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第八章 远缘杂交育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性减退 异源染色体可能伴有不良性状 不能用于生产,但可用于创造异替换系和易位系
附加系染色体鉴定
(2)异置换系:物种的一对或几对染色体被另一物种的染色体所取代 来源:由附加系(2n+1)与单体(2n-1)杂交再自交得到 染色体的代换通常在部分同源染色体间进行 (如普通小麦的4D与长穗偃麦草的 4E) (部分同源染色体在基因剂量、位置、DNA序列有很大差异,差异程度 因不同染色体而异,它们在功能上有一定补偿能力) 特性:染色体数目未变 细胞学和遗传学上都比相应的附加系稳定 有时可在生产上直接利用
易位系鉴定
4、诱导单倍体 远缘花粉在异种母本上常不能正常受精,但有时能刺激母本 的卵细胞自行分裂,诱导孤雌生殖,产生母本单倍体。 亲缘关系较远的两个亲本因细胞分裂周期不同等原因,其杂 种会排除亲本之一的染色体,产生单倍体植株。 如普通大麦与球茎大麦杂交F1,其球茎大麦的染色体消减而 得到大麦单倍体。 通过远缘杂交己在许多物种中成功地诱导出孤雌生殖的单倍 体。所以,远缘杂交也是倍性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
(5)嫁接法 不育F1杂种嫁接到栽培种上,提高杂种的育 性(马铃薯)
三、杂种后代的分离和选择: 1、分离特点:
(1)分离规律不强 异源染色体缺乏同源性,导致减数分裂过程紊乱,形成不同染色体数目和质 量的各种配子,性状分离复杂且无规律。 (2)分离类型、生殖丰富、并有向两亲分化的倾向 远缘杂交后代,分离出中间类型、偏亲类型、亲本类型、亲本祖先类型、超 亲类型以及单倍体、非整倍体等某些特殊类型; 染色体消失、无融合生殖、染色体自然加倍;
(2)放宽早代选择的标准
早期世代的一些不良性状随染色体、重组而减弱或消失;只要具有某 些可取的经济性状,可进一步改造。
(3)灵活地应用选择方法 难以采用系谱法 混合种植法:如果要把不同种或亚种的一些优良性状和适应性组合起来,培育
出生产力和适应性都较好的品系时,可采用混合种植法。
回交法:改进某一推广品种的个别性状,而该性状是受显性基因控制、
随着杂种世代的演进,杂种后代还有向双亲类型分化的倾向; (3)分离世代长、稳定慢 远缘杂种的性状分离并不完全出现在F2,有的要在F3或更高世代才有明显表 现。
(二)、远缘杂种后代分离的控制:
1、F1染色体加倍 对F1染色体加倍,形成双二倍体,不仅可提高杂种的可育性, 而且也可获得不分离的纯合材料
2、回交 可克服杂种的不育性,也可控制其性状分离
➢ 双亲花柱异长、雌雄配子的膜具有高度的专一性,无法融合而受精。
(2)双亲基因的差异
➢ 控制可交配性基因:小麦在5B 和5A 染色体上分别载有显性的Kr1和Kr2 基因,可阻止小麦与黑麦、小麦与球茎大麦的可交配性(crossability)。 但“中国春”小麦的这二个位点上,分别载有隐性的等位基因kr1和kr2, 因而易于与黑麦和球茎大麦杂交。
遗传率高时,就可采用回交法。
歧化选择法:即选择群体中两极端类型个体进行随机交配,形成新的群
体后再选择的方法。
合作愉快
2011
(2)虽获得了杂交种子,但幼苗在生育过程中死亡 而不能获得杂种植株;
(3)杂种虽能长成植株,但不能受精结实获得杂种 后代,即出现杂种不育。
杂种夭亡和不育的的具体表现是:
