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大学生读书感悟论文五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生六记大学生读书感悟
论文五篇
浮生六记高校生读书感悟论文1
我感动于沈复与陈芸的爱情,我艳羡着他们平常生活的诗情画意,我倾心于他们的真挚恩爱,至死不渝,我仰视着他们一生平凡却心胸磊落,超然脱于俗尘。

罕有文人的爱情传奇可以感动我。

比如,李隆基杨玉环的悲剧华彩只令我惋惜,李清照赵明诚的颠沛流离只使我可怜,蒋鹿潭黄婉君的貌合神离只让我心疼,冒襄董小宛的九年恩好只叫我难受……
沈复作为一介书生,虽然娶了聪慧又有情趣的芸作为妻子,但他自己却在家中不懂得如何处理与亲人之间的关系,窝窝囊囊,连自己的妻子都爱护不了。

最终落得自己都被排挤出门,与芸四处飘泊,无所依靠,外出借钱,半路差点身亡,幸得他人相救才得以苟活。

芸最终去世了,沈复以“夫妻恩爱不到头”来做自我劝慰,但陈芸去世的真正缘由,他并未在自己身上找过。

朱奇志点评曰:“芸之早夭,谁致之耶?大户人家,是非众多,此其一也;姑婆偏信,冷酷无情,此其二也;三白迂阔,不善生计,此其三也。

三白作此荒唐论,不知是糊涂还是敷衍?”
浮生六记高校生读书感悟论文2
炎炎夏日,作者温婉细腻、安静淡然的文笔,以及字里行间流露的丝丝真情像山间一股清泉缓缓流过心田,让人爱不释手。

“六记”顾名思义,分为六个篇章,作者从夫妻家庭生活、日常闲情雅趣、四方游历见闻始终写到人生坎坷、养生悟道。

书中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第一章“闺房记乐”,作者具体记录了自己与妻子陈芸之间从两小无猜到
洞房花烛再到婚后生活的点滴真情,一篇篇读来,让人感受到很多岁月沉淀后的温顺静谧,也让自己想起曾经拥有过的种种美妙,不禁反问己身,这些美妙我们也都曾有过,为何一日日过去怨怼多于相爱之情呢?
作者沈复的妻子芸娘温婉娴淑、知书达理,不仅与作者举案齐眉,更是作者的红颜知己,两人品读诗词歌赋、修剪木兰花竹、结伴游历山水、对月虔诚许诺,愿下一世你为男来我为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柔情似水在他们身上是那样真实动人,这样的感情怕是全部人都会心憧憬之吧。

也难怪芸娘是林语堂先生抱负中的女性,这样的女性,有谁会不喜爱呢?
有人言书中最终两章非作者原作,我倒读不出差异来,且觉得最终一章大有可取之处。

如关于养生有此建言:“口中言少,心头事少,肚里食少。

有此三少,神仙可到。

酒宜节饮,忿宜速惩,欲宜力制。

依此三宜,疾病自稀。

”还有书中摘录王阳明先生关于读书的一段真言,值得全部读书人士借鉴:“读书时,知强记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欲速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夸多斗靡之心不是,即克去之。

如此,亦只是终日与圣贤印对,是个纯乎天理之心。

任他读书,亦只调摄此心而已,何累之有?”
浮生六记高校生读书感悟论文3
今日注定是“坎坷记愁”的,我不喜爱《浮生六记》中的荡开一笔,但也没有方法转变自己所遇到的不尽如人意,生活总是这样的,所谓的变幻莫测,只有我们到了这般境地,才能心有戚戚吧。

就像我们所说的夫妻关系可以打算家庭关系,而家庭关系可以打算生活品质,如此一来沈三白可以忍受后边的风风雨雨,也就有了生活根基,我看到其次章的时候,像是遇到了自己的童年,即使我走进这章开头的那些童趣,已经是中学时代了。

