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紫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珠海市紫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1分)
出淤泥而不染的林则徐
邵纯
英国人包令与林则徐是同时代的人,他曾任港督,懂汉语,还会说广东方言,号称“中国通”。
这个殖民主义者与林则徐是敌对关系,但在他的内心世界中,对林则徐佩服得五体投地。
包令发表的《钦差大臣林则徐生平及著述》一文,说林则徐“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他的国家服务了36年。
在社会生活中,他以廉洁、睿智、行为正直和不敛钱财著称”。
包令说对了,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少有的清官。
林则徐26岁中进士后,在翰林院里当文官,36岁时离京出任杭州、嘉兴、湖州的“道员”,即这三地的行政长官。
杭州风景如画,美女如云,是鱼米之乡。
如果是个庸人,在这人间天堂当官,岂不悠哉游哉!但林则徐对于官场的种种陋习十分反感,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省垣孔道,冠盖如云,自辰迄酉,无非对客,事上接下而外,即为送往迎来,一切公牍管札,转待灯下理之,而精力固已惫矣。
”后来林则徐在自己官府公堂上挂起了一幅自写的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辟立千刃无欲则刚”。
这幅对联内涵的哲理,直到今天仍有鲜明的价值。
1830年8月,林则徐出任省级大员湖北布政使,掌管全省人事财政大权。
林则徐每任新职,在赴任前常发出“传牌”。
所谓传牌,就是事先向沿途各地发出一些必须执行的命令。
林则徐自北京到武昌,从水路进入湖北省后立即发出《由襄阳赴省传牌》,全文不到二百字,主要说明的是:第一、我林则徐已乘船到达湖北境内。
从襄阳到武昌这段路自雇船只,自付船费,不需要沿途各地交付一分钱,也不准派人添篙帮牵,溜须拍马。
我和随行人员的一日三餐均自行实备,不接受任何酒食。
第二、我路过各地时,只在码头上接见一下当地官员,不准远迎,不准送行,任何人不准打着我的旗号捞好处。
只要发现行为不轨者,立即严肃查处,“不得稍有徇纵,切切”。
林则徐每任新职,人还未到正气先行。
这种“传牌”不仅是独善其身,也是告诫同僚和下属,对于官场的种种陋习和腐败,我林则徐绝不同污合流,你们也当洁身自爱,否则严惩不贷。
林则徐在湖北政声甚隆,善者歌其善,恶者畏其威,这为后来他任湖广总督时大规模地、成功地禁烟运动打下了基础。
林则徐在湖北禁烟的成效,又推动了道光帝在全国禁烟的决心。
1838年的最后一天,林则徐在北京受命钦差大臣,他的任务是到广州收缴大量鸦片的同时,堵塞鸦片走私进口的源头。
外有强敌,内有奸佞,林则徐深知此行如赴汤蹈火,以至他与座师沈鼎甫告别时,师生“相顾涕下”。
1839年1月8日林则徐从北京动身,当天上时分至良乡。
林则徐开始发出传牌。
指令沿途各地“只用家常饭菜,不必备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烧烤,以节糜费。
”林则徐在途中还向广东发出监控汉奸的密令,于3月10到达广州,当天近年夜时分住进了越华书院。
林则徐到达广州后,首先拿“十三行”中的头目伍绍荣(又名伍浩官)问罪。
此人因与英商勾结走私鸦片大发横财,已成巨富。
林则徐审讯此人时,他以为钱可通天,有钱无所不能,所以对林则徐说:“愿以家私报效”,就是行贿。
林则徐怒斥道:“本大臣不要钱,要你的脑袋!”伍绍荣吓得魂不附体,片刻不敢怠慢地向英商传达了钦差大人限期缴烟和“具结”的命令。
林则徐抵达广州后,在极其错综复杂的局面下,仅用了18天,就迫使英商的政治代表义律同意缴出全部鸦片,这固然与林则徐的智慧、气魄和邓廷桢等人的配合有关,而林则徐的清正廉洁,他的官风官德,却是这一巨大胜利的道德基础。
林则徐是我国的民族英雄,在国外也享有盛誉。
比如,1999年2月2日,国际天文学会将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林则徐”;又如,在寸土寸金的纽约市区辟有“林则徐广场”,广场中心耸立着高大的林则徐塑像。
纽约百老汇的一条街命名为“林则徐街”。
