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

合集下载

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

第一章幼儿心理学概述●名解: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以游戏为主导●填空:在幼儿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学校教育向幼儿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幼儿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

●游戏活动就是其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基础。

●幼儿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1. 是新的需要 2. 幼儿已有的心理水平●辨析:幼儿教育实践证明:在教育过程中过高或过低要求都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发展,只有那些高于幼儿原有水平,经过教师指导和幼儿主观努力后可以达到要求,才是最适合的要求,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

●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

遗传因素不仅影响幼儿的智力和特殊能力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幼儿性格的发展。

2.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

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制约着幼儿心理发展的内容、方向和水平。

幼儿离开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心理活动就不可能得到正常的发展。

3.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中起主导。

(简答)a. 教育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幼儿施加影响的过程。

b. 教育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此更能充分地发挥遗传和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客服其不利因素,促使幼儿心理更好地发展。

c. 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大部分时间在集体中接受教育。

●名解: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的年龄阶段特征。

儿童从出生到成熟大约经过: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初期、少年期、青年期。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只能代表一般趋势。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1.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2.由于社会教育条件在每个儿童身上起作用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和速度,彼此之间可能会有一定差距,这就是所谓的可变性。

●形成儿童年龄特征稳定性的主要原因:1.是社会教育条件在一定时期内有其相对稳定性2.是儿童掌握知识经验有一定的循序性3.是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一个大致稳定的程序●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乳儿期(出生—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学龄初期(6、7—11、12岁)学龄中期或少年期(11、12—14、15岁)学龄晚期或青年期(14、15—17、18岁)(年龄越小差距越大)●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关键期或敏感期)是指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

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是研究0~6、7岁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具体来说幼儿心理学就是研究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行为活动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以及幼儿个性心理特征形成于发展的特点观察法: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包括其语言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的方法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幼儿的活动条件,以引起其心理活动有规律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有规律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的方法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转折期:是指在幼儿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心理发展在短时间内急剧变化的时期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阶段,幼儿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行为的现象,如经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要求等敏感期:是指个体比其他时候更容易获得新行为模式的发展阶段,换句话说,敏感期就是幼儿学习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容易,幼儿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最近发展区:是指幼儿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幼儿在成人指导下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关键期: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感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如颜色声音运动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它是心理活动队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也可以说是人脑对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它是比感知觉更为复杂的心理现象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回忆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其两大特点是形象性和新颖性再造想象:是指新形象没有亲身感知过仅根据当前的材料,运用个人经验在头脑中加工再造出来的创造想象: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依赖现存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3想象有时和现实混淆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人认知的高级阶段,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概括性语言: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幼儿心理学的名词解释

幼儿心理学的名词解释

幼儿心理学的名词解释关于幼儿心理学的名词解释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6岁的心理发展和行为变化的学科。

它关注儿童在认知、情绪、社交等方面的发展,并为幼儿的教育、保育和心理健康提供指导。

一、社会性认知社会性认知是指儿童对他人和社会世界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逐渐发展出对他人的情感共鸣、意图、信念和欲望的理解。

他们也能够理解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合作、分享和互助。

二、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儿童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在幼儿期,他们开始形成初步的自我概念,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和能力。

在这个阶段,幼儿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年龄等身份特征,并逐渐形成对自己的自尊和自信心。

三、情绪发展情绪发展是指儿童学会理解、表达和调控自己的情感。

在幼儿期,他们经历着丰富多样的情绪体验,如喜怒哀乐等。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学会通过语言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学会通过自我控制来调节情绪。

四、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儿童思维能力的成长和变化。

在幼儿期,他们通过观察、探索和试错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他们开始发展出对数量、形状、颜色等基本概念的认识,并逐渐具备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认知发展对于幼儿的学习和智力发展至关重要。

五、行为问题行为问题是指幼儿在情绪调控、社交互动和自我控制方面出现的困难或不适应。

一些幼儿可能表现出攻击性、反社会行为、情绪不稳定、过分依赖他人等问题。

幼儿心理学通过理解行为问题的原因,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干预措施。

六、情绪智力情绪智力是指儿童在情绪认知和情绪调控方面的能力。

它包括对自己和他人情感的理解、情绪表达的适应性和情绪调节的有效性。

情绪智力的培养对于幼儿的社交关系、情绪健康和学业成就都具有重要意义。

七、亲职教育亲职教育是指为父母或照顾者提供有关育儿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支持。

幼儿心理学强调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亲职教育为家长提供了指导和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儿童的需求,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并提供适宜的教养方式。

