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7有理数的减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7有理数的减法
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初步掌握并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的能力;
3.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转化思想.
【学习重点】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学习难点】
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行为提示:创设问题,情境导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可设成抢答题型)
行为提示:让学生阅读教材,尝试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率先做完的小组内互查,大部分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155) 、3-(-3),通过观察发现:
8844-(-155)=8999,3-(-3)=6,你还有其他方法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吗?
对3-(-3)来说,欲求一个数x ,使x 与-3的和等于3,即x +(-3)=3,我们可以发现,6与-3的和为3,于是有3-(-3)=6.我们熟悉3+(+3)=6,比较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再换一些数,用上面的方法继续考虑下面的算式:
(1)0―(―3)=__3__,0+(+3)=__3__;
(2)-1―(―3)=__2__,-1+(+3)=__2__;… 归纳: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用字母表示为:a -b =a +(-b ).
由此看来,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__加法__运算.
范例:计算:
(1)(-3)-(-5);(2)0-7;(3)7.2-(-4.8);(4)(-312)-514
.
解:(1)原式= (-3)+(+5)=2;
(2)原式=0+(-7)= -7;
(3)原式=7.2+(+4.8)=12;
(4)原式=(-312)+(-514)=-834
. 注意: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应注意以下两点:
(1)“两变一不变”.“两变”:一是指将运算符号由“-”号变为“+”号;二是将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一不变”是指被减数和减数的位置不能交换;
(2)不要把减法运算与异号两数相加相混淆. 学法指导:使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时,重点注意“两变一不变”“两变”.
知识链接:
⎪⎪⎪⎪a =⎩⎪⎨⎪⎧a (a >0)0(a =0)-a (a <0)
做这一类题应注意:求一个量比另一个量多多少或少多少,超过多少或降低多少,增加多少或减少多少等问题时,用减法运算.
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任
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释疑,然后进行总结评分.
展示目标:知识模块一展示重点在于让学生能运用有理数减法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知识模块二展示重点在于结合实际问题正确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仿例:计算:
(1)(-17)-(+14);(2)(+32)-(-78);
(3)(-1.25)-0.25;(4)(-5.2)-0.
解:(1)原式=(-17)+(-14)=-31;
(2)原式=(+32)+(+78)=110;
(3)原式=(-1.25)+(-0.25)=-1.5;
(4)原式=-5.2.
x-(-x)等于(C) 变例:若x<0,则⎪⎪⎪⎪
A.-x B.0C.-2x D.2x
知识模块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应用
范例: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小组进行游戏,每个
小组的基本分是100分,答对一题加50分,答错一题扣50分,游戏结束时,各组的分数如下:
第一组第二
组
第三
组
第四
组
第五
组
100150-
400
350-100
(1)第一名超出第二名多少分?
(2)第一名超出第五名多少分?
解:(1)第一名为第四组,第二名为第二组:350-150=200(分);
(2)第一名为第四组,第五名为第三组:350-(-400)=750(分).
仿例:某地一天的最高气温是12℃,最低气温是2℃,则该地这天的温差是(B)
A.-10℃B.10℃C.-14℃D.14℃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各小组共同探讨“自学互研”部分,将疑难问题板演到黑板上,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组长带领组员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知识模块一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知识模块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应用
检测反馈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