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2023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易混易错常考【基本类】22条

2023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易混易错常考【基本类】22条初中道法中考总复习易混易错基本类22条1、人的基本情绪有四种:喜怒哀惧2、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3、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4、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5、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6、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7、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8、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9、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10、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前提):一个中国原则1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12、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13、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正义;正义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之一14、公民的基本德性:正义感15、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法治16、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17、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18、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文化多样性19、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恪守道德,遵守法律20、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
21、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22、监察委员会的基本职权:监督、调查、处置。
政治易错、易混淆知识点集锦

政治易错、易混淆知识点集锦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公民与人民不能等同。
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
凡人民一定是公民,但公民不一定是人民。
)2、民主是全社会的民主。
(民主具有阶级性。
民主总是统治阶级的民主,对被统治阶级来说,不是民主而是专政。
)3、我国人民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因此,人民是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才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5、政治自由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6.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立法平等和守法平等。
(法律具有阶级性,不能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意志,立法平等的说法错误,守法平等正确。
)7.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
(选举权是指选举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 )8.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可以放弃。
(公民的权利可以放弃,但义务不能放弃,只能履行。
不能因为放弃了权利而不履行义务,不管放不放弃权利,都应履行义务。
)9.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是全体公民。
(并不是所有公民都有。
宪法有规定,要年满18周岁,而且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10.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人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当家作主的体现。
)11.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公民的权利就越多。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影响公民享有的权利的多少。
)12.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
(错。
这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
)13.决策是少数精英的事,让公民参与决策过程,只会干扰决策的形成。
(错。
不是少数精英的事,公民参与决策,反映公民的意愿,集中公民的智慧,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决策。
中考《道德与法治》易混易错点归类整理

中考《道德与法治》易混易错点归类整理易混知识点人民当家作主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公民。
×人民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大代表。
×人民全国人大代表有立法权、人事任免权和重大事项决定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我国公民有直接参加国家管理的民主权利。
ד直接”删去社会主义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民主本质(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我国的经济成分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体。
×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导。
×国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控制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
×国有经济中国走向世界改革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对处开放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决定力量(领导力量、主宰力量、控制力量)。
×重要力量(、坚定力量、中坚力量)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决定力量(领导力量、主宰力量、控制力量)。
×重要力量(坚定力量、中坚力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四项基本原则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活力源泉、不竭动力。
×改革开放党和国家始终把民生问题、人民的切身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首要工作、中心工作、工作中心、工作重心、工作重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我国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共同富裕。
九年级政治易混淆知识点

( 1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权力机构 ----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 2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全国人大常设机构。
( 3 )人民法院:审判机关,行使审判权。
人民检察院:检察机关,行使检察权。
(4)人民政府:行政机关,行使行政管理权( 1 )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 )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 1 )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 2 )国有经济: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 3 )集体经济:直接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4 )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公有制经济:巩固和发展。
( 2 )非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
( 1 )当前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2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 2 )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人民当家作主。
( 3 )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 4 )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 5 )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 6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1 ) 基本国策: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外开放。
( 2 )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
政治中考易错易混淆知识点

政治中考易错易混淆知识点1、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56年——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2、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贫富差距、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等影响社会和谐;根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3、根本任务——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经济建设(兴国之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两个基本点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5、基本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6、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我国的发展战略——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7、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基本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8、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前提和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9、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10、民族文化的精髓——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历来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苦难的不竭力量之源)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前提—有法可依,中心环节—有法必依,关键—执法必严,重要保证—违法必究)11、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培养“四有”公民12、20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的额基本内涵——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3、在公民的人格权中,生命健康权处于首要地位人身自由权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14、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具有一致性。
初三政治易考易错知识点.

第一单元易错知识整理1、"自己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与"负责任公民的表现"自己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①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使负责任的表现;②小到为自己的一次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诚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都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负责任公民的表现:信守承诺,勇担过错,自觉承担责任2、"承担责任的意义"与"自己对自己负责任的意义"承担责任的意义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使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使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自己对自己负责任的意义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享有真正的自尊,也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3、注意:(1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我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就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2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这两种说法是强调我主动、我承担、我愿意,如果前后意思的顺序调整了,说法是不对的。
易考易错知识点1、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联系:延伸生命的价值第二单元易错知识整理第三课认清基本国情2、中国的国际地位(联系:中国的发展,参与国际合作,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3、中国的基本国情(易错:给出一段中国发展变化的材料,说中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发达阶段或超越了初级阶段4、我国基本国情: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易错:加粗部分词用词不准确最基本国情是我国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易错:漏掉文化两个字或者加了生产力的力字6、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7、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归类

