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强化练习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初三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强化练习含答案
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
1.已知甲乙丙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位置如下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甲的金属活动性在甲乙丙丁中最强B.丙与稀盐酸或稀硫酸不反应
C.乙应该是铁D.丁是一种廉价金属
2.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先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参加反应的铁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1时,溶质的种类、金属单质种类均为3种
B.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1、m2时,两者溶液中Cu(NO3)2的质量分数相等
C.溶质种类为2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2种
D.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1种
3.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和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B.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沉淀产生
C.滤渣中一定有Ag,一定无Zn和Cu
D.滤液中一定有Cu(NO3)2 ,可能有Zn(NO3)2和AgNO3
4.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X Y Z B.X Z Y C.Y Z X D.Z Y X
5.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对Cu-Zn合金、Fe-Cu合金、Fe-Zn合金、Fe-Al合金进行研究,他们取其中一种合金的粉末5.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经测定,产生了0.38g气体。
则该合金可能是()
A.Cu-Zn合金B.Fe-Cu合金C.Fe-Zn合金D.Fe-Al合金
6.向m克Zn和Fe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仍为m g。
对所得滤液和滤渣的判断正确的是()
A.滤液可能是无色B.滤渣中的物质可能有3种
C.滤液中一定有和D.滤渣中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7.金属钴(Co)与铁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与稀盐酸反应,在化合物中钻元素常显+2、+3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Cl3读作“氯化亚钴
B.CoCl3中钴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金属铜不能与CoCl2溶液发生反应
D.CoCl2中钻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3.3%
8.有X、Y、Z三种金属,把它们投入稀盐酸中,只有Z表面有气泡冒出,把X投入到Y的硝酸盐溶液中,X表面有Y析出,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Z>X>Y B.Y>X>Z C.X>Y>Z D.X>Z>Y
9.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该反应中原子没有发生改变
C.该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D.参加反应的CO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 10.向含有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A.Fe2+、NO3-B.Fe2+、H+、 NO3-
C.Fe2+、Cu2+、 NO3-D.Fe2+、Cu2+、Ag+、NO3-
11.某不纯的铁5.6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0.18克氢气,则铁中混有的物质不可能是()
A.锌B.铝C.碳D.银
12.下列关于金属及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镁条、铝片、铜丝均能在空气中燃烧
B.铝合金门窗是用纯的金属铝材料制成的
C.人类使用铝的年代早于铜、铁
D.武德合金的熔点低,可作保险丝
13.在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反应完成后Zn无剩余,溶液中若有CuCl2,则一定有FeCl2
B.若反应完成后Zn无剩余,溶液中若无CuCl2,则可能有FeCl2
C.若反应完成后Zn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Cl2,无CuCl2和FeCl2
D.若反应完成后Zn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Cl2,无CuCl2,可能有FeCl2
14.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方便的小包装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为了防止富脂食品氧化变质和受潮,生产厂家往往在食品包装袋中放入装有某些化学物质的小袋。
你认为放在这些小袋中的物质应该是()
A.蔗糖和无水硫酸铜B.食盐和生石灰
C.还原铁粉和生石灰D.烧碱和生石灰
15.为比较 X、Y、Z 三种金属活动性大小,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
A.X>Y>Z B.Z>Y>X C.X>Y、Z>Y D.Y>X、Y>Z 16.一定质量的锌、铁分别和等量的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锌比铁大
B.t1时,产生氢气的速率锌比铁大
C.t2时,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与铁相同
D.t2时,锌、铁消耗的盐酸质量相同
17.有X、Y、Z三种金属,把足量X放入Y(NO3)2和Z(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只有X、Z。
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Y>X>Z B.Y>Z>X C.X>Y>Z D.X>Z>Y
18.将a、b、c三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b溶解并产生气泡;把a和c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a表面有铜析出,c没有变化。
则a、b、c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A.c>b>a
B.b>a>c
C.a>c>b
D.b>c>a
19.向一定量的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滤液的颜色呈蓝色B.滤液中可能存在Fe2+
C.滤液中一定含有Zn2+D.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Cu,可能含有Zn 20.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含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里,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的金属是
A.只有Ag B.Fe、Zn C.Fe、Ag D.Ag、Zn、Fe 21.有X、Y、Z三种金属,只有Y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如果把X放入Z的硫酸盐溶液中,X表面有Z析出.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Y、X、Z B.Z、X、Y C.Y、Z、X D.X、Z、Y
22.现有一种固体粉末状样品,已知该样品由氧化铜和铁组成。
