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浅析(学习中心:学号:姓名:孔雀专业层次:)摘要:本文利用马克思主义当中关于辩证法的原理对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结合当前社会的形势,做了一定的探讨分析。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我们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问题。
上世纪末,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的转换,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既互为对立又相互依存。
在“一球两制”的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各自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在此基础上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这是快速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必然要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唯物辩证法的内涵唯物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方法的哲学。
同时,是由马克思提出并有马克思主义者完善出的一套世界观、方法论和认识论的思想体系。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唯物辩证法认为,与万物普遍联系和按自身规律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都从不同侧面结实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的观点也就是对立统一的观点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二、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当前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必要性马克思在撰写《资本论》时,就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阐述说明。
首先,这是两种社会发展必然存在的形态,每个社会在向前推进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
其次,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最终发展形态,有着其存在的必然基础和不可取代的优越性,它能帮助人类向着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前进。
而就当前的国际形势来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两者发展都不完善。
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一直处于向上的势头,社会主义并没有将其优越性展现出来,不能得到人民的认同。
这些差距都和马克思主义中所强调的内容不相符合,因此,有必要就当前的国际形势来分析这两种社会形态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们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是不同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同。
当代资本主义虽然出现了国有经济、合作经济、职工股份所有制经济等新的经济形式,但这些并没有构成资本主义经济的主体,它的经济基础仍然是私人占有制,当代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矛盾依然存在。
据1990年的统计,全美国除土地和自然资源之外的固定资产中,68%为私营企业所有,13%为居民个人所有,只有19%为政府所有。
在股权分散化条件下,控股权依然掌握在少数资本家手里,他们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如英国0.5%的富翁拥有全国股票的70%。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但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
在分配方式方面,当代资本主义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也作了一系列调整,如实行了福利政策、用税收调节收入再分配,但这些并没有改变按资本多少进行分配的实质和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社会福利支出不过是工人阶级劳动力总价值一部分的转化形式。
因此,两极分化愈演愈烈,阶级矛盾更加明显、突出。
几十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一直保持在15%—20%,美国最低层的40%家庭拥有的财富仅占美国总财富的0.2%。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不同。
从政治上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多党制”、“议会制”,表面上讲自由、民主、平等,实质上是由垄断资本用金钱操纵选举,进而控制政府及其决策,谋求对其有利的政策和制度。
仅2000年,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各种竞选费用就高达30亿美元,战后美国历届政府几乎都是“富豪内阁 ”。
从思想上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和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决定了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它以培养“四有 ”新人为目标。
以私人占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文化,其意识形态主张绝对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个人利益至上是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核心,个人主义、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盛行于电视、电影和文学书籍,吸毒、凶杀、同性恋等社会问题日益严重。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毛概课堂讨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如何全面认识、正确处理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其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
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第一,一般说来,资本主义的一切成功经验都应该并且能够为社会主义制度所借鉴,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开放的社会制度,能够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二者在前进中竞赛,在竞赛中前进。
相互间的较量与斗争,在全世界范围内将仍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第二,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要长期共处,就要在斗争、合作和竞争中把握好二者关系。
社会主义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开放和艰苦努力,在发展生产力上赢得优势,就一定会在与资本主义的和平竞争中取胜。
的相互交织与融合,促使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形成“双赢”利益新格局;4.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较量日益激烈,经济竞争与贸易摩擦趋于表面化;5.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文化渗透与扩张更加便利,文化霸权主义威胁日益严重;6.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并没有放弃,军事安全的威胁依然存在。
第五,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斗争,又有合作。
社会主义“速胜论”与资本主义全面“崩溃论”都是缺乏根据的。
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仍然是世界上一对基本矛盾,但它不是主要矛盾,二者既有矛盾的一面,也有相互借鉴的一面,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必须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对当代资本主义研究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课题,“一球两制”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国理论界、学术界任重而道远。
当今时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将长期共存,相互竞争。