8、承担责任,一定会获得回报,当然也一定要付出代价;
9、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是最富有责任心
的人共有的情感;
10、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是:社
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
屏障)。
八年级部分
1、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
诚信的核心是善。
2、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
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
利。
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4、法定义务是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道德义务是公民自觉自愿履行的义务。
5、生命健康权是最根源的、首要的人身权。6、人格尊严权是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崇的权利。
中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归
类
一、易错知识点
七年级部分
1、能否将失败转化为胜利的关键:有没有坚强的意
志品质。
2、法律的显着特征:
⑴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⑵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⑶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的作用:⑴规范作用⑵保护作用
4、犯罪的三个特征:危机危害社会、触犯刑法、
应受刑罚处罚。
5、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1、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2、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有法必依;3、依法治国的关键——执法必严;4、依法治国的必要保证——违法必究;5、依法治国的严重环节——依法行政;6、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7、依法治国的依据——宪法和法律;8、依法治国的根源依据——宪法;9、依法治国的主体——广漠人民群众10、依法治国的对象——国家经济文化和社会等事务;
中考思想品德易错知识点归纳

中考思想道德易错知识点概括1、在我国,全部权益属于公民。
2、在我国,全部权益属于人大代表。
3、全国人大代表的主要职权有立法权、任免权、决定权、监察权。
4、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益机关。
5、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权益机关。
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8、我国公民有直接参加国家管理的民主权益。
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1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11、社会主义的中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12、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体。
13、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导力量。
14、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15、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
16、非公有制经济控制着我国公民经济的命脉。
17、改革开放是我国长久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1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19、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活力源泉、不停动力。
20、党和国家一直把民生问题、人民的亲身利益放在全部工作的首位(首要工作、中心工作、工作中心、工作重心、工作要点)。
21、我国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共同富饶。
22、解决我国全部问题的要点(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共同富饶。
23、党和国家的各样举措有益于实现各族人民的同步富饶(同样富饶、同时富饶)。
24、党和国家致力于保护社会的绝对公正与正义。
2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国策。
26、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全体公民)。
27、我国形成了民族同样、团结、共同繁华的新式民族关系。
28、、我国办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民族同样、团结、相助、和睦。
29、民族地区自治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
30、保护民族团结和国家一致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中心利益、根本利益)31、“一国两制”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32、“一国两制”实现国家一致的基本目标和最正确方式33、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整一致的前提、原则、立场和基础是“一国两制”。
2024年初中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

2024年初中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1. 国家制度与宪法- 易错知识点:中国的国家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
解释:中国的国家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而人民民主专政是国家的一种政治形式,是实现国家制度的方式之一。
2. 工农兵政权和多党合作制度- 易错知识点:工农兵政权和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解释:工农兵政权是指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解放军参加国家政权的制度,多党合作制度则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两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易混知识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两个基本特征。
解释:国家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在国内外独立、自主地行使权力的能力和权利,领土完整则是指国家在地理上固定的国土面积和边界。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易混知识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阶段。
解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强调中国社会主义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和完善。
5.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易错知识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的总依据。
解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领导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
6.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易混知识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制约的关系。
解释: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公民在法律规定下享有的自由、平等、民主和人权,而公民的基本义务则是指公民在社会和国家利益面前应当履行的责任和义务。
7. 中国的政党制度- 易错知识点:中国的政党制度是多党制。
解释: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多党合作制度,其他符合条件的政党可以通过政治协商和参与政府事务来发挥作用,但没有竞争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8. 政府的职能和作用- 易混知识点:政府的职能和作用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解释:政府的职能和作用是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和有序,确保社会的公正和和谐。
中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中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中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一、“基本”类 1.人的基本情形有四种:喜怒哀惧。
2.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道德和法律。
3.诚信的基本要求: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4.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9.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 ;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 (立法 )、有法必依 (守法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执法 )。
二、“基础”、“基石”类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民主平等。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
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
6.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宪法。
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三、“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3.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4.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考政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纳