幼儿心理学基本知识

幼儿心理学基本知识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助于幼 儿社交技能的发展,提高 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心 理健康。
13
家庭环境对孩子情感影响
家庭氛围
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
健康的情感态度。
2024/1/26
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养方式,如民 主、专制、放任等,会 对孩子的情感发展产生
深远影响。
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的变化,如离 异、重组等,也会对孩 子的情感发展产生重要
04
记忆概述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06
记忆训练
通过重复、联想、归类等方法,可以帮助幼儿 提高记忆能力,培养其良好的记忆习惯。
9
思维与想象力激发
思维概述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 高级阶段。
幼儿思维发展特点
幼儿思维的发展具有具体形象性、自我中心性和不可逆 性等特点,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的抽象性、逻辑性 和创造性逐渐增强。
达。
教授基本词汇和句型
03
向幼儿介绍基本词汇和句型,帮助他们建立语言基础。
16
阅读兴趣培养及阅读技巧指导
1 2
选择适合幼儿年龄段的读物
选择内容有趣、难度适中的读物,激发幼儿的阅 读兴趣。
定期阅读
与幼儿一起定期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兴 趣。
3
教授阅读技巧
指导幼儿学习如何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和角色关系等阅读技巧。
影响。
14
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坏会 影响孩子的情感稳定性
和安全感。
04
幼儿语言与沟通技能培养
2024/1/26
15
口语表达能力提高方法

幼儿心里学

幼儿心里学

幼儿心里学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的心理发展和行为特征的学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幼儿心理学,因为幼儿时期是人类最重要的成长阶段之一,对于一个人的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什么是幼儿心理学1.1 定义幼儿心理学是指研究0-6岁婴幼儿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情感、认知、语言、社会化等方面问题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1.2 研究内容(1)情感方面:包括早期依恋与分离焦虑、情感调节等;(2)认知方面:包括感知、注意力、记忆、思维等;(3)语言方面:包括语言习得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等;(4)社会化方面:包括社交行为、道德发展等。

二、为什么需要研究幼儿心理学2.1 促进健康成长了解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可以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引导幼儿健康成长,提高幼儿自尊、自信和自我控制能力。

2.2 预防心理问题通过研究幼儿心理学,可以帮助家长和教师更早地发现幼儿的心理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避免心理问题的恶化。

2.3 促进教育发展了解幼儿的认知、语言、社会化等方面的发展规律,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制定教育计划和教学方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心理发展规律3.1 情感方面(1)早期依恋:出生后6个月内形成亲子依恋关系;(2)分离焦虑:8个月至2岁时期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3)情感调节:3岁左右开始出现情感调节能力。

3.2 认知方面(1)感知:出生后即有吸吮反应,一个月后开始注视移动物体;(2)注意力:3个月左右开始出现短暂注意力;6个月左右开始出现持续注意力;(3)记忆:6个月左右开始出现短期记忆;1岁左右开始出现长期记忆;(4)思维:2岁左右开始出现简单的概括、分类、比较等思维活动。

3.3 语言方面(1)咿呀学语:出生后即有咿呀声,6个月左右开始模仿发音;(2)单词学习:1岁左右开始能够学习简单的单词;(3)句子构成:2岁左右开始能够构成简单的句子。

3.4 社会化方面(1)社交行为:2-3岁时期开始表现出对同伴的兴趣,4-5岁时期开始形成友谊关系;(2)道德发展:3-4岁时期开始表现出基本的道德意识,5-6岁时期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和道德判断能力。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心理现象被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多数。

幼儿心理学的概念: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确立科学合理的幼儿发展观、教育观。

2.有助于教育者更理地展开幼儿教育工作。

心理现象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四.心理在实践活动中持续发展。

主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一.描绘性研究(一)观察法(二)测验法(三)产品分析法(四)个案法。

二.实验性研究1.实验室试验2.自然实验。

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教育以及幼儿自身的活动等方面的因素。

成熟势力说:该学说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格赛尔。

该学说强调儿童心理的发展取决于个体生理,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成熟,外界环境只为正常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不能改变发展本身的自然的成熟程序。

行为主义学说:1.华生在发展心理学中的突出观点是,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1)否认遗传的作用;(2)片面夸大环境与教育的作用;(3)重视对幼儿情绪的研究。

2.斯金纳根据条件反射的原理,强调积极强化对儿童行为形成的重要作用:1.斯金纳认为,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2.斯金纳认为,强化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使行为不至于退化。

3.斯金纳将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类并认为这两种强化作用的效果都是改变行为反应概率。

4.他还强调即时强化,他认为即时强化有利于行为的巩固和发展。

精神分析学说:该学说的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理学家弗洛伊德。

他的理论对儿童发展心理学影响较大的有两个方面:1.他的人格结构理论。

2.他的性欲阶段理论。

另外新精神分析学说的代表人是埃里克森,他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格发展渐成说。

他认为人格发展中,自我的作用很重要,人的发展是以自我为主导的将人的内心生活与社会任务结合起来的过程。

认知发展学说:这个学说的代表人物是瑞士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

幼儿心理学完整版

幼儿心理学完整版
析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 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而性本能冲动是人一 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能量(弗洛伊德称之 为力必多)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 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
(三)精神分析论
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 ①口欲期; ②肛门期; ③性蕾欲期; ④潜伏期; ⑤生殖期。
第2讲 第影2响讲儿幼童儿心心理理发发展展的年因龄素特征概述
一、主要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一)遗传决定论 高尔顿是英国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其表兄达尔文出版
《物种起源》一书时,高尔顿就对进化论产生了很浓厚 的兴趣,其研究成果主要反映在1869年出版的《遗传的 天才》等著作中。
个体心理的发展主要是取决于先天的遗传
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时期”
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是2~4岁; 2岁之前是训练身体灵活性的最佳时期; 3 ~ 5岁是开发音乐能力的最佳时期; 3岁是培养动手能力的最佳时期; 5岁是培养数学能力的最佳时期; 7 ~ 10岁是发展体育能力的最佳时期
【案例分析】
儿童满周岁时,虽然走路还很不稳,摇摇晃晃的,但却坚持要自己到处走,到处钻,不再像以前那样顺从 成人的指挥。3岁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
(一)遗传决定论
基督教认为人自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有罪,这种罪是无法消除的,而且是一代传给一代,永无停止,这 就是“原罪”。而原罪的由来是来自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
(二)环境决定论
洛克断言,人的心灵是一张白板,上面没有任何记号, 没有任何观念;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自后天的经验。他 说:“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知识归根 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
)。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一)无意注意