美国人和爱国华侨这样做,首先是把林则徐作为世界禁毒象征看待的,但也与他疾恶如仇、从善如流、清正廉洁、浩然正气的人格魅力有密切的关系。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英国人包令,与林则徐是敌对关系,他对林则徐非常了解,也非常佩服,他称赞林则徐“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他的国家服务了36年”。
B. 林则徐十分反感官场的种种陋习,到了杭州这种风景如画、美女如云、鱼米之乡的人间天堂,他依然拒绝迎来送往,专心于公事,即使天色很晚,他还在处理案牍。
C. 林则徐出任省级大员湖北布政使时,自北京到武昌,他一路上不断发出“传牌”,虽然“传牌”上文字不多,却告诫了同僚和下属,宣示了认真治理的决心。
D. 如果没有政治家的智慧与气魄,没有禁烟领导集团和精诚合作,林则徐不可能在抵达广州后,仅用了18天,就迫使英商的政治代表义律同意缴出全部的鸦片。
E. 林则徐的禁烟行为还得到了世界上的更多人们的赞同,除了人格魅力的原因,也和现在世界上的禁烟形势有一定关系,美国人和爱国华侨就把林则徐作为了世界禁毒的象征。
(2)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少有的清官,文章中有那些体现?请简要分析。
(4分)
(3)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成功施政离不开一个人的人格魅力。
请简要分析作为一个政治家的林则徐的人格魅力。
(4分)
(4)林则徐的“出淤泥而不染”并不等同于古人的“洁身自爱”“淡薄渺远,恬静自然”,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参考答案:
(1) D----2分 E----3分 A-----1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A项,“非常了解”文中无据,稍显不妥;B项,“他拒绝送往迎来,专心公事”错,文中是说花费了大量时间迎来送往,只能在晚上处理公牍管札;C项,他出任省级大员湖北布政使时,是进入湖北省后他才发出传牌,而不是自北京到武昌就沿途发出传牌。
另外,“不断”文中无据。
(2)①英国人包令说林则徐以“不敛钱财著称”;②林则徐在自己官府公堂上挂起了一幅自写的楹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祛除贪欲是林则徐的自警自策;③1830年8月,林则徐出任省级大员湖北布政使,自北京到武昌,从水路进人湖北省后,林则徐立即发出《由襄阳赴省传牌》,拒绝官场陋习和腐败;④林则徐到达广州后,拒绝奸商行贿。
(答出3点以上给4分,2点给3分,1点给2分)
(3)①充满爱国主义思想,忠诚地、几乎不间断地为国家服务了36年;②从善如流,和邓廷桢等人配合得很好;③清正廉洁,不敛钱财;④嫉恶如仇,浩然正气,富有胆略和政治才能。
如:外有强敌,内有奸佞,林则徐深知此行如赴汤蹈火,却毅然前行;对“十三行”中的头目伍绍荣的惩治;在极其错综复杂的局面下,仅用了18天就迫使英商的政治代表义律同意缴出全部鸦片;⑤在处理政事时,态度坚定,措施有力。
(答出3点以上给4分,2点给3分,1点给2分)
(4)①林则徐的“出淤泥而不染”表现在对自己和手下人的要求上,不与官场腐败同流合污。
当时吏治的腐败日甚一日,从林则徐的传牌内容上即可见一斑。
林则徐对官场种种恶习十分反感,虽无奈,也保持清高耿介的节操。
他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就体现了对自己人格的要求:无欲无求。
(4分)②林则徐的出淤泥而不染,不只是不染,更多地体现在为国为民的积极的行动上。
他没有陷在“尘网”“世俗”的苦闷烦恼,而是激流勇进,既清正廉洁又经世致用。
他无欲无求但有为,体现的是至大至刚之气。
他洞察下情,防范歪风邪气。
和邓廷桢等人联合起来禁烟,坚决果断地处置伍绍荣等人,取得禁烟的成功(4分)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月下美人泪
肖建国
惠州城有两大养花高手,一个叫黄金,一个叫季献民。
先说黄金。
从黄金记事起,他家就是花匠。
别人养花大都为了观赏,而黄金家是为了生活。
他家以种花卖花过日子,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全靠花。
所以黄金从小就跟着家人干养花的活。
八岁,黄金去上小学。
刚好学校的校园在翻整,墙角要种一排花。
有员工过来问,种什么花?校长沉吟一会说,种白鹤仙吧,陆游不是说过“芳兰移取偏中村,余地何妨种玉簪”吗?
