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配送模式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配送模式比较
1.国外物流配送业(以UPS为例)
联合包裹速递服务公司(UPS)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快递承运商与包裹递送公司,它的物流配送模式也是物流业的典范。

UPS自1907年成立以来,从当初一个小公司发展成为今天的一方巨头,他的物流配送系统是很成熟和完善的。

对于物流配送,UPS根据多年的研究和经验,形成了现在一套健全的体系。

1.1以高科技为依托。

发达国家的配送在运输技术、储存保管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货物检验技术、包装技术、流通加工技术以及与物流各环节都密切相关的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都建立在先进的物流技术基础上,配送中心完全采用计算机管理。

仓库内从货物入库时的分拣、刷码到进入指定的库房里待装配送车辆,全部是自动化操作。

有些配送中心的所有环节包括存货、处理订单和配送商品都由以卫星通信为载体的电脑网络跟踪控制。

如美国的UPS,公司配有专业化的人员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配送设备,它代表了美国目前物流管理与技术的最高水平。

每个UPS驾驶员一天递送多达几百个包裹,包括必须在上午10:30 前递送的特快包裹。

为了统一处理如此大的数量,处理过程需要仔细地计划和协同工作。

包裹按要运送到的地区以同样的顺序被装载。

这个过程称为“预装”。

按顺序递送包裹,从一个地址到下一个最近的地址,驾驶员尽可能地最快、最有效地完成他们的路线。

每个驾驶员分配一条特定的路线,或“环路”。

当递送包裹时,技术确保了包裹准确到达,并向客户提供有用的信息。

使用称为DIAD (递送信息获取设备)的手持电脑设备,驾驶员电子化地捕捉关于每个包裹的信息,包括递送时间甚至是接受包裹者的签名。

驾驶员的每天的递送量和包裹的地址都经过计算机系统的精确计算。

根据各个包裹的地址,计算机根据不左转策略,安排一条特定的“环路”,让驾驶员尽可能地最快、最有效地完成他们的配送。

所谓的不左转策略,就是在安排运送路线的时候,遇见红绿灯就右转,从不左转,来减少的等待红绿灯的时间。

1.2以规模效益为核心。

配送是一种规模经济运动,配送的生命在于规模。

发达国家的实践告诉我们,规模经营产生规模效益,以统一进货、统一配货、统一管理的规模经营取得规模效益,可以享受批量折扣,降低流通费用和社会交易成本,低于社会平均价格出
售商品,获得合理的商业利润而赢得竞争实力。

发达国家配送制之所以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顺利推行,配送中心的实力雄厚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1.3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基础
目前,配送为发达国家大多数行业所采纳,形式日趋完善。

如美国主要有如下几种不同类型的货物配送模式:①以零售业为主的物流配送模式;②以仓储运输业为主的物流配送模式;③以批发商为主的共同配送模式。

2.国内物流配送业
由于我国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形成了重生产、轻流通,重商流、轻物流的思想,配送的发展在现阶段还很不成熟,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突出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2.1配送的服务核心作用难以发挥
配送的核心作用是服务,现阶段的配送方式,基本上是以单兵作战的分散型配送为主,配送调度中心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组织、协调、平衡、管理等综合作用。

由于物流配送主要是由各专业公司独自进行,而现行物流企业经营外围较窄(如深圳盐田港物流中心只提供国内货物出口的中转、存储功能,而几乎不涉及市内配送业务),可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的内容较少,满足不了用户的多种服务需求。

2.2配送操作过程现代化程度低
目前我国配送操作中计算机的应用程度较低,仅限于日常事物管理,而对于物流中的许多重要决策问题,如配送中心的选址、货物组配方案、运输的最佳路径、最优库存控制等方面,仍处于半人工化决策状态,适应具体操作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滞后。

综上所述,我国现在物流配送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需要我们结合国情,努力迎头赶上,融入国际经济、贸易、物流大发展的潮流中去,只有这样,我国物流业的国际竞争力才有望真正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