江泽民同志又提出了"四个如何认识"的问题。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政治经济理念。
社会主义追求的是公有制和公平分配,而资本主义则强调私有制和市场竞争。
在这两种制度中,经济政策、财产权利、国家角色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如何平衡二者的关系?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分析。
1. 生产关系的不同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是公有制的,也就是说生产资料(如土地、工厂、机器等)都属于全体人民。
这意味着资本是社会共有的,工人可以自主管理和监督生产,分配也是公平的。
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则是私有制的,少数人拥有生产资料,劳动者则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生存,资本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这样的差异导致了两种制度之间的深刻对立。
2. 政府角色的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会通过计划经济和政治权力进行社会资源的调配,掌握着国家的支配权,政府会控制经济,环保,文化,公共福利等等。
而资本主义国家则采取市场机制和资本运作来实现经济增长,政府主要着手维持和保障市场秩序。
这样的操作模式有可能导致富而强,穷而弱的贫富之间不平衡,政府需要保护和谐持续的发展。
3. 分配方式的不同社会主义强调的是按需分配,也即是每个人的生产贡献不同,所得也会有所不同。
而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则推崇按贡献分配,个人的收入水平与其市场价值相关,仅仅以自己的努力为依据。
这样的分配方式有时会造成巨大的收入差距,容易激发不同阶层间的矛盾。
4. 如何平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固然存在不小的差异,但两种经济制度的确有许多相同之处。
事实上,当下大多数国家都采取混合型的经济体系,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政府干预,也具备了市场竞争的优势和资本主义的某些特点。
这样的混合制度能够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增进经济福祉,促进社会发展。
综上所述,不同的社会制度决定了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社会价值取向等多方面的差异。
由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存在着制度上的弱点,实际上他们之间是需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
当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和而不同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多极化和跨区域合作越来越多被人们提到。
在这样一个谋求大家共同发展的大环境下,作为有本质区别的两种社会制度有着怎么样的联系和区别?两者应该怎么样才能共同发展推进历史前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本文就两者联系引出了两种体制的起源,讨论了两者的辩证关系,并列举了当今两种体制代表国家的现状。
只有和平公平,建造和谐世界才顺应历史潮流。
两种社会制度将在长时间内共存,因此和谐相处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谐世界;冲突;合作和而不同—辩证看待和谐世界中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起源和概念(一)、资本主义产生于17至18世纪西欧国家。
当时社会关系发生了急剧变化,经济快速发展,政治制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因素都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经济上,欧美的工业革命,例如第一次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等,使得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进入了机器大工业阶段;政治上,封建阶级被推翻,民主在政治生活中起到了很大作用;思想上,资本主义起到了很大的启蒙作用,使人们不再被宗教、封建迷信所束缚。
资本主义的出现也同时促进了两个阶级的出现:资本主义阶级和工人无产阶级。
资本主义并没有准确的定义。
一般资本主义是指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是以资本为主导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私人所有,他们以雇佣工人的手段获取剩余价值并以此来获取利润。
然而现在很多国家的“资本主义”并非完全意义下的资本主义。
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制中都存在政府干预。
例如在09年金融危机时,美国为了应对危机,政府出台了多轮金融救助计划,政府救市起到了一定效果。
因此不能说美国就是完全的资本主义,它已经演变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混合经济体制。
(二)、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有19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到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时,法国的圣西门,傅里叶和英国的欧文开始从深层揭露私有制的弊端和黑暗面,并从经济上设想了社会主义的美好蓝图。
浅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
浅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江露生011010816摘要:。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当代最主要的两种价值观,也是当代最基本的两种社会制度。
所以现在的世界主要有两大阵营: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
两大阵营在各自的政治思想引导下,互相敌对、学习、发展、革新。
关键词:政治思想、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互相敌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当今世界上两种主要的社会体制。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为社会主义的建立创造更加良好的物质条件。
而当今资本主义正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西化,妄图将社会主义扼杀于襁褓之中。
两种政治思想均来自西方,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资本主义先与社会主义诞生,一直以来社会主义都是扮演被打压的角色。
社会主义诞生时,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足够强大。
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成立,而它的理论和实践的纲领就是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
但这是不为资本主义所容,随着资本主义的打压,第一国际,第二国际,巴黎公社活动先后进行,但都是以失败告终。
俄国的十月革命的成功,给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了新的实践突破,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
但经过美苏争霸,最后苏联失败,苏联解体,当时最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宣布失败。
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西化的结果。
经过近两百年的争斗,以社会主义为思想的政治体制国家,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
如今的社会主义国家以中国为代表,西方资本主义是以美国为首,双方进行新的斗争。
互相学习在两大阵营不断的斗争中,却也是不断的互相学习。
现多数共产党国家都是集权国家,因为多党制表现了自由资本主义的竞争思维,而一党专政则打上了苏联式计划经济的烙印,影响了后来众多共产党国家。
当前由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古巴共和国。
这些国家现在大部分都处于所谓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但是在实践中,有的国家部分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般"西方国家阵营"认为其本质接近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比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比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当代世界两种主要的经济体制。
本文将就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对比分析。