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科学领域。

在儿童成长的早期阶段,他们的
心理发展对其整个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幼儿的认知、情感及社会发展等方面来探讨幼儿心理学。

认知发展
感知
幼儿时期的儿童通过感知获取外界信息。

他们经常通过看、摸、尝来认识周围
的事物。

这种感知能力在幼儿的认知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语言习得
语言是幼儿认知发展的关键。

幼儿通过听、说、读、写的方式逐渐习得语言能力,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情感发展
情绪认知
幼儿的情绪认知逐渐发展。

他们学会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并逐渐学会如何
应对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情感调节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学会调节自己的情感。

他们能够更好地处理挫折和
困难,学会倾诉和寻求支持。

社会发展
社交技能
幼儿通过与同龄或成年人的互动,逐渐发展出一系列社交技能。

他们学会分享、合作、互助,从而建立社会交往的基础。

独立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幼儿渐渐展现出独立性。

他们学会自我照顾、自主决策,并
逐渐实现自我价值的认知。

总结
幼儿心理学是一个涉及认知、情感及社会多个方面的学科。

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助于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关怀,帮助他们快乐成长。

通过对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为其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进一步了解幼儿心理学提供一定帮助。

以上为幼儿心理学的简要探讨,希朋阅读时有所收获。

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

学 习 目
1
2 和方法。
3 及其观点。
4 几个问题。

模块一 幼儿心理学的发展状况
一、早期的儿童观 二、幼儿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三、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
一、早期的儿童观
心理学有着“悠久的过去、短暂的历史”,幼儿心理学也不例外。有史 以来,儿童多半被认为是成人的雏形,即“只是比较小、比较弱、比较 笨的成人”。中世纪,儿童被视作“小大人”,这种观点在当时的艺术、 日常生活中都有反映。
模块四 幼儿心理学研究中需考虑的几个问题
一、幼儿心理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特点 二、幼儿心理学研究是主试与被试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三、考察幼儿心理发展要通过幼儿语言与行为的研究 四、幼儿心理发展研究易犯的两类错误
一、幼儿心理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 同特点
幼儿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幼儿心理如何随年龄 增长而发展变化的学科。在发展心理学(包括幼儿 心理学)研究中,年龄通常被视为一个特殊的自变 量(即独立变量),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 年龄是一个不可以仅靠人为操纵,或者随环境改变 的变量,因而只有通过相关方法加以改变、操纵; 第二,表面上看,幼儿心理的发展是年龄增长的结 果,但实际上年龄只是心理发展的一个伴随变量, 它对于心理发展没有任何作用。
行全面深入的考查,缺点是从个别儿童身上所得出的结论不能推广为所有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
规律。
三、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一)观察法
(二)实验法 1 2 (三)测验法 (四)间接观察法 (五)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
模块三 幼儿心理发展理论主要流派介绍
一、格塞尔的成熟理论 二、华生的环境决定论 三、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学说 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五、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幼儿心理学

幼儿心理学

★★2.动作不断发展 (1)从整体混乱的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和专 门化的动作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3)由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 (4)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3.心理活动的发生和发展 (1)最初的认知活动的出现 婴儿认知活动的发生,突出表现在感知的发 生和视觉、听觉的发展上。 认生是婴儿认知能力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变化。 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和发展。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幼儿 的活动条件,以引起其心理活动有规律的变化, 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
1.实验室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在有特殊装备的实验室内, 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心理研究的一种方法。
最大的优点就是能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可 以通过特定的仪器探测一些不易观察到的情况, 取得有价值的科学资料。但实验室条件本身往 往使幼儿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而且也难以 研究较复杂的心理现象。 2.自然实验法
通过分析儿童的手工、绘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 理,这种研究方法被称为( C )
A.教育实验法B.观察法C.作品分析法D.调查法 研究者通过调查对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被查 幼儿的人,以了解幼儿心理的方法被称作( A )
A.调查法B.测验法C.谈话法D.作品分析法
幼儿不同于成年人,不会刻意掩饰自己的言行 举止,据此特点可采用(A)来研究幼儿心理。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验法 D.调查法
二、3-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3~4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1.生活范围扩大 2.认知依靠行动 3.情绪作用大 4.爱模仿 (二)4~5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1.活泼好动 2.思维具体形象 3.开始能够遵守规则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 4岁左右是幼儿游戏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幼 儿已经能够理解和遵守游戏规则,能够自己组织游戏, 自己确定游戏主题。 (三)5~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 1.好学好问 • 强烈的求知欲、好问好学是这个时期幼儿非常明显的 特征。 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4.个性初具雏形 简述各个阶段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幼儿心理学教案(推荐8篇

