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机制与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机制与治疗
【摘要】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机制与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并随机分组。
参照组患者行利多卡因治疗,实验组患者行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问题。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高于参照组75%。
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另外,组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实验组低于参照组,P<0.05。
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效果明显且药物不良反应轻微,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机制;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常见并发症问题就是心律失常,此问题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一般出现在患者起病2d内,需采取措施进行积极治疗[1]。
急性心梗患者表现出冠状动脉闭塞、心肌缺血以及损伤等问题,抢救不及时直接危及生命[2]。
本文就急性心梗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发病机制以及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总结,详细内容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实验对象,均为我院在2015年1月到10月期间收治治疗的急性心梗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总计80例。
患者经心电图检测证实,排除严重出血、肝肾功能障碍患者。
男性46例,女性34例;患者年龄在42岁到72岁之间,年龄均值52.5岁;心梗、心律失常发生间距时间在1-24h之间,均值9.0h;梗死部位:广泛前壁、前壁以及下壁、下壁+后壁、其他。
将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组间急性心梗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基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建立静脉通道并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安排24h心电监护。
参照组:本组40例患者行利多卡因治疗。
以5%葡萄糖注射液配成1-4mg/ml药液滴注或用输液泵给药,直至室性期前收缩消失。
实验组:本组40例患者行胺碘酮治疗。
负荷量150mg胺碘酮注射液,将其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于10min内缓慢静注。
随后胺碘酮注射液900mg于500ml葡萄糖注射液中,以1mg/min静滴6小时,然后18小时内静滴速度减慢至0.5mg/min持续静滴共24小时。
在静滴胺碘酮注射液同时予胺碘酮片0.6g/天口服,1周后改为0.4g/天口服,1周后改为0.2g/天口服长期维持。
1.3疗效评定
显效:患者治疗后,2h内心律失常消失,24h室早减少超过90%且心功能改善I级。
有效:患者治疗后,2h内心律失常减少,室早减少超过50%,心功能改善不足I级。
无效: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未发生改变[3]。
1.4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实验急性心梗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1.5统计学方法
心梗患者实验研究数据,均行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计算。
心梗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以%形式展开,进行卡方检验。
P<0.05,证明两组急性心梗患者实验数据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组间治疗效果对比
两组急性心梗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疗效对比结果,见下表1。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
参照组,P<0.05。
3 讨论
急性心梗作为急症问题之一,临床发病率有明显的递增发展趋势,其中以中老年患者居多。
急性心梗患者一旦并发心律失常,必须短时间内纠正,以规避患者心功能恶化、室颤、心衰
等问题[4]。
发病机制:心肌缺血造成心肌细胞坏死问题,引发心肌细胞生理改变、心律失常;心衰造成心肌缺血,诱发心律失常;心梗问题引起心肌缺血坏死,患者低氧血症增加、酸碱平
衡失调,导致心律失常[5]。
临床常用药物包括利多卡因以及胺碘酮等,其中利多卡因由于作
用时间短,所以不建议使用。
胺碘酮作为广谱心律失常药物,静脉注射以及口服维持能够短
时间内起效并维持血药浓度。
结合本文实验研究,我们选择了我院收治治疗的急性心梗并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
进行分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行胺碘酮治疗,参照组患者行利多卡因治疗。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
学分析,P<0.05。
另外,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部不适、静脉炎等)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后,症状均缓解且顺利完成治疗,实验患者并未出现肝肾以及甲状腺功能以上等问题。
由此,说
明了急性心梗并心律失常患者行胺碘酮治疗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符合患者临床治疗需求。
另外,为了规避用药意外问题,需要遵循患者个体差异情况选择药物剂量,并合理缩减药量。
结语: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梗并心律失常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微,但是要注意药物合理使用剂量,
并重点关注老年合并症较多患者,以提高总体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文靓.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3):1381-1382.
[2]徐爱萍.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29):125-125,126.
[3]崔喜荣.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机制与临床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14,(23):129-129.
[4]梁艳.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4):114-115.
[5]王现召.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
究,2016,25(4):691-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