中考政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纳一、“列举我国的制度”类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我国的民主监督制度包括:①党的监督②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③人民群众的监督④社会组织的监督二、“列举我国的基本国策、发展战略”类1、基本国策:①对外开放②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2、发展战略:①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②可持续发展战略③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等三、“列举我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类1、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中国最大的实际)是: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基本国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3、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①从总量上看,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资源类型齐,是一个资源大国。
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②从相对数来看,我国在世界上是一个资源小国。
4、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目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四、区别:依法治国的前提、中心环节、有力保障1、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2、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3、违法必究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
五、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
六、区别:我国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基础工程、重要任务1、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
2、优先发展教育与科学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基础工程。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
七、区别: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重点1、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2、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2024届中考选择题易错易混内容汇总(共35条)

中考道德与法治选择题易错易混内容1.民族精神的核心有且只有一个:爱国主义其他表述均为错误2.时代精神的核心有且只有一个:改革创新其他表述均为错误3.中心工作有且只有一个:经济建设其他表述均为错误4.我国的根本法有且只有一个:宪法其他表述均为错误5.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改革开放其他表述均为错误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其他表述均为错误7.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不是发达国家8.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
不是最重要、领导、主导、决定性作用9.中国科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不是创新型国家前列。
10.共同富裕是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不是同时、同等、同步、均等、平均富裕11.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不是科技,也不是其他12.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不会趋向单一或统一。
13.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优秀文化之一,不能说是最优秀的文化14.要全面继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不是全面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15.要学习一切优秀的外来文化,不是学习一切外来文化16.要摈弃一切腐朽的外来文化,不是摈弃一切外来文化17.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是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注意两个特点的区分。
18.文化为民族发展提供的是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不是物质保障或法律保障。
19.我们要合理利用资源,不是禁止开发资源、杜绝利用资源。
20.我国首倡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不是全世界各国的一致认同。
21.我们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是全力以赴,倾其所有。
22.任何违法行为都应受到相应处罚不是刑罚处罚,只有严重违法才受刑罚处罚。
23.社会主义民主的目的:保障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中考政治易混易错点(填空)

中考道德与法治易混易错知识点汇总1、基本国策: 、、、2、发展战略: 、、、3、发展理念: 、4、“五位一体”总体布局:、、、、5、“四个全面”战略布局:、、、1、基本经济制度①(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②③2、根本政治制度:区分:是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3、基本政治制度(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在各少数民族的地方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维护民族团结做到3 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人民政协是重要机构,是②执政,民主党派的职能: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③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④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区分:人民群众通过村委会或居委会行使民主权利人民通过行使国家权力(即人民国家和社会事务)人大代表行使国家权力1、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2、两个没有变: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我国是世界上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同之间的矛盾。
4、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发展阶段(增速由高速转向)建党100 年—建国 100 年—(2035 年—)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1、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区分党的领导)宪法的基本原则:(区分公民与人民)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2、区分3 个最最广泛:主体广泛、内容广泛最真实:充分反映人民意愿、充分实现人民合理要求最管用:途径畅通、合理高效3、参与民主生活的途径和形式(1) ____________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区分:公民最基本的权利—)(2) _____________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重大事项公示制度③专家咨询制度④(3) _____________是参与民主生活、行使监督权的具体体现①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②信访举报制度③舆论监督制度④民主评议活动1、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建设3、法治的要求:①良法(反映的意志和利益,符合公平正义)②善治(民主的基础上,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权利和机会)4、厉行法治的 16 字方针:科学立法—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建设法治国家的严格执法—行政机关(人民政府)公正司法—司法机关()全民守法—全体社会成员5、法律的特征(学会区分)(1)法律是由的(2种形式)判断依据:材料中出现“人大或人大常委会通过××法”(2)法律是由(最主要的特征)国家强制力指监狱、法庭、军队、警察等国家暴力机关。
初三思想品德易错、易混淆知识点汇总

初三思想品德易错、易混淆知识点汇总一、“国情“类:1、最基本国情(中国最大的实际):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基本国情: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完善。
3、人口国情: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4、资源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5、环境国情: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的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二、“制度“类1、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4、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它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5、基本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它是由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6、民主监督制度:党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等。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一项基本民族政策)8.一国两制制度:“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9.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三、“基本”类: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保护资源2.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4.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5.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中考政治.易混易错知识点

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纳复习一、关于制度1、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2、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5、基本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6、执政理念:以人为本,行政为民二、四个“之”1、兴国之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工作的中心)2、强国之路:改革开放3、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4、立党之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民族问题1、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3、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4、三个尊重方针: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四、台湾问题1、解决原则、前提、基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2、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3、最佳方式:一国两制4、立场态度:四个决不(决不动摇、放弃、改变、妥协)5、高度自治:针对港澳台地区五、各种文明1、物质文明:经济建设、衣食住行等(基础),决定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2、政治文明:民主法制、方针、路线、政策等(政治保证、法律保障)3、精神文明:思想道德建设——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基础工程。
(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六、根本任务1、现阶段的根本任务: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解决主要矛盾和其他问题的关键或根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七、国策、战略、发展观1、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2、战略: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然、社会和后代应负的责任3、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八、经济形式1、公有制经济: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主体、唱主角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3、集体经济: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共同富裕4、非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九、国家机关1、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初中道德与法治易混易错知识点汇总(附专题训练试题60道)