幼儿心理学教案(推荐8篇

幼儿心理学教案(推荐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心理学教材第四章《幼儿的认知发展》第三节《幼儿的感知与注意》,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幼儿的感知发展、注意力的特点及培养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理解感知与注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幼儿注意力的培养方法,能够运用到实际教育工作中。

3. 提高观察和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注意力的培养方法。

难点:如何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运用感知发展与注意力培养方法,提高幼儿的教育质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图片等。

学具:画纸、画笔、拼图、积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幼儿活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感知与注意表现。

2. 理论讲解:(1)介绍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

(2)讲解注意力的定义、类型及幼儿注意力的特点。

(3)分析感知与注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1)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 例题讲解:(1)分析一道关于幼儿感知发展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2)分析一道关于幼儿注意力培养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针对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设计一个教育活动。

(2)让学生针对幼儿注意力培养,设计一个教育游戏。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思维。

六、板书设计1. 幼儿心理学教案2. 主要内容:(1)幼儿感知发展特点(2)幼儿注意力的培养(3)感知与注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2)设计一个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教育活动。

2. 答案:(1)幼儿感知发展的特点:具体、直观、动作性、情绪性。

在教育实践中,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游戏活动等方式,帮助幼儿提高感知能力。

(2)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教育活动设计:如“找不同”游戏、注意力训练课程等。

幼儿心理学教案(推荐8篇

幼儿心理学教案(推荐8篇

幼儿心理学教案(推荐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心理学教材第三章“幼儿的认知发展”第二节“幼儿的感知和知觉”,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幼儿的感知发展、知觉发展以及感知和知觉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的感知和知觉发展的基本特点;2. 培养学生分析幼儿在感知和知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的能力;3. 增强学生对幼儿心理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幼儿的感知和知觉发展的基本特点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分析幼儿在感知和知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展示(图片、玩具等);2.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感知和知觉发展的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幼儿的感知发展特点;(2)幼儿的知觉发展特点;(3)感知和知觉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幼儿在感知和知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视错觉、听错觉等,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4. 例题讲解:以具体实例讲解幼儿在感知和知觉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幼儿在感知和知觉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六、板书设计1. 幼儿感知发展特点:(1)视觉:从模糊到清晰,从简单到复杂;(2)听觉:从单一声音到复杂声音;(3)触觉:从局部到整体。

2. 幼儿知觉发展特点:(1)空间知觉:从无意识到有意识;(2)时间知觉:从短暂到长久;(3)物体知觉:从整体到部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幼儿感知和知觉发展的基本特点;(2)举例说明幼儿在感知和知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2. 答案:(1)幼儿感知和知觉发展的基本特点: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整体到部分;(2)举例:幼儿可能出现视错觉,如将圆形误认为方形;解决策略:通过提供丰富的视觉刺激,引导幼儿正确识别形状。

幼儿心理学完整版

幼儿心理学完整版
31
1、3~4岁
——3~6岁
(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2)爱模仿
(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2.4~5岁
(1)爱玩、会玩(2)思维具体形象
3.5~6岁
(1)好学、好问(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3)个性初具雏形
32
第4讲 幼儿的注意
33
中班语言活动《谁和花好》
思考:视频中的老师运用了什么方法让小朋友集中注意力了?
46
首先,教学、活动的内容要力求新颖、生动, 使幼儿感兴趣。
常识《颜色宝宝对对碰》:教师讲明要点,让幼儿通过 游戏的方式自己动手将红、黄、蓝分别混合,自己总结得出 结论,并用自己得到的颜色给橘子、树叶等涂色。在活动中 每个幼儿都神情专注的进行着自己的实验。
47
其次,教师组织教学与活动的方式方法要灵活、 多变。
第二,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1、依赖丰富多彩活动的开展; 2、依赖孩子对活动目的、任务 的理解程度; 3、依赖对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 活动方式; 4、依赖言语指导和提示
42
(三)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稳定性:活动没有达到目标前,注意力没有转向 其他对象。 ☆幼儿园的孩子特别容易“分心”
(1)连续进行的单调活动、缺乏兴趣和必要的情感支持 (2)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疲劳 (3)无关刺激的干扰 (4)注意转移的能力差 (5)不能很好地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
实验证明: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3岁幼儿能够集中注意3~5分钟左右, 4岁幼儿注意可持续10分钟左右。5~6岁的幼儿注意能保持20分钟左右。
45
针对以上原因,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 (1)幼儿活动形式要多样化,活动时间不能超过各幼儿年龄 阶段所适合的时间。 (2)应与家长经常联系,共同保证幼儿的生活合理、有规律,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恰当地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如环境的布置不宜过分繁 杂、教室外的嘈杂与喧闹之声不能过大等。 (4)善于组织幼儿活动,适当安排,有效地引导幼儿注意保 持在当前的活动上。 (5)在活动中恰当地引导幼儿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