一、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
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国家在经济活动中发挥调节、领导作用,实现物质财富公有、按劳分配的基本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
私有制意味着生产资料归个人或集体所有,个人或企业在经济活动中享有较大的自由度,实现物质财富私有、按生产要素报酬的基本制度。
从制度角度看,社会主义体制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追求整体利益最大化;而资本主义体制强调个体自由和私有利益,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劳动者的集体所有制为主要形式,劳动者通过集体组织(如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参与生产和分配过程。
劳动者享有按劳分配的权益,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雇佣劳动为基础,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劳动者出卖劳动力获取报酬。
劳动者的收入差距较大,社会安全保障不如社会主义。
三、资源配置方式社会主义通过国家或集体统一的计划来调控资源的分配和配置,目标是满足人民的需要和整体利益。
国家经济计划统一安排经济活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资本主义则主张市场自由配置资源。
市场机制通过供求关系决定资源配置,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自主决策,提高经济效益。
市场竞争推动创新和进步,但也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和外部环境污染等问题。
四、财富分配机制社会主义强调按劳分配的原则,根据劳动者的付出程度、工作质量和工作年限等因素,合理分配财富。
社会主义还强调社会保障,通过公共福利和社会保险来增加社会平等。
资本主义强调按照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土地)的投入程度来分配财富,即按照市场交换关系进行报酬分配。
财富分配的差距较大,可能导致社会不平等问题。
五、价值观念与社会目标社会主义注重公益和集体主义,倡导共同富裕和整体发展,重视社会公平和经济公正。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继承关系
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充满着继承与否定的 辩证关系, 每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在取代旧的社 会制度时, 首先有一个继承问题。资本主义和 社会主义这样两种相对高级的社会形态的更替 过程更是如此。
资本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重 要阶段, 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而且经过几 百年的发展, 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社 会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社会主义不 能脱离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 在“ 空地” 上另 起炉灶, 而是要在继承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基 础上发展自己。
对抗关系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根本对立 的两种社会制度, 因此, 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抗 关系。只要这两种制度同时存在, 二者之间的 对抗就不会停止。只是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和 时代主题的变化, 二者解决、处理对抗关系的 主要方式和手段在发生变化罢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一大批社会主 义国家建立, 增强了世界上社会主义的力量。 40年代末, 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发起成立了北 大西洋公约组织, 用来遏制、对抗苏联和欧洲 社会主义国家。
进入本世纪70年代以后, 随着新科技革命 的迅速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增强,随着世 界基本矛盾的发展变化,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 的主题, 社会义与资本主义对抗的主要形式 和解决对抗关系的主要手段, 是“ 和平演变” 与反“ 和平演变” 的斗争。
谢谢!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与社会 主义的关系
大兵
当今世界正处在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时代,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在这种 形势下, 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 主义的关系, 是科学社会主义面临的一个重大 理论和实践课题。
从总体上来看, 二者既相互对立、相互排 斥, 又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呈现出一种对立统 一、竞争共处的态势。这种态势在两个不同方 向上延伸辐射, 构成了在纵向上的继承和取代 关系, 在横向上的互补和对抗关系。
浅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浅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拓展,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进人了新阶段。
自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来,要求改革和超越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就与之相伴随两者矛盾同一性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上升,矛盾的斗争性也具有了新的历史形式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分析,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即“两个必然”)。
从目前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共存现状看,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从社会发展的根本趋势看,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辩证否定过程。
正确认识与把握两者的关系,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统一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问的统一关系,是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对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
具体表现为相互依存关系、借鉴合作关系、相互转化关系。
社会主义的出现,使人类社会出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与斗争,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形态,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一对矛盾统一体,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将长期并存共处。
二者之间既有合作竞争又有对立斗争。
它们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在当代社会,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着统一性的一面,种统一性表现为历史继承关系、互补合作关系。
首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一种历史继承关系,人类社会历史是各种社会形态辨证发展演进的过程,后一种社会形态对前一种社会形态都是既否定有继承的关系,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种社会形态的更替更是如此。
资本主义在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社会主义不能脱离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自己。
其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一种互补合作的关系。
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就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己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论当代资本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的关系
