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方案 第6讲 钠课件 旧人教版 (广西专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 使用建议
建议 7 学时完成,3 学时用于课堂上互动式完成 6~8 讲, 2 学时讲评作业,2 学时测评。
第 6讲 │ 钠
第 6讲
钠
第6讲 │ 编读互动 编读互动
本讲重点是钠的性质,其中钠的颜色、密度、熔点、易氧化等性质
要学生结合演示实验和教师展示的实物加强记忆。钠与非金属单质,如:
第6讲 │ 考点整合
(3)钠与 NH4Cl 溶液反应: 2Na+2H2O===2NaOH+H2↑① NH4Cl+NaOH===NaCl+NH3↑+H2O② ①+②×2 得总反应为:
注意:分析钠与盐溶液的反应时,首先考虑钠与水的反 应,再分析生成的 NaOH 能否与盐反应,溶液中钠不能置 换出不活泼金属,反应中钠作还原剂,H2O 作氧化剂。 由上面的反应特点,同学们可以总结出如下规律:连续 反应具有加和性,各步反应相加可得总反应。
[点评] 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把握, 即浮、游、熔、红、响、消,并能准确解释这些现象的原 因。钠用铝箔包裹后,生成的氢氧化钠还可以和铝反应是 同学们容易忽略的地方。下面的变式题,考查了钠与盐溶 液反应的知识。
第6讲 │ 要点探究
变式题 将少量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 有气体放出,且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 A.HCl B.NaOH C.K2SO4 D.CuSO4
硫、氯气、氧气等的反应,钠与水的反应,钠与酸的反应,钠与盐溶液 的反应是本讲的主要内容。本讲复习中要求学生密切结合实验,通过联
想有关实验现象,加深对钠的性质的理解。通过对碱金属代表物钠及其
化合物的复习,进而类比迁移到碱金属其他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的理解。 复习中,学生要树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存在和用途”的化学思
D 少量钠投入题给四种物质的水溶液中, 均有 H2 产生, 故都满足题目的第一个条件“有气体放出”,而反应后“溶 液质量减轻”是指投入的金属钠的质量小于脱离溶液的物质 的质量。而 A、B、C 三个选项中都只有 H2 放出,故溶液质 量是增加的。D 选项中,由于 Na 与 H2O 反应生成的 NaOH 还能继续与 CuSO4 反应析出 Cu(OH)2 沉淀:2Na+CuSO4+ 2H2O===Cu(OH)2↓+Na2SO4+H2↑,故反应后溶液质量减 轻。
第6讲 │ 考点整合
实验说明: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钙在钠的前面,但钙 与水反应却不如钠剧烈,原因是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覆盖在 钙表面,阻碍反应进行。 ②钠着火不能用水、CO2、CCl4、泡沫灭火器等灭火,一般用 沙土覆盖。
3.钠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Na+2H+===2Na++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注意:无论钠与盐酸反应还是钠与水反应,其实质都是 H+ 反应,盐酸中的 H+浓度远大于 H2O 提供的 H+ 和________ 浓度,故将钠投入盐酸中,直接与盐酸反应,且比与水反应 更剧烈。
第6讲 │ 考点整合
4.钠与盐溶液的反应 (1)钠与 CuSO4 溶液反应 2Na+2H2O===2NaOH+H2↑① 2NaOH+CuSO4===Cu(OH)2↓+Na2SO4② ①+②得总反应为:
第6讲 │ 考点整合
(2)钠与 FeCl3 溶液反应 2Na+2H2O===2NaOH+H2↑① FeCl3+3NaOH===Fe(OH)3↓+3NaCl② 54①×3+②×2 得总反应为:
想,用于指导学习。本讲设置了“钠的性质及其相关计算的考查”一个
探究点,重点就钠与水、酸、盐等反应和反应中的量的变化进行巩固强 化。
第6讲 │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一、钠的原子结构 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 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 失去 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在反应中很容易________ 该电子,能被多种氧化剂氧化,表现强还原性。 二、钠的物理性质 导电 性和 银白 色的金属光泽, 金属钠有________ 有良好的________ 小 导热 性,密度________(0.97 低 ________ g· cm-3),熔沸点________ , 低 硬度很________ 。
