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
304
三、小结
高等院校教学改革是一项需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不断思考的艰巨的系统工程。《旅游政策法规》的教学 改革应本着培养具有较高法律素质、能解决旅游活动中相关 法律问题的新型复合式应用型人才为原则,设置教学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运用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考核评价体 系,培养学生。作为一线任课教师,要积极的参加各种不同 的培训进修项目,不断钻研旅游和法学专业知识,使二者更 好的融合起来,平时还要多关注旅游活动的法律问题,这样 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高质量的完成教 学任务。
2013年12月下半月刊
现代教育管理
《旅游政策法规》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文分析了高校该课程教 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的培养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培训、考核评价等方 面阐述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 《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邓映红
二、高等院校《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一)根据高校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的具体体 现,是培养高质量优秀人才的基本保证。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 业的学生,将来主要是以旅游为业,这就决定了旅游管理专业 学生无需全面、系统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而应当是结合旅游 专业,有选择地重点学习旅游政策法规律的相关知识。例如, 旅游保险法律制度、价格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等内容就没 有必要作为教师讲授时必讲的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自行学习了 解,如有疑问可以请教老师解惑。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现行旅 游法律的规定,又可以使对法律知识有兴趣的学生得到了扩 展,这种多层次的教学内容安排值得一试。 同时对于必讲的现行的旅游法律法规知识,笔者认为可以 采用模块设置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即按照旅游业的六 大构成要素,食、住、行、游、购、娱设置六大模块,再加上 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旅游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和 旅游纠纷解决法律制度,一共九个模块来进行教学。总之,构 建《旅游政策法规》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是,以旅游者为中 心,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景点为支点,
(四)教学模式传统缺乏创新 与旅游管理专业其他课程不同的是,《旅游政策法规》涉 及到旅游业六大构成要素即,食、住、行、游、购、娱各个方 面的法律知识,学习这些法律知识必须要先解释清楚法律条 款,才谈得上运用它们解决旅游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这一课程 内容和特点决定了该课程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即讲授式。 虽然有些部分可结合案例、分组讨论、集体辩论等措施,并采 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但仍无法满足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求 新、求异、求变的学习心理。
303
现代教育管理
2013年12月下半月刊
旅游者的旅游行程作为串连线,搭建《旅游政策法规》的教材 内容。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可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 任务,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 课程感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1、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让学生或教师在 模拟情 景中扮演特定的角色,按照教学过程进行演练,解决实际 问题,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本课程中有很多内容可以设 计场景扮演角色,以课堂表演的形式展现。如旅行社的设立、 导游证的申领、旅游合同的订立、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旅游 投诉、旅游纠纷等内容,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场景,然 后让学生分别扮演申请设立旅行社的个人,导游员,旅行社工 作人员和游客,旅游者,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工商、公安等行 政管理人员这些相关角色,模拟处理问题的整个流程,加深学 生对于相关知识的了解和熟悉。 2、案件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师于教学中 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是一 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是旅游法规实践互动式教学 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学生法律素 养的重要途径。在案例的选择上既要考虑其典型性,又要考虑 其时效性和实用性。如:每年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十大旅游案例 就可以引用。还有一些影响比较大,引起行业关注的真实事件 或情景也可以引用。 同时,案例教学法还可以配合角色扮演使情景再现,如导 游小张在一次带团过程中,兜售物品,索要小费而受到旅游行 政主管部门的惩罚,同时还牵累了旅行社,可以组织学生分别 扮演游客、导游、旅行社经理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 员,将导游小张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争论过程、旅 行社经理的自我辩解以及处罚的法律依据、处罚结果真实地展 现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对相应规定的印象,也提高了学生 对法律法规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3、图表展示教学法 所谓图表展示教学法就是把一些需要识记的知识点通过图 表的形式总结归纳,以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本课程的很多的 法律条款都是知识点,对于这些知识点光靠死记硬背很难达到 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中,笔者就发现学生刚刚才背下的法规条 款,下节课一提问就已经忘了一大半了,或是记忆的不清楚。 所以,笔者认为如果利用图表的方式来让学生记忆知识点,既 一目了然,有直观的映像,也可以对知识点有宏观的把握, 便于记忆掌握。在本课程中可以设计成图表形式的知识点,如 导游人员的职责及行为规范,领队人员的职责,特别是导游人 员的计分管理制度,可以利用图表分别就扣10分的情形归纳列 出,扣8分的情形归纳列出,扣6分的情形归纳列出等以此类 推。其他的还有如,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旅游 安全事故处理,旅游出入境主要证件及申办程序,旅游消费者 的权益类型。
