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化学第11章有机化学基础冲刺过关测试卷及参考答案(13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化学第11章有机化学基础冲刺过关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有机物A是合成二氢荆芥内酯的重要原料,其结构简式为,下列检验A中
官能团的试剂和顺序正确的是()
A.先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加银氨溶液,微热
B.先加溴水,后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先加银氨溶液,微热,再加入溴水
D.先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微热,酸化后再加溴水
2.有机物结构简式如图,该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正确的是()
A.2-异丙基-1-丁烯B.2,3-二甲基-2-己烯C.2-甲基-3-异丙基-1-丁烯D.2,3,4-三甲基-1-戊烯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激素类药物乙烯雌酚的结构简式为:,它的分子式是:C18H20O2 B.等质量的甲烷、乙烯、乙醇分别充分燃烧,所耗用氧气的量依次减少
C.聚乳酸()是由单体之间通过加聚反应合成的
D.实验证实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该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
4.下列对合成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苯酚和甲醛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酚醛树脂
B.的单体是HOCH2CH2OH与C.聚苯乙烯是由苯乙烯加聚生成的纯净物
D .的单体有3种
5.物质X 的结构式如图所示,常被用于香料或作为饮料的酸化剂,在食品和医学上用作多价螯合剂,也是化学中间体。

下列关于物质X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X 分子式C 6H 7O 7
B . 1 mol 物质X 可以和3 mol 氢气发生加成
C . X 分子内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内
D . 足量的X 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NaHCO 3、Na 2CO 3反应得到的气体物质的量相同 6.我省多地都有野生的紫苏,由紫苏叶中提取的挥发油具有驱风、止咳和健胃的作用。

这种挥发油中含有一种紫苏醛的物质,其结构简式为
,紫苏醛不具有的性质是( )
A . 跟新制Cu(OH)2等发生氧化反应
B . 跟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C . 跟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
D . 跟溴单质发生取代反应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乙二醇和丙三醇互为同系物
B . 有机物能与糠醛()发生缩聚反应
C . 含有一个叁键的炔烃,加氢后产物的键线式为
,这种炔烃有2种 D . L -多巴(
)的分子式为C 9H 11O 4N ,与一定量NaOH 溶液反应最多生成
3种不同的盐 8.
下面是生产生活中的常见有机物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或名称有关说法正确的
是()①①①①
①CH3CH2OH①C6H12O6①CH3COOH ①硬脂酸甘油酯、①蛋白质、①聚乙烯.
A.能跟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并使之褪色的有①①①①
B.投入钠能产生H2的是①①①①
C.属于高分子材料的是①①①
D.含碳量最高、有毒、常温下为液体且点燃时有浓烟的是①
9.下列有关有机化合物命名正确的是()
A.按系统命名法,化合物的名称为2-甲基-4-乙基戊烷
B.的名称为2,2,4-三甲基-4-戊烯
C.结构简式为的有机物其名称为2-丁醇
D.某烷烃的命名为3,4,4-三甲基己烷
10.以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名字命名的赫克反应、根岸反应和铃木反应已
成为化学家们制造复杂化学分子的“精致工具”,在科研、医药和电子等领域已经广泛应用.下
例生成物就是由铃木反应合成出来的一种联苯的衍生物: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加成反应,且原子利用率达100%
B.该联苯的衍生物属于芳香烃
C.该联苯的衍生物苯环上的一硝基取代产物有5种
D.该联苯的衍生物不可使溴水褪色
11.分子式为C5H12O的醇与分子式为C5H10O2的羧酸形成的酯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24种B.28种
C.32种D.40种
12.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B.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
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
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
13.某高分子化合物R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
R的说法正确的是()
A.R的单体之一的分子式为C9H10O2
B.R完全水解后生成物均为小分子有机物
C.通过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可以生成R
D.碱性条件下,1molR完全水解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2mol
14.1,2,3-三苯基环丙烷的三个苯基可以分布在环丙烷环平面的上下,因此有如下两个异构体:
据此,可判断1,2,3,4,5-五氯环戊烷(假定五个碳原子也处于同一平面上)的异构体数目是()
A.3 B.4C.5 D.6
15.鉴别苯酚溶液、己烷、己烯、乙酸溶液和乙醇5种无色液体,可选用的最佳试剂是()
A.溴水、新制的Cu(OH)2悬浊液B.FeCl3溶液、金属钠、溴水、石蕊试液C.石蕊试液、溴水
D.酸性KMnO4溶液、石蕊溶液
二、实验题(共3小题)
16.已知下表所示数据:
某学生实验时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30 mL的大试管A中按体积比2①3①3配制浓硫酸、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