3.“多方零和”,游戏中有若干 个竞争 者,在游戏 中 得失 相抵 。
4.“多方 非零 和”,即若 f个 竞争者之间得失不 相 同 .得与 失之 和不等 于零 [ ](删 )。
在现实政治中 ,博弈往往是 冲突和合作的成分兼而 有之。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就是过去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两大 政营博 弈 中 的典 型例子 .给社 会 主义 道路 带 来 了很 大的冲击。这正是现实社会 主义国家要吸取的教训。
的历史关系、模式演进、关系展望三方面入手进行探讨 ,以期处理好 当代资本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的并存关 系。
关键词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际关 系
中图分类号 :D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0067(2006)06—0080—03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全球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诞生后,资本主义与社会 主义两种意识形态 的对抗就已 初见端倪 。只是这种对抗 尚不具备全局意义。第二次 世界 大战后 ,社会 主义阵营对全球的影响则把这种对抗推 向 了一个高峰。
维普资讯
第 15卷 第 6期
Vo1.1 5 N o.6
重庆职 业技 术学院学报
loum al of C hongain2 Vocationa】& Technical Institute
2006年 11月
论 当代 资本 主义与现 实社会 主 义 的关 系
8美国从侦察机拍摄的空中照片上看到了古巴开始安装苏联的防空导弹看到了运载的对地导弹驶向古巴的苏联船只肯尼迪政府加强了对古巴的空中侦察与监视并对古巴全面封锁以迫使苏联撤走安装在古巴的导弹及苏联专家时苏美的处境就是囚犯处境如果双方缺乏信任就有可能引发两国间战争所以囚犯处境在国与国之间一旦产生大家不加以克制就有可能引发战争危机一旦战争零界点一突破双方开战双方都是失败者经济损失和国际地位损失不可预测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毛概课堂讨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如何全面认识、正确处理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其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
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第一,一般说来,资本主义的一切成功经验都应该并且能够为社会主义制度所借鉴,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开放的社会制度,能够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二者在前进中竞赛,在竞赛中前进。
相互间的较量与斗争,在全世界范围内将仍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第二,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要长期共处,就要在斗争、合作和竞争中把握好二者关系。
社会主义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开放和艰苦努力,在发展生产力上赢得优势,就一定会在与资本主义的和平竞争中取胜。
第三,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这一基本关系又派生出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关系,有对立关系、斗争关系、统一关系和代替关系。
其中,“对立”与“统一”不能划等号,斗争关系是对立关系派生出来的,是激化的一种关系表现。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对立和统一关系中,斗争不是绝对的,而是暂时的、有条件的,要改变斗争是绝对的传统观念。
矛盾和对立是绝对的,统一也是绝对的。
只有统一,才有最大限度的发展。
因此,发展也是绝对的。
第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两制关系在共处与竞争中呈现出新的特点:1.在两制关系中经济因素的作用在增强,政治意识形态因素的作用在相对削弱;2.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已由过去的相互封闭、封锁、平行存在和发展转向相互开放、交流、交叉存在和发展;3.多领域多层次的非根本制度的相互交织与融合,促使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形成“双赢”利益新格局;4.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较量日益激烈,经济竞争与贸易摩擦趋于表面化;5.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文化渗透与扩张更加便利,文化霸权主义威胁日益严重;6.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并没有放弃,军事安全的威胁依然存在。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毛概课堂讨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如何全面认识、正确处理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其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
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第一,一般说来,资本主义的一切成功经验都应该并且能够为社会主义制度所借鉴,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开放的社会制度,能够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二者在前进中竞赛,在竞赛中前进。
相互间的较量与斗争,在全世界范围内将仍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第二,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要长期共处,就要在斗争、合作和竞争中把握好二者关系。
社会主义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开放和艰苦努力,在发展生产力上赢得优势,就一定会在与资本主义的和平竞争中取胜。
第三,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这一基本关系又派生出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关系,有对立关系、斗争关系、统一关系和代替关系。
其中,“对立”与“统一”不能划等号,斗争关系是对立关系派生出来的,是激化的一种关系表现。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对立和统一关系中,斗争不是绝对的,而是暂时的、有条件的,要改变斗争是绝对的传统观念。
矛盾和对立是绝对的,统一也是绝对的。
只有统一,才有最大限度的发展。
因此,发展也是绝对的。
第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两制关系在共处与竞争中呈现出新的特点:1.在两制关系中经济因素的作用在增强,政治意识形态因素的作用在相对削弱;2.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已由过去的相互封闭、封锁、平行存在和发展转向相互开放、交流、交叉存在和发展;3.多领域多层次的非根本制度的相互交织与融合,促使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形成“双赢”利益新格局;4.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较量日益激烈,经济竞争与贸易摩擦趋于表面化;5.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文化渗透与扩张更加便利,文化霸权主义威胁日益严重;6.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并没有放弃,军事安全的威胁依然存在。
第五,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斗争,又有合作。
从《共产党宣言》中解读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从《共产党宣言》中解读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田珊(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006)【摘要】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并存的当今世界,如何认识与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这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研究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同一性和对立性,同时强调要准确把握历史规律,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当前分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种种状况仍然具有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36(2018)01-0106-03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日益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发展,而不是赤裸裸的政治冲突和武装斗争。
