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导论第1章绪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 器 材 料
铜 器 材 料
石 器 材 料
复 合 材 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⑴材料的使用程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里程碑 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使用材料经历了三大里程碑: 石器时代:以石头制造工具。可以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公元前2~3百 万年至约1万年),从原始部落到母系社会;中石器时代(公元前约1万 年至7~8千年);新石器时代(公元前7~8千年至6千年)。这期间,我们 的祖先以石器为主要工具,在寻找石器的过程中认识了矿石,发明了火, 制造了第1种人造材料——陶,并在烧陶过程中发展了冶铜术,开创了冶 金技术。 铜器时代:人类大量制造和使用第2种人造材料——“红铜”和“青 铜”。 “红铜”时代约在公元前4~5前年,即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初期; “青铜”时代约在我国商周时代和私有制建立的前夜。 铁器时代:人类制造和使用第3种人造材料——铸铁,嗣后是钢铁 工业的迅猛发展,成为18世纪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人类社会 发展到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作为发明之母 和产业粮食的新材料研制更是异常活跃,出现了称之为聚合物时代、半 导体时代、先进陶瓷时代和复合材料时代等种种提法。在当前新技术革 命涉及整个国际社会的浪潮冲击下,人类进入了一个材料革命的新时代。
1.2材料的分类 ⑴按照材料的化学属性可以分为4类: 黑金属 金属材料 有色金属 无机非金属材料 单晶形态 多晶形态。烧结成型,制陶工艺。 新型陶瓷材料(New Ceramics)或精细陶瓷(Fine Ceramics)。 有机高分子材料 以脂肪族或芳香族的C-C共价键为基础结构的大分子组成。 一般又分为塑料、橡胶和纤维。 复合材料 金属、无机非金属和有机高分子材料有机结合
怎样定义材料?
●借助两个英语词组来说明材料的含义: 在英语中,有2个短语来表示制造、制成,但其有明显的区分: “ made of ” 指构成或制成物品后,其物质的原质没有发生变化; “ made from ” 指构成或制成物品后,其物质的原质已经发生变化, 即失去了原质。 可以如此来定义材料: 经过人类劳动获得的、在进一步的加工过程中仍然保持原质的劳动对 象称为材料。 例子:钢铁
分离膜
杂 化 无机材料 高分子材料 金属材料 图1.1 杂化材料的形成与特性 1
表1.1 混合分类法新材料系
金属材料
金属结构 材料 超耐热合 金 非晶合金 轻质合金 等
非金属材料
特种 玻璃
高分子材料
复合材料
金属功能 新型陶瓷 材料 材料 导电材料 形状记忆 合金 贮氢合金 超导合金
电气陶瓷 优异机械性能 特种玻璃 工程陶瓷 导电性能玻璃 超硬陶瓷 光学性能玻璃 敏感元件 陶瓷 耐辐射性能玻 璃 快离子导 体 集成电路材料 纳米陶瓷 磁记录材料 人工单晶材料
⑵材料的发展过程 第一代为天然材料 在原始社会生产技术水平低下,人类使用的材料 只能是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和矿物,主要的工具是棍棒,用石料加工的磨 制石器; 第二代为烧炼材料 烧炼材料是烧结材料和冶炼材料的总称。人类用 天然的矿土烧结砖瓦和陶瓷,制出了玻璃和水泥,这些都属于烧结材料; 从各种天然的矿石中提炼铜、铁等金属,则属于冶炼材料; 第三代材料为合成材料 在20世纪初期出现了化工合成产品,其中合 成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已广泛地是用于生产和生活中。从1907年第 一个小型酚醛树脂厂建立,到1927年第一个热塑性聚氯乙烯塑料的生产实 现商品化,1930年建立了聚合物概念后,聚合物工业迅猛发展起来,这一 领域的进展经历了新型塑料和合成纤维的深入研究(1950-1970年)、工程 塑料、聚合物合金、功能聚合物材料的工业化(1970-1980年)、分子设计、 高性能、高功能聚合物的合成(1990年)等几个发展进程;
塑料、橡胶、 纤维 涂料、粘合剂 工程高分子 功能高分子材 料 液晶材料
纤维争强材 料 聚合物基复 合材料 金属基复合 材料 无机基复合 材料