2024版《幼儿心理学》

2024版《幼儿心理学》

自我意识及自我评价
自我观察
幼儿通过观察自己的行 为和表现来了解自己的
特点和能力。
他人评价
幼儿通过听取他人对自 己的评价来了解自己的
优点和不足。
社会比较
幼儿通过与同龄伙伴的 比较来评估自己的能力
和价值。
自我体验
幼儿通过自己的情绪和 情感体验来了解自己的
内心世界和需求。
05
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策略
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教育效果
该模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同时,通过游戏的方式,可以 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健康知识。
THANKS
感谢观看
学科意义与价值
揭示幼儿心理发展规律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心理学通过科学研究,揭示幼儿心理发 展的普遍规律和个体差异,为幼儿教育和家 庭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幼儿心理学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 培养,有助于预防和解决幼儿心理问题,促 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推动相关学科发展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幼儿心理学与教育学、医学、社会学等多学 科交叉融合,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创新。
焦虑与恐惧 幼儿在面对新环境、新事物或陌生人时,可能会产生焦虑 和恐惧情绪。成因可能包括缺乏安全感、过度保护或创伤 性事件等。
攻击性行为 部分幼儿可能会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如打人、咬人、推搡 等。这可能与家庭环境、模仿行为或情绪调节困难有关。
自闭与孤独 一些幼儿可能会出现自闭症状,如沉默寡言、回避社交等。 这可能与遗传、环境或脑部发育异常有关。
《幼儿心理学》
目录
• 幼儿心理学概述 • 幼儿认知发展 • 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 幼儿个性形成与发展 • 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策略 • 实践案例分析

幼儿心理学教案(推荐8篇)

幼儿心理学教案(推荐8篇)

幼儿心理学教案(推荐8篇)幼儿心理学教案第1篇心理学;认识发展与教育,情感意志发展与教育,个性发展与教育,学习心理与教育,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教师心理。

认识发展与教育: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问题解决、注意。

1、感觉的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的定义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3、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通过感觉可获得对事物个别属性的知识,而知觉则是对事物的整体的反应,这种反应不在是孤立的属性或部分,而是事物的整体。

感觉是知觉的成分,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在感觉到基础之上产生的,感觉到的事物的个别属性越丰富,对该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充实越完整。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是比感觉较复杂的认识过程。

4、感知觉规律感受性及其变化(1)感觉适应同一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人芝兰入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嗅觉的适应从明亮的地方走入暗室,最初什么也看不到,相反则会被外面的阳光刺激的睁不开眼----视觉的适应(2)感觉对比由于同时产生或前一刻产生的同类感觉的影响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感受性的变化。

继时对比:不同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感受性的变化。

(3)感觉的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几种不同的感觉发生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4)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色觉引起温度觉(5)感觉的相互补充由于某种感觉机能系统受损或丧失,其他感受能力得到提高。

盲人(6)敏感化专门从事某种特殊职业者由于长时间使用某种感觉器官,使相应的感觉能力得到提高。

音乐家、画家5、感觉种类①根据刺激的来源不同,感觉可以分为: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②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与味觉,皮肤感觉。

③内部感觉包括: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02
CHAPTER
幼儿认知发展
感知觉与注意
感知觉
幼儿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并解释外部世界的信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 和嗅觉等。
注意
幼儿对特定刺激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分 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幼儿期以无意注意为主。
记忆
记忆
幼儿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的过程。记忆对于幼儿的认 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言语发展
言语
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包括理解别人和自己的言语,以及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言语发展是幼儿认知 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标志。
言语发展特点
幼儿言语发展具有阶段性、顺序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从单词句、电报句逐渐发展到完整 句,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03
CHAPTER
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情绪情感概述
01
02
03
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个体对客观事物与 自身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是个体的主观体验。
情感的分类
根据情感的性质和内容, 可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 美感。
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 是情绪的深化和稳定化。
亲子关系与依恋类型
亲子关系的定义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 之间的关系,包括血缘关 系和非血缘关系。
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汇报人:XXX 2024-01-22
目录
CONTENTS
• 绪论 • 幼儿认知发展 • 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 幼儿个性发展 • 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策略 • 总结与展望
01
CHAPTER
绪论
幼儿心理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幼儿心理学定义