取样品少许,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待反应停止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向滤液中加入一根洁净的铁丝,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
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 该样品的颜色为黑色;
② 向样品中加入稀硫酸后,一定有气体生成,且液体颜色不变;
③ 滤渣中一定有铜,不一定有铁;
④ 滤液中含有硫酸铜和硫酸亚铁;
⑤ 滤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铁。
A.2个B.3个C.4个D.5个
23.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
反应过程中,混合物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有关该反应过程中混合物中的溶液和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两种溶质
B.c点时,向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C.d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ZnCl2
D.e点时,固体中只含有2种物质
24.将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放入三份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图线X表示镁的反应情况
B.铁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最大
C.锌一定过量
D.镁一定过量
25.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现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参加反应的锌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u的活动性比Ag强,只用盐酸无法探究两者活动性强弱
B.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1种
C.c~d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Cu2+
D.从m1变化到m2时,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变大
26.X、R表示两种金属,在溶液中发生反应:X+3RNO3=3R+X(NO3)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若X是Al,R是Ag,则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
C.X可能是Fe,R可能是Cu
D.X的金属活动性比R强
27.锡(Sn)是五金之一,它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位于铁和铜之间,则下列反应不会发生的是()
A.Zn+Sn(NO3)2═Zn(NO3)2+Sn
B.Sn+2HCl═SnCl2+H2↑
C.Sn+2AgNO3═Sn(NO3)2+2Ag
D.Sn+MgSO4═SnSO4+Mg
28.为验证铁、铜、铝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 )
A.FeSO4溶液、Cu、AlCl3溶液B.CuSO4溶液、Fe、AlC13溶液
C.CuSO4溶液、Fe、Al D.AlCl3溶液、Fe、Cu
29.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铝制品表面应常用钢刷擦洗
B.可用铁桶盛装农药波尔多液
C.焊锡(锡铅合金)的熔点低,常用来焊接金属
D.钢因为比生铁的含碳量高,所以应用范围更广
30.如图所示,在等臂杠杆两端各系一个等质量的铁球,调平后将分别浸没在稀H2SO4和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杠杆将会()
A.右端上翘B.左端上翘C.保持平衡D.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甲乙丙丁中,甲的为最靠前,甲的金属活动性最强,A正确;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H前的金属能和常见酸的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H后的不能,B正确;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Zn 、Sn 间的是铁,C正确;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最后的是金,是贵重金属,D错误。
考点:金属活动顺序表及其意义
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铁>铜>银,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生成的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详解】
A、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1时,溶液中溶质的种类为三种,表明铁的量少,没有将硝酸铜和硝酸银全部置换出来,金属单质不可能是三种,故A错误;
B、当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m1、m2时,溶液中溶质的种类为三种,表明硝酸银没有全部被置换出来,硝酸铜没有参加反应,硝酸铜的质量相等,但是溶液的质量不相等,故硝酸铜的质量分数不相等,故B错误;
C、当溶质种类为两种时,硝酸银全部被置换为银,硝酸铜可能有部分被置换为铜,金属单质的种类可能是2种,故C正确;
D、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表明溶液中的硝酸银和硝酸铜全部参加反应,金属单质至少两种,不可能为1种,故D错误,故选C。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Zn和Cu的混合粉末,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金属锌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然后金属铜在于硝酸银溶液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
色滤液,说明金属锌完全反应,已发生金属铜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使溶液显蓝色;证明滤渣中一定有金属银可能有金属铜。
一定没有金属锌;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故答案选择B。
4.A
解析:A
【解析】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说明X是三种金属中最活泼的金属,把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说明Y的活动性强于Z,故其活动性顺序为X>Y>Z。
故选A。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提供的数据可知,采用平均值计算,设金属为M
M+H SO=MSO+H
2442
M2
5.6g0.38g
M/2=5.6g/ 0.38g
M=29.9
所以混合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9,符合题意为选项D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由于金属的活动性是锌>铁>铜,将Zn和Fe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CuCl2溶液,锌与先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固体质量会减小,当锌反应完后,铁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固体质量会增加,而反应后金属的质量不变,故铁一定参加了反应。
【详解】
A、氯化亚铁的水溶液是浅绿色的,溶液不可能为无色,故A不正确;
B、铁参加了反应,则锌一定全部反应完,滤渣中不可能含有三种物质,故B不正确;
C、当锌反应完后,铁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固体质量会增加,而反应后金属的质量不变,故铁一定参加了反应,则滤液中一定有ZnCl2和FeCl2,故C正确;