虽然资本主义社会存在金融危机、人口老龄化、福利负担沉重等社会问题,但是资本主义国家在保持资本主义基本制度框架的前提下,进行一些内部的调整和改革,在目前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这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现实中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实力,总体上确实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
面对现实资本主义的挑战和社会主义的现状,我们既要看到两者的同一性,也要看到两者的对立性,坚信《共产党宣言》“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重要思想和坚定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信念。
这为当下社会主义国家的各项政策的制定提供正确的指导,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繁荣。
一、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同一性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只有在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下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才具有可能性、现实性、真实性。
当前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为了自身的发展壮大,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
由以前直接对立的关系转变为现在两者之间继承超越、借鉴吸收、合作共赢的关系,采取相对较隐晦的手段和方式去竞争。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联系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联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现代社会经济制度的两大主要形式。
尽管两者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但也有许多联系点。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联系。
1. 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同样是社会生产关系的表现形式,都基于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相互联系。
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人企业,都是为了实现生产目标而存在。
2. 价值观念: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强调追求利益最大化和经济发展,尽管它们对于“利益”的定义和追求的方式存在差异。
3. 劳动力市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市场主导着劳资关系的形成和发展,雇主在此市场上以货币形式购买劳动力。
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虽然也存在劳动力市场,但国家对劳动力的调控更加重要,以确保公平和社会稳定。
4. 利润与财富分配:资本主义下,企业通过生产和交换取得利润,企业所有者可以享受这部分利润。
而在社会主义下,国家通常通过集中控制与分配收入,以实现利益的公平分配。
5. 经济发展模式:尽管社会主义国家倾向于重视公共利益,重点投资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并注重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而资本主义国家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自由运行和私人企业的创新。
6. 国际合作: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在贸易、投资等方面有着广泛的联系。
国际贸易和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促进着经济的增长,帮助不同制度的国家之间建立经济互信。
7. 社会制度转型:在现实世界中,很多国家从一个体制转向另一个体制,需要在两种制度之间建立联系。
例如,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要素,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但它们在目标、价值观念和实践上有不同的特征。
社会主义追求公共利益和社会平等,强调国家的角色;而资本主义强调市场自由和私有财产的权利。
这些差异在两种制度的运行和发展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联系体现在多个方面:生产关系、价值观念、劳动力市场、利润与财富分配、经济发展模式、国际合作以及社会制度转型等。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比与辨析
小学教学中的数字化教材和资源应用数字化教材和资源的应用对于小学教育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它不仅拓展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还提升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参与度和探究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学习方式、教师角色以及学习效果方面探讨数字化教材和资源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首先,数字化教材和资源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传统教材受限于内容形式的局限性,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而数字化教材和资源可以通过图文并茂、音视频、模拟实验等多种形式呈现知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自然科学的过程中,通过观看生动的科普视频,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一些科学现象,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其次,数字化教材和资源改变了学习方式。
传统教育注重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教师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讲解知识点,学生则被动接受。
而数字化教材和资源可以提供更多的互动和探究性学习机会。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通过网络搜索相关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这样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再次,数字化教材和资源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主导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教材和资源,设计一些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熟练掌握数字化教学工具,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最后,数字化教材和资源对学习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使用数字化教材和资源,学生可以更加活跃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在电子书上标注、划线、做笔记等方式进行阅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数字化教材和资源还可以提供学习分析和反馈功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综上所述,数字化教材和资源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是非常有意义的。
它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改变学习方式,调整教师角色,提高学习效果。
第九讲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第九讲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资本主义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资本家阶级居于统治地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核心,以资本剥削雇佣劳动为特征的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工人阶级居于统治地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基本目的,以社会化生产和协作劳动为特征的社会制度。
