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2课导学案【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行课案
探究活动一:《孟母三迁》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

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

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

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

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

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探究话题】:
1、这一典故给你的启示?
探究活动二:
背景: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辩题: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因此只要接受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就能使自身得到完善和发展。

【反思总结】
第三部分训练提升案
【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

据此回答1、2题。

1、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

下列表述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是()
A.风和日丽 B.鸟语花香 C.枯木逢春 D.乡音难改
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
①特定的文化环境②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③人们自身的文化素养④人们自身的价值现象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下列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能体现文化影响的是()
①握手是中国人常见见面礼,拥抱是欧美常见的见面礼节
②中国人的名字是姓在前名在后,欧洲人的名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
③互换礼物时中国人一般不会立即打开礼物,美国人会立即打开礼物并表示感谢④中国人写信封,地址都是从大到小排列;欧洲人写信封,地址都是从小到大排列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4、在封建社会,受封建论理的影响,人们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不可能采取平等的方式交往。

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可以平等的方式交往。

这种交往方式的文化影响取决于()个人收
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A.价值观念的不同 B.风俗习惯的不同 C.文化程度的不同 D.行为习惯的不同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5、几位同学相约游览泰山,看到沿途的崖刻和寺庙建筑等文物、古迹,有人不禁吟咏起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

同学们深深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和历史的悠久,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说明()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A.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B.杜甫的诗句脍炙人口
C.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 D.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
6、“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

”席勒的这一名言告诉我们()A.需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学习
B.文化对人的影响并不是消极被动的、无目的的
C.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的熏陶
D.文化消费在生活消费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7、长城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参观者无不为之深受震撼,并感受到祖国历史的悠久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表明()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无目的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
8、(2007年高考政治试题,海南卷)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慢待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帐,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

这说明()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
B.文化的差异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
C.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
D.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
【课后拓展案】
1.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

文化实现对人的影响的主要来源是
A.文化观念 B.文化产业
C.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D.社会的发展
2.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 )
A.文化水平 B.文明程度
C.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D.科学文化素质
3.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

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C.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D.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4.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诗句反映了文化对人 ( )
A.潜移默化的影响 B.深远持久的影响
C.积极向上的影响 D.精神世界的影响
5.在封建社会,大臣们被皇上召见时,要对皇上行“三拜九叩”大礼,这主要受封建社会“三纲五常”伦理观念的影响。

材料说明了 (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A.交往方式不同,价值观不同 B.交往方式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C.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 D.封建社会等级伦理制度是错误的
6.广告文化、旅游文化、网络文化、服饰文化、西方节日文化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由此可见 (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人总要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
D.人总能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
7.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 )
A.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
B.人们对文化的接受是消极被动的、无目的的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D.文化只有积极的影响
8.美国人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并不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的功利性目标。

而中国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

中美两国的差异表明()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A、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B、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
C、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选择
D、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一】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2)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充分说明一定的文化氛围、一定的文化活动,对人的交往方式、交往行为、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这就要求我们自觉主动地参加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防止错误思想和活动对自己的影响。

正确处理朋友之间的关系,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合作探究二】
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1)文化作为精神力量确实影响着每个人,但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其两重性,先进、优秀、健康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人的全面发展。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正体现该道理。

因此,认为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的观点是片面的,抹杀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但文化对人的影响不都是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因此,认为只要接受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就能使自身得到完善和发展的观点也是片面的,忽视人的自觉能动性。

1D。

A、B、C三项所表述的都是自然现象,与文化的影响作用无关。

2A。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③④都不是文化影响的来源。

3D。

①③体现了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的影响,②④体现了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的影响。

4A5A6C 7 B 8 A
1.C
2.C
3.A
4.B
5.C
6.B
7.A
8.C勿做商业用途
年级:高二科目:政治
课型:授新课时间:2012年月日
主备人:使用人:
第二课 2、2 文化塑造人生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说出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2、过程与方法:结合文化塑造人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自身的
全面发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
神力量,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学习重难点】
重难点: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第一部分课前预习案
【预习范围】:教材P17-21
【预习时间】:20分钟
【预习方法】:依据导学案,通读课本,搞好勾画,初步掌握重难
点内容,把我教材体系。

梳理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预习梳理】:
一.丰富精神世界
1.人创造了_________ __________也在塑造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_
___________。

2.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___________,是培养健全
人格的重要途径。