D、滤渣中不一定含有铁,故加入盐酸不一定有气泡产生,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金属的活动性是锌>铁>铜,将Zn和Fe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CuCl2溶液,锌先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铁再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A.该化合物中Co元素显+3价;
B.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确定Co元素化合价;
C.金属Co和Fe化学性质相似,所以Co的金属活动性大于Cu;
D.根据质量分数公式计算Co元素质量分数。
【详解】
A.该化合物中Co元素显+3价,所以CoCl3读作“氯化钻”,故A错误;
B.CoCl3中钻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B错误;
C.金属Co和Fe化学性质相似,所以Co的金属活动性大于Cu,则金属铜不能与CoCl2溶液发生反应,故C正确;
D.CoCl2中钻元素的质量分数==
59
5935.52
+⨯
× 100% ≠ 33.3% ,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化合价的判断、物质之间的反应、质量分数的计算等知识点,明确金属活泼性强弱、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点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8.A
解析:A
【解析】
X、Y、Z三种金属,投入稀盐酸中,只有Z表面有气泡冒出,说明Z>H,H>X,H>Y;把X 投入到Y的硝酸盐溶液中,X表面有Y析出,说明X>Y,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Z>X>Y,故选A。
9.A
解析:A
【解析】
【详解】
由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6H2催化剂
C2H4+4H2O;
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故A错误;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原子,故B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故C正确;
D、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O2和H2分子个数比为2:6=1:3,故D正确。
故选A。
10.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往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说明铁粉是过量的,铁比铜,银活泼,铜
比银活泼,故B中H+、C中Cu2+、 D.中Cu2+、Ag+、不可能大量存在,而Fe2+、NO3-可以大量存在。
考点: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反应进程。
11.B
解析:B
【解析】
【详解】
5.6g铁和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0.2g氢气;
A、5.6g锌和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质量小于0.2g,因此铁中混有的物质可能是锌;
B、5.6g铝和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质量大于0.2g,因此铁中混有的物质不可能是铝;
C、碳不能和稀硫酸反应,因此铁中混有的物质可能是碳;
D、银不能和稀硫酸反应,因此铁中混有的物质可能是银。
故选:B。
1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镁条能在空气中燃烧,铝片、铜丝均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故A说法不正确;
B、铝合金门窗是用铝的合金材料制成的,故B说法不正确;
C、人类使用铝的年代晚于铜、铁,故C说法不正确;
D、武德合金的熔点低,可作保险丝,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1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在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锌会先与氯化铜反应,氯化铜反应完后,再与氯化亚铁反应,所以:A、若反应完成后Zn无剩余,溶液中若有CuCl2,氯化铜没有完全反应,则一定有FeCl2,故A正确;
B、若反应完成后Zn无剩余,溶液中若无CuCl2,加入的锌可能与氯化亚铁发生了置换反应,也可能没有,则可能有FeCl2,故B正确;
C、若反应完成后Zn有剩余,锌会与氯化铜、氯化亚铁完全反应,则溶液中有ZnCl2,无CuCl2和FeCl2,故C正确;
D、若反应完成后Zn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Cl2,一定没有CuCl2、FeCl2,故D错误。
故选D。
14.C
解析:C
【解析】
A.无水硫酸铜能吸收水分,但蔗糖不能防止食品被氧化,故A错误;B.生石灰能防止食
品受潮,但食盐不能防止食物被氧化,故B错误;C.还原铁粉能吸收氧气并发生反应,生石灰则能吸收水分,故C正确;D.烧碱与生石灰都能吸收水分,但不能防止食物被氧化,故D错误;故选C。
15.A
解析:A
【解析】
【详解】
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产生氢气,Y不反应,说明X 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Y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X>H>Y;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说明Y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Z 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即Y>Ag>Z;则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X>Y>Z。
故选A。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16.C
解析:C
【解析】
t1min时,锌与盐酸反应曲线上点的纵坐标位置更高,说明此时锌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较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多,由时横坐标表示时间,所以也表示0~tmin这段时间内,锌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较铁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多,所以也表明锌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铁与盐酸反应更快;t2min时,两条曲线相交,且此后保持水来,说明锌与盐酸的反应、铁与盐酸的反应均已完全,且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由于氢气中的氢元素来源于盐酸提供的氢元素,所以产生等质量的氢气,也就说明参加反应的盐酸质量相同。
1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X、Y、Z三种金属,把足量X放入Y(NO3)2和Z(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只有X、Z,说明X的活动性大于Z小于Y。
故选A。
1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在氢元素前面的金属能将氢元素从稀硫酸或盐酸中置换出来;除钾、钙、钠外,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
由于三种金属只有金属b可以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说明金属b的化学性质最活泼;把a和c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在a表面有铜析出,c没有变化,说明a的金属活动性比c 强,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关系是b>a>c,故选B.