校长对古诗词有研究,这玉簪就是白鹤仙。
黄金一听,就说不行不行。
这玉簪不能种墙根,炕都会炕死。
少儿雌黄,校长哪放在心上。
果然种上不多久,这玉簪全都晒死了。
校长对黄金刮目相看。
黄金读到初二,辍学了。
他成绩不好,整天就想着如何侍弄花草。
校长说,你回去也好,花草有本心,说不定能让你黄金万两。
校长也真说对了。
十多年后,黄金成了惠州城花卉行业的大佬。
他不种一般的花,只种奇花异草。
比如兰花走俏时,惠州城里的花匠都去养。
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你方唱罢我登场。
朝京门的王胡子竟养出了猴脸小龙兰。
一茎一花一雷公,粉面蒜鼻红头发。
嘿,奇了。
轮到黄金出手,养的是蝴蝶兰。
品种虽一般,可花蕊里包含着一只展翅欲飞的白鸽!栩栩如生,绝了。
再比如,养昙花,也叫月下美人。
黄金能让昙花在白天开放。
这个,稍有养花经验的人都会。
将昙花用黑布蒙起来,不让其见光。
到了晚上,则用射灯对着照,照得昙花“阴阳颠倒”。
一个星期后,昙花彻底蒙了,不得不顺从人意,在白天开放。
虽然都会,然而都没黄金的昙花开得艳,开得大,开得多。
黄金的诀窍在哪里?据王胡子说,黄金爱搞嫁接,不是一类的花,也硬要把它们“嫁上”。
黄金的昙花供不应求。
为防假冒,他在每盆花上都系个标牌:黄金之花。
王胡子有次在黄金家喝了点酒,对他说,你养花虽好,可比不过季献民。
黄金心里咯噔一声。
季献民是教书匠,退休后回到家里,开始养花。
他只养四种花,梅花、兰花、昙花、菊花。
他养的花不卖,只送人。
送人也看对象。
王胡子同季献民认识多年,也只得到过一盆。
季献民养花好在哪里呢?黄金想去看看。
季献民家住在东江边,门前有棵木棉树,老干横枝,雄姿英发。
据说每到春天,木棉花开,这树冠就成了燃烧的火焰山。
季献民的花种在后院,有三四个屋地大小,木架上按品种分类,养的全是花。
有幼苗,有成品,有的正热热烈烈地开放。
花香扑鼻。
黄金仔细嗅了嗅,这花香与他那里香得不一样。
香得纯粹,甘甜。
真是奇怪了。
再看昙花,黄金更为惊讶。
有很多盆都是他家的,“黄金之花”标牌还在呢。
季献民说,这都是别人丢掉的,我捡回来重新修整。
昙花花期短,可它命长。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花一命,它知感恩。
这高论,黄金第一次听说。
晚上,季献民刷牙漱口,洗面洗手,清理好自身,才进入后院。
后院里没有灯,星月辉映,影影绰绰。
黄金莫名地感到一阵心虚。
就这样赏花?