一、高等院校《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脱节 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今后所从事的工作,主要不 是法律研究或者担当律师等,而大多是和旅游行业有关的职 业,如旅行社工作、导游员、酒店服务或是旅游教育等工作。 有鉴于此,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 都是要求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备服务、商务、公关、营 销、管理等业务能力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能在各级旅游 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旅游院校从事经营管理教学的高 素质、复合型人才。而《旅游政策法规的》教学内容大多涵盖 面太广,没有完全立足于旅游业自身的发展,过于面面俱到。 同时其中的很多教学内容可操作性不强,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 的法律素质和基本技能。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旅游法教 程》(第三版)一书为例,全书共有十六个章节,涉及到旅游 与旅游法制建设、旅游法律关系、旅游保险、旅游交通、食品 安全以及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管理、导游与领队人员等法 律法规,同时还包括有关市场规制的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 税收、价格等法律制度,如此宽泛和专业的法律内容,容易使 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二)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 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大学一年级时虽然开设了《思想 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但这种思品政治类的通识课程中所涉 及的法律知识和专业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所要求的法学基 础知识是两个不同的层次的,而且彼此之间也缺乏衔接。这样 导致这些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在理解旅游政策法规的一些法律条 款、进行法理分析时确实存在相当的困难,自然学习兴趣不 高,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三)教师缺乏法学专业背景 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是旅游学、旅游市 场营销、旅游心理学、旅行社管理、导游业务、餐饮管理、客
本课程可以运用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无论运用哪种方 法都应该本着因材施法,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教 师 自一 个 引 导 者 或 者 指 导者。
(三)有针对性的增加教师培训进修项目 教师的培训进修是继续教育的一种形式,继续教育是面向 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在高校而言, 主要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 提高,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造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目 前在高等院校面向教师的进修培训机会还是很多的,一般来 说,平均每年有两次去外省高校学习进修的机会,在本省完成 的也不少。但进修的内容一部分是针对语言能力的提高,如笔 者所在学校贵州师范大学安排教师去西安外国语学院培训外 语。一部分是教学技能及创新能力方面的培训,还有一部分是 专业讲座培训。而针对教师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进修并不多, 所以,笔者认为学校层面可以考虑根据教师所教授课程来为广 大教师提供培训进修机会,这样起码可以帮助教师迅速提高教 学水平。 对于教授《旅游政策法规》的教师而言,可以通过这种有 针对性的培训进修完善和补充法学知识的不足,更好的完成教 学任务。 (四)知识和能力并重的考核评价方式 在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中《旅游政策法规》是 一门专业必修课,因此大多数院校对于本课程的考核方法多以 闭卷考试为主,因此显得比较单一,存在重结果、重知识、轻 能力的弊端。其实在教学中本课程也有很强的实践性环节,同 时培养学生运用法学知识解决旅游活动中的实际问题也是教学 培养目标的要求之一。所以在对本课程的考核中应将理论知识 和实践能力相结合进行,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既注重专业 理论知识的学习,也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本课程应本着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并重的考核 原则,来设置考核方式。可以取消单一的期末考试方式,建立 “运用知识与学习知识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即课程总成绩= 平时成绩(含出勤、作业)×10%+课堂评价(含分组讨论、 案例分析、教师提问等活动中的表现)×30%+期末卷面成绩 ×60%。
房管理等等。教师们的专业方向大多也是旅游管理专业或是酒 店管理专业还有就是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因为涉及到法律的 课程就是《旅游政策法规》,学院没有必要为了这一两门课专 门聘请法学专业的老师,也基本没有法学专业的人员来应聘旅 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岗位。这就导致只有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来 讲授《旅游政策法规》这门课,虽然说旅游涉及的范围很广, 但要上好这门课还是需要非常专业的法学知识才能结合旅游政 策法规和本专业的教学目标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全面把握好 这门课,否则老师都不是能很好解释清楚相关的法律条款,学 生更是如坠云里,一头雾水。
自从20世纪80年代未至90年代初最早的一批旅游法教材 的问世,各地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也相继开设了《旅游 政策法规》这门课,并设为专业必修课。《旅游政策法规》 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普遍感到枯燥无味、难理解、记忆,从 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笔者认为 有必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重新思考,以改善教学效 果,提高教学质量,适应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和旅游业的发展 趋势。