在现实生活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这两方面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两种制度的关系是基础,两类国家的关系是表现;两种制度的关系趋向于一国内部的政策措施,两类国家的关系趋向于国与国之间的政策措施。
一、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对立统一1、和任何事物一样,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既有对抗、排斥、斗争的一面,又有共处、合作、借鉴的一面,对立统一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本质特征。
对立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革命就是以无产阶级政治统治取代资产阶级政治统治,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而资本主义出于其阶级本能的反映和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必然对抗、排斥社会主义,从而造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尖锐的对立、斗争。
统一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什么先哲圣人主观臆造的,而恰恰是在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基础上产生的。
就世界整体而言,没有资本主义所创造的物质基础和其它文明成果,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在吸取资本主义好的方面,扬弃资本主义坏的方面的基础上建立的更高一级的社会形态。
但是,社会主义不可能在全世界同时胜利。
在相当长一段的历史时期中,必然出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处的局面。
在这一时期里,社会主义要大胆地吸收、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资本主义也会学习、吸取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从而形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交流合作。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与联系摘要: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又存在联系。
社会主义既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又是资本主义的替代物。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作为过渡性质的矛盾统一体,将存在于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整个世界历史时期。
而该矛盾统一体所具有的斗争性和同一性两个方面,也必将贯串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整个世界历史时代。
关键词: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矛盾;同一性;一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是由许多原因生成的。
形成“资本主义”的三个主要条件:(1)信贷关系的拓展。
(2)专业经理人员的使用。
(3)各种有利于资本主义管理的技术的社会共享。
我们也可以认为这里的第一个条件包括了金融市场的发展或资本的自由流动。
第二个条件其实是要求“企业家的自由进出”。
第三个条件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的可计算性”。
企业家的自由进出被新奥地利学派的领袖克兹涅尔认做“资本主义”的定义。
如果我们把“信贷关系的拓展”扩充理解为“一般的合作信任关系的扩展,那么资本主义形成的三个条件实际上就可以涵盖在“一般信任关系的扩展”这一个条件里。
不仅专业经理人员的任用依赖于“代理人关系”中的相互信任,而且技术的分享和法律,会计,契约等等的可计算性,都是职务于“信贷关系的扩展”这一目的的。
资本主义的实质在于对利润的追逐或循环公式:“货币一资本一更多的货币”。
这类看法认为资本主义的实质在于“资本的堆积”,在于“金融资本的吞并行为”。
但是马克思抓住了“剩余价值”这个关键,来解释“利润”和资本的金融扩张如何成为现实可能性。
“雇佣劳动”于是成为马克思所理解的“资本主义”做为一种社会关系的实质。
从我们的角度看,马克思的雇佣劳动概念是可以应用到非西方社会的历史过程中的,当然,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的。
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socialis”,意为社会的、公共的、共同的、集体的,也有互助、合作及共同体自治的含义。
现阶段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
建立一个消灭剥削制度,人人平等的社会的理想,在世界许多民族中都是一个古老的理想。
这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
不过古代人并没有用这样的名词,例如中国古代有过“大同”的思想。
在人类社会还没有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时,这类不能实现的想望当然与资本主义无关。
到了近代西欧资本主义开始发展起来的时候,出现了种种更成形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这些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时期,是还没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所进行的革命斗争的理论表现。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也不认为他们的理想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有任何瓜葛。
十七八世纪直到19世纪初期的西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共同点是: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的理想建筑在人类的理性和正义的基础上。
在他们看来,这种社会之所以至今还没有能出现,只是因为理性和正义未被人们所认识和承认的缘故。
一旦有先知的天才掌握了这种认识,并使这种认识推广开来,那么一个消灭剥削、消灭私有制的最合理的社会就能实现。
这就是说,什么时候能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只取决于有无这样的先知的天才,而不受任何历史条件的限制。
所以恩格斯说:按照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想法,“真正的理性和正义至今还没有统治世界,这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被人们正确地认识。
所缺少的只是个别的天才人物,现在这种人物已经出现而且已经认识了真理;至于天才人物是在现在出现,真理正是在现在被认识到,这并不是历史发展的进程所必然产生的、不可避免的事情,而只是一种侥幸的偶然现象。
这种天才人物在五百年前也同样可能诞生,这样他就能使人类免去五百年的迷误、斗争和痛苦。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207—208页)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反对资本主义,但完全不理解资本主义制度。
在他们看来,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以及以往的各种剥削制度,其所以产生,是由于人类在道德和法律上走入迷途,背离了人类的本性的缘故,或者简单地说,是由于人类犯了错误的缘故。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毛概课堂讨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如何全面认识、正确处理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其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
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第一,一般说来,资本主义的一切成功经验都应该并且能够为社会主义制度所借鉴,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开放的社会制度,能够与资本主义和平共处,二者在前进中竞赛,在竞赛中前进。
相互间的较量与斗争,在全世界范围内将仍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第二,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要长期共处,就要在斗争、合作和竞争中把握好二者关系。
社会主义只有通过不断改革开放和艰苦努力,在发展生产力上赢得优势,就一定会在与资本主义的和平竞争中取胜。
第三,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这一基本关系又派生出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关系,有对立关系、斗争关系、统一关系和代替关系。
