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历史文化古迹观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一经出现,记忆就开始了。
在湘潭这座因水而建的城市,城市变迁的记忆,或轻盈或沉重。
从最初起源于今湘潭县石潭镇古城村、易俗河的洛口,到北宋时期移到宋家桥以西,也就是今天的城正街,湘潭的社会历史变迁发展轨迹,脉络渐趋清晰。
记忆往往与时间、空间有关。
透过悠长的历史长河,一些留存的古迹成为恢复记忆的场地,博物馆、规划馆、珍贵的老照片,以及作家的一些相关作品,均成为人们从历史中寻找记忆的切入点。
一条河流,及其依伴着它生活的人们,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
“地方史是身边的历史,更生动有趣。
湘潭历史文化丰富,满足了我们这种好奇的需求。
”我市文史专家周磊认为,传统与当代并不冲突。
在书斋与文物古迹间穿梭,这种从历史中穿越到现在的想法,正是他寻找城市文化记忆的方式,为此他愿意沉下心来,数十年坐得板凳冷。
湘乡出土的砍砸器,是原始社会末期人们使用的器具,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湘中地区远古人类最早遗物,距今已有20万年以上的历史,让人不得不感叹湘潭历史之悠久。
这一时期,湘潭主要为“蛮”、越聚居区。
春秋战国时期,楚人南下,土著、越人向深山大泽迁移,湘潭受楚文化南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已是楚国粮仓。
多源的移民文化,促进了境内经济文化的发展。
在湘潭市博物馆内,依凭湘潭、湘乡楚墓出土的青铜器、铁器、玉石器等器物,便可粗略勾勒出湘潭地区诗歌文学、绘画艺术的状貌。
“湘潭文化之源是多元的,源远流长,既具中原文化的厚实朴实,复兼百越文化的神秘妙曼。
”在康咏秋著的《湘潭文化史话》前言中,这样提及。
湘潭的文化之源,最初融入了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
这一时段湘潭的本地文化,在《二十四史》中,有一些零星的表述。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湖南人乃至湘潭人不折不挠的本质,从中可见一斑。
此外,如三国的蒋琬,唐代的传奇涉及昭山等地,以及晋代的一些笔记,均略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