谁到了第三章都会流泪的,何况我的泪腺本就发达,而今日的机遇又让我浮想联翩,生活在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沈复是遇到了自己的陈芸,便被夹在了家庭琐事之中,我却是由于遇到了文字,让自己变得患得患失。

在书中查找作者,生活中查找自己!
还是让自己快一点回到第四章吧,虽然这样的补笔,已经无路挽回内心的伤感,但是孔老夫子的古训,总是要有一个峰回路转的疗救的,于是作者也就给了大家一个浪游在外的回旋,惋惜依旧是郁郁寡欢的。

我不想谈这里边的识见,关于风景和摆设,我实在是一个很无情趣的人,而三白又似乎在有意挑战我们的审美阅历,不,应当是他独出机杼的那些关于美的真知灼见,就像他的文字,在这里是流光溢彩的。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合上书的时候,立刻遭受了更多意外,保留文字的那个群消逝了,我便开头找,作为一个敝帚自珍的人,我所遇到的内心深处的挣扎和考验,现在想来也就是一个浮生若梦啊。

如译者所讲:浮生六记和很多老故事一样,其中有欢快也有哀痛,有温馨也有酸楚,有喧闹也有孤独;好像过于平凡,还有点不合时宜,却有一种看似“慢半拍”但永久不过时的暖和、悠闲和浪漫;当然,
还有爱情。

在我看来,作者一生的经受莫过于八个字,那就是:人生写意,莫过良缘。

更犯难得的是,芸和他是一样的人,安于简洁平淡的生活,得意其乐,两人情深意笃、夫唱妇随,芸的温顺爱护和兰心蕙质,为他们的生活增加了别样的趣味和风情。

回头看,好像我们的男主角并不大有资格胜任这一角色。

虽家境小康,但他既不曾乐观规划将来,也没有丝毫将来要继承门第的自觉;对读书没有什么上心的地方,也不知道像精明能干的父亲多多学习。

他好像甘于过小情小调的小日子,和芸卿卿我我,儿女情长。

正如我所说:人生写意,莫过良缘。

在岁月的长河中,终将陪伴我们的不是父母、也不是子女或伴侣,而是携手一生的伴侣。

所以无论看上去多么平凡的人生,只要身边有佳偶相伴,接受它,安于它,坚守它,并乐在其中,发觉欢乐,懂得观赏,懂得感恩,自会体会到人生独特的乐趣。

重读《浮生六记》,四个字来形容沈复:情深不寿。

沈复其人,大抵可窥一二矣。

婚后某晚,其与故人划拳饮酒,酩酊大醉卧倒在床,醒来时陈氏正对镜晓妆。

我自己看书的时候不做别的念想,现在回头来看,不过就是一次醉酒,有什么值得刻意写下来?转而想到,也许从妻子过世之后,他再也没法儿喝醉醒来还能看到她当窗理云鬓的模样了吧?那时候,陈氏初为新妇,整日尊敬侍奉堂上,宽和以待下人,怕被人说新娘惫懒,日日太阳初升便要起床,沈复喜爱赖床,可看她严厉仔
细的样子,只得跟着一同早起,这也许就是现在年轻人常说的“为爱转变”了吧。

我想天下恩爱夫妻大抵都相像吧,记得婚后数年,沈复和陈氏整理书卷论及诗词,沈复得知陈氏最为推崇者是那张口吐出大半个盛唐的李太白,当即像个小孩子一样笑道:“夫人定是与‘白’有缘啊!”陈氏不解,沈复说道:“夫人启蒙于白居易的《琵琶行》,诗词最重李太白,夫君我字‘三白’,可不是一生都与这个字有缘么?”陈氏莞尔。

此间情状,不解风月之人如何体会得来!即便是如今这个多少显得寡情的年月,多少痴儿情女,也会由于“你生在六月,我生在七月,天下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情确定是缘分让我们在一起”而赞叹,情到深处无从解释,只好托词于上天,道一声:一切真乃缘分也。

其实文中最打动人的,不是夫妻情事,不是患难与共,也不是相守到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