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儿童哮喘控制与治疗现状的临床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气管哮喘儿童哮喘控制与治疗现状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析支气管哮喘儿童哮喘的控制情况,明确支气管哮喘的控制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接收的7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入组研究,将其分为参照
组和针对性控制组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收集,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是
否合并AR以及生命质量情况。
参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法,针对性控制组实施针
对性控制方法。
结果:针对性控制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治疗依从性和咳嗽控
制情况相对较好。
结论:为了实现对支气管哮喘儿童哮喘症状的有效控制,提升
患儿的生活质量,应结合其具体临床症状,实施针对性哮喘控制方法。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哮喘;治疗现状
前言:现阶段,支气管哮喘疾病已经发展成为引发全球医学研究人员关注的
疾病类型,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支气管哮喘在儿童群体中的发生率已经达到3%。
一旦罹患支气管哮喘疾病,会对患儿参与社会活动造成阻碍,且会加剧家庭的医
疗费用支出。
通过对支气管哮喘儿童进行及早诊断和治疗,有助于促进其生活质
量的提升,防止疾病的反复发作。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支气管哮喘儿童哮喘控制与
治疗现状,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接收的7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入组研究,将其分为参照组和针
对性控制组,针对性控制组37例患者中,男女各为20例和17例,年龄介于1-5
岁之间,平均年龄:3.02±0.03岁。
参照组37例患者中,男女各为21例和16例,年龄介于2-5岁之间,平均年龄:2.98±0.13岁。
1.2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临床治疗方法。
针对性控制组:医务人员应询问患者家属关于儿童的临床症状和病史记录,
采用病例调查表对患者的就诊原因、临床症状、家族病史、是否合并AR以及用
药历史等信息进行收集,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对其生存质量
进行评估。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哮喘控制情况、治疗依从性、用药情况和生命质量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获得的数据选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若P<0.05,则数据具
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哮喘控制
采用针对性控制方法的患者,其哮喘控制情况较好。
表 1 哮喘控制情况对比[(%)]
2.4用药情况
参照组患者将糖皮质激素作为主治药物,针对性控制组患者将孟鲁司特钠和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作为主治药物,并注重采取联合用药的形式进行治疗。
表 4 用药情况对比[(%)]
3.讨论
支气管哮喘属于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范畴,受该疾病的影响,患者的呼吸功
能遭到了严重挑战。
为了实现对哮喘症状的有效缓解,临床医务人员已经做了诸
多尝试,但只能够做到促进疾病的缓解。
受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哮喘控制
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笔者在对上述原因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共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部分患者家属支气管哮喘的认识存在明显不足,无法采取积极措施控制哮
喘症状。
第二,医院未能够针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实施系统化的管控方案。
第三,
受家庭装修和饲养宠物的影响,增加了空气中容易对患者呼吸道造成刺激的物质。
第四,随着汽车尾气排放量的不断增加,食品添加剂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也会诱
发支气管哮喘的出现。
因此,在对上述易感因素进行防控的基础上,有助于切断
儿童与过敏原接触的途径,从根源上阻断哮喘的发生,防控感染的反复发作,从
整体上提升儿童患者的生活质量[1]。
AR与支气管哮喘均属于呼吸系统疾病类型,临床实践研究结果显示,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与AR发病率十分接近,且其临床症状与病理特征也与AR具有较强
的相似性。
支气管哮喘主要以咳嗽和喘息为主要特征,在儿童群体中的发病率与
日俱增。
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已经成为治疗哮喘
的主要药物类型,而绝大多数的患者能够严格遵从医生的指导服用药物。
现阶段,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凭借其对哮喘的良好控制效果已经得到了临床人士的广泛青睐。
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儿童群体中,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率由2009年的1.97[2]。
针对支气管哮喘疾病的临床治疗,应将控制哮喘症状的进一步发展作为
主要目标。
有学者认为,建筑装修、饲养宠物、汽车尾气等均会为支气管哮喘的
发生埋下伏笔,若患者与以上过敏原接触,会对呼吸道形成严重刺激,有助于实
现对哮喘发作的有效控制,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升[3]。
国内研究结果显示,将ICS作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主治药物,其治疗有效率
高达94.00%,这也实现了对ICS推广和应用价值的验证。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对
性控制组患者参照组哮喘症状的控制有效率分别为86.49%和59.46%,治疗依从
性分别为100%和81.08%,同时,针对性控制组患者的治疗方案评分为
(24.44±0.23)分,症状缓解评分为(23.54±0.65)分,医患沟通评分为
(22.27±0.57)分,文关怀评分为(23.55±0.06)分,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案评分
为(15.88±0.67)分,症状缓解评分为(16.36±0.31)分,医患沟通评分为
(16.71±0.25)分,文关怀评分为(15.94±0.23)分,据此可认为,在临床中实施
针对性治疗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结论:综上所述,应将支气管哮喘儿童的症状作为理论基础,选用合理的治
疗药物,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防控哮喘反复发作。
参考文献:
[1]宋芬乐,成焕吉,高月茹.支气管哮喘儿童哮喘控制与治疗现状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09):1891-1893.
[2]梁敏.支气管哮喘儿童哮喘控制与治疗现状的临床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
应用,2017,1(17):198-199.
[3]林志波,黄海忠.支气管哮喘儿童血清IL-16、IL-35、MCP-1的水平变化及
临床意义[J].现代医院,2015,15(02):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