其中,“对立”与“统一”不能划等号,斗争关系是对立关系派生出来的,是激化的一种关系表现。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对立和统一关系中,斗争不是绝对的,而是暂时的、有条件的,要改变斗争是绝对的传统观念。
矛盾和对立是绝对的,统一也是绝对的。
只有统一,才有最大限度的发展。
因此,发展也是绝对的。
第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两制关系在共处与竞争中呈现出新的特点:1.在两制关系中经济因素的作用在增强,政治意识形态因素的作用在相对削弱;2.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已由过去的相互封闭、封锁、平行存在和发展转向相互开放、交流、交叉存在和发展;3.多领域多层次的非根本制度的相互交织与融合,促使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形成“双赢”利益新格局;4.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较量日益激烈,经济竞争与贸易摩擦趋于表面化;5.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文化渗透与扩张更加便利,文化霸权主义威胁日益严重;6.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进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并没有放弃,军事安全的威胁依然存在。
第五,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斗争,又有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柴前勇20090301200802(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重庆400031)[摘要] 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在生产资料占有形式、经济运行、分配形式和资本的运行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资本主义的国家干预和自我调节、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以及资本主义发展还有潜力。
所以,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一是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共生存、共发展;二是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寻求和维护自身利益中的合作与抗衡;三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
[关键词] 新变化原因关系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原因(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一,当代资本主义占有形式出现了社会化的特点。
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资本主义最核心的经济基础。
然而,从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所有制关系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如出现了国有经济、合作经济、股份经济等。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力由于新技术革命的推动出现了更加社会化的趋势由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 即资本所有权日趋社会化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模式中不断生成社会主义发展因素。
第二,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出现了有序化的特点。
二战之后,资本主义国家从市场经济的“守夜人”,转变为经济发展的干预者。
国家或者利用各种财政和货币政策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或者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实行一定的发展计划,直接投资某些产业特别是公共设施,交替实行国有和私有,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总体效益;或者实施一定的税收政策和社会再分配政策,限制过高收入和过度垄断,建立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
所有这些自我调节、改良和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私人占有对生产力发展的制约。
第三、当代资本主义的分配形式出现了“兼顾公平”的特点。
由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根本性质所决定,当代资本主义的分配不可能具有真正公平和真正平均的特点。
但是战后几十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分配关系方面确实发生了一系列早期资本主义未曾有的变化。
这种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在剩余价值规律依然占统治地位的同时,在某些西、北欧国家中出现了收入均等化的趋向;在阶级剥削依然存在的同时,出现了社会福利制度普遍化的趋向。
同早期资本主义相比较,当代资本主义在分配关系的变化最令人瞩目。
第四,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资本全球化的现象。
加速推进经济全球化,为资本的扩张和增殖开辟了新的天地。
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继续存在、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还没有建立的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经济、科技甚至军事优势,扩大资本输出,进行不等价交换,甚至操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巩固它们在经济全球化以至整个世界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把广大第三世界变成它们的廉价资源供应地,获取高额利润的投资对象和推销剩余产品的市场,从而造成了资本主义国家财富的不断增加。
“在国家的参与、支持和帮助下,私人垄断有了新的发展,资本社会化达到新的高度;在国家的促进下,生产和资本大规模跨越国界,特别是国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公司大发展;在国家的直接参与下,出现了一批国际经济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运行进行调节和规范;由国家直接出面,缔结各种经济合作协议,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国家通过各种手段,主要是经济手段,大力扩大自己的剥削和势力范围。
”[1]资本主义在当代的新变化正如列宁同志所指出的:“社会主义现在已经在现代资本主义的一切窗口中出现,在这个最新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前进一步的每项重大措施中,社会主义已经直接地、实际地显现出来了。
”[2](二)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从不同的角度以及强调的方面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资本主义的国家干预和自我调节是资本主义世界出现新变化的内在动因[3]。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的众多变化中,国家对于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在相当程度上推动并决定着其他变化的性质。
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首先是加强“国家干预”,对资本主义延缓衰老起了关键性作用。
其次,通过“体制改革”缓解了“制度危机”;通过反对垄断,鼓励和保护自由竞争,使科技和社会生产力仍能获得较快发展。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与以往资本主义经济自发发展不同,资产阶级及其政府不断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和调整。
自我调节是资本主义世界出现新变化的内在动因。
第二,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
现代资本主义的种种变化归根结底是由于当代新科技革命引起的生产力飞跃所致。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现代资本主义去调整生产关系和社会矛盾。
全球垄断资本主义是二战后新科技革命使生产力高度发达、高度社会化和资本高度国际化的必然产物。
二战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之所以能够迅猛发展,主要是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撑的。
