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卷(含解析)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读右表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低得多,其主要原因是()
A.距日远,太阳辐射能密度小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C.大气无保温作用
D.昼夜更替周期长
2..与地球相比,火星()
A.赤道上的自转角速度大,线速度小
B.绕日公转的角速度小,线速度小
C.赤道上的自转角速度较小,线速度大
D.绕日公转的角速度小,线速度大
【答案】
1.A
2.B
【解析】
试题分析:
1.:火星表面温度比地球表面温度低得多,主要原因依图表可知是火星距日较远造成的,A 项正确。

2.火星的自转周期大约为24.6小时,比地球稍慢,所以自转角速度会比地球小。

而又因为火星的体积比地球小,所以自转线速度比地球小。

火星的轨道在地球外侧,很显然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火星的公转线速度与角速度都比地球小。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是一颗普通行星。

下图为xx年1月-2月期间,某条经线上16时的昼夜分布状况(粗线部分为夜,细线部分为昼)。

A、B、C为经线上的三点,B、C两点的纬度数相同,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S段为极昼
B.NA段为极夜
C.BC段都是昼长夜短
D.CS段有部分为极昼
4.. 若上题图中A点此刻恰好就是某纬线与晨昏线的切点,B点的纬度为α,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β,则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A.90°-α-β B.α+β-90°
C.90°+α-β D.90°+β—α
【答案】
3.D
4.D
【解析】
试题分析:
3.AS段上的赤道,有12小时白天,12小时黑夜,故A项错误;NA段A点16时正值日落,可以计算出日出为8时,故B项错误;BC段一部分在北半球,一部分在南半球, 1月~2月,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故C错。

4.已知B、C两点纬度相同,则C点的纬度为α,A点此刻恰好就是某纬线与晨昏线的切点,说明α>β,所以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H=90°-(α-β),因此C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β+90°-α。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等考点的理解。

甲、乙、丙三幅图所示的是地处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二至日时的阳光照射情况((a或b)。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5..对三地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A.三地都位于北半球
B.甲地位于赤道
C.乙地位于南温带
D.丙地位于北温带
6..在甲图中当b代表的节气出现时()
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小值
C.悉尼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
D.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答案】
5.B
6.D
【解析】
试题分析:
5.根据图示两至日正午太阳的位置及方向,可以推断,甲图中a、b从南北两侧照射,故应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又因为a、b太阳高度角相等,故甲应位于赤道;乙图中,a、b两点太阳都位于南方,图乙图应位于北温带;丙图中a、b太阳都位于北方,故丙图在南温带。

6.结合上题分析,即正午太阳高度位于当地的正北,即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冬至日,则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A错误;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应达到最大值,B错误;此时澳大利亚为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C错误;此时地球公转经过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等考点的理解。

图中a为南半球的一段纬线,b为晨昏线,c为经线。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7..若M、P两点重合,且离南极点距离最大,PM为西经60°,此时()
A.上海刚好日出
B.P点昼长为12小时
C.M点的夜长可能为24小时
D.伦敦正值上班高峰期
8..若M点在极点与P点之间来回移动,则当M、P两点相距最远时()
A.北京昼夜等长
B.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C.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期
D.南极点的太阳高度为23°26′
【答案】
7.C
8.A
【解析】
试题分析:
7.若MP重合,且离南极点距离最大,故判断晨昏线与66.5°S纬线相切,则切点M(P)为12时或24时;即60°W为12时或24时,故120°E为0时或12时,A错误;P点(M点)所在纬线出现极昼或极夜,B错误,C正确。

8.M点在极点与P点之间来回移动,则当M、P两点相距最远时,即M点过极点,故判断为春分或秋分日,则全球昼夜平分,故A正确。

地球公转最快为近日点(1月初),B错误;长江中下游出现梅雨为6-7月,C错误;南极点太阳高度为23°26′为北半球冬至日,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局部晨昏线图的综合分析。