3.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繁荣的________________,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
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人们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大大增强,_____
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
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二、增强精神力量
1.文化对人的塑造,还表现在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________________。

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使人深受震撼
、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_______________。

2.不论哪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_____________的前进方向。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

人越
全面发展,社会的_______________就会创造的越多,人民的生活越能得到改
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能促进人的________________。

2.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________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_______________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
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出疑惑】
第二部分行课案
合作探究一: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时期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自传小说。

书中叙述了原俄国乌克兰贫民子弟保尔·柯察金参加俄共布尔什维克十月革命的故事。

书中这位主人公后来成为布尔什维克,并成为俄共肃反委员会的一员。

他参加红军后打仗受伤,后恶化为伤病缠身、全身瘫痪、双目失明。

他在这种困难条件下,从事写作,终获成功。

20世纪50年代,这部苏联经典文学作品在我国成为畅销书。

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成为青少年学习的楷模。

他的英雄事迹,影响了几代人。

(l)《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影响了几代人,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反映了什么道理?(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思想相互融合,相互激荡,当前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是什么?
合作探究二:
《人民日报》报道,经济上先行一步的广州,明确提出了打造“文化广州”的目标。

根据城市发展的战略部署,广州市委、市政府把文化设施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纳入到城市的总体规划中。

目前,广州市文化设施建设已经全面铺开。

市委书记林树森表示:“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全市文化设施就会逐步完善起来,为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提供大的舞台,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构建广阔的空间,让更多的市民享受先进文化的阳光。


(1)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优秀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2)优秀文化作品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是如何体现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的?
【反思总结】
第三部分训练提升案
【当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

”由此可见
()
A.在文化中就能实现人的完美B.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是自发的
C.主动感悟优秀文化,能提高人的人文素质D.文化影响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从孔子到孙中山,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塑造着中华民族;从《共产党宣言》到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指引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

据此回答2、3题。

2、上述材料表明,优秀文化能够
()
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满足人的一切要求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优秀文化之所以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是因为其
()
A.使人深感震撼、力量倍增B.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C.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感召力D.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生活
4、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人们有重要的影响。

我们中学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
A.世界观、人身观、价值观B.自然科学知识C.社会科学知识D.语言和文字水平
5、对中国传统节日习俗,有人认为过于繁琐,应该革除;也有人认为,正是包饺子、吃粽子、饮菊花酒等习俗才构成了中华民族节日文化,有必要通过立法加以保护并发扬光大。

这反映了()
①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同②人们的文化素养不同
③人们的思维方式不同④人们的价值观念不同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坚忍不拔的青松,挺拔多姿的翠竹,傲雪报春的冬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文人雅士常借此来表达自己对品格的追求。

这表明
()
A.文化能增强人的知识和技能B.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C.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7、[2009福建文综33]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
凡的贡献。

“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

”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

表彰劳模能够
()
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③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8、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
()
①通过发展经济不断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②通过民主政治建设和科教文卫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③对文化活动表现出日益浓厚的兴趣④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
A.①④
B. 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北京市知名的富裕村韩村河,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村党委明确提出:虽然富裕起来了,我们村不能出“兜里鼓脑袋瘪”的暴发户,更不要不知荣辱的“不肖子孙”,要大力培养社会主义的新农民。

这表明
()
A.新农村建设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
B.物质财富越多,人越全面发展
C.文化财富越多,物质生活越富足
D.优秀文化决定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10、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表现在
()
①人越全面发展,创造的社会物质文化财富就越多②社会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社会发展必然带来人的全面发展④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
(二)非选择题
辨析: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又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要大力发展各种文化。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提示
1.(l)这充分体现出文化对人的重大影响,文化在塑造着人。

优秀文化作品能够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提升,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是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结果。

2.(1)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提高。

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能够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优秀文化作品属于社会文化财富,优秀文化作品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表现。

优秀文化作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说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社会的发展,物质文化财富的增加,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选择题
1C2 C3C4A 5D 6C 7B8C9A 10D
(二)非选择题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的内涵、文化对人的影响、发展先进文化等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文化现象的能力。

本题有三个辨点:第一,文化是人类时间特有的产物;第二,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的作用不同;第三:对于不同性质的文化,我们要采取不通的态度,我们应发展大众的、科学的、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

解答此题的基本方法就是紧扣题目中的辨析点逐一进行辨别和分析。

答案:
(1)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只有先进、健康的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危害人的进步。

(3)我们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的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