1.3.材料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物质基 础。因此,材料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和先导,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里 程碑。纵观人们利用材料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种重要的新 材料的发展和应用,都把人类支配自然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材 料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技术的革命,大大加速社 会发展的进程,给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把人类物质 文明推向前进。
“杂化材料” :从80年代开始,日本理部化学研究所山田瑛、雀部博 之等人,应用化学中“杂化”(hydrid)概念而提出。指两种以上不同种 类的有机、无机、金属材料在原子、分子水平上杂化,从而产生具有新型 原子、分子集合结构的物质。这种材料具有许多新性能和用途:
0维:超微粒子 无机材料 高分子络合物 一维:超取向化 各向异性 高分子材料 杂化 金属材料 高分子构成 高分子复体 二维:超薄膜化 三维:叠层化 多维、多孔化 构造机制:离子界面消失, 构造机制:离子界面消失,完全结晶化
●国内外3部大型辞书对材料的定义: ①《Longman Dictionary》: anything from which something is or may be made。 ②《Oxford Advanced Learner’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that of which something is can be made or which something is done。 ③《辞海》:人们把自然界经过开采而获得的劳动对象称为原料。自 人们把自然界经过开采而获得的劳动对象称为原料。 人们把自然界经过开采而获得的劳动对象称为原料 然界自然存在而未经过人类任何劳动输入的就不能称为原料。例如, 然界自然存在而未经过人类任何劳动输入的就不能称为原料。例如,开采 出来的矿物是冶金的原料,种植出来的小麦是制造面粉的原料, 出来的矿物是冶金的原料,种植出来的小麦是制造面粉的原料,单采掘工 业中就没有原料。在加工工业中, 业中就没有原料。在加工工业中,一般把来自采掘工业和农业的劳动对象 称为原料,把经过工业加工的原料(如钢铁、水泥)称为材料。 称为原料,把经过工业加工的原料(如钢铁、水泥)称为材料。材料和原 料合成为原材料。 料合成为原材料 《辞海》定义可以总结为:经过人类劳动而取得的劳动对象称为原料, 经过人类劳动而取得的劳动对象称为原料, 经过人类劳动而取得的劳动对象称为原料 经过二次加工的原料称为材料。 经过二次加工的原料称为材料。
第四代为可设计的材料
该技术发展并不满足于现有的材料,近代
出现了根据实际需要去设计特殊性能的材料,金属陶瓷、铝塑薄膜等复 合材料属于这一类。 第五代为智能材料 智能材料是近三四十年来研制的一类新型功能 材料,它们随时间、环境的变化改变自己的性能或形状,好像具有智能。 例如形状记忆合金就属于这一类。 ⑶材料与新技术革命 新材料的每次使用都引起人类社会的巨大变革和生产力革命。18世 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力变革和技术革命都以新材料使用为龙头: 第一次技术革命——产业革命 始于18世纪的英国产业革命,使得以 手工技术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过渡到采用机器大生产的资本主 义工厂制度。这场工业革命的物质基础是钢铁材料,而伴随的新技术则 是蒸汽机的发明;
⑶混合分类 类。
在一个体系中同时使用性能和化学属性进行分
有机电池
电极材料 场调制元件 多孔化(多D) 光集成电路 存贮元件 叠层化(3D) 超薄膜化(2D) 开关元件 新分子构成太阳能电池 光导性 液晶 超取向化各向异性 (1D) 光电元件 有机导电材料 热敏材料 霍尔元件 超 微粒化(0D) 高分子催化剂 磁体 全息照相存贮器 非线性光学元件 光学元件 高分子 高分子 络合物 复合体
材料化学导论
目 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完美晶体的结构(复习) 第3章 晶体缺陷化学 第4章 固体的电性质与电功能材料 第5章 固体的光性质与光功能材料 第6章 固体的磁性与磁性材料 第7章 材料的合成与制备 第8章 沸石、层状和纳米材料
第1章 材料化学绪论 §1材料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1.1材料的定义
材料的功能及其示例
热学性能——热容、热传导、热稳定; 光学性能——与光的作用、吸光、发光和透光性; 电学性能——导电、介电和压电性等; 磁学性能——永磁、硬磁、软磁等; 化学性能——反应性、催化等; 生物功能——人造器官、骨骼和牙齿等。 举例: ①弹性材料——应用力学性能——用于非结构目的——属于功能材料; ②结构陶瓷——应用力学性能——用于结构目的 ——属于结构材料; ③普通玻璃——应用光学性能——用于结构目的 ——属于结构材料; ④耐 火 砖——应用热学性能——用于结构目的 ——属于结构材料。