对。
不过,你坐着,我还要做点事,来,看着这盆昙花,今晚她将为我们绽放。
季献民边说边拿出一管笛子来。
黄金发现今晚要观赏的,正是从前他的昙花。
笛声响起,婉转悠扬,伴随习习凉风,如清水般掠过黄金心田。
黄金不懂旋律,更不懂诗文,但此刻,这如怨如慕的笛声让他觉得身心变空,身体在变轻盈,有一种想飘起来的感觉。
醉了,还是晕了?黄金想不明白。
他只想随着这笛声向上走,向上飘,最好能飘到云端去,再也不回来。
然而,笛声戛然而止。
昙花开了。
在月光的映照下,悄悄然,昙花的花蕾慢慢翘起。
随着笛声的缠绵,昙花如网少女一般,很害羞地将淡紫色的外色慢慢打开。
一层层,一片片,有序地展现洁白芬芳的玉体。
当花心褪到最后一层时,忽地,满院飘香,如雪般的大花朵就这样猝不及防地绽放了。
最让人惊奇的是,每朵花片上都凝聚一滴晶莹的泪,在月光下闪着温润的光,并当着黄金的面滴落而下。
有的落到了黄金的膝盖上,沁人心脾的凉!
黄金彻底呆了。
好久,他才醒悟过来。
月偏西,黄金告辞季献民回家。
转身,他发现季献民家门口贴了副很显眼的对联:相看何须尽解语;爱花最是惜花人。
这联,进去时怎么没看到呢?黄金自言自语。
(摘编自《百花园》2018年第5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金之所以成为惠州城花卉行业的大佬,除了他从小在家里耳濡目染,更与他本人爱侍弄花草的兴趣密不可分。
B. “你养花虽好,可比不过季献民。
”王胡子的话,目的是引起黄金的好奇心,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发展埋下了伏笔。
C. 小说中有关木棉树的描写,寥寥数语,却细腻鲜活,生动传神,树如其人,木棉的形象实则是季献民不同流俗、热情洋溢的物化。
D. 画线语句描绘出月下昙花盛开的美景,把月下昙花比为害羞的少女,花朵比成“雪花”;“害羞”“猝不及防”把昙花人格化,极富情趣。
8. 小说标题“月下美人泪”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 小说在写黄金和季献民养花时,对比手法运用得十分成功,请找出并分析其作用。
参考答案:
7. B
8. ①指夜晚月下昙花盛开时花片上的露珠。
②指昙花对季献民的知恩感恩的泪。
(季献民的昙花是被人扔掉的黄金的花,季献民把花捡回,对昙花有治愈之恩,而昙花本有心,知恩感恩,才在月下开出惊世骇俗之美,流下知恩感恩之泪。
)③月下美人泪更是心灵共鸣之泪,惺惺相惜之泪。
季献民与昙花互为知己,心灵相通。
9. ①两人养花种类的对比:黄金养花只养奇花异草,季献民只养梅花、兰花、昙花、菊花。
②两人养花目的对比:黄金养花目的是卖出好价钱,赚取黄金万两;季献民养花目的是只养不卖,用来送人,欣赏,陶冶情操。
③两人对所养之花的态度对比:黄金为了赚钱,经常改变花的自然规律,进行嫁接等,从“用射灯对着照,照得昙花‘阴阳颠倒’”“黄金爱搞嫁接,不是一类的花,也硬要把它们‘嫁上’”等语句可看出;季献民对待所养之花像对待朋友一样尊重、爱惜,把花当作心灵的朋友,从文中捡回别人扔掉的黄金之花再养,欣赏昙花时刷牙漱口、洗面洗手、清理好自身,吹笛等细节可看出。
作用:小说通过黄金和季献民养花的对比,凸显一个道理:花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人对待花(或美的事物),只有知之懂之爱之惜之尊之,才能欣赏到更纯粹的美,嗅到更纯粹、更香甜的香。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本题B项,“王胡子的话,目的是引起黄金的好奇心”理解错误,原文“王胡子有次在黄金家喝了点酒,对他说,你养花虽好,可比不过季献民。
黄金心里咯噔一声”,可见,王胡子是酒后之言,并没有什么目的。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含义。
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从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一语双
关、双层含义等角度思考。
这是一道分析文章标题含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入手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情节和内容分析。
