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对焊作业指导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筋闪光对焊作业指导书
一、 料要求
钢筋:应有材质证明书,其性能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91),《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91)标准规定。
二、主要机具
1、应选用焊机容量为80—150KV A的对焊机。
2、钢筋切断机
三、作业条件
1、应保持对焊机的机械传动,电器控制系统可靠、稳定、灵活,冷却系统通畅。
电极钳口应与钢筋紧密接触,间隙不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并不得大于2mm,上下电极对中。
2、用钢筋切断机下料时应注意使纵肋位于铅垂直面上。
3、应去除钢筋头150mm内,尤其是电极接触部分的铁锈、油污、泥浆。
4、钢筋放置在电极钳口内时应将端头凸出点
对凸出点。
5、钢筋过长应搭支架,保持两电极之间钢筋
处于水平位置。
6、雨天或施焊现场风速超过5.4m/S(3级风)
焊接时,应采取有效遮蔽措施。
如搭设密闭式房
屋等,否则停止对焊。
四、操作工艺
1、工艺选择原则
a.当钢筋直径较小,钢筋级别较低,在表1规
定的范围内可采用“连续闪光焊”。
连续闪光焊钢筋上限直径表1
焊机容量
(KV-A)
钢筋级别钢筋直径(㎜)
160 Ⅰ级
Ⅱ级
Ⅲ级
25
22
20
100 Ⅰ级
Ⅱ级
Ⅲ级
20
18
16
80 Ⅰ级 16
Ⅱ级 Ⅲ级14 12
b、当超过表1规定,且钢筋断面没有严重压伤比较平整时,宜采用“预热闪光焊”。
c、当钢筋断面不平整,应采用“闪光—预热闪光焊”。
d、钢筋断面比较平整时,宜采用预热闪光焊,断面不平整时,宜采用闪光—预热闪光焊。
2、工艺流程
a.连续闪光焊:烧化—有电顶锻—无电顶锻。
b.预热闪光焊:预热—烧化—有电顶锻—无电顶锻。
闪光—预热闪光焊:一次烧化—预热—二次烧化—有电顶锻—无电顶锻。
3、对焊参数选择原则及取值
a.调伸长度:调伸长度是指焊接前,两钢筋端部从电极钳口伸出的长度。
调伸长度的选择应随着钢筋级别的提高和钢筋直径的加大而增大;并与对焊方式,端面平整情况有关。
合理的调伸长度应满足各工序留量的要求,使钢筋均匀加热,
顶锻时不发生旁弯。
连续闪光焊、闪光—预热闪光焊调伸长度为:烧化留量+预热留量+顶锻留量(有电、无电)。
b.烧化留量与闪光速度
烧化留量确定原则:烧化留量是指在闪光过程中,闪出金属所消耗的钢筋长度。
选择原则应使闪光过程结束对钢筋端部的热量均匀,断面平整,达到足够的温度。
烧化量留量取值
连续闪光焊:烧化留量=两钢筋切断时严重压伤部分之和+8㎜
预热闪光焊:烧化留量≮10㎜
闪光—预热闪光焊:一次烧化留量=现金钢筋切断时严重压伤部分之和。
二次烧化留量≮10㎜
c.闪光速度:由慢到快,开始时近于零,而后约1㎜/S,终止时达1.5~2㎜/S。
d.预热留量与预热频率
预热量:1~2㎜,
预热频率:1~4次,
每次预热时间:1.5~2S,
每次预热间隙时间:3~4S。
加热至端面附近呈桔红色(大约700~800℃)即可。
e.顶锻留量、顶锻速度、顶锻压力
顶锻留量:应为4~10㎜,并应随钢筋级别的提高和钢筋直径的增大而增加。
其中有电顶锻约占1/3,无电顶锻约占2/3。
顶锻速度:顶锻速度越快越好,特别是顶锻开始的一瞬间应将钢筋压缩2~3㎜,使焊口迅速闭合不致氧化,断电以后以6㎜/S 的速度继续顶锻至结束,中途不得停顿。
顶锻压力:顶锻压力应足以将全部的熔化金属从接头内挤出,而且还要使临近接头外约100㎜的金属产生塑性变形。
变压器级次:变压器级次应根据钢筋级别、直径、焊机容量以及焊接工艺方法等具体情况选择。
钢筋级别高,直径大,级次要高;
火花过大并有强烈声响,应降低变压器级次;
对焊机初级电压每降低5%,应提高变压器级次一级,根据电流和时间的不同可选择强参数和弱参数;
强参数:大电流短时间。
可以减少接头过热,提高工作效率。
但易产生淬硬组织。
适合于钢筋级别较低,或环境温度较高时。
弱参数:小电流长时间。
可以减少温度梯度和冷却速度。
适合于钢筋级别较高,或环境温度较低时。
f.不同直径对焊参数:不同直径对焊时,其截面比不宜大于1.5,按大直径选择焊接参数,应减少大直径端的调伸长度。
4、操作方法
a.连续闪光对焊:确定调伸长度(两电极之间的钢筋长度,其中包括烧化留量、有电顶锻留量、无电顶锻留量)。
闭合一次电路,扳动手柄,使两钢筋断面轻微接触,断面间隙中即喷射出火花—闪光,继续移动手柄使钢筋两断面仍然保持轻微接触形成连续闪光。
当闪光到达预定的烧化留量,钢筋端头
的温度已接近熔点时(白亮色),迅速扳动手柄以一定的压力进行顶锻,先带电顶锻,再无电顶锻到一定长度,焊接完毕。
b.预热闪光焊:确定调伸长度(包括预热留量、烧化留量、有电顶锻留量、无电顶锻留量)。