材料已成为当今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材 料科学与化学科学亦日益融合形成了新的化学分支科学— —材料化学。因之,化学学科本科生应当学习材料科学的 知识。为此,为化学专业开设《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旨 在从结构和性能的关联角度介绍无机材料的基本概念,深 化固体化学知识。该课程在化学系人才培养方案中作为专 业指定选修课程设立,学时40,学分2。课程以课堂讲授为 主,辅以习题解答,同时也可通过查阅文献完成小论文, 借以了解材料化学领域某一方向的最新动态。该课程平时 成绩以课堂听讲和完成作业情况为主,占20~30%,课程 结束考试采用笔试方式,占80~70%。
化 学 专 业 指 定 选 修 课 程
西北大学化学系
材料化学导论
张 逢 星 主 讲
联系电话 :8302805 E-mail:zhangfx@
张逢星(1954年9月20日出生) 男 山西临猗人。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化学系副主任(主管教 学),兼任陕西省化学会常务理事、无机化学专业 委员会主任,中科院《盐湖研究》编委。主讲本科 生《材料化学导论》、《综合化学实验》和研究生 《物理化学分析》等课,指导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 究生。作为主要完成人合作出版《中级无机化学》、 《综合化学实验》等教材。 主要研究方向为物理无机化学和功能分子与材料化学,参加和主持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教育厅科研基金以及省和 学校面向21世纪教改项目和教育部创名牌课程项目近10项,发表学术论 文100余篇,作为主持人和主要参加人获陕西省人民政府一等奖1项 (2003)、二等奖2项(2001,1995)、中国科学院科学奖二等奖1项 (1992),陕西省高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2004)、二等奖一 项(1995),陕西省优秀自然科学论文三等奖一项(2001)。
●上述定义的欠缺及使用不便 共性 3个定义都指出了: 材料是用来制作某种物件或完成事情。 差异 两种英文定义均 未能指出材料使用过程中本质方面的变化。 辞海的定义虽然阐明了原料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阐明了原料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但也没有指 阐明了原料和材料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出材料在使用中本质的变化。 使用这些定义在实际中带来不便: ①化工品烧碱(NaOH)? 按定义应是材料,但类似不胜枚举的化工产品都是原料。 ②来自采掘工业的沙石、木材等等? 按定义似乎应是原料,习惯上将其归入建筑材料。 思考?食盐在加工中失去了其原质。 烧碱在应用于其它化工加工过 程时,也要失去原质。所以,食盐和烧碱一般都看作是化工原料。原料 在加工中一般均失去了原质。
⑵按材料的性能分类 任何材料在使用过程中都能提供可资利用的某种或某些功能。根据这 些性能可以将材料分为2大类: 结构材料(Structural material):以力学性能,如受力形变、脆性断裂 和强度等作为应用性能,如制造工具、机器、车辆用的钢铁材料,建筑 房屋、桥梁和铁路用的混凝土材料。这些材料都具有抵抗外力作用而保 持自己的形状、结构不变的优良力学性能。 功能材料(Functional material):此概念1965年由美国贝尔研究所的 J.A.Morton博士提出,现已被各国材料界重视和接受。其定义是:具有优 良的电学、磁学、光学、热学、声学、力学、化学和生物学功能及相互 转化的性能,被用于非结构目的的高技术材料。
有机电池分离膜电极材料场调制元件光集成电路存贮元件关元件新分子构成太阳能电池液晶超取向化各向异性1d光电元件有机导电材料热敏材料霍尔元件微粒化0d高分子催化磁体全息照相存贮器非线性光学元件光学元件高分子络合物高分子复合体无机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金属结构材料金属功能材料新型陶瓷材料特种玻璃超耐热合非晶合金轻质合金导电材料形状记忆合金贮氢合金超导合金电气陶瓷工程陶瓷超硬陶瓷敏感元件陶瓷快离子导纳米陶瓷优异机械性能特种玻璃导电性能玻璃光学性能玻璃耐辐射性能玻集成电路材料磁记录材料人工单晶材料塑料橡胶纤维涂料粘合剂工程高分子功能高分子材液晶材料纤维争强材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无机基复合材料表11混合分类法新材料系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