科技革命还使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使新兴工业迅速发展,传统新兴工业迅速发展,传统工业在工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而且,新的科技革命改变了整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相互关系,改变了它对其附属国和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奴役的形式,资源的争夺和市场的瓜分也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采取了更为隐蔽的形式和更为和缓的方式。
第三,资本主义发展还有潜力。
当代资本主义并未像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所估计的已经“垂死”,自身仍然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发展潜能。
当代资本主义尽管矛盾重重,改革和高新技术发展使其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资本主义还没有走向死亡, 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各国的资本经济建设暂时还没有实现, 它的建成是资本主义从垂死走向死亡的条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资本经济或者说是无产阶级资本经济,是比资本主义的资本经济更高一级的资本经济。
社会主义各国没有建成社会主义资本经济,因而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让出了市场。
二、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一)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共生存、共发展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 首先必须正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商品经济形态中共生存和共发展的现实。
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 社会主义社会是继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的一个社会形态, 它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关系不是共处发展的关系, 而是前后相继的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处于商品经济社会,实行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处于产品经济社会, 实行计划经济。
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这种前后相继关系的认识, 是建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五形态”依次更替规律的理论基础上的, 我们称这种关系为“历时态”关系。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 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又作了自然经济形态、商品经济形态和产品经济形态的“三形态”划分。
社会形态的“五形态”划分和“三形态”划分是一致的。
“五形态”中的前三种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属于“三形态”中的第一形态自然经济形态“五形态”中的第四形态资本主义社会对应于“三形态”中的第二形态商品经济形态。
在“三形态”划分中, 社会主义仍然处于产品经济形态的历史阶段。
就是说, 无论根据“五形态”的划分, 还是根据“三形态”的划分,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都是前后相继的“历时态”关系。
明确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共时态”关系,是我们正确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什么是资本主义”, 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前提和出发点。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时候, 是从研究商品经济出发的。
他认为, 商品和货币是简单商品经济的范畴劳动力商品, 资本, 剩余价值等是资本主义经济特有的经济范畴。
但是, 由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共时态”的社会, 都存在于商品经济的社会形态, 因此, 这些范畴不应该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有范畴, 而是商品经济的共有范畴,因而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范畴。
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在社会体制的许多方面, 同资本主义社会体制有共同的特征。
例如,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采用股份制等等, 都是由市场经济决定的。
这就告诉我们,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商品经济的共处关系, 是研究它们的其他一切关系的逻辑前提和现实基础。
(二)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寻求和维护自身利益中的合作与抗衡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实际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
一方面,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已经由过去的相互封闭、封锁、平行存在和发展, 转变为相互开放、交流、交叉存在和发展另一方面, 由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力量和人才的竞争, 已经上升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竞争的首位, 过去的军事抗衡与政治对垒, 已被降至次要的地位。
不仅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 而且资本主义国家更迫切需要同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
为了寻求和维护自身的利益, 双方都把军事抗衡放在经济竞争之下, 进一步扩大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 以至开始把军事抗衡转变为军事往来,以表示善意与合作, 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我国的贸易关系主要是在美国、日本和欧盟,出在这三个地方的产品, 占我们出日产品的一半以上。
这是一种互补的合作关系, 有利于各贸易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
正是这个原因,在中国加入的问题上, 不仅中国方面想尽快而顺利地加入世贸组织, 而且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同样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也想急于要我们入世。
不过, 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进行讨价还价, 力图得到更高的要价。
这同样表明,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国家利益, 努力寻求与中国的合作。
现实告诉我们,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合作关系是建立在经济互利基础上的, 有坚实的基础。
但是, 这也不是说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就没有摩擦了, 事实上, 合作与抗衡是同时并存的。
各方都高筑关税壁垒和技术壁垒, 限制对方和保护自己, 维护各自国家的自身利益。
所以, 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 还是资本主义国家, 各国都处于多边的关系中而且在这些关系中不单是合作, 也不单是抗衡, 在抗衡中包含着合作, 在合作中又包含着抗衡。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 似敌非敌、似友非友, 需要我们冷静对待。
在处理这种复杂关系时,应该以非常理性的心态, 从维护国家利益出发, 使我们的政策具有坚定的原则性和极大的灵活性,充分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矛盾, 使事态向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
(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分析,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一个半世纪过去了,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必然”的论断是否仍然有效? 一些论者根据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遇到的困难与挫折,提出了社会主义“失败论”、“破产论”和“终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