闭合一次电路,扳动手柄,使两钢筋断面交替地接触分开,钢筋断面的间隙中发出断续的闪光,形成预热过程。
当预热达到温度后进入闪光阶段,以后的操作方法同连续闪光焊。
五、质量标准
1、外观检查
a.接头外不得有横向裂纹;
b.与电极接触处的钢筋表面,Ⅰ~Ⅲ级钢筋焊接时不得有明显烧伤,负温焊接时Ⅱ~Ⅳ级钢筋,均不得有烧伤。
c.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得大于4度;
d.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
0.1倍,且不得大于2㎜。
e.外观检查结果,当有1个接头不符合要求时,应对全部接头进行检查,剔出不合格接头,
切除热影响区后重新焊接。
2、力学性能
a.三个闪光对焊钢筋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均不得小于该级别钢筋规定的抗拉强度;应至少有2个试件断于焊缝之外,并呈延性断裂。
当试验结果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小于上述规定值,或有2个试件在焊缝或热影响区发生脆性断裂时,应再取6个试件进行复验。
当仍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小于上述规定值时,或有3个试件断于焊缝或热影响区,呈脆性断裂,则该批接头为为合格品。
b.三个弯曲试件中有2个发生破断时,应取6个试件进行复验。
复验结果及仍有3个试件发生破断,则该批接头为不合格品。
六、质量控制
1、组织技术人员、采购人员对生产厂家做好评审工作,合理选择机型。
2、原材料应按规定复验合格后方可能施焊。
各级别钢筋应以明显标记分别堆放。
3、焊机周围应有防风、防雨措施。
应保证焊
机的机械传动、电器开关、冷却水路可靠、灵活、通畅。
4、焊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5、质量检查员应按5.1条规定进行外观检查和处理。
6、现场试验咒应按规定组批级及时抽取试件做好力学性能试验。
7、焊接参数应根据钢筋级别、气温高低、焊机特性、实际电压及时进行修正。
经修正后的参数应做班前焊试进行验证(取3根试件,在弯曲成型机上弯曲90度),合格后方能成批生产。
8、焊接质量通病防治见表2。
9、焊接过程每2小时进行一次检查,并填写《闪光对焊过程检查记录》(表3)。
七、成品保护
1、焊接完毕后,应等接头外由白红色变为黑红包才能松开电极,平稳取出钢筋,以免接头弯曲,未冷却的接头不应放在潮湿或冰雪的地面上。
2、负温施焊时,为减少淬硬倾向,可用石棉布或期货不易燃织品包裹接头,也可用石灰粉、
干砂子掩埋。
八、安全作业要求
1、焊接时必须开放冷却:焊机出水温度不得超过40℃,排水量应符合要求。
天冷时应放尽焊机内存水,以免冻塞。
冷却系统发现有堵塞或漏水时应立即检查。
2、焊机必须接地,以保证操作人员安全。
3、对焊机闪光区域内,须设铁皮隔挡。
焊接时禁止其他人员停留在闪光范围内,以防火花烫伤。
4、焊机工作范围内严禁堆放易燃物品,以免发生火灾。
5、焊工必须穿戴防护衣具,焊工应站在干木垫或其他绝缘垫上。
九、质量记录
1、钢筋供应商的评审记录、材料合格证书。
2、钢筋进场复试报告。
《京建质[96]418号文件表达5》
3、焊工上岗证复印件。
4、闪光对焊施工过程检查记录
5、钢筋接头试验报告。
《京建质[96]418号文
件表达6》
6、本特殊过程作业指导书现场交底记录
闪光对焊异常显现、焊接缺陷及消除措施
表2
异常显现和焊接缺陷措施
烧化过分激烈并产生强烈的爆1、降低变压器级数;
炸声2、减慢烧化速度;
闪光不稳定1、清除电极底部和表面和氧化物;
2、提高变压器级数;
3、加快烧化速度;
接头中有氧化膜、未焊透或夹渣1、增加预热程度;
2、加快临近顶锻时的烧化程度
3、确保带电顶锻过程;
4、加快顶锻速度;
5、增大顶锻压力;
接头中有缩孔1、降低变压器级数;
2、避免烧化过程过分强烈;
3、适当增大顶锻留量及顶锻压力;
焊缝金属过烧1、减少预热程度;
2、加快烧化速度,缩短焊接时间;
3、避免过多带电顶锻;
焊接区域裂纹1、检验钢筋的硫磷含量;若不符合规定时
应更换钢筋;
2、采取低频预热方法,增加预热程度;钢筋表面微熔及烧伤1、消除钢筋被加紧部分的铁锈和污;
2、消除电极表面的氧化物;
3、改进电极槽口形状,增大接触面积;
4、夹紧钢筋;
接头弯折或轴线偏移1、正确调整电极位置;
2、修正电极钳口或更换已变形的电极;
3、切除或矫直钢筋的弯头;
闪光对焊过程检查记录表3
工程名称马连道住宅小区D、E座结构类型框--剪施工部位焊机型号
焊工姓名证件号铺助工
工艺方法1、连续闪
光焊2、预热
闪光焊
闪光—预热闪光焊
检查时间钢筋级别
及直径调伸长度
(㎜)
变压器级
次
焊接电流(A)接头弯折角
(度)
环境
温度
℃
技术负责质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