图为天气网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9..与图中所示信息最接近的节气是()
A.春分(3月21日) B.谷雨(4月20日)
C.立夏(5月5日) D.小满(5月21日)
10..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北移
C.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南移
【答案】
9.A
10.A
【解析】
试题分析:
9.今日日出时间为6:10,日落时间为17:58,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7:58-6:10=11小时48分;明日日出时间为6:09,日落时间为17:59,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7:59-6:09=11小时50分.这两天昼长小于夜长且昼长在不断增加,接近12小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春分(3月21日).
10.今日日出时间为6:10,日落时间为17:58,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48分;明日日出时间为6:09,日落时间为17:59,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50分.这两天昼长小于12小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昼长在不断增加,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等
图是xx年12月某日14时部分地区等压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甲处与图中所示我国风力最大城市的气压差值范围是()
A.35<气压差值<45
B.30<气压差值<40
C.25<气压差值<35
D.20<气压差值<30
12..图示时刻,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有可能出现暴雪天气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1.B
12.A
【解析】
试题分析:
11.图中哈尔滨的风力最大,气压值大于1020百帕小于1025百帕;根据等压线的分布规律,甲为低压中心,气压值大于985百帕小于990百帕.甲处与图中所示我国风力最大城市的气压差值范围是30<气压差值<40.
12.解:A、①地位于冷锋后,最有可能出现暴雪天气,故正确;B、②地位于冷锋前,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故不符合题意;C、③地位于暖锋后,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故不符合题意;
D、④地位于暖锋前,可能会出现降水天气,故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对于图中的气压带和风带说法正确的是()
A.丙为极地高气压带
B. 丙气压带是动力作用形成的
C.甲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D. 乙风带为信风带
14..根据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受丙气压带影响,撒哈拉沙漠炎热少雨
B.受甲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
C.受乙风带影响,西欧地区全年温和湿润
D.受丙气压带和乙风带交替控制,新西兰形成地中海气候
【答案】
13.B
14.B
【解析】
试题分析:
13.甲风带是东南风,乙风带是西北风,丙式气压带可知只有丙是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才能满足条件,甲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乙是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

所以选B。

14.撒哈拉沙漠、西欧在北半球,而甲乙丙是在南半球,同时地中海气候是在盛行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南亚区域夏季多雨是由于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的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环流形式对气候的影响。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认真分析了各种气候类型的成因与分布的关系后,进行了各种模拟演示,读理想大陆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该小组在模拟演示中,发现M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无法再找到,M地所在的半球及其气候类型分别是()
A.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C.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16..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如果M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依然存在,有关M气候类型地区的河流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径流季节变化大 B.径流年际变化大
C.河流无结冰现象 D.河流含沙量大
【答案】
15.A
16.C
【解析】
试题分析:
15.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则地球上的气压带、风带就不会随季节移动,所以该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只能分布在30°~40°大陆的西岸,结合纬度的分布规律,可判断为北半球。

16.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则地球上的气压带、风带就不会随季节移动,所以依然存在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河流水文特征是季节变化小、年季变化小、植被覆盖率好含沙量小、河流无结冰现象。

考点:本题考查黄赤交角对气候类型的影响和河流的水文特征。

读图(图中河流都是北岸冲刷严重),回答下列问题。

17..甲、乙、丙三图所在的半球及所属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甲位于北半球,属于地中海气候
B.乙位于南半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C.丙位于南半球,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D.乙、丙分别是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
18..当丙图湖面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乙地盛行西北风
C.丙地盛行西北风
D.乙地高温多雨
【答案】
17.D
18.B
【解析】
试题分析:
17.甲河流流向是自西向东,北岸侵蚀是向左偏,在南半球;乙流向是自东向西,北岸侵蚀是向右偏,在北半球,位于大陆的东岸,所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丙流向自东向西,北岸侵蚀,在北半球,位于大陆的西岸是地中海气候。

18.丙是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丰富,湖泊水量大;此时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盛行西北风。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分布地区、主要特点、形成原因.
下图为沿某大陆35°N所作的剖面示意图,其中M、P为近地面等压面。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9..图示季节②地的风向是()
A.东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西北风
20..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②④气候不同,但植被类型相同
B.半年后,②③④地均多雨
C.昼夜温差最小的是①处
D.②③④受同一风带影响
【答案】
19.B
20.C
【解析】
试题分析:
19.有等压面可知陆地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冬季,但是②地位于大陆西岸是盛行西风,故西南风。

20.A错;②在35°N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④在35°N大陆东岸季风气候,植被类型也不同。

B错;半年后是夏季,②地地中海气候是炎热干燥,④地季风气候是高温多雨。

C 对;阴天温差小,晴天温差大;海洋温差小,大陆温差大(这是海陆热力差异所致)。

①处既在海洋上又是阴天,昼夜温差最小;③在大陆上中部,昼夜温差最大D错;②冬季受西风带影响,④受季风影响,③不受或受前二者影响小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和风向的判读。

21.图中表示南半球寒流的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A、C气温由南向北递减是北半球,D有水温高的地方流向水温低的地方是暖流,只有B是南半球的寒流。