(1)受精后幼胚不能发育或中途停止发育; (2)能形成幼胚,但幼胚畸形、不完整; (3)幼胚完整,但没有胚乳或极少胚乳,胚和胚乳虽发育正
➢ 基因互补的致死基因:戴维逊氏棉与所有异源四倍体种杂交时,即使应用 组织培养技术也未成功。其主要原因是戴维逊氏棉具有Le2dav致死基因, 而异源四倍体种具有Le1、Le2基因,当Le1与Le2dav互补时,就可使棉苗 致死。
(二)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方法
(1)亲本选择与组配
a 广泛测交与正反交筛选 b 以栽培种为母本 c 以染色体数目多的物种作母本
3、创造异染色体系
远缘杂交通常引入全套的异源染色体组,因此往往带来不良性状。 导入或置换某个异源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创造异附加系、异替换系、易 位系等,更好地利用异源物种的有利性状,改良现有品种。 (1)异附加系:在某物种染色体组的基础上,增加数量不等的异源染色 体。为非整倍体。 单体附加系:附加一条外源染色体的个体。 二体附加系:附加一对外源染色体的个体。 双单体附加系:附加二条不同的染色体。 ➢特点:染色体数目不稳定,容易恢复到二倍体
6、研究生物的亲缘关系和进化 许多物种是通过天然的远缘杂交演化而来的 如普通小麦(由二粒小麦与山羊草) 可根据远缘杂交的可交配性、细胞遗传学(染色体配对)、DNA 同源性、性状互补程度等方面的研究,可判断物种的进化和确 定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有助于进一步阐明某些物种或类克服方法
(二)、杂种夭亡、不育的原因:
(1) 核质互作不平衡 细胞质的遗传物质,远缘杂种核质不协调,可能引起雄性不育或影响杂 种后代生长发育。 (2) 染色体不平衡 双亲的染色体组、染色体数目、结构、性质等的差异,在减数分裂时不 能同源染色体配对、分离,不能形成有正常功能的配子。
如普通小麦(AABBDD,n=21)和二粒系小麦(AABB,n=14)杂交 (3) 基因不平衡 部分同源染色体之间所携带的基因或基因剂量的差异,影响个体生长发 育所需物质的合成;异源 DNA降解 (4) 生理代谢不协调 胚、胚乳与母体组织(珠心、珠被等)间的生理代谢失调或发育不良, 导致胚乳败育及杂种幼胚夭亡。
3、诱导单倍体 远缘杂种F1的少数花粉有生活力的,F1花粉离体培养产生单 倍体,再人工加倍为纯合二倍体,便可获得性状稳定的新 类型
4、诱导染色体易位 利用理化因素处理远缘杂种,诱导双亲的染色体发生易位。
(三)、远缘杂种育种技术:
(1)杂种早代大群体
远缘杂种分离变异类型多,稳定时间长; F1、F2出苗率低,畸形(黄苗、矮株)和夭亡植株多、不育性高; 符合目标性状的个体类型少,且不稳定;
如小麦(2n=42)与黑麦(2n=14) 甘蓝型油菜(2n=38)与白菜型油菜(2n=20) d 杂种为母本
(2)染色体预先加倍法:染色体数目少的亲本人工加倍
(3)桥梁(媒介)法
(4)特殊的授粉方法 :混合授粉、重复授粉、提前或延迟授粉、射线处理(5) (5)外源激素处理:调节雌、雄性器官生理状态(如生长素、GA、维生素)
(三)、杂种夭亡、不育的克服方法
(1)幼胚的离体培养:将杂种幼胚进行人工离体培养,以调整杂种胚发育的 外界条件,避免杂种胚、胚乳和母体组织间的生理不协调性,可获得杂种并 提高结实率。“保姆法”培养:亲本之一的胚乳(去胚)放在培养基表面培养, 再将杂种幼胚移植到的胚乳中胚的位置上进行培养。
