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整体赏析及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亭集序整体赏析及解读
兰亭集序整体赏析及解读
《兰亭集序》⽂字灿烂,字字玑珠,是⼀篇脍炙⼈⼝的优美散⽂,它打破成规,⾃辟径蹊,不落窠⾅,隽妙雅逸,不论绘景抒情,还是评史述志,都令⼈⽿⽬⼀新。
以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兰亭集序整体赏析及解读,希望能帮到⼤家,更多内容请浏览(/wenxue)。
兰亭序集整体分析:
东晋永和九年(353)的三⽉三⽇,王羲之与孙绰、谢安、⽀遁等四⼗⼀⼈,集会于会稽⼭阴的兰亭,在⽔边游赏嬉戏。
他们⼀起流觞饮酒,感兴赋,畅叙幽情。
事后,将全部诗歌结集成册,由王羲之写成此序。
《兰亭集序》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次⼤集会,表达了他们的共同意志。
⽂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体,⽂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精警,以适应表现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
全⽂可分前后两个部分。
前⼀部分主要是叙事、写景,先叙述集会的时间、地点。
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然环境:⼭岭蜿蜒,清流映带;⼜风和⽇丽,天朗⽓清,仰可以观宇宙之⽆穷,俯可以察万类之繁盛。
在这⾥⾜以“游⽬骋怀”,“极视听之娱”,可以⾃由地观察、思考,满⾜⼈们⽬视⽿闻的需求。
这⾥正是与会者“畅叙幽情”、尽兴尽欢的绝好处所。
这些描写都富有诗情画意,作者的情感也是平静、闲适的。
后⼀部分,笔锋⼀转,变为抒情、议论,由欣赏良⾠美景、流觞畅饮,⽽引发出乐与忧、⽣与死的感慨,作者的情绪顿时由平静转向激荡。
他说:⼈⽣的快乐是极有限的,待快乐得到满⾜时,就会感觉兴味索然。
往事转眼间便成为了历史,⼈到了⽣命的尽头都是要死的。
由乐⽽⽣悲,由⽣⽽到死,这就是他此时产⽣的哲理思辨。
他认为“⼀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从⽽进⼀步深⼊地探求⽣命的价值和意义,并产⽣了⼀种珍惜时间、眷恋⽣活、热爱⽂明的思考。
寿夭、⽣死既是⼀种⼈⼒不能左右的⾃然规律,他在⽂中就难免流露出⼀种感伤情绪。
但到篇末作者的情绪⼜趋于平静,他感到⼈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到死,都是必然的。
正因⼈⽣⽆常,时不我待,所以他才要著⽂章留传后世,以承袭前⼈,以启⽰来者。
综观全篇,本⽂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
[5]作者时喜时悲,喜极⽽悲,⽂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激荡,再由激荡⽽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
兰亭序集简介:
《兰亭集序》⽂字灿烂,字字玑珠,是⼀篇脍炙⼈⼝的优美散⽂,它打破成规,⾃辟径蹊,不落窠⾅,隽妙雅逸,不论绘景抒情,还是评史述志,都令⼈⽿⽬⼀新。
虽然前后⼼态⽭盾,但总体看,还是积极向上的,特别是在当时谈⽞成风的东晋时代⽓氛中,提出“⼀死⽣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尤为可贵。
《兰亭集序》的更⼤成就在于它的书法艺术。
通篇⽓息淡和空灵、潇洒⾃然;⽤笔遒媚飘逸;⼿法既平和⼜奇崛,⼤⼩参差,既有精⼼安排艺术匠⼼,⼜没有做作雕琢的痕迹,⾃然天成。
其中,凡是相同的字,写法各不相同,如“之”、“以”、“为”等字,各有变化,特别是“之”字,达到了艺术上多样与统⼀的效果。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代表作,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座⾼峰,它滋养了⼀代⼜⼀代书法家。
在结构和章法上以情感为线索,叙中有情,以情说理。
第⼀段在清丽的境界中,着重写⼀“乐”字,由乐⽽转⼊沉思,引出第⼆段的“痛”字,在经过⼀番痛苦的思考后,不觉感到⽆限的悲哀,最后以
⼀“悲”字作结。
情感⾊彩迥乎不同,前后过渡却妥帖⾃然。
作者以其精妙绝伦的书法书写这篇⽂章,真迹据说被李世民置其墓中,但从唐⼈的摹本中,仍可见其“龙跳虎卧”的'神采。
《禊帖》被称为“天下第⼀⾏书”,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章法为古今第⼀,其字皆映带⽽⽣,或⼤或⼩,随⼿所如,皆⼊法则。
”
现在陈列在兰亭王右军祠内的冯承素摹本(复制品),真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钤有“神龙”(唐中宗年号)⼩印,是断为唐摹的⼀个铁证。
“神龙本”是现存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摹本。
因其钩摹细⼼,故⽽线条的使转惟妙惟肖,不但墨⾊燥润浓淡相当⾃然,⽽且下笔的锋芒、破笔的分叉和使转间的游丝也⼗分逼真,从中可窥王羲之书写时的⽤笔的徐疾、顿挫、⼀波三折的绝妙笔意。
兰亭序集概要:
本⽂是⼀篇书序。
⽂章先序兰亭修楔事,因修禊⽽“群贤毕⾄”,实际上是说明做的缘由;有⽤“⼀觞⼀咏,亦⾜以畅叙幽情”描写了作诗时的情景,指明了《兰亭集》是⼀部游宴诗集,有众多的作者,诗是即席之作;结尾以“故列叙时⼈,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的经过,⼜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指出本书的意义。
同时,作者善于借题发挥,从⼀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夫阶层中崇尚虚⽆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兰亭序集思想:
⽂章的第⼀段较具体地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
本段共六句。
第⼀句交代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的,第⼆句交代了与会的⼈物,第三句写了兰亭之优雅的环境,第四句写盛会上⼈们的活动情况,第五句写晴和的天⽓,第六句抒发感慨。
显然,六句中,有些是惯常的必要的交代,有些是写⾃然造化之美,有些却是写集会的“盛况”。
名⼠们在晴朗的天空下,感受着和煦的春风,可远眺可近观可仰视可俯察,流觞曲⽔,饮酒赋,畅叙幽情,何其痛哉!快哉!乐哉!⽽“仰观宇宙之⼤,俯察品类之盛”,其作⽤在于“游⽬骋怀”“极视听之娱”。
这⾥在抒发了⽣之快乐的同时,⼜表现出⼀种旷达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