考点:洋流性质的判读。

22.下图是某大河水系构成示意图,图中所示水系分布地区的水循环类型多属于()
季节性河流
A 海陆间循环
B 陆地内循环
C 海上内循环
D 以上都不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图示地区多为季节性河流,是内流河,所以水循环类型多事陆地内循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类型。

图中a、b为流经该海域的洋流。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3.、M地沿海海域因()
A 上升补偿流形成大渔场
B 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C 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形成大渔场
D 加那利寒流与南赤道暖流动交汇形成大渔场
24.、M处的气候向低纬延伸的原因是()
A 南赤道暖流的影响
B 西风的影响
C 秘鲁寒流的影响
D 山脉阻挡影响
【答案】
23.A
24.C
【解析】
试题分析:
23.从经纬度可以判断此地时南美洲西海岸,a是秘鲁寒流,b是上升流。

M地是由于上升流而形成的渔场。

24.M处气候向低位延伸主要是由于该地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的影响。

考点:本题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是海洋热量的“输送带”,是沿岸环境的“调节器”。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5.、下列海域中,大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是()
A 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
B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
C 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
D 冬季北印度洋海区
26.、下列寒流中,对大陆沿岸荒漠的形成都起重要作用的一组是()
A 拉布拉多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
B 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千岛寒流
C 千岛寒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秘鲁寒流
D西澳大利亚寒流、本格拉寒流、加那利寒流
【答案】
25.A
26.D
【解析】
试题分析:
25.由世界大洋洋流分布规律可知,呈顺时针流动的洋流系统有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和夏季北印度洋区。

而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冬季北印度洋海区则呈逆时针流动。

26.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表现为暖流使沿岸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使沿岸气候更干旱,促进沿岸荒漠的形成。

千岛寒流和拉布拉多寒流流经的北半球中高纬大陆东岸,由于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没有形成荒漠。

考点:本题考查洋流的运动规律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7.针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应采取的最有效措施()
A.植树造林,治理沙漠
B.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D.人工降水,改造局部地区气候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目前规划上马的南水北调工程,将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平衡,年际变化大,有必要兴建水库,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以调剂各季节的河流水量.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下面为北半球某区域等值线图,从外向内,数值逐渐减小,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8..若为等压线图()
A.该地区可能会形成干热天气
B.O处盛行下沉气流
C.L线的北侧可能会出现降水
D.L线南部的气温会不断升高
29..若为夏季等温线图()
A.O处可能是一个城市
B.O处中心气流上升
C.O处可能是个盆地
D.O处中心气流下沉
30..若为等高线图()
A.O处为山峰
B.L处为山脊
C.L处可能有河流
D.该地区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答案】
28.C
29.D
30.C
【解析】
试题分析:
28.数值由外向内逐渐减小,若是等值线是低压中心,则L是北半球锋面气旋的冷锋,冷锋降雨主要降在锋后,北半球气旋是逆时针方向运动,所以北侧多降雨。

29.若是夏季等温线图,可知是北半球低温中心,故排除A、B、C,气温低下沉气流。

30.若是等高线,则中间低四周高,是盆地,L处是山谷可能形成河流。

考点:本题考查等值线图的判读。

二、双选题(题型注释)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得分
三、填空题(题型注释)
评卷人得分
四、判断题(题型注释)
评卷人得分
五、综合题(题型注释)
31.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xx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于4月30日晚20点10分在上海(121°E、31°N)举行。

中国xx 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是第41届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在上海市举行。

此次世博会也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超过240个国家地区组织参展。

(1)地理坐标对跖点是指地面一点穿过地心的对应点,其坐标关系是纬度数值相等,南北半球相反;经度构成一个经线圈,即经度相差180度。

上海对跖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对于地球上的“对跖点”来说,下列地理现象一定相同的是________。

(填正确选项字母)(2分)
A.地方时 B.线速度 C.季节D.昼长
(2)埃及友人来我国参观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时,飞机在开罗时间(东二区)3时起飞,在北京时间19时抵达浦东国际机场,这架飞机大约飞行了________小时。

上海世博会开幕之时,地方时为处于4月30日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

(2分)
(3)在下图中用“△”标出上海世博会开幕之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

并说明上海世博会举行期间当地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3分)
(4)描述上海世博会举行期间,上海市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特点。

(2分)
(5)为让城市居民生活的更美好,要注意楼间距的合理设置。

在上海楼高为H的楼房之间,其楼间距至少为________。

(1分)
(6)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需经常调节支架,使正午太阳光线直射集热板。

