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学反思(推荐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学反思第1篇】
《雨的四季》反思
久违的课堂,久违的一双双期待的眼睛,重新站在这三寸的讲台,不安的心一下子得到了平静。
喜欢这种站在讲台上的感觉。
《雨的四季》是开学来的第一堂课所讲授的课文,这是一篇散文,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同时它还强调“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是一个学生个性化表达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感受。
在引导学生感受优美散文时,要立足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挥,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得能力。
我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同时了解到七年级的学生对散文有一定了解,但是学生在感受散文和鉴赏散文的能力上还有所欠缺。
因此我在设计这边课文时,通过让学生四读课文,去感受散文的优美。
首先初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同时要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拿出手中笔进行批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
阅读完之后检测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生字词掌握情况,并对一些易错、难懂
的字词进行讲解。
其次,让学生带着问题二读文章,“这篇写得是雨的四季,那么雨在四季有什么特点呢?”设计这个问题是为了学生从整体上去把握这篇文章的内容,很多学生会从文中圈画出雨的夏、秋、冬季的特点,但对于雨在春季的特点不知道如何去总结。
我在这点做得不太好,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有层次引导,这使学生直接去总结雨在春季的特点时显得不知所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注意学生自身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引导。
再次让学生三读文章,感受散文的美,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一处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可以从修辞、不同的角度等方面进行赏析,注重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但从这个环节我也了解到一些学生存在的问题,第一个是学生对一些修辞把握得还不是很到位,例如一部分同学不能够准确区分比喻和拟人。
第二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鉴赏时,学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下手。
对于这些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要进行专项练习加以巩固。
最后,再让学生四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渗透的感情。
虽然这堂课结束了,但我的人生教学课堂才刚刚开始,对于刚刚讲过的这堂课,觉得自己对本篇文章的重心把握得还算准确,思路还算清晰,但是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让学生个性化读的时间少;在鉴赏课文美的时候,对学生的引导不到位;课堂中语言不够简练,造成拖堂的现象。
了解到自己存在着不足,在以后工作中要努力提升自己、改善自己、虚心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学反思第2篇】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词汇贫乏,虽然记忆中已初步有了词、句的概念,但却不够明确,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缺乏中心和条理,词语搭配不当,所会词、句也较简单。
而课堂教学又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主要途径。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提高说话能力。
(一)利用好低年级儿童口头表达能力高于书面表达能力的特点,进行“听中学说”。
孩子的表达用语不是死记硬背的,多数是通过模仿学来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有很强的模仿心理需求,其中特别是表达自己心意的词语的选用。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了示范的作用,在课的导入部分,我让孩子们边看动画,边跟唱《四季的歌》。
在课堂中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
生动的画面,优美的旋律,通俗易懂的歌词,课文无疑都是很好的示范。
让低年级孩子在观察示范后再根据自己的意思进行表达,事半功倍。
(二)利用好教材资源,给孩子创造说话的情境,搭设说话的舞台。
低年级语文教材图文并茂,生动具体,给说话提供了条件。
尤其是新教材增设的“口语交际”,是提高学生说话,进行口语交际的主渠道。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利用好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在课的导入部分,我让孩子们边看动画,边跟唱《四季的歌》。
生动的画面,优美的旋律让孩子们沉浸于一年四季的畅想中。
随后的说话练习: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那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哪四个季节?在引出课题的同时,展开了说话训练——让学生简单介绍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请用句式:“我最喜欢(),因为()。
”通过这个练习,同学们对各个季节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学习课文,及说话练习做了铺垫。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模仿儿歌的写法也来创编一首儿歌,为了降低难度,我找来一些一年四季风景的,制成多媒体短片。
先让学生看短片,对一年四季的风景作初步的了解,然后我选了春季分示范编了几句儿歌,第三步由学生小组合作编儿歌,并作了相应的提示。
分三步设计这个练习,是让学生完成这个练习时有个坡度,而不会一下子毫无头绪,以至于无从下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教学反思第3篇】
在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进行朗读。
在学习第二小节儿歌时,我引导学生观察插图中圆圆的荷叶,这时有位同学举手站起来,说:“老师,能不能说还有别的东西在对青蛙说话?”我意识到这个孩子肯定发现了问题,于是就对这个孩子说:“可以啊,你认为还有谁对青蛙说话?”这个孩子说:“图上还有荷花的花苞,也可以说荷花对青蛙说话。
”我当场表扬了这位同学,肯定他善于观察,善于思考问题。
其他的孩子都看着他,教室里静悄悄的,所有孩子好
像都若有所思。
但是至于荷花怎么样,这个学生一时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表达,全班都陷入沉默中。
我在此时给学生提示:“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荷花是什么颜色的?可以怎么说?”教室里的孩子们顿时活跃起来,很多孩子都把手举得高高的,马上根据颜色说出:荷花红红,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看着一个个因为动脑思考、急于表达而举得高高的小手,看着一双双闪着智慧火花的明亮的眼睛,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我抓住这一契机,继续引导:“夏天里还有那些景物?还有谁会对青蛙说?”孩子们的思维一下被打开了。
此时,让学生联系自己平时见到的夏天的景物,学生马上想到:蝌蚪黑黑,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睡莲粉粉,他对小鸟说:“我是夏天”;蜻蜓飞飞,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
”……我继续引导:“谁能把书中的‘青蛙’也换掉?”然后让孩子们四人小组进行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答,互相启发思维,充分展现自我。
美丽的大自然是丰富多彩、五颜六色的。
让学生透过书本,紧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独立思考,开拓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这是一个多么不简单的过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