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周期,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卓越周期,规范
篇一:卓越周期与特征周期
结构自振周期是结构自由振动的周期;
结构基本周期是结构自振周期中最长(数值最大)的那个;场地卓越周期是场地自振周期中最容易被(地震)激励起的周期;
场地特征周期(设计特征周期)是设计地震反应谱曲线上平台段结束(最右端)的同期值.
产生了疑问:场地卓越周期和场地特征周期有关系吗?
知道一个不相干的,地震动的卓越周期:再振幅谱幅值最大的频率分量所对应的周期,在地震波通过覆盖土层传向地表的过程中,由于土层的过滤性与选择放大作用,地表地震动的卓越周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场地的固有周期。
各条地震波的特征周期很难确定,规范反应谱上的特征周期是根据若干条平均后再进行削平处理而得到的拐点。
对地震波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其傅立叶谱,观察其地震波峰值对应的周期,此周期便是地震波的特征周期。可以在ansys,sap等程序中轻松实现。
傅立叶谱幅值最大点对应的周期为地震动的卓越周期,不
是特征周期!特征周期是抗震规范中用到的概念,目的是确定规范谱的形状。它描述了结构所处的地震环境。实际上,规范谱不应看作真实的地震反应谱,这一点在其他帖子中已有论述。我个人的观点,规范是结构抗震理论应用方法的体现,如果研究抗震理论,似乎不应以抗震规范为准绳。因为规范是为使用者提供的标准,它必须为了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做出一些折中,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理论或技术方法。
1、卓越周期是老早以前的提法,原意指的是引起建筑场地振动最显著的某条或某类地震波的一个谐波分量的周期,该周期与场地覆土厚度及土的剪切波速有关。对同一个场地而言,不同类型的地震波会得出不同的卓越周期,因此概念上存在矛盾。现在地震工程界已彻底摒弃这种提法;
2、场地与场地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你所说的应是场地;
3、现在确定地震影响系数用的是场地特征周期。即首先根据场地覆土厚度及土的剪切波速确定建筑物的场地类别,并据此查表得场地特征周期,最后有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特征周期确定抗震设计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
在结构布置时应使结构结构的第一自振周期避开场地的卓越周期,
以免场地、地基与结构形成共振或类共振”
卓越周期是通过地震波频率分析得到的所占能量最大的周
期成分.
特征周期另外又考虑了近震远震的影响(老抗规),新抗震规范用设计地震分组来考虑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
特征周期的概念早已有之,同样卓越周期的概念依然存在;二者数值上很相近,从抗震角度当然结构自振周期避开特征周期和卓越周期为好,从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也可清楚看到其中的关系.
关于卓越周期的说法,我是以前听一个教授说的,他的原话是:“大家以后不要再提场地卓越周期这个说法,这个概念本身有问题......
而他本人是建筑抗震规范编写组的成员。
可以肯定的是,现在新的的抗震规范及有关的背景材料都不再用”卓越周期“的概念,而且近几年公开发表的有关地震工程的论文都不再提“卓越周期”。我个人认为,现在的“场地特征周期”或许与原来的“卓越周期”有某种概念上的联系,但它们在意义上可能已经完全不同了。
卓越周期是老早以前的提法,原意指的是引起建筑场地振动最显著的某条或某类地震波的一个谐波分量的周期,该周期与场地覆土厚度及土的剪切波速有关。对同一个场地而言,不同类型的地震波会得出不同的卓越周期,因此概念上存现在确定地震影响系数用的是场地特征周期。即首先根据场地覆土厚度及土的剪切波速确定建筑物的场地类别,并据此查
表得场地特征周期,最后由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特征周期确定抗震设计所用的地震影响系数。
地震波在地表土层传播时,由于不同性质界面反射的结果,某个周期的地震波强度被增强,也即土层对这些地震波起到放大作用,这种波的周期称为该土层的卓越周期。
场地卓越周期:地震波在某场地土中传播时,由于不同性质界面多次反射的结果,某一周期的地震波强度得到增强,而其余周期的地震波则被削弱。这一被加强的地震波的周期称为该场地土的卓越周期。
结构自振周期:自振周期是结构的动力特性之一。单质点体系在谐波的作用下,都会按一定形状作同频率同相位的简谐运动,其相应的周期就称为自振周期。当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场地土卓越周期接近时,其地震反应就大,反之则小。设计特征周期Tg: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应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定。当结构的自振周期超过设计特征周期时,地震作用就会随其自振周期的增大而减小。当结构的自振周期小于0.1s 时,地震作用会随其自振周期的增大而急剧增大。实际的建筑结构的自振周期大都会大于设计特征周期,但一般不大于6.0s。
基本振型:单质点体系在谐波的作用下的振型称为基本振
型。任一地震波都可以分解为若干谐波的叠加,多质点体系按振型分解法计算地震作用时,可以简化为具有基本振型的等效单质点体系进行分析。而对建筑结构而言,有时又称为主振型,一般是指每个主轴方向以平动为主的第一振型。高阶振型:相对于低阶振型而言。一般来说,低阶振型对结构振动的影响要大于高阶振型的影响。对一般较规则的建筑物,选择的振型个数可以取其地震作用计算时的质点数(大多数情况下为楼层数),若质点数较多时,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只取前几个振型(即低阶振型)进行叠加。
场地卓越周期——根据场地覆盖层厚度H和土层平均剪切波速`V_s`,按公式T = 4H/`V_s`计算的周期,表示场地土最主要的振动特性。
地基基本周期——地基整体本身固有的震动特性,可根据经验公式或数值模拟求得。
两个周期之间存在最优比值T=3Tg×β。当地基与场地频率满足最优比值时,基础的抗震性能最佳,它可以作为抗震概念设计中的参考准则。
篇二:剪切波卓越周期报告
检测报告
科测(2003)报告()号
深圳市住宅开发租赁中心住宅楼工程土层剪切波速度和卓越周期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