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幼儿心理学名词解释

幼儿心理学,是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临床法等方法,来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从而指导幼儿健康成长的学科。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两方面:
1、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2、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一般来说也就是幼儿心理学家追寻的目标是:
1、描述幼儿发展的普遍行为方式;
2、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3、探究不同的外在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4、提出帮助和指导幼儿发展的最优化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幼儿教育心理学定义: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在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幼儿学习的规律与特征,以及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又将此书发展《教育心理大纲》这一著作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的产生3.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幼儿教育心理是一门什么学科)?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5.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好奇心、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6.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在游戏中,幼儿能够以直接或间接(象征性)的表达方式表现其想法及思考,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行同伴之间的互动,解决矛盾冲突,获得自信7.萌芽期:福禄培尔是最早研究幼儿游戏心理的先驱之一,确立“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蒙台梭利著作《吸收性心智》,为幼儿创造一个能激发主动性的“有准备的环境”8.初创期:凯米—德芙里斯的幼儿教育方案,是被认为“正统”的,而且是唯一被皮亚杰本人认可的建构主义的幼儿教育模式,海伊/斯科普幼儿教育方案9.发展期:对早期教育价值的新认识,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10.最早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思想的提出者是法国的卢梭11.幼儿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育方案是直接教学方案12.奥苏贝尔认为学前儿童习得的基本概念必须通过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这两个过程13.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14.幼儿教育心理学的萌芽期有三位主要代表人物,他们是法国的卢梭,德国的福禄培尔,意大利的蒙台梭利15.福禄培尔创立了第一所幼儿园,并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套玩具——恩物,其确立的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的教学原则已成为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基础16.蒙台梭利提出教师必须为幼儿创造一个能激发其主动性的“有准备的环境”,她为以幼儿的感知觉发展为基础,为幼儿设计了一系列教具与学具,作为教学手段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教育,被后人称之为蒙台梭利教学法17.奥苏贝尔方案是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方案的代表,它主要受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的影响,认为学前阶段儿童习得的基本概念,必须通过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这两个过程18.在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初期,以皮亚杰的个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幼儿教育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凯米-德芙里斯的幼儿教育方案,这是唯一被皮亚杰本人认可的建构主义幼儿教育模式,一种是海伊/斯科普幼儿教育方案19.斯金纳是教育心理学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斯金纳的强化原理,正强化和负强化20.替代学习或替代强化定义:只凭观察所见即产生学习的现象2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是学习的一个主要来源,观察榜样行为的结果可能产生不同的学习效应,观察学习是规则和创造性行为的主要来源,观察学习也是儿童创造行为的主要来源之一22.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非常关注儿童的学习潜能及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23.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幼儿三种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程序记忆24.构建主义对学习的基本主张或观点或看法?如何看待知识——知识是生成的,如何看待学习者——幼儿是有主体性的,如何看待学习过程——学习室主动建构的25.斯金纳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他把这种只是由外在刺激而引发的反应称为应答性反应,而把个体主动发出的,受到强化的反应称为操作性反应26.强化原理及强化在幼儿学习中的作用:塑造与消退27.个体的学习往往不是通过简单的刺激反应而实现的,而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以及随后受到的强化而习得的28.需要层次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人类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从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29.人本主义教学法主要体现在情感与态度方面,主要包括教师效能感训练,吸引学业成功,价值澄清等30.认知心理学者认为儿童的学习就是获取,保持和加工信息的过程,加涅提出的学习信息加工模式被公认为是较好的解释模型31.信息加工学习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加涅,斯滕伯格等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则有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布鲁斯的发现学习论,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幼儿有三种长时记忆,其中包括情景记忆,语义记忆,程序记忆32.发现学习室布鲁纳主张的最佳学习方式33.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主要有随即通达教学,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34.程序教学:指将学习材料重新组织成短小的框架内容,由易到难安排好幼儿学习的进程35.学习定义:学习是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包括态度,情感)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或是某种原因,如服药,生理短暂变化导致的暂时性改变36.脑功能发展存在两个明显加速期,第一次在5~6岁左右37.幼儿学习障碍:多动症与学习,学习困难38.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模仿39.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观察模仿学习,操作学习,语言理解的学习,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交往中的学习,游戏活动40.