本题分析“月下美人泪”的含义。
首先理解浅层含义。
结合“养昙花,也叫月下美人”可知题目中的“月下美人”就是“昙花”;结合“最让人惊奇的是,每朵花片上都凝聚一滴晶莹的泪,在月光下闪着温润的光”,可知这“泪”是指花瓣上的“露珠”;因此“月下美人泪”浅层含义是“夜晚月下昙花盛开时花片上的露珠”。
接着分析深层含义:结合“季献民说,这都是别人丢掉的,我捡回来重新修整。
昙花花期短,可它命长。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花一命,它知感恩”,可知这“泪”是“指昙花对季献民的知恩感恩的泪”。
结合“月偏西,黄金告辞季献民回家。
转身,他发现季献民家门口贴了副很显眼的对联:相看何须尽解语;爱花最是惜花人”,可知季献民与昙花惺惺相惜,因此,这“泪”又是“是心灵共鸣之泪,惺惺相惜之泪。
季献民与昙花互为知己,心灵相通”。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熟悉常用艺术手法的特点,解答时先概括术语,再分析在文中的运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效果。
本题考查对比手法。
结合“他不种一般的花,只种奇花异草”“季献民是教书匠,退休后回到家里,开始养花。
他只养四种花,梅花、兰花、昙花、菊花”可知这是两人养花种类的对比。
结合“别人养花大都为了观赏,而黄金家是为了生活”“他养的花不卖,只送人”,可知这是两人养花目的对比。
结合“用射灯对着照,照得昙花‘阴阳颠倒’”“黄金爱搞嫁接,不是一类的花,也硬要把它们‘嫁上’”“季献民说,这都是别人丢掉的,我捡回来重新修整。
昙花花期短,可它命长。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花一命”“晚上,季献民刷牙漱口,洗面洗手,清理好自身,才进入后院”可知这是两人对所养之花的态度对比。
作用,可从主题角度分析,结合“相看何须尽解语;爱花最是惜花人”,可知本文主题是“花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人对待花(或美的事物),只有知之懂之爱之惜之尊之,才能欣赏到更纯粹的美,嗅到更纯粹、更香甜的香”。
对比正是为了突出这一主题。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保护人
【法】莫泊桑
玛兰做梦见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官运!
有天早上,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同学新近当了议员。
玛兰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
不久议员摇身一变当了部长,半年后玛兰就被任命为行政法院参事。
起初,他简直有点飘飘然了。
为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仿佛别人只要一看见他,就能猜到他的身份。
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有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抑不住要去保护别人的欲望。
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
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
我在这个位置上,是有权力的。
”
一有机会,他对任何人都主动给予无限慷慨的帮助。
他每天都要给人写十封、二十封、五十封介绍信,他写给所有的官吏。
他感到幸福,无比幸福。
一天早上,他准备去行政法院,屋外已经下雨了。
雨越下越大。
他只好在一个房门口躲雨。
那儿已有个老神父。
在当参事前,他并不喜欢神父。
自一位红衣主教在一件棘手的事情上客气地向他求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
他看看神父,关切地问:“请问您到那一区去?”