初中《道德与法治》易混易错知识点汇总(附专题训练试题60道)第一部分易混易错知识点“基本、基础、基石”类1.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
2.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3.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4.我国的基本国情: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7.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8.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家庭保护。
9.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宪法。
10.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
12.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
13.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
14.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
15.公民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权利等。
16.公民的基本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
“根本”类1.国家的根本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
2.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5.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
“核心”类1.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
2.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3.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4.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政治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一、“基本”类1、人的基本情形有四种:喜怒哀惧。
2、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道德和法律。
3、诚信的基本要求: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4、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9、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分严重。
12、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二、“基础”、“基石”类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民主平等。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
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
6、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宪法。
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三、“根本”类1、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3、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4、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
6、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发展科技、教育。
7、从根本上巩固合法按照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8、提升广大人民综合素质的根本: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9、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10、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
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宪法。
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
11、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12、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3、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根本要求: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1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四、“本质”、“实质”、“性质”类1、犯罪的本质特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3、我国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
5、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6、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
五、“最”类1、调节情绪的最根本方法:理智控制法(借助自己理智的力量,去控制不良情绪)。
2、人类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3、自然界最珍贵的财富:生命。
4、应对挫折最积极的态度:精神升华。
5、学会尊重最重要:维护人格。
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6、培养自立能力最基本:立足于自己的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
7、法律最基本的特征:强制性(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8、避免违法犯罪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9、竞争最理想的结果:“双赢”。
10、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人身权利。
11、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
12、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人格尊严权。
13、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国家处在为难时刻。
14、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最高表现: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15、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6、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效力、最具权威:宪法。
17、当代中国最基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克服考试焦虑最重要:增强自身实力。
19、为了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党和国家提出的方针: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0、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依法治国。
21、人类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22、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六、“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公有制。
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按劳分配。
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公有制经济。
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国有经济。
七、“集中”、“集中体现”类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直接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经济成分:集体经济。
4、艰苦奋斗的集中表现:创业精神。
八、“决定”类1、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
2、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教育。
决定人们一生命运的事业:教育。
3、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九、“制度”类1、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核心”、“中心”类1、美好道德的核心:诚实。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
“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中国特殊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5、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
6、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7、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一、“关键”类1、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事业成功起着关键作用:优良的意志品质。
2、挫折和逆境对人生造成怎样的影响,关键看: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应对。
3、自强的关键:战胜自我。
4、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关键:尊重理解。
5、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6、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二、“目的”、“目标”类1、党的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关键的奋斗目标:力争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4、2020年我国要实现的目标:全面小康社会。
5、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三、“原则”类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2、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3、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四、“前提类”1、交往的前提:尊重。
2、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前提:彼此了解。
3、获得信任的前提:诚实。
4、改革和发展的前提:稳定。
5、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五、“保证”、“保障”类1、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的制度规则:正义的制度规则。
2、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党的基本路线。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六、“重要”、“重点”类1、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独立生活。
2、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
4、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增强诚信意识。
七、“不是”、“不能”、“不等于”、“不意味”类1、人应该诚实,但不等于无所顾忌地、不适当地说出一切,有时需要保持必要的沉默。
2、宽容并不意味着是非不分、爱憎不明,也不是曲直不辨、麻木不仁。
宽容是有原则的,不是盲目的。
3、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
4、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5、珍惜文化遗产不等于盲目崇拜,继承传统文化不是回到过去。
6、不能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也不能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
八、带“一”的知识点1、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以及对公婆或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丧偶女婿。
2、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毫不动摇地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九、带“二/两”的知识点1、挫折对人的影响具有两重性: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
2、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财产继承的两种方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4、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5、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
二、带“三”的知识点1、交友三原则:善交益友、不交损友、乐交诤友。
2、法律的三个显著特征: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最显著特征);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的性质,诉讼可分为: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4、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犯罪的法律标志)、刑罚当罚性。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基本国情的三个方面: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
7、“三步走”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8、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9、公有制经济的三种成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