在一年中,
在上海市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最大值为________,最小值为________,变动幅度大约是______________。

(3分)
【答案】(1)59°W、31°S B (2)10 180°-0°-177.5°E(3)图略(该点位于A、B 之间)5月1日至6月22日,昼变长夜变短;6月22日至10月31日,昼变短夜变长。

(4)自5月1日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夏至日达到最大值;从夏至日到10月31日,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

(5)H×cot 35.5°(6)54. 5°7.5°47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对跖点的定义,很容易确定出上海对跖点的地理坐标。

由于所处的纬度数值相同,因而对跖点的自转线速度相同。

主要考查区时的计算较为简单。

图中A、B、C、D分别表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

5月1日位于A、B之间。

在此期间由于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动,再向南移动,因而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

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楼间距要结合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来计算。

集热板与地面夹角=90°-正午太阳高度角。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及其运动规律。

32.下图是东亚地区不同季节某日的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乙图所示天气形势最可能出现的季节是__________,并说明理由。

(3分)
(2)甲图所示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试简述其原因。

(3分)
(3)分析甲图中A天气系统西进北移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和北方地区天气的影响。

(4分)
(4)乙图所示锋面如果在该季节出现在我国北方地区,那么给我国北方地区带来的自然灾害可能是______(台风、暴雨或寒潮),简述该自然灾害的主要危害。

(4分)
【答案】
(1)冬季亚洲高压势力十分强大,西北太平洋出现低压中心。

(2)阴雨连绵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准静止锋控制,形成“梅雨”天气。

(3)A天气系统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该天气系统西进北移将推动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
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北方地区进入雨季。

(4)寒潮使农作物遭受冻害;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损坏通信和输电线路;阻碍交通运输等。

【解析】
试题分析:
结合亚欧大陆和太平洋气压分布形势对季节进行判断。

结合此时天气形势图,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准静止锋控制,会产生阴雨连绵的天气。

A天气系统为存在于西北太平洋的“副高”,长江中下游在其控制下会出现“伏旱”,此时我国北方受雨带影响,进入雨季。

乙图中的天气系统为冷锋,在其控制下可能出现寒潮,将对农业、建筑、交通和通讯等产生影响。

考点: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33.下图为“某大陆西侧海面平均水温(℃)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海区位于________(南或北)半球,判断理由是。

(2分)
(2)用洋流符号(暖流→,寒流)在图上画出该海区洋流的分布;如果该海域位于东北太平洋,则这两支洋流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4分)
(3)图中A处以北的沿海地带为________气候,附近的洋流对该气候的形成起了________作用。

(2分)
(4)地球上具有此种分布模式的海区是(双选)( )(2分)
A.欧洲西侧中纬度海区 B.北美洲西侧中纬度海区
C.非洲西侧中纬度海区 D.南美洲西侧中纬度海区
(5)图中A附近的海域是否会形成世界大渔场?为什么?(3分)
【答案】
(1)北;水温自北向南逐渐升高。

(2)图略(24℃~16℃间画向右的暖流,A附近海域画向北的暖流和向南的寒流) 阿拉斯加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
(3)温带海洋性增温增湿 (4)AB
(5)不会。

因为世界级的大渔场一般分布在寒暖流的交汇处或冷海水上泛的地方,A附近的海域为洋流遇到陆地后分支的地方。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图示海面的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降低,所以此海区位于北半球。

(2)题此海区北部等温线向北弯曲,表示水温高,有暖流经过;南部向南弯曲,表示水温低,有寒流经过;如该海区位于东北太平洋,则这两支洋流的名称分别是阿拉斯加暖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

(3)题依据图示寒暖流的分布,A处应为40°-60°的大陆西岸,气候类型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沿岸的暖流起增温增湿的作用。

(4)题此海区为北半球,非洲西侧中纬度海区和南美洲西侧中纬度海区都属于南半球;欧洲西侧中纬度海区和北美洲西侧中纬度海区属于北半球。

故选AB。

(5)题世界级的大渔场一般分布在寒暖流交汇处,而A附近的海域为寒暖流的分支处,所以不会形成大渔场。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了寒暖流的判别、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以及渔场的形成。

29588 7394 玔S37818 93BA 鎺34862 882E 蠮20658 50B2 傲23784 5CE8 峨36563 8ED3 軓u32629 7F75 罵J35308 89EC 觬eF40051 9C73 鱳39604 9AB4 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