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议第二学段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议第二学段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方法
摘要:当代心理学家林崇德说:“概括是智力与能力的首要特点。

因此,中小学生概括能力的发展,应看成其智力与能力发展的重要指标。

”由于语文能力的基础是概括,所以我们在培养中小学生语文能力时,要自始至终地突出对其概括能力的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也明确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可见,阅读课文,能准确全面地整体感知、把握核心的内容是第二学段学生必备的语文能力之一,也是在中年级阶段阅读教学的重点。

基于此,本文从要素串联、抓关键词句、段意归并、课题扩充等方面对培养第二学段学生的概括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第二学段概括能力要素串联抓关键词句段意归并课题扩充培养方法
语文教学概括能力是指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的能力,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文字)把所读所听的内容准确表达出来的能力,从现象中揭示本质、能把具体形象抽象化的能力。

概括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既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也就是说,作者写文章是有一条思路的,阅读时要加以探究,沿着这条思路去把握住文章的要义。

概括能力的拥有能使阅读者更精准地把握作者所写的内容,能更快、更准地找到写作思路,能更好地透过现象而看到本质,进而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

但是,笔者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掌握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学生(包括高年级学生)不善于甚至不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分析其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这个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见长,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他们来说确实不容易;二是因为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缺乏行之有效的指导训练。

概括能力是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习能力、提高阅读水平的重要途径。

但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如何在课堂上达成“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目标,如何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混沌状态中让学生识得“庐山真面目”,找到概括的真正途径呢?作为语文老师,应该依据概括的特性、文章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生的概括意识,注重概括的科学、准确。

笔者主要从要素串联、抓关键词句、段意归并、课题扩充四种方法上进行实践和探索,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一、抽筋拔骨,要素串联
对写人记事的文章,都有事情的六大要素。

小学生在阅读此类文章的时候,一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结果比较容易把握,而事情的起因和经过就需要学生对文本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

所以,一般情况下,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谁,干什么”的问题,还要带着“为什么,怎么做的”这样的问题再读课文,把握事情的起因和经过。

理清这样的思路,再把这六大要素用简洁、通顺的话连贯起来,就概括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运用这样一种概括方法时,就要教会学生把一些具体的细节大刀阔斧,抽筋拔骨,该删时就删,而与要素有关的信息一定要保留,才能析出课文的主干脉络。

二、抓关键词语,搭建轮廓
刚进入第二学段的孩子,对于段、篇的概念还是较模糊,如何降低概括的难度,并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尝试着整体把握一篇文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在学习字、词时将文中的关键词列出,学习词语后,让学生将这些词连起来根据课文
内容说一段话,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另外,还可以让学生找一
找文章的线索,有意识地让学生“连词成句”,来搭建一个主要内容的轮廓,这也
是非常清晰有效的一种概括方法。

除了抓关键词,有的文章中还会出现一些非常
典型的句子,比如中心句、过渡句等等,利用这些句子在文中的特殊作用,就可
以很快地让学生把握整体。

比如,教学《颐和园》时,可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来理解全文,然后找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颐和园,引导学生读、议,悟,这样的过程自然能让学生体会到这一中心句的概括作用。

三、段意归并,删繁就简
叶圣陶在《揣摩》中指出:“理解一篇作品,当然着重在它的主要意思。

但是
主要意思是靠全篇的各个部分烘托出来的,所以各个部分都不能轻易放过。

”阅读中“以偏概全”的毛病就出在拘泥一隅的局部概括和不完全的整体概括上。

段落大
意是概括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
要内容。

中年段的孩子直接概括是有困难的,根据文章的特点,教师若能巧妙地
将任务分解为先概括段落的意思,引导学生再加上一些过渡性的词语,并区分重
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详略得当,在此基础上,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水
到渠成了。

四、课题扩充,辐射全篇
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和
提炼,教材中许多题目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或主旨。

紧扣题眼,常常有纲举目张、辐射全篇的效应。

所以学会分析课题,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

掌握这种由课题扩充的方法,学生就会觉得概括全文容易多了,而且这种方法对
学生习作取题目、立意都是很好的训练。

总之,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高学生概括的能力,都需要教师在课
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扎实地指导,并不断地巩固完善。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
生脱离“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混沌状态,从而真正达到掌握提纲契领的本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