304
三、小结
高等院校教学改革是一项需要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不断思考的艰巨的系统工程。《旅游政策法规》的教学 改革应本着培养具有较高法律素质、能解决旅游活动中相关 法律问题的新型复合式应用型人才为原则,设置教学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运用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考核评价体 系,培养学生。作为一线任课教师,要积极的参加各种不同 的培训进修项目,不断钻研旅游和法学专业知识,使二者更 好的融合起来,平时还要多关注旅游活动的法律问题,这样 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高质量的完成教 学任务。
2013年12月下半月刊
现代教育管理
《旅游政策法规》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文分析了高校该课程教 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的培养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培训、考核评价等方 面阐述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 《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邓映红
二、高等院校《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一)根据高校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的具体体 现,是培养高质量优秀人才的基本保证。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 业的学生,将来主要是以旅游为业,这就决定了旅游管理专业 学生无需全面、系统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而应当是结合旅游 专业,有选择地重点学习旅游政策法规律的相关知识。例如, 旅游保险法律制度、价格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等内容就没 有必要作为教师讲授时必讲的内容,可以安排学生自行学习了 解,如有疑问可以请教老师解惑。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现行旅 游法律的规定,又可以使对法律知识有兴趣的学生得到了扩 展,这种多层次的教学内容安排值得一试。 同时对于必讲的现行的旅游法律法规知识,笔者认为可以 采用模块设置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即按照旅游业的六 大构成要素,食、住、行、游、购、娱设置六大模块,再加上 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旅游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和 旅游纠纷解决法律制度,一共九个模块来进行教学。总之,构 建《旅游政策法规》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是,以旅游者为中 心,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景点为支点,
(四)教学模式传统缺乏创新 与旅游管理专业其他课程不同的是,《旅游政策法规》涉 及到旅游业六大构成要素即,食、住、行、游、购、娱各个方 面的法律知识,学习这些法律知识必须要先解释清楚法律条 款,才谈得上运用它们解决旅游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这一课程 内容和特点决定了该课程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即讲授式。 虽然有些部分可结合案例、分组讨论、集体辩论等措施,并采 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但仍无法满足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求 新、求异、求变的学习心理。
303
现代教育管理
2013年12月下半月刊
旅游者的旅游行程作为串连线,搭建《旅游政策法规》的教材 内容。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可以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 任务,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 课程感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1、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让学生或教师在 模拟情 景中扮演特定的角色,按照教学过程进行演练,解决实际 问题,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本课程中有很多内容可以设 计场景扮演角色,以课堂表演的形式展现。如旅行社的设立、 导游证的申领、旅游合同的订立、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旅游 投诉、旅游纠纷等内容,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设计场景,然 后让学生分别扮演申请设立旅行社的个人,导游员,旅行社工 作人员和游客,旅游者,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工商、公安等行 政管理人员这些相关角色,模拟处理问题的整个流程,加深学 生对于相关知识的了解和熟悉。 2、案件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师于教学中 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是一 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是旅游法规实践互动式教学 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学生法律素 养的重要途径。在案例的选择上既要考虑其典型性,又要考虑 其时效性和实用性。如:每年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十大旅游案例 就可以引用。还有一些影响比较大,引起行业关注的真实事件 或情景也可以引用。 同时,案例教学法还可以配合角色扮演使情景再现,如导 游小张在一次带团过程中,兜售物品,索要小费而受到旅游行 政主管部门的惩罚,同时还牵累了旅行社,可以组织学生分别 扮演游客、导游、旅行社经理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 员,将导游小张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争论过程、旅 行社经理的自我辩解以及处罚的法律依据、处罚结果真实地展 现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对相应规定的印象,也提高了学生 对法律法规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3、图表展示教学法 所谓图表展示教学法就是把一些需要识记的知识点通过图 表的形式总结归纳,以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本课程的很多的 法律条款都是知识点,对于这些知识点光靠死记硬背很难达到 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中,笔者就发现学生刚刚才背下的法规条 款,下节课一提问就已经忘了一大半了,或是记忆的不清楚。 所以,笔者认为如果利用图表的方式来让学生记忆知识点,既 一目了然,有直观的映像,也可以对知识点有宏观的把握, 便于记忆掌握。在本课程中可以设计成图表形式的知识点,如 导游人员的职责及行为规范,领队人员的职责,特别是导游人 员的计分管理制度,可以利用图表分别就扣10分的情形归纳列 出,扣8分的情形归纳列出,扣6分的情形归纳列出等以此类 推。其他的还有如,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旅游 安全事故处理,旅游出入境主要证件及申办程序,旅游消费者 的权益类型。