①按图甲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小火均匀加热装有混合液的大试管
5 min~10 min。

①待试管B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B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①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该混合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插入液面以下是防止______________。

(3)指出步骤①中所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离出乙酸乙酯层后,一般用饱和食盐水或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可通过洗涤主要除去__________(填名称)
杂质;为了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P2O5
B.无水Na2SO4
C.碱石灰
D.NaOH固体
(4)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中的部分装置略去),与图甲装置相比,图乙装置的主要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有关催化剂的催化机理等问题可以从“乙醇催化氧化实验”得到一些认识,某教师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等已省略),其实验操作为:先按图安装好装置,关闭活塞a、b、c,在铜丝的中间部分加热片刻,然后打开活塞a、b、c,通过控制活塞a和b,而有节奏(间歇性)地通入气体,即可在M处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试回答以下问题: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中热水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M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中可认识到该实验过程中催化剂(填“参加”或“不参加”)化学反应,还可以认识到催化剂起催化作用需要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如果撤掉酒精灯,反应(填“能”或“不能”)继续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验证乙醇氧化产物的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已知下表所示数据:
某学生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30 mL的大试管A中按体积比2①3①3配制浓硫酸、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

①按图甲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小火均匀加热装有混合液的大试管5~10 min。

①待试管B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B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①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该混合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①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步骤①所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离出乙酸乙酯层后,一般用饱和食盐水或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可通过洗涤主要除去______________(填名称)杂质;为了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________(填字母)。

A.P2O5B.无水Na2SO4C.碱石灰D.NaOH同体
(4)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中的部分装置略去),与图甲装置相比,图乙装置的主要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共3小题)
19.有机物A(肉桂酸甲酯)是常用于调制具有草莓、葡萄、樱桃、香子兰等香味的食用香精,它的分子式为C10H10O2,且分子中只含有1个苯环,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它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上有6个峰,峰面积之比为1:2:2:1:1:3.它的红外光谱如图:
则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是.
20.2-苯基-2-丁醇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以溴苯为原料合成该中间体的反应原理如下:
21.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
A.分馏B.盐析C.过滤D.重结晶
E.升华F.渗析G.电解H.加热分解
I.蒸馏J.灼热氧化
如欲分离或提纯下列各组混合物,请选择上述方法中最合适者,并将相应字母填入题后空格内:
(1)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和煤油等成分________。

(2)除去固体食盐中的少量碘________。

(3)从油脂皂化反应的混合液中分离出高级脂肪酸钠________________。

(4)除去粗铜中锌、银等金属________。

(5)除去水中的Na+、SO、Cl-等杂质________。

(6)除去KNO3晶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先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醛基和碳碳双键均被氧化,先加溴水,醛基被氧化、碳碳双键发生加成反应,选项A、B错误;对于选项C若先加银氨溶液,可检验醛基,但考虑到银氨溶液显碱性,若不酸化直接加溴水,则无法确定A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

2.【答案】D
【解析】该有机物为烯烃,含有碳碳双键的最长碳链含有5个碳原子,主链为戊烯,编号从碳碳双键开始,双键在1号C,在2、3、4号C各有一个甲基,该有机物命名为:2,3,4-三甲基-1-戊烯,选择D。

3.【答案】C
【解析】A.根据结构简式确定分子式,乙烯雌酚的分子式为C18H20O2,正确;B.含氢量越高耗氧量越高,甲烷、乙烯和乙醇的含氢量逐渐降低,所耗用氧气的量依次减少,正确;C.因聚乳酸的结构可知,该物质是乳酸羟基和羧基脱水的产物,属于缩聚反应,错误;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该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正确.4.【答案】C
【解析】A、苯酚和甲醛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酚醛树脂,A正确;B、
属于缩聚产物,其单体是HOCH2CH2OH与
,B正确;C、高分子化合物均是混合物,C错误;D、该化合物是加聚产物,其单体有乙炔、苯乙烯和2-氯-1,3-丁二烯,共计3种,D正确。

