( )
A.台湾的管辖B.西藏的管辖C.广西的管辖D.新疆的管辖
23.(2分)18世纪,“山西票号”在全国各地开设分号,后来还在新加坡、日本和俄罗斯设立了办公机构。

这反映了清朝前期( )
A.市井生活丰富B.商帮实力雄厚
C.人口增长过快D.手工工场出现
24.(2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产生了许多国粹。

其中一国粹形成于清朝道光年间,为舞台艺术,讲究唱念做打,以脸谱来烘托人物性格。

这一“国粹”是指( )
A.秦腔B.昆曲C.京剧D.川剧
25.(2分)历史事实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客观叙述,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

下列叙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B.宋朝时,从越南引进占城稻,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C.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
D.12世纪时,蒙古草原分布着许多部落,各部落之间互相仇杀
二、非选择题(26题15分,27题18分,28题17分,共50分)
26.(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主要科技成果有:①蔡伦改进造纸术;②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③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⑤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⑥中国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等。

材料二:宋应星青年时曾考取举人,45岁以后不再追求科举功名,面对流民遍地的现实,转而探求“致富”之术。

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

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三:(旧药物著作)名称多杂……时珍病之。

乃穷搜博采……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

——摘编自《明史•李时珍传》材料四:从对外关系上说,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已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

从世界范围看,明清科技从总体上逐渐从先进转为落后,而且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
大……读书是为了做官,很少有人去攀登科学的殿堂,没能产生如同期西欧的天文、数学等近代科技。

同时,因受封建制度束缚,人才培养不能和社会生产相结合,推动社会发展。

——摘编自牛翠萍《从明清教育解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材料五: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1)从材料一中选择一项宋元时期的科技成果,并说说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天工开物》的地位。

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天工开物》和《本草纲目》撰写过程的共同特点。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科技发展受阻的主要原因。

(4)当今我国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科技创新,请你根据上述材料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27.(18分)制度的建设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他们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

为适应这一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隋唐统治者创立了新的官员选拔制度。

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考试合格只是取得为官的资格,还需吏部选拔后方可正式任官。

——摘编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材料二:为使宋王朝能长治久安,而不致成为继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的王朝,宋代皇帝做出“与士大夫治天下”的决定。

一再强调“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

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

——摘编自李道涛《试论宋代重文轻武思想在制度建设中的体现及其影响》材料三:元廷大批签发内地军民前往漠北屯田,并在一部分蒙古牧民当中传授耕作技术,使得漠北地区农业生产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在民族复杂的东北地区,设立了辽阳行省,辖境东到大海,包括库页岛在内,东南与高丽接壤。

云南行省的长官教当地民族播种,兴修水利,创建孔子庙等。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统治者创立的选官制度是什么?并概括这一制度的特点和创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代的治国政策。

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项体现该治国政策的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名称及影响。

28.(17分)社会的发展变化,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唐代壁画《雨中耕作图》图二 唐三彩骑骆乐舞俑图三 唐代妇女打马球
(1)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唐朝在哪两个生产领域的进步?我们可以从图三中获取哪些信息?图三反映出唐朝怎样的精神风貌?
材料二:唐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盛世,经济高度发展,社会秩序稳定,从而推动了歌舞艺术走向繁荣。

唐代的统治者不仅经常根据喜好编排歌舞的种类,还频繁地举办歌舞活动,甚至设置机构,将歌舞水平较高的人才集中在一起……唐代中叶以后,许多少数民族和外国乐舞,逐渐被中原汉族乐舞吸收融合。

——摘编自《唐代舞蹈艺术成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歌舞艺术繁荣的原因。

材料三:宋代饮食文化蓬勃发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①据记载,当时汴京有大酒楼72家,宾朋满座,气势不凡,小型的饭馆酒家不计其数,多为特色经营。

②特色饭馆中著名的有:王楼包子、曹婆婆肉饼、梅家鹅鸭、张家乳酪、万家馒头等等。

③《武林旧事》一书在“果子”一项中介绍了玉屑糕、琥珀蜜等42种食品,在“菜蔬”一项中介绍了脂麻辣菜等21种,在“粥”一项中介绍了七宝素粥、五味粥等8种。

④“元宵”这种食品名称,据说出现于宋代,正月十五又叫“上元节”,上元之夜是新年中第一个十五月圆之夜,天上一轮圆月朗照,人间则聚食形如满月的元宵,表达了人们阖家团圆幸福的心情。

——摘编自侯彦喜《宋代饮食文化初探》(3)运用材料三中体现宋代饮食文化特色的史实证明如下结论。

请将史实前面的序号填写在下面相应结论的横线上。

A.酒楼众多:;
B.节日饮食文化内涵丰富:;
C.食品种类多种多样:。

材料四:《红楼梦》最有价值的地方,一是它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这两个封建叛逆者的形象,他们蔑视功名富贵、权势利禄,希望过自由的生活,得到情投意合的爱情,在他们身上体现着要求个性解放的新的思想萌芽。

另一是它通过对封建家族荣、宁二府的腐朽没落的深刻描绘,预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

——摘自张仁忠《中国古代史》(4)根据材料四,概括《红楼梦》的思想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