一、高等院校《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脱节 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今后所从事的工作,主要不 是法律研究或者担当律师等,而大多是和旅游行业有关的职 业,如旅行社工作、导游员、酒店服务或是旅游教育等工作。 有鉴于此,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 都是要求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备服务、商务、公关、营 销、管理等业务能力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能在各级旅游 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旅游院校从事经营管理教学的高 素质、复合型人才。而《旅游政策法规的》教学内容大多涵盖 面太广,没有完全立足于旅游业自身的发展,过于面面俱到。 同时其中的很多教学内容可操作性不强,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 的法律素质和基本技能。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旅游法教 程》(第三版)一书为例,全书共有十六个章节,涉及到旅游 与旅游法制建设、旅游法律关系、旅游保险、旅游交通、食品 安全以及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管理、导游与领队人员等法 律法规,同时还包括有关市场规制的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 税收、价格等法律制度,如此宽泛和专业的法律内容,容易使 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二)学生普遍学习兴趣不高 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大学一年级时虽然开设了《思想 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但这种思品政治类的通识课程中所涉 及的法律知识和专业课程《旅游政策与法规》所要求的法学基 础知识是两个不同的层次的,而且彼此之间也缺乏衔接。这样 导致这些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在理解旅游政策法规的一些法律条 款、进行法理分析时确实存在相当的困难,自然学习兴趣不 高,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三)教师缺乏法学专业背景 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是旅游学、旅游市 场营销、旅游心理学、旅行社管理、导游业务、餐饮管理、客
本课程可以运用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无论运用哪种方 法都应该本着因材施法,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教 师 自一 个 引 导 者 或 者 指 导者。
(三)有针对性的增加教师培训进修项目 教师的培训进修是继续教育的一种形式,继续教育是面向 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继续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在高校而言, 主要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 提高,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创造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目 前在高等院校面向教师的进修培训机会还是很多的,一般来 说,平均每年有两次去外省高校学习进修的机会,在本省完成 的也不少。但进修的内容一部分是针对语言能力的提高,如笔 者所在学校贵州师范大学安排教师去西安外国语学院培训外 语。一部分是教学技能及创新能力方面的培训,还有一部分是 专业讲座培训。而针对教师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进修并不多, 所以,笔者认为学校层面可以考虑根据教师所教授课程来为广 大教师提供培训进修机会,这样起码可以帮助教师迅速提高教 学水平。 对于教授《旅游政策法规》的教师而言,可以通过这种有 针对性的培训进修完善和补充法学知识的不足,更好的完成教 学任务。 (四)知识和能力并重的考核评价方式 在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中《旅游政策法规》是 一门专业必修课,因此大多数院校对于本课程的考核方法多以 闭卷考试为主,因此显得比较单一,存在重结果、重知识、轻 能力的弊端。其实在教学中本课程也有很强的实践性环节,同 时培养学生运用法学知识解决旅游活动中的实际问题也是教学 培养目标的要求之一。所以在对本课程的考核中应将理论知识 和实践能力相结合进行,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既注重专业 理论知识的学习,也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本课程应本着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并重的考核 原则,来设置考核方式。可以取消单一的期末考试方式,建立 “运用知识与学习知识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即课程总成绩= 平时成绩(含出勤、作业)×10%+课堂评价(含分组讨论、 案例分析、教师提问等活动中的表现)×30%+期末卷面成绩 ×60%。
房管理等等。教师们的专业方向大多也是旅游管理专业或是酒 店管理专业还有就是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因为涉及到法律的 课程就是《旅游政策法规》,学院没有必要为了这一两门课专 门聘请法学专业的老师,也基本没有法学专业的人员来应聘旅 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岗位。这就导致只有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来 讲授《旅游政策法规》这门课,虽然说旅游涉及的范围很广, 但要上好这门课还是需要非常专业的法学知识才能结合旅游政 策法规和本专业的教学目标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全面把握好 这门课,否则老师都不是能很好解释清楚相关的法律条款,学 生更是如坠云里,一头雾水。
自从20世纪80年代未至90年代初最早的一批旅游法教材 的问世,各地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也相继开设了《旅游 政策法规》这门课,并设为专业必修课。《旅游政策法规》 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普遍感到枯燥无味、难理解、记忆,从 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笔者认为 有必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重新思考,以改善教学效 果,提高教学质量,适应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和旅游业的发展 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