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练习:9 宝玉挨打巩固提升案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础考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________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

()。

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________。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与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________。

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

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

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________。

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司空见惯责无旁贷迫不及待一目了然
B.不可或缺义不容辞迫在眉睫一览无余
C.司空见惯义不容辞迫不及待一览无余
D.不可或缺责无旁贷迫在眉睫一目了然
解析:选D。

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通常形容必不可少的因素或是部分。

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修饰“行业”,用“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结合语境“政府及主管部门”分析,用“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

迫不及
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结合“及时制定”等内容分析,用“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一览无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

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结合“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内容分析,用“一目了然”。

综合D项正确。

2.文中加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B.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受到关注。

C.行业的发展壮大,使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D.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和关注。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语病有二:其一,“伴随”与“使得”的前后使用,导致主语残缺,排除A项;其二,“问题”与“关注”搭配不当,排除C 项、D项。

故选B。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显然,人们需要给外卖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B.显然,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与外卖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C.显然,外卖与任何餐饮食品领域一样,急需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D.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
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承接上文,主语应为“外卖”,强调“外卖”需要食安“守门员”,排除A项、B项。

D项,“不仅……而且……”不合逻辑,且繁复。

综合C项正确。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锣鼓杂戏又名“铙鼓杂戏”,主要流传于晋南河东一带。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锣鼓杂戏保留了宋金、元杂剧的形态,对认识了解戏曲的
原生态、了解戏曲及其发展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①伴奏无弦乐,乐队由鼓、锣、唢呐组成,以大鼓主奏
②锣鼓杂戏表演程式化,动作台步亦有固定程式
③锣鼓杂戏演出剧目以军事题材为主,“三国戏”尤多
④角色均为男性,每剧数十人
⑤锣鼓杂戏唱腔为吟诵形式,有少量曲牌
⑥演员扮演的角色固定,家族世袭
A.⑤②⑥④①③B.⑤③①④⑥②
C.③⑤④①⑥②D.③⑥⑤②①④
解析:选A。

此类型题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和呼应自然,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

还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注意关键词和关联词语,寻找联系最密切的语素和相关的语句等。

⑤写锣鼓杂戏的唱腔;②⑥④写锣鼓杂戏的表演;①写锣鼓杂戏的乐器设置;③写锣鼓杂戏的题材。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鸳鸯笑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①相公,拿他取笑儿。

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

”李纨是个厚道人,听了不解。

凤姐儿却知是说的刘姥姥了,也笑说道:“咱们今儿就拿他取个笑儿。

”二人便如此这般的商议。

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也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

”鸳鸯笑道:“很不与你相干,有我呢。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

先着丫鬟端过两盘茶来,大家吃毕。

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掂掇②人位,按席摆下。

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近我这边坐着。

”众人听说,忙抬了过来。

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拉了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

”调停已毕,然后归坐。

薛姨妈是吃过饭来的,不吃,只坐在一边吃
茶。

贾母带着宝玉,湘云,黛玉,宝钗一桌。

王夫人带着迎春姊妹三个人一桌,刘姥姥傍着贾母一桌。

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

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鸳鸯偏接过麈尾来拂着。

丫鬟们知道他要撮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

鸳鸯一面侍立,一面悄向刘姥姥说道:“别忘了。

”刘姥姥道:“姑娘放心。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

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棱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

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犟的过他。

”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

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

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

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

我且肏攮一个。

”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

贾母笑的眼泪出来,琥珀在后捶着。

贾母笑道:“这定是凤丫头促狭鬼儿闹的,快别信他的话了。

”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要肏攮一个,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那冷了就不好吃了。

”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好阵的,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箸子要亲自去捡,早有地下的人捡了出去了。

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

”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笑。

贾母又说:“这会子又把那个筷子拿了出来,又不请客摆大筵席。

都是凤丫头支使
的,还不换了呢。

”地下的人原不曾预备这牙箸,本是凤姐和鸳鸯拿了来的,听如此说,忙收了过去,也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

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凤姐儿道:“菜里若有毒,这银筷子下去了就试的出来。

”刘姥姥道:“这个菜里若有毒,俺们那菜都成了砒霜了。

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

”贾母见他如此有趣,吃的又香甜,把自己的也端过来与他吃。

又命一个老嬷嬷来,将各样的菜给板儿夹在碗上。

(选自《红楼梦》第40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3月第1版) 【注】①篾片:旧时依附于富贵人家,为主子帮闲凑趣的人,也叫“清客”。