(2)杂种染色体加倍法:不同染色体组亲本间杂交,F1为多元单倍体,减数 分裂时染色体不能联会或很少联会造成不育。杂种染色体加倍获得双二倍体, 便可有效地恢复其育性。
5、利用杂种优势:
(1)利用远缘物种的细胞质差异发掘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细胞质不育与核恢复基因相伴而存,因此无法在表型上识别。通过远缘、亚 远缘杂交、回交可以将细胞质不育与核不育结合在一起,获得核质互作雄性 不育。 如高梁不育系3197A,小麦T型不育系,水稻的“野败”和棉花哈克尼西胞质 雄性不育系等,都是通过这种方法育成的。 (2)远缘、亚远缘杂交也可直接利用其杂种优势 如水稻的籼粳杂交和棉花的陆海杂交等。 (3)体细胞杂交产生核质杂种 两个不同亲本的原生质体融合形成异核体,异核体再生出细胞壁,在有丝分 裂过程中发生核融合(体细胞杂交) 体细胞杂交可以克服有性杂交的远缘隔阂,还可以鉴定分离出核质杂种。 核质杂种(质核来自不同物种),其基因之间的互作以及核质之间的互作均 可产生一定的优势。这种“双重杂种优势”,可能是获得高产、优质新品种 的一种新途径。
(三)、杂种夭亡、不育的克服方法
(3)回交法:染色体数目不同的远缘杂交所得的杂种,其 产生的雌、雄配子并不都是完全不育的。其中有些雌配子可 接受正常花粉受精结实,或能产生有生活力的少数花粉。所 以用亲本之一对杂种F1回交,可获得少量杂种种子
(4)延长杂种的生育期,恢复生殖机能及育性。采用无性 繁殖法,或人工控制温、光条件等延长杂种生育期,恢复杂 种育性。
(6)植物组织培养:
柱头嫁接技术
试管受精
子房受精:
体细胞杂交
体细胞融合培育远缘杂种
二、杂种夭亡、不育及其克服方法
不同种、属植物间杂交,有时虽能完成受精作用,形成合子, 但受精不完全,主要有:
(1)精子能与卵核结合,但不能和极核结合形成胚 乳,或胚乳发育不正常,胚和胚乳发育不同步 等,因而不能获得杂交种子;
一、杂交不亲和性的概念 远缘杂交常出现花粉不萌发、花粉管不能伸入
柱头、花粉管生长缓慢或破裂、花粉管不能达到 子房、雌雄配子不能结合形成合子,合子胚不发 育,幼胚死亡等现象,这就是远缘杂交的不亲和 性(incompatibility)。
(一)、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原因
(1) 双亲受精因素的差异
➢ 双亲受精因素的差异:双亲遗传差异大,柱头呼吸酶活性、pH值、柱头 分泌的生理活性物质、花粉和柱头渗透压差异等生理、生化状况的不同, 可阻止外来花粉的萌发、花粉管的生长和受精作用。
常,但胚和胚乳间形成糊粉层似的细胞层,妨碍了营 养物质从胚乳进入胚; (4)由于胚、胚乳和母体组织间不协调,虽能形成皱缩的种 子,但不能发芽或发芽后死亡; (5)F1植株在不同发育时期出现生育停滞或死亡; (6)由于生育失调,营养体虽生长繁茂,但不能形成生殖器 官; (7)F1植株虽能形成生殖器官,但其构造、功能不正常,不 能产生有生活力的雌、雄配子。
(3)易位系:某物种的一段染色体与其它物种的染色体段发生交换。 来源:异置换系、异附加系与栽培品种杂交、回交产生 (同源染色体配对,外源染色体与对应的染色体均呈单价体, 可以发生部分同源配对、交换,形成易位系); 辐射诱变、组织培养,增加染色体的遗传交换,提高易位频率 特点:导入有用基因的染色体片段、排除不利基因的染色体片段 细胞学和遗传学特性更稳定更平衡 可直接应用于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