神父有点犹豫,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朝王宫方向去。
”
“如果您愿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这把伞。
我到行政法院去。
我是那里的参事。
”
神父抬起头,望望他:“多谢,我接受您这番好意。
”
玛兰接着说:“您来巴黎多半是为散心吧。
”
神父回答:“不,我有事。
”
“哦!是件重要的事吗?如果您用得着我,尽管吩咐好了。
”
神父好像挺为难。
吞吞吐吐地说:“啊!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私事……一点小误会。
您不会感兴趣的。
是……是一件内部的……教会方面的事。
”
“哎呀,这正属行政法院管。
您尽管吩咐我好了。
”
“先生,我也正要到行政法院去。
您心肠真是太好了。
我要去见勒尔佩、萨翁两位先生。
说不定还得见珀蒂帕先生。
”
“哎呀,他们都是我最好的朋友,刮刮叫的同事。
我都恳切地去替您托托关系。
包在我身上好了。
”
神父嘟囔着说了许多感恩的话。
玛兰高兴极了。
“哼!您可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神父。
瞧吧,瞧吧,有了我,您的事情解决起来一定非常顺利。
”
他们到了行政法院。
玛兰把神父领进办公室,请他坐在火炉前面,然后伏案写到:“亲爱的同事:请允许我恳切地向您介绍德高望重的桑蒂尔神父,他有一件小事当面向您陈述,务请鼎立协助。
”
他写了三封信,那受他保护的人接了信,千恩万谢地走了。
这一天平静地过去了。
玛兰夜里睡得很好,第二天愉快地醒来,吩咐人送来报纸。
他打开报纸念到:
有个桑蒂尔神父,被控告做过许多卑鄙龌龊的事……谁知他找到一位叫玛兰的行政法院参事做他的热心辩护人,该参事居然大胆地替这个披着宗教外衣的罪犯,给自己的同事们写了最恳切的介绍信……我们提请部长注意该参事令人不能容忍的行为……
他一下就蹦起来去找珀蒂帕。
珀蒂帕对他他说:“唉!您简直疯了,居然把那老阴谋家介绍给我。
”
他张皇失措地说:“别提了……您瞧……我上当了……他这人看上去那么老实……他耍了我……卑鄙可耻地耍了我。
我求您,求您设法狠狠地惩办他一下,越狠越好。
我要写信。
请您告诉我要办他,得给谁写信?……对,找总主教!”
他突然坐下了,伏在珀蒂帕的桌子写道:“总主教大人:我荣幸的向阁下报告,最近有一个桑蒂尔神父欺我为人忠厚,用尽种种诡计和谎言陷害我。
受他花言巧语哄骗,我竟至于……“
他把信封好,扭转头对同事说:“您看见了吧,亲爱的朋友,这对您也是个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
”(据郝运译文删改)16.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由于同学的帮助,玛兰才当上了行政法院参事。
因此他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都主动向对方提供帮助,这是他回报的方式。
B.在当参事前,玛兰并不喜欢神父,但是在一位红衣主教向他请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
这样描写达到了照应上文的目的。
C.玛兰被珀蒂帕训斥后,急于为自己辩解,并马上归罪于桑蒂尔神父。
这足以看出他似乎很想保护别人,但实际上更关心自己的利益。
D.给总教主写信后,玛兰告诫同事要牢记自己的教训,“千万别再替人写介绍信了”。
这表明他力图文过饰非,变被动为主动。
E.桑蒂尔神父起初并不想用“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麻烦玛兰,因此他回应玛兰的请求时吞吞吐吐,这种神情表现了他内心的犹豫。
17. 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
18. 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那些作用?(4分)
19. 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
参考答案:
16.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E给1分;答A、B不给分。
A不是“回报的方式”,而是炫耀的方式。
B不是“照应上文”,而是引起下文。
E除了“犹豫”外,应该还有不安和恐惧,或说受宠若惊。
17.①自私,趋炎附势,见风使舵;②伪善,爱慕虚荣,自高自大;③天真,热心,却没有原则。
(4分,三个方面答全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