②掂掇:估量、盘算、斟酌的意思。

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鸳鸯主张把刘姥姥当作“女篾片”来加以取笑,凤姐也推波助澜,表示赞同,这表现了她们的尖酸刻薄、仗势欺人、瞧不起贫苦百姓的性格特征。

B.薛姨妈“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喷茶而不是喷饭,这一细节在前文有所铺垫,文章前后照应,体现出作者行文细腻、构思精巧。

C.“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是文章的插叙部分,这里补足一笔,整个场景就完整了,“撑着”二字极其符合她俩此时所扮演的“导演”角色。

D.本篇文字虽然只是《红楼梦》中一个小小的片段,却表现出了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多样,语言华美考究的艺术风格。

解析:选B。

A.“表现了她们的尖酸刻薄、仗势欺人、瞧不起贫苦百姓的性格特征”错。

C.“插叙”错。

D.“语言华美考究”错。

6.文段末尾部分特意交代丫鬟们又为刘姥姥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筷子,有何作用?
答:
解析:一双“乌木镶银”的筷子在此处用意很深,既有结构上的照应,也有内容上的深意。

作答时,要联系前后语境,理解这样写与小说的主旨有何关系。

答案:①与前文鸳鸯、凤姐“单拿一双老年四棱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相照应。

②贾府就连吃饭用的筷子都如此讲究,以小见大,凸显了贾府的奢华。

③引出下文刘姥姥的评价,“不伏手”写出刘姥姥的农人本色。

④进一步引出凤姐“菜里若有毒,这银筷子下去了
就试的出来”一席话,表现了贾府众人表面彬彬有礼而实际上互相猜忌、互相提防的生活环境。

7.清代点评家涂瀛在评价刘姥姥时曾说:“刘姥姥深观世务,历练人情,……思之至深。

出其余技作游戏法,……忽而痴人说梦话,忽而嬉笑怒骂,……无不会如人意。

……视凤姐辈真儿戏也。

”你同意他的评价吗?请结合文章加以探究。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的探究。

刘姥姥在贾府既是被取笑的对象,同时也表现出了其深谙世事的一面,表面的憨厚与深层的睿智合于一身。

作答时,要用具体的事例来加以分析。

答案:同意。

刘姥姥是憨厚又不失睿智的农村妇女的形象。

①她任由鸳鸯、凤姐取笑、捉弄却毫不在意,并且十分配合,可见她宽容、忠厚的一面。

②刘姥姥生活经验丰富,精通人情世故,到贾府来,她需要得到全府人的欢心;多年的生活阅历使她能够把握别人的心理,当她被取笑时,她也能逢场作戏,装疯卖傻故意显示出没见过世面,以迎合贾府人的心意。

③所以,表面上看是凤姐等取笑憨厚没见过世面的刘姥姥,可实际上,是刘姥姥在牵着她们的鼻子走,刘姥姥才是真正的主角。

(如果不赞同,分析合理亦可)
三、语用创新
8.请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

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②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④60~100字。

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

解析:本题从续写的角度综合考查了语言表达的多种能力。

首先,要围绕中心续写,中心就是第一句话;其次,只能从曹雪芹、贝多芬、大卫·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来写;再次,
要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最后,语言要连贯、生动、鲜明,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示例1)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炼出傲岸的风骨;备受冷遇,却迸发出创作的激情;绳床瓦灶,却熔铸成生命的华章。

“十年辛苦不寻常”终换来彪炳千秋的文学巨著,这难道不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2)贝多芬童年不幸,却不曾破灭人生的梦想;恋人远离,却不曾消逝心中的激情;耳疾侵扰,却不曾消泯对音乐的执着。

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他也把痛苦转换为精神的欢乐。

这不就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示例3)大卫·科波菲尔受尽继父的毒打与折磨,饱尝童工的劳苦与屈辱,历经世俗的狡诈与险恶,但这些不是都没有改变他“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人生信念吗?
9.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贾母因要带着刘姥姥散闷,遂携了刘姥姥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与他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

刘姥姥一一的领会,又向贾母道:“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

________。

”众人不解……刘姥姥道:“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哥儿,我是认得的。

那笼子里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

”众人听了,又都笑将起来。

A.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俊又会说话了
B.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会说话了,也变俊了
C.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
D.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会说话又俊了
解析:选C。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B、C两项中的“偏”字,很好地表现了刘姥姥对大观园中的事物感到新奇时的惊讶。

再根据后文“那笼子里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中先说“长出凤头”后说“也会说话呢”的先后顺序,可以确定横线处当先说“变俊”,再说“也会说话了”。

故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