5.【答案】D
【解析】X分子式C6H8O7,A错误;分子结构中存在羧基和羟基官能团,羧基不能和氢气加成,所以该分子不能和氢气加成;分子中含有正四面体中心的碳原子,所以所有原子不可能均在同一平面内;分子中与NaHCO3、Na2CO3反应的官能团只有羧基,所以足量的X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NaHCO3、Na2CO3反应得到的气体物质的量相同。

6.【答案】B
【解析】分子中含有醛基,可与新制Cu(OH)2等发生氧化反应,A正确;分子中不含羧基,不能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B错误;分子只含有苯环和醛基,都可与氢气发生加成
反应,C错误;含有苯环,可在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D正确。

7.【答案】B
【解析】乙二醇和丙三醇的官能团数目不一样,不能互为同系物,A错误;苯酚可以和醛之间发生缩聚反应,B正确;含有一个叁键的炔烃,加氢后产物的键线式为,这种炔烃有3种,C错误;L-多巴()的分子式为C9H11O4N,与一定量NaOH 溶液反应最多生成1种钠盐,D错误。

8.【答案】D
【解析】A.①苯和①聚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或者三键,不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错误;B.①硬脂酸甘油酯官能团为酯基不能与钠反应,错误;C.①硬脂酸甘油酯不是高分子化合物,不属于高分子材料,错误;D.苯是一种有毒的液体,分子式为C6H6,含碳量高,点燃时有浓烟,正确.
9.【答案】C
【解析】A项,主链选取错误,该有机物的正确命名为2,4-二甲基己烷;B项,编号错误,该有机物的正确命名为2,4,4-三甲基-1-戊烯;D项命名错在给碳原子编号上,正确名称为3,3,4-三甲基己烷。

10.【答案】C
【解析】溴原子被另一个苯环上的基团取代,则发生的是取代反应,故A错误;芳香烃中只有一个苯环,该物质中含有两个苯环,则不属于芳香烃,故B错误;由对称可知一硝基取代有,一硝基取代产物有5种,故C正确;该物质中含有醛基,能被溴水氧化,则该联苯的衍生物可使溴水褪色,故D错误.
11.【答案】C
【解析】分子式为C5H12O的醇是戊基与羟基连接形成的化合物,戊基有8种,所以分子式为C5H12O的醇共有8种;分子式为C5H10O2的羧酸是丁基与羧基连接形成的化合价,丁基有4种结构,则分子式为C5H12O2的羧酸共有4种,题目组合后能得到酯的种类是:8×4=32种,故选项是C。

12.【答案】B
【解析】棉和麻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纤维素与淀粉的化学式都用(C6H10O5)n表示,但n值不同,两者不是同分异构体,A错误;不锈钢是铁与铬、镍等形成的合金,B正确;花生油是植物油,牛油是动物油,两者都属于油脂,两者都可发生皂化反应,植物油属于不饱和酯类,C错误;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发生变性,但不会发生水解,因蛋白质只有在酶的作用下才能水解,D错误。

13.【答案】C
【解析】由结构可知,单体为CH2=C(CH3)COOH、OHCH2CH2OH、HOOCCHOHCH2C6H5,R的单体之一的分子式为C9H10O3,A错误;完全水解生成乙二醇和两种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单体中存在C=C、-OH、-COOH,则通过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可以生成R,C 正确;1molR中含(n+m)mol -COOC-,则碱性条件下,1molR完全水解消耗NaOH 的物质的量为(n+m)mol,D错误。

14.【答案】B
【解析】5个氯原子都在上面,4个氯原子在上1个在下(同4下1上),3个氯原子在上2个在下(同3下2上)有两种,分别为1,2,3上和1,2,4上两种,如图,黑点表示氯原子在平面下方,所以共计4种.
15.【答案】C
【解析】A、B、C选项中试剂均可鉴别上述5种物质,A项中新制Cu(OH)2需现用现配,操作步骤复杂;用B选项中试剂来鉴别,其操作步骤较繁琐:用石蕊试液可鉴别出乙酸溶液,用FeCl3溶液可鉴别出苯酚溶液,用溴水可鉴别出己烯,余下的乙醇和己烷可用金属钠鉴别。

而C选项中试剂则操作简捷,现象明显:用石蕊试液可鉴别出乙酸溶液;再在余下的4种溶液中分别加入溴水振荡,产生白色沉淀的是苯酚,使溴水退色的是己烯,发生萃取现象的是己烷,和溴水互溶的是乙醇。