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容易被扼杀的学习主动性,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的无意性与内隐性,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不容忽视的个别差异性41.1岁儿童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2~3岁是个体口头语言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图像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同时,幼儿期还是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创造性等重要的非智力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42.学习动机主要表现在好奇、兴趣、诱因43.好奇是幼儿学习最主要的动机,好奇获得对事物了解的一种原始性的内在活动44.幼儿学习动机的主要特征:内在动机以好奇与兴趣为主,外在动机逐渐增长,较稳定的学习成败归因的形成45.学习迁移分类: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正迁移与负迁移,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46.相同要素说的基本观点:即桑代克提出的相同要素说,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发生学习迁移的原因,是由于练习的领域与所要迁移的领域之间有相同的要素,两者之间的相同要素越多,则迁移性越强,反之则迁移性越弱47.概化理论:迁移的发生不在于任务之间的表面相似性,而在于儿童是否获得对有关知识的概括性理解48.幼儿的主动学是由动机引起的49.动机是只激发、引起个体活动,引导,维持已引发的活动,并促进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作用50.好奇是幼儿最主要的动机,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诱因是幼儿学习的外在动机51.科隆巴赫和是诺通过研究区分出两种动机:防御性动机和建设性动机52.迁移可理解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53.“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迁移54.学习迁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从迁移的角度来说,可以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从迁移的效果来说,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从迁移的发生方式上,可以分为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萨洛曼和帕金斯提出低路迁移和高路迁移55.教师教育幼儿过程中,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①幼儿发展与学习的知识——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都会有不同的发展及学习特质②幼儿的个别发展状况——了解群体里每个孩子的特质、兴趣及需要,以针对不可避免的个别差异调整教育方式③幼儿所处的社会及文化——了解幼儿的生活背景,才能确保孩子的学习经验是有意义、有相关性的,并能显示对幼儿及其家庭的尊重56.学习能力包括:智力,先前知识,创造能力57.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反映了儿童在智能方面的差异,指出每个人至少有7种智力中心,即语言,逻辑或数学,音乐,空间或视觉,运动或身体,人际,内在智力或内省智力58.案例妮妮和安安在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属于幼儿学习能力的差异59.学习风格的两种类型详细理解:序列性学习者,偏爱以序列步骤的方式学习;整体性学习者,喜欢以分层的方式学习60.邓恩的学习类型理论:环境类,情绪类,社会性,生理性,心理性61.适宜性教学法的主要方式:资源利用,补偿,治疗,性向与教学处理交互作用,个别化教育方案62.幼儿学习的差异主要有:学习能力,学习方式,认知方式,性别等63.适宜性教育的适宜性包括两个方面的适宜:年龄适宜与个别差异适宜,个别差异的适宜性教学包括四个方面的差异,能力,文化,兴趣,发展64.个别化教学的形式有:诊断,直接,系统化教学,精熟学习65.幼儿创造性学习的特征:创造性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学习离不开学习动机,创造性学习追求有创意的学习目标66.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有三个主要特点:流畅性,独创性,灵活性67.制约幼儿创造性学习的因素主要有:过于重视幼儿模仿,使其不能创造性地自由学习;限定幼儿的思路,使其不能创造性地自由思维;过分苛求秩序,使其不能创造性地自由探索68.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营造宽松的活动环境;有意识支持并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与想象力;蒙台梭利的感知训练与幼儿的创造力69.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在7中智能中,语言智能可以说一出生即开始发展70.幼儿语言学习的传统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乔姆斯基先天论观点,皮亚杰认知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学习理论71.乔姆斯基先天伦观点:乔姆斯基假设人类生来就具有复杂的语言结构,这些结构组成“语言获得装置”72.维果茨基的社会学习理论:维果茨基认为语言的学习是社会化和文化的行为,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73.婴儿最初掌握语言是通过模仿学会的,婴儿学习语言的两大途径是模仿和强化74.幼儿语言教学的策略:温馨、丰富、真实的语言环境,师生共同确定主题、共同计划,经常给予阅读、书写示范,倾听、积极反馈,鼓励尝试使用语言,肯定期待75.幼儿园班级管理定义:指教师幼儿课堂学习的行为和活动,也即教师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创设愉快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行为问题,而采取某些方法来组织活动、教学、自然环境等的诸方面因素76.有效班级管理的方法:全面关注,并行处理,过渡环节的高效,让每一幼儿参与进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与热情77.幼儿学习评价定义:指教师收集有关幼儿学习表现的各种素材和信息,并以某种参照为标准,对幼儿的学习进行综合,解释,价值判断,以评定幼儿学习水平的过程78.学习评价的分类:从评价目的分为诊断性评价(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从评价进程分为学习前评价,学习过程的评价;从评价的参照物分为常模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79.情景观察定义:指在实际的教育情景下,按照研究目的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将幼儿置于与现实生活场景类似的情景中,教师观察在该特定情景中幼儿的学习80.多彩光谱定义:是加德纳和费尔德曼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历时多年的一项针对儿童学习的评价方法81.多彩光谱评价的四个显著特点:反映幼儿真实学习能力的评价,适宜每个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评价,既评定幼儿学习水平,又分析影响其学习因素的评价,不仅针对每一个幼儿的学习能力与潜能进行评价,而且还特别关注幼儿的学习风格,并提出幼儿学习活动风格的评定表82.幼儿与教师角色:教师是幼儿的养护者,教师是幼儿权利的保障者,教师为幼儿发展创设适宜的气氛与环境,教师是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83.教师的教学心理素质:教学观念,教学效能感,教学控制点,教学监控,情感投入84.专业人格特征:激励性人格,灵活变通性,爱心与同理心,情绪稳定85.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86.斯金纳提出操作性原则87.概化理论是贾德水中打靶提出的88.韦纳提出了归因论因素来源于因素来源,稳定性,可控制性89.行为主义教学法在幼儿学习中的运用不包括非指导性教学90.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离不开与周围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根据这一理论的观点,幼儿家庭与幼儿所在园之间的相互联系所处的环境是小环境系统91.“任何学科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儿童”持这一观点的教育心理家是布鲁纳92.幼儿对社会的认识,对社会规范、要求的掌握,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这要求幼儿教师应承担的角色是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93.在婴儿期,儿童常常通过哭、喊、扔东西等来吸引成人的关注,这反映了他们所采用的学习方式是操作学习94.很据“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阶段论”,有一个阶段,教师有强烈的自主发展的意识和动机,但在自主发展的规划上有所欠缺,这一阶段是新手—动机阶段95.