第二单元 │ 复习策略
高考题除在选择题中对这些知识直接考查外, 还利用这些知 识结合其他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编制推断题、简答题和计算题。 通过 Na2O2 与 H2O(或 CO2)反应产生氧气,设计综合实验,也是 高考的热点。 复习时: 一是注意夯实基础, 熟练掌握各物质的性质及对应的化学反 应方程式,这是学好知识的前提和基础;二是注意区分易混淆的 知识点,运用比较法复习,如 Na2O 与 Na2O2 的组成、结构、所 属物质类别、性质差异等;三是要注意归纳总结,如 Na2O2 与 H2O、CO2 反应时固体质量的增重有什么规律特点;四是强化与 理论知识的联系, 运用原子结构知识加强对碱金属的相似性和递 变性的理解;五是处理实验问题时,关键要把握化学反应原理, 由此展开并结合实验基础知识分析问题; 六是重视差量法与守恒 法等技巧在解决钠及其化合物的计算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第6讲 │ 要点探究
② 钠与强酸弱碱的盐溶液反应时,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 属,首先分析钠与水反应,再分析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能否与 盐反应。 (2)钠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3)进行与钠有关的计算时应注意: ①强化钠元素守恒的意识; ②要学会极值法的使用。
第6讲 │ 要点探究
例 1 下列关于钠与水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将小块钠投入滴有石蕊试液的水中,反应后溶液变红 ②将钠投入稀盐酸中,钠先与水反应,后与盐酸反应 ③钠与 水蒸气反应时因温度高会发生燃烧 ④将两块质量相等的金 属钠,一块直接投入水中,另一块用铝箔包住,在铝箔上刺些 小孔,然后放入水中,两者放出的氢气质量相等
第6讲 │ 要点探究
例 2 [2009· 上海卷] 9.2 g 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重水中, 则产生的气体中含有( ) A.0.2 mol 中子 B.0.4 mol 电子 C.0.2 mol 质子 D.0.4 mol 分子
B 9.2 g 金属钠可以与重水反应生成 0.2 mol 重氢气2 1 H2 , 这样的 0.2 mol 氢气含有 0.4 mol 中子, 0.4 mol 电子, 0.4 mol 质子和 0.2 mol 分子,故 B 项正确。
第6讲 │ 考点整合
三、 钠的化学性质 1.钠与非金属的反应:4Na+O2===2Na2O(白色固体), 2Na+O2 点燃,Na2O2 (淡黄色固体)。2Na2O+O2△,2Na2O2。 结论:钠露置在空气中,迅速被氧化生成白色的 Na2O , Na2O2 __________ 在加热条件下, 燃烧, 生成淡黄色的__________ 。 实验说明: ①新切开的钠露置在空气中,切面由光亮的 银白色逐渐变暗, 生成白色氧化钠, 继续加热则熔化成闪亮的 小球,进而燃烧,生成淡黄色过氧化钠;Na2O2 比 Na2O 稳定。 ②碱金属的氧化,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A.② C.②③④
B.②③ D.①②③④
第6讲 │ 要点探究
D 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只能使酚酞变红,而不能使 石蕊变红。钠与水反应的本质是钠与 H+的反应,所以钠先 与盐酸中的酸反应。钠与水蒸气反应产生的是氢气,尽管温 度高且反应放热,因无氧气不能燃烧。钠的密度比水小,浮 在水面上,有部分钠被氧气氧化,而用铝箔包住的钠不会被 氧气氧化,而且产生的氢氧化钠还会与铝反应放出氢气,所 以与水反应的钠的质量不相等,两者放出氢气的质量也不相 等。
第二单元 │ 使用建议 使用建议
本单元是元素化合物复习的第一单元,也是金属元素中 非常重要的一单元,复习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逐渐构建元素化 合物复习的基本方法,如抓住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结构特征, 建立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减轻复习中的压力。在元素性 质的复习中,指导学生在熟悉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完成[考点整 合]中的填空,利用比较法、实验法等方法加强对重点物质性 质的掌握。对[要点探究]涉及的知识点加以指导、分析,让学 生真正理解知识点,对本单元中介绍的极值法和差量法在计 算中的应用教师应重点讲解,使学生熟练掌握。对本单元重 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和相应的反应方程式要烂熟于胸,为解 决无机框图题打好基础。
