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概论ppt课件第六章学习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是应用物理学的原理 和方法,从理论(lǐlùn)上研究物质的 结构与性能、化学反应的机理和控 制条件、化学反应的可能性和速度 等问题的基础学科。
第23页/共27页
第二十四页,共27页。
5、化学键理论的建立(jiànlì) 化学键——是指分子或晶体中两个或多
个原子(离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 用。 键能——是指在原子之间形成化学键时 所放出的能量,或化学键断裂时所吸 收的能量,用“ev”或“kj*mol-1”表示。 化学键的基本类型——离子键(电价 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第10页/共27页
第十一页,共27页。
C:拉瓦锡对化学的重大贡献 发现了化学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揭示了燃烧的本质,建立了科学的燃烧理
论——氧化学说。 真正发现了氧元素。 完成了《化学纲要》一书,并对当时
(dàngshí)所知的化学现象提出了解释。 进一步明确了元素的定义,列出了元素表。 建立了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第13页/共27页
第十四页,共27页。
B:分子论—意大利化学家阿佛加德罗 原子是物质参加化学变化时的最小单位,分子才是
物质游离存在时的基本单位。 同种元素的原子组成单质的分子,不同元素的原子
组成化合物质分子。 一切气体在相同的条件(tiáojiàn)下,在相同体积内含
有数目相同的分子。 每种单质气态分子一般有2个或成双的原子。
二、化学的发展概况 1、古代化学 A:人国古代在陶瓷(táocí)(硅酸盐)、
冶炼、染色、制盐、酿酒、造纸、火 药等化学工艺。 B:古代埃及和巴比伦:金属冶炼和使 用。
第2页/共27页
第三页,共27页。
2、近代化学 A:原子—分子论的提出。 B: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C:化学价和化学结构理论的建立
第11页/共27页
第十二页,共27页。
3、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 A:原子论——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
顿 原子是组成元素的微小的物质粒子,原子
是不可分割的,不灭的,原子在化学变 化中保持自己的性质不变。 同种元素的原子其质量、性质、形状 (xíngzhuàn)完全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 的质量、性质不同,元素以其原子量为 最基本的特征。
第17页/共27页
第十八页,共27页。
• 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的内在联系,反 映了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规律性, 为质量互变规律提供了科学论证。
• 根据元素同期律,门捷列夫果断地 修正了一些元素的原子量,并大胆 (dàdǎn)预言了当时还未知的3个元 素的存在及其性质。
第18页/共27页
第十九页,共27页。
学。 B: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与处理。 C:从静态研究到动态研究。 D:从单一学科(xuékē)发展到综合的学科
(xuékē)群。 E:从常规实验仪器发展到实验设备的联
机自动化和计算机化。
第26页/共27页
第二十七页,共27页。
第六页,共27页。
原子结构理论和量子化学的建立, 开创了化学理论研究的新局面; 催化作用的发现和催化剂使用, 使化学工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成为整个社会经济中越来越重要 (zhòngyào)的工业部门;结构化 学对晶体和分子结构的研究,取 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尤其是胰 岛素的人工合成,开创了合成化 学的新时期。第6页/共27页
5、电离理论——瑞典化学家阿累 尼乌斯 1887年
A:电离理论的提出 化学上把凡是溶于水或熔化状态 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如酸、碱、盐类)。相反,不 能导电的物质就称为非电解质 (如大部分有机物和气体单质)。 离解——中性分子或原子形成带 电离子(lízǐ)的第过19页/共程27页 。
第二十页,共27页。
们原子量的大小而被发现。 而当知道了某元素(yuán sù)以后,有时可修改
该元素(yuán sù)的原子量。
第16页/共27页
第十七页,共27页。
B:元素周期律发现的意义(yìyì) 打破了过去对元素进行零散的、割裂
的旧分类法,对元素提出了系统的 科学分类法。 揭示了各种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为 元素的研究、新元素的寻找、新材 料的探索提供了一个可遵循的规律, 成为现代有关物质结构理论发展的 基础。
会计学
1
第一页,共27页。
一、化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分支 1、研究对象
化学主要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 性质、及其在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的 变化规律及变化过程(guòchéng)中 的能量关系的科学。 2、主要分支 化学主要分为:无机化学、有机化 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应用化 学。
第1页/共27页
第二页,共27页。
(jiànlì)等。 D:确定了化学变化过程所遵守的一
