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中小学第一届“京教杯”教学设计评比
北京版课改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第 22 课
《刻舟求剑》
设计者:李春萍
北京版课改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北京市怀柔区第三小学 李春萍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北京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 21 条改进意见》中指出:小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的感情,要不断丰富阅读资文 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能否凭借注 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
建平台,又是借助学生之间的推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整体感知,推想思维高效识字。
1.自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
2.出示生字:涉、遽、契、坠、吾、亦
(1)生:自读、齐读。读通句子,复现生字。
(2)结合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字义。
(3)多个角度推想识字,重实效及时巩固。
师:同学们,在古代汉语中,一个字有时表示一个词语、一幅画面,看到这儿,你能
教学流程示意 一、整体感知,推想思维高效识字; 二、读懂明理,古今对接展开想象; 三、回读全文,体会句序背诵积累; 四、丰富资源,关联经典回归生活; 五、渲染激趣,拓宽视野深度阅读。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精彩2分钟】
学生讲寓言故事: 《按图索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既是为学生的阅读分享搭
上指导学生背诵寓言,给学生搭设台阶,既帮助学生了解寓言的常用写法,又为达成背诵 课文的目标做了有效的指导。】
师:同学们,一个仅仅 53 个字的寓言故事,让我们明白了遇事要灵活、变通的道理。 谁来帮我们梳理一下我们的学习过程:
生:看注释——知句意——连全文——悟道理 诵读
师:战国时期,《吕氏春秋》的编者(吕不韦)正是用这则寓言来劝谏秦王:社会变了, 治理国家的方法也要变。我们运用文言文常用的学习方法,再来读一则寓言故事——《循 表夜涉》。想一想:这则寓言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丰富资源,关联经典回归生活。
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6 个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2.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故事蕴含的道理,并能结合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3.激发热爱传统文化的兴趣,积累相关寓言故事,拓宽阅读视野。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课文,拓宽阅读视野。 教学难点: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文段的结构特点,懂得故事蕴含的道理并能联系生 活学以致用。
师:理解了字义,能帮助我们读通句子,理解内容,默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用 自己的话说说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自学后反馈,师捕捉学生的语言,与文中的古文句子联系起来,指导学生朗读, 读通句子,启发质疑,读懂内容,感悟道理。体会古文的节奏和韵味。
师:相机指导朗读,捕捉生成资源进行点拨提升。 预设:围绕“刻”与“求”,体会“惑”,引导学生质疑:楚人能找到剑么?为什么找 不到剑? ……在生生讨论中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故事蕴含的道理:讽刺不注意情况 变化,不会灵活处理问题的人。启发我们认清形势、随机应变。 【设计意图: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前面学过两则古文言文语言,基本能够结合注 释理解大意,在学生的阅读经历中,有许多同学很小就听过《刻舟求剑》的故事,因而学 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并不是零起点,而本课的难点在于,学生能否将自己的话与古文语 句关联起来,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在互相启发下明白其中的道理。同时,读 好古文,读出节奏和韵味需要发挥想象,再现故事的情景,在读通句子的基础上,体会读 出恰当的自然停顿,古文的韵味,同时,需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为后面的背诵做好准备, 逐步达成熟读成诵的教学目标。】 三、回读全文,体会句序背诵积累: 1.生:想象故事的情景回读全文。 2.分句子合作读:同学仔细听,了解段落的构成,句子的顺序。 师点拨:像这样讲述一个故事,表达一种观点的文章,是寓言类文章的一个特点。直到 现在,人们在写作中也会用这样的写法。理清了句子之间的关系,你一定能把课文背诵 得又快又准确。可以自己背,也可以同桌合作背诵。 (1)生:独立背诵,或者同桌合作背诵。 (2)按原文填空的形式反馈背诵,巩固生字。 【设计意图:小学中段的语文教学中应加强阅读方法指导,注重段落的条理性。对于 寓言故事类文章,教师努力引导学生发现其句序的规律性。如此,在理清句子关系的基础
上学期,学生已学过《滥竽充数》《狐假虎威》两则文言体寓言故事,已经初步了解了 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能结合注解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四年级 的学生来说,《刻舟求剑》的故事部分学生早已听过,然而,把古文读出韵味、背诵下来却 很不容易,需要在读准确、读通顺的基础上加以指导。与此同时,如何拓宽学生的阅读视 野,引领学生走向深入阅读?是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探索与实践的。
教学背景分析 1.内容分析:
本文编排在第八册第六单元。这一个单元,包括古诗、古代人物故事、古文寓言、古 代神话传说等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篇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末期秦国的 相国吕不韦的门客编写的。课文讲了一个楚国人用在船上刻记号的方法,寻找掉落到水中 的宝剑,结果没有捞到的故事。这个成语故事讽刺了那些不注意情况变化,不会灵活处理 问题的人。也用来喻讽不知变化的愚蠢可笑行为。 2.学情分析:
推想到哪个相关的生字呢:
① 根据图示,了解本义记字形
②根据词语推想生字,了解本义指导书写

赶快 马上

② 根据本义,推想生字介绍引申义
④生活中的资源运用,了解构字特点
刻契
小心高空坠物

【设计意图: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学生字,但本文中的生字距离 学生的日常生活和阅读经历较远,有的需要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联系,从字的音、形、 意、用等多个角度来指导学生识字,既落实了学会生字的目标,又为理解句意搭建一个台 阶,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推想思维将已有认知迁移运用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努力将一个环 节的设计实现多个教学功能。】 二、读懂明理,古今对接展开想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