第6讲 │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 探究点 钠的性质及其相关计算的考查
(1)分析钠与水的反应时需注意: ①钠与水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水电离出来的 H+反应。在酸 性溶液中,因酸电离出来的 H+浓度远远大于水电离出来的 H
+浓度,故钠与酸反应时是直接置换出酸中的氢,而不是钠先
与水反应,生成的碱再与酸反应,只有当酸消耗完后,钠才与 水反应。
第6讲 │ 考点整合
2.钠的制备 2NaCl(熔融)电解,2Na+Cl2↑ 3.钠的存在:钠的性质很活泼,在自然界里不能以游离 态形式存在,只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有 NaCl 、 Na2SO4 、 Na2CO3、NaNO3 等。 4.钠的重要用途 (1)制取钠的重要化合物,如 Na2O2; (2)钠、钾合金在室温下呈液态,是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3)作冶炼某些金属的还原剂,如: TiCl4+4Na700 ℃~800 ℃,Ti+4NaCl; (4)用在电光源上,制高压钠灯。
第二单元
碱金属
第二单元 │ 考纲要求
考纲要求
1.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2.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ⅠA 族元素(单质、 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3.以氢氧化钠为例,了解重要的碱的性质和用途。 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 4.以 Na2O2 为例,了解过氧化物的性质。
第二单元 │ 知识框架
第6讲 │ 考点整合
四、钠的保存、制备、存在、重要用途 1.钠在实验室中的保存方法 实验室中的少量钠需保存在煤油中,避免与空气和水接触。 钠保存在煤油中的原因: (1)钠易与空气中的 O2 反应; (2)钠易与 H2O 反应; (3)钠不与煤油反应,且密度比煤油大,沉于煤油底部隔绝 空气。 注意: 钠不能保存在 CCl4 及酒精中, 因为酒精会和钠反应, CCl4 密度比钠大。
[点评] 本题将钠与水反应和原子结构结合在一起,对学生 进行基础知识和计算能力的考查。 有一定的综合性, 解题时 要考虑与普通水反应的相同点 (反应原理)和不同点(氢气的 原子核的差异),掌握好重水组成的特点,就能解答好。
第6讲 │ 要点探究
例 3 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 1.5 g 溶 - 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 80 mL 浓度为 0.50 mol· L 1 的 HCl 溶液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 ) A.Na2O B.Na2O2 C.Na2O 和 Na2O2 D.Na2O2 和 NaO2
知识框架
第二单元 │ 知识框架
第二单元 │ 复习策略 复习策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钠及其化合物(Na2O、Na2O2、NaOH、Na2CO3、NaHCO3)的性 质是高考考查的核心内容。其重点是: ①钠与水(盐溶液)反应的原理和现象。 ②Na2O2 与 H2O、CO2 反应的原理,能从电子转移角度来解释, 注意反应前后的气体体积差和固体质量差在计算中的应用。 ③NaOH 与酸、酸性氧化物、酸式盐的反应,还应注意 NaOH 与两性单质、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的反应和与盐的反应,以 及它在有机反应(卤代烃、酯类水解)中的应用。 ④Na2CO3 和 NaHCO3 分别与酸反应时的原理、 快慢及消耗酸的 量(或生成 CO2 的量)的大小比较。 特别要注意 Na2CO3 溶液与盐酸反 应时,混合顺序不同,反应原理也不同。
第6讲 │ 考点整合
2 .钠与水的反应: 2Na + 2H2O===2NaOH + H2↑ ,2Na + + - 2H2O===2Na +2OH +H2↑。 实验现象解释:①浮:钠的密度比水小,投入水中后会浮于 水面上; 氢气 ; ②气:钠与水剧烈反应产生________ 放热 ,故而熔成小球; ③熔:钠的熔点低,且与水反应________ ④游:钠与水接触部位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小球受力不均 而四处游动; ⑤声:由于气体、小球、水相互撞击而发出“嘶嘶”的声音; NaOH ,显强碱性,使酚酞变红。 ⑥红:反应生成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