些化学定,如:能量守恒定律、定 组成定律、倍比定律、气体定律等。
第3页/共27页
第四页,共27页。
E:有机化合物尿素(niào sù)的人工合 成。
F: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都已成为独立的学科。
G:物理化学也开始形成。 H:化学工业也相应发展起来。
第9页/共27页
第十页,共27页。
B:氧化燃烧理论——法国化学家拉瓦锡 物质只有(zhǐyǒu)在氧存在时才能燃烧。 物质在燃烧时放出光和热。 空气中有两种成分,物质燃烧时吸收了氧
气而增重,增重之量恰为其所吸收氧气 之量,物质吸去氧后的空气中剩下了不 助燃的氮气。 一般可燃物质(非金属)燃烧后可生成酸, 氧是酸的本原,一切酸中都含有氧元素。
第12页/共27页
第十三页,共27页。
• 不同元素(yuán sù)的原子以简单的数目比 结合成复杂原子,复杂原子的质量为所含 各元素(yuán sù)原子的质量之和。
• 定比定律(定组成定律)——每种化合物 都有确定的组成,不因制备方法不同而改 变。
• 倍比定律——如果由甲乙两种元素(yuán sù)化合生成几种不同的化合物,在这些 化合物中与一定量的甲元素(yuán sù)相化 合的乙元素(yuán sù)的重量互为简单的整 数比。CO、CO2子是由相第十六同页,共27页原。 子组成的,化
4、元素(yuán sù)同期律的发现 A:元素(yuán sù)同期律的发现——1869年,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和德国化学家迈耶 按照原子量排列起来的元素(yuán sù)在性质上
呈现明显的同期性。 原子量的大小决定元素(yuán sù)的性质。 元素(yuán sù)的某些同类元素(yuán sù)将按他
第20页/共27页
第二十一页,共27页。
二、近代化学体系的形成 1、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是研究所有元素及化合物的 组成、结构(jiégòu)、性质、化学变化的规 律及其应用(包括制备、分离、提纯等) 的学科。 2、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 结构(jiégòu)、性质、制备、合成、分析、 应用和有关理论的学科。
第4页/共27页
第五页,共27页。
3、现代化学 20世纪以来,随着自然科学
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由于现代物 理学的推动,现代化学进入了微 观世界领域(lǐnɡ yù),无论在理 论上还是在应用上,都以惊人的 速度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并向其 它学科渗透,开创了许多新的研 究领域(lǐnɡ yù)。
第5页/共27页
第21页/共27页
第二十二页,共27页。
3、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是应用化学、物理学、 电子学、数学等学科的原理、方法及 最新成就,对无机物、有机物的组成 和结构进行测定,研究其测定方法及 有关理论的一门学科。包括定性分析 (dìngxìngfēnxī)和定量分析。
第22页/共27页
第二十三页,共27页。
第24页/共27页
第二十五页,共27页。
• 离子键——因静电库仑引力(yǐnlì)而 形成正负离子之间的价键。离子键 形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型化合物。
• 共价键——分子中原子间通过共用 电子对结合而成的化学键。
第25页/共27页
第二十六页,共27页。
6、现代化学发展的特点 A:从宏观的描述科学到微观的推理性科
第七页,共27页。
第二节 近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一、化学科学的确立和发展 1、波义耳把化学确立为科学 提倡把化学从炼金术中解放出
来,确立为一门科学的是英 国著名(zhùmíng)化学家波义
第7页/共27页
(1627年~1691年)。其主要
第八页,共27页。
A:为化学确立了独立的研究目标 B:提出了科学的元素概念
第14页/共27页
第十五页,共27页。
C:原子—分子论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 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分子是物质 能够独立存在而保持物质化学性 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在化学反 应中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同种(tónɡ zhǒnɡ)原子质量相同,
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tónɡ
zhǒnɡ)原子化学性质和质量都城
元素——是某种不由任何(rènhé)其它物 质构成的、原始的、简单的、完全纯净 的物质。 C:把实验方法引进化学 D:元素磷的发现者、定性分析的先导 者、气体测量方法的建立者。
第8页/共27页
第九页,共27页。
2、氧化燃烧理论的确立 A:燃素说
1700前后,德国化学家施塔尔提出了一种燃 素学说:任何能燃烧的物体里都含有一种 叫做燃素的物质。燃烧就是可燃物质释放 燃素的过程(guòchéng);空气能吸收燃素, 所以能够助燃,当其吸饱了燃素之后,就 变为不能助燃的浊气。燃素是一种无形的、 可渗透的物质,有负重量。它亦存在于金 属中,金属燃烧后,燃素逸出,故而金属 增重。
B:电离理论的基本内容 在溶液或熔化状态中,电解质分子能或多或
少地电离成自由离子。离子可由一个原子 形成,也可由几个原子形成。 每种电解质都能电离生成带正电荷(diànhè)的 阳离子和带负电荷(diànhè)的阴离子。在 溶液中,这种离子所带电荷(diànhè)的总 和相等,因而整个溶液不显电性。 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强电解质的 电离过程是不可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