中小学教师一般可以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活动,而幼儿教师则较难做到,很多主体活动、生成活动需要教师在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随机应变,这要求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人格特征是灵活变通性96.当前,进程农民工子女接受早期教育的问题备受关注,针对这一群体幼儿提供服务的是治疗模式97.面对某项学习任务时,有些儿童倾向于把重点放在一系列子问题的解决上,重视子问题之间的逻辑顺序,有些儿童则倾向于对所有子问题惊醒全盘统筹,这两类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属于学习风格的差异98.最早论述儿童学习的个别差异的心理学家是桑代克99.强调教师应通过创设安全的学习氛围来促进幼儿的有效学习,持这一观点的学习理论是人本主义100.幼儿学习动机的主要特征包括外在动机逐渐增长,内在动机以好奇和兴趣为主以及较稳定的学习成败归因的形成101.大量研究证实,脑功能的单侧优势会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学习方式102.从学科性质来看,幼儿教育心理学特别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地教学103.强调评价应重点关注幼儿的学习态度以及幼儿对学习活动的选择与频率,这种幼儿学习评价是学习过程的评价104.研究幼儿同伴关系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社会测量法105.教学对儿童发展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个别差异适宜,和年龄适宜106.最早设计出幼儿园玩具“恩物”的教育和心理学家是福禄培尔107.标志着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的著作是《教育心理学》108.在创设幼儿园活动室内的环境时,活动区的数量设置应考虑班级幼儿的人数和年龄109.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目标是争取更多的时间使幼儿有效学习110.自然观察法:指在日常生活的自然状态下,教师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观察,记录,从而获得对幼儿学习的了解111.教师效能感: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幼儿学习活动和结果的一种主观判断与推测112.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积极,正向的影响113.内在动机:指幼儿对学习本身感兴趣,由此而引发的动机114.简述“应用行为分析”教学法实施的程序?教师确定幼儿需要改进的行为,确认这名幼儿表现出行为的周期,通常称为基线,教师采取矫正措施115.幼儿教育活动的特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广域性,参与性,多元性,生成性116.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①科学地研究与阐述幼儿学习与教学的特征与规律②预期幼儿学习发展的规律和变化,预测教育教学的效果③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手段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并有效控制与干预幼儿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117.幼儿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构成要素:计划性与准备性,课堂教学的组织性,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沟通性,对幼儿进步的敏感性,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118.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模仿119.如何促进幼儿学习的迁移?①关注情感因素对幼儿学习迁移的影响②幼儿学习迁移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③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使其在学习中发生迁移④提高幼儿的分析与概括能力120.最早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思想的提出者是法国的卢梭121.在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安全需要,尊重需要,爱和从属需要属于缺失性需要122.行为主义教学法在幼儿学习中的运用包括掌握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程序教学123.幼儿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育方案是直接教学方案124.发声性模仿,双向性模仿,按成人要求模仿属于婴儿在学习语言方面主要的模仿方式125.班级管理的有效方法有五种,其中不包括设置纪律和规则126.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幼儿有三种长时记忆,其中包括程序记忆,语义记忆,情景记忆127.提出“观察是学习的主要来源之一”的心理学家是班杜拉128.幼儿教育者,幼儿学习者,环境和教学属于幼儿教育心理学涉及的主要变量129.依据评价目的,幼儿学习评价可分为三类,其中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130.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的心理学家是加德纳131.幼儿园同伴关系主要有五种,其中包括受欢迎型,被拒绝型,有争议型13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乔姆斯基先天论,皮亚杰认知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学习理论属于幼儿语言学习传统理论133.幼儿学习评价应该是多元评价,其中包括评价目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134.社会能力的构成主要有三个维度,其中包括亲社会行为,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135.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幼儿教师主要有三种角色,包括养护者,榜样,沟通幼儿和社会的中介136.迁移的发生在与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因素,这种观点是图式理论137.关于幼儿的创造性,其不是一种初级创造,其前提是有接触事物心向,目的是获得创造性结果,常体现于游戏,前提是有接触事物心向,目的是获得创造性结果,常体现于游戏138.关于幼儿的语言学习,行为主义观点是语言获得源于强化139.幼儿教育活动的广域性,要求幼儿教师具有“完整”教育观140.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心理学家桑代克141.奥苏贝尔认为意义学习就是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之间加盟哪里非随意性和非临时性的联系142.海德尔提出个体归因有两种:情境归因和性格归因143.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积极、正向的影响,这种迁移称为正迁移144.幼儿创造性学习是指幼儿在学习活动中具有创造性人格特征和创造性的思维过程145.同伴关系的社会测量法主要有三种:同伴提名法,同伴行为描述法和同伴等级评定法146.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有三个主要特点:激畅性,独创性,灵活性147.帕克认为按学习风格分,学习者主要有两类:序列性学习者和整体性学习者148.婴儿学习语言有两大途径,模仿和强化149.根据评价标准,幼儿的学习评价可以分为标准参照评价和常模参照评价150.发现学习:指儿童学习和掌握一般原理规则与知识能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发展积极的学习态度与能力,即探索新情境、新问题的学习态度,做出假设,推测关系,应用于实验的能力,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为解决新问题或发现新事物的探索态度151.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152.学习的迁移:指先前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后来的学习或解决新问题的影响153.幼儿社会性:指个体在幼儿阶段,由于社会文化,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在对待自己与对待别人的行为,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产生改变的历程154.罗杰斯认为幼儿的意义学习包括哪些因素?①学习具有个人参与性②学习应成为自我发起的行为③学习是全方位的④学习应以儿童的自我评价为主155.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学习的迁移?①关注情感因素对幼儿学习迁移的影响②幼儿学习迁移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③丰富幼儿的日常生活,使其在学习中发生迁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