16.【答案】(1)在一支30 mL的大试管中注入3 mL乙醇,再分别缓缓加入2 mL浓硫酸、3 mL乙酸(乙醇和浓硫酸的加入顺序不可互换),边加边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
(2)实验过程中产生倒吸现象
(3)在浅红色碳酸钠溶液液面上有无色油状液体生成,可闻到香味,振荡后碳酸钠溶液红色变浅,油层变薄
碳酸钠、乙醇B
(4)增加了温度计,有利于控制发生装置的温度;增加了分液漏斗,有利于及时补充反应混合物以提高乙酸乙酯的产量;增加了冷凝装置,有利于收集产物
【解析】(1)反应液的混合顺序为乙醇→浓硫酸→乙酸,若先加入浓硫酸,浓硫酸放热使酸液飞溅易引发实验事故。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反应物乙酸、乙醇的沸点比较低,反应中随生成的乙酸乙酯一起挥发出来,二者易溶于碳酸钠溶液,若试管B中导管伸入液面下易引起倒吸。

反应得到的乙酸乙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与水混合后通常分层,且处于上层。

在干燥制得的乙酸乙酯时,不能用酸或碱,因为酸或碱会使乙酸乙酯水解,最好选用无水Na2SO4干燥,且乙酸乙酯与Na2SO4也不互溶。

17.【答案】(1)2H2O22H2O+O2↑干燥O2使D中乙醇变为蒸气进入M参加反应,用水浴加热使乙醇气流较平稳(2)2CH3CH2OH+O22CH3CHO+2H2O
(3)受热部分的铜丝交替出现变黑、变红的现象参加温度
(4)能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能维持反应继续进行
(5)实验结束后,卸下装置F中盛有少量蒸馏水的试管,从中取出少许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也可使之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来证明乙醛的生成。

【解析】通过控制氧气的用量,探究在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中催化剂Cu的催化机理。

乙醇的催化氧化过程实际为:O2与Cu在加热时反应生成CuO,CuO再将乙醇氧化为乙醛,且自身被还原为Cu。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能维持反应继续进行。

18.【答案】(1)在一个30 mL.的大试管中注入3 mL乙醇,再分别缓缓加入2 mL,浓硫酸、3mL乙酸(乙醇和浓硫酸的加入顺序不可互换),边加边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2)反应物乙醇、乙酸的沸点较低,若用大火加热,反应物随产物蒸出而大量损失,而且温度过高可能发生更多的副反应
(3)在浅红色碳酸钠溶液液面上有无色油状液体生成,可闻到香昧,振荡后碳酸钠溶液红色变浅,油层变薄碳酸钠、乙醇B
(4)增加了温度计,有利于控制发生装置的温度;增加了分液漏斗,有利于及时补充反应混合物以提高乙酸乙酯的产量;增加了冷凝装置,有利于收集产物
【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反应物乙酸、乙醇的沸点比较低,因此在用酒精灯加热
时,一定要用小火慢慢加热。

反应得到的乙酸乙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与水混合后通常分层,且处于上层。

在干燥制得的乙酸乙酯时,不能用酸或碱,因为酸或碱会使乙酸乙酯水解,最好选用无水Na2SO4干燥.且乙酸乙酯与Na2SO4也不互溶。

19.【答案】.
20.【答案】(1)做催化剂
(2)恒压漏斗该反应放热,防止反应过于剧烈
(3)将混合液置于分液漏斗中,先放出下层液体于烧杯中,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入另一烧杯中
(4)抽气泵降低2-苯基-2-丁醇的沸点,防止温度过高发生分解
【解析】(1)由题意引发反应可得出碘为催化剂;
(2)装置①中滴加液体所用的仪器为恒压漏斗;反应①需将三颈烧瓶置于冰水中,且逐滴加入丁酮和乙醚,其目的是该反应放热,防止反应过于剧烈;
(3)操作是将混合液置于分液漏斗中,先放出下层液体于烧杯中,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入另一烧杯中
(4)验时需将吸滤瓶需连接抽气泵,原因是降低2-苯基-2-丁醇的沸点,防止温度过高发生分解。

21.【答案】(1)A(2)E(3)B(4)G(5)I(6)D
【解析】(1)汽油和煤油的沸点不同,可用分馏法;
(2)I2易升华,可用升华法。

(3)分离皂化反应后溶液中的高级脂肪酸钠可用盐析法;
(4)为铜的精炼,可用电解法;
(5)蒸馏法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6)利用KNO3和NaCl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可用重结晶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