1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锌、铁的活动性顺序为锌>铁>铜,向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锌先与硫酸铜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多余的锌与硫酸亚铁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铁、铜,可能含有锌。
【详解】
A、向FeSO4和Cu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锌先与硫酸铜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多余的锌与硫酸亚铁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硫酸铜反应完全,滤液中一定不含硫酸铜,所以滤液颜色一定不会显蓝色,故A不正确;
B、锌先与硫酸铜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多余的锌与硫酸亚铁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加入的锌可能置换出一部分铁,则滤液中可能存在Fe2+,故B正确;
C、锌先与硫酸铜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多余的锌与硫酸亚铁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滤液中一定含有Zn2+,故C正确;
D、锌先与硫酸铜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多余的锌与硫酸亚铁的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有铁生成,滤渣中一定含有Fe和Cu,可能含有Zn,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0.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过量的铁粉放入含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里,搅拌,因为铁的活动性大于银小于锌属于能置换出银,滤纸上留下的金属是Fe、Ag。
故选C.
考点:金属的活动性
2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有X、Y、Z三种金属,只有Y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Y的活动性最弱,如果
把X放入Z的硫酸盐溶液中,X表面有Z析出,说明X的活动性大于Z。
故选D.
22.A
解析:A
【解析】
氧化铜与铁粉都是呈黑色,所以①正确。
该题中发生的反应有: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和水;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浅绿色);可能还会发生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错误。
反应后的滤液中加入铁丝,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硫酸铜和硫酸,滤液则为硫酸亚铁的溶液。
则铜一定被铁完全置换。
所以③正确,④⑤不正确。
点评: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解答。
23.C
解析:C
【解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锌、铁、铜的活动性依次减弱,故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锌粉先与氯化铜反应,后与氯化亚铁反应,锌与氯化铜反应溶液的质量增加1份质量,锌与氯化亚铁反应溶液的质量增加9份质量,故可知,bd段为锌与氯化亚铁反应;
A、a点时,溶液中的部分氯化铜参加了反应,生成了氯化锌,故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铜和氯化锌和氯化亚铁,错误;
B、c点时,锌将氯化铜完全反应,又于部分氯化亚铁反应,故固体中有铁生成,加入稀盐酸时,一定有气泡冒出,错误;
C、d点时,锌将氯化铜和氯化亚铁完全反应,故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锌,正确;
D、e点时锌有剩余,故固体中有铜、铁和锌,错误。
故选C。
2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观察图像可知,三种金属反应的速率X>Y>Z,判断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X>Y>Z,从而得知X为镁,Y为锌,Z为铁。
相同质量的三种金属完全参加反应,应该是镁消耗的酸最多,铁次之,锌最少,但图中铁产生氢气最多,即消耗稀盐酸最多;镁锌产生氢气一样多,即消耗稀盐酸一样多,故镁过量,但锌无法确定。
故选C。
2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锌>铜>银,锌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生成的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进行分析
【详解】
锌粉加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液中,锌粉会先和AgNO3发生反应,后跟Cu(NO3)2发生反应。
A、由金属活动顺序表可知:铜和银都排在氢的后面,所以滴加盐酸后两者均不能与盐酸反应,所以无法无法探究两者活动性强弱,故说法正确;当溶质种类为两种时,硝酸银全部被置换为银,硝酸铜可能有部分被置换为铜,金属单质的种类可能是2种,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表明溶液中的硝酸银和硝酸铜全部参加反应,这种溶质应该是硝酸锌,从而可知金属单质至少两种,不可能为1种,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C、c~d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是两种,则这两种一定是Zn2+、Cu2+,此时Ag+已经被完全置换了出来,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m1﹣m2时,溶液中溶质的种类为三种,表明硝酸银没有全部被置换出来,硝酸铜没有参加反应,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相等,但是溶液的质量会随着锌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而不断小,故硝酸铜的质量分数会逐渐升高,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注意金属在与两种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会先置换活动性较弱的金属。
2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X、R表示两种金属,该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进入溶液27份质量的铝,从溶液中析出324份质量的银,所以溶液质量减少;若X是Fe,R是Cu,化学计量数不正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可以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故选C。
2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于锌位于铁的前面,锡(Sn)位于铁的后面,所以锌能置换硝酸锡中的锡,故A能发生反应;
B、锡(Sn)位于铁和铜之间,且锡位于氢的前面,能与酸反应,故B能发生反应;
C、因为锡(Sn)位于铁和铜之间,银位于铜的后面,所以锡位于银的前面,故C能发生反应;
D、因为镁位于铁的前面,锡(Sn)位于铁的后面,所以锡(